说这话的时候,心里还是很忐忑的,生怕周玉兰不同意,唐老爷子的另外几个孙子虽然也想,不过最近都在三婶家帮忙,他们也就没有说过这话,想等三婶家的房子盖好以后再问。
这时候是春尾,按说不应该打猎的,周玉兰也是没有办法,带着这些臭小子们打猎,当然不是这个时候,不过她不小气:“可以带你们打猎,不过现在不是时候,我现在打猎是要赶时间的,没有时间带你们,等我房子盖好,做暖屋酒之前我要进山一趟打猎,到时带着你们去倒是可以,你们能等吗?”
几位唐氏子弟,高兴的直点头,“能等,能等的,不急,婶子先忙家里的事情。”
周玉兰的话,很多人都听见了,都很高兴。不少村里的别姓也想跟着去,可是不敢开口,只能闷在心里。他们不姓唐,不怎么好开这个口,一些唐氏一族的老人都很欣慰,万泉媳妇儿还不错,知道帮衬自己族人。
周玉兰对于这个当然无所谓,她也是知道一些打猎的技巧的,教教他们也没啥,不过有些话,她到时也会提前告知他们的,打猎是有危险的,不是什么人都敢进大山深处的,其实真正的大山深处,她也没有去过,一是时间不允许,而是不怎么想去,自己也没有必要进深山。
三天后,李家的几个孩子发现自己的爹娘一直没有回家,急得到处找,可是哪儿都找了,也没有找到,村里的人也知道了李家夫妻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很诧异,也帮着找过,哪儿也没有找到他们。亲戚家,狐朋狗友家,都找过,李家的孩子找了一两个月,也没有找到,他们家里的孩子也长大了,伤心了一阵,之后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只是李家的小儿子读书是读不成了,家里没钱,做主的人也换了。
转眼就是两个月,山坳里面的荒地全部清理出来,房屋也盖好了,山坳的大门和墙全部建设好,厚实的墙体,高大厚实的山门,看着就觉得巍峨高耸,有点占山为王的意思,站在山门前,周玉兰自己都笑了起来,怎么看都觉得像个山寨的感觉。画风挺清奇的。
“娘,这就是咱的新家,真大啊?”唐秀娟站在山门前,感叹着。边上其余的四人都点头,平时也来看过,可是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再看,真的不一样。
“嗯,是咱们的新家,一个月以后,咱们就搬家,现在进去看看。”
“好。”
一家六口齐齐走进去,这几个月,五个孩子和村里的人有了很大的不同,斯文有礼。看着就村里的孩子们就不一样。
凤山村的人,这几个月都赚了不少外快,很多热人都在山坳做工,开荒,一亩一亩的分开,还有堆砌一些田埂,挖池塘,这些都是活。
山坳的石头全部深耕以后翻捡出来,砌在田埂上,下雨的时候走路,也不会有太多泥土。
大部分的田地里面都种上了稻谷和麦子,是晚了一些,不过就当是双季稻中的晚稻,周玉兰没有打算卖,产量肯定不高,但是种上一些,多少能收获一些,而且她有金手指帮忙,以前一世不是有手指灵泉吗?
后来离开林场以后,这家金手指能用的机会不是很多,她就有一个类似观音净瓶的宝贝,可一个空间容器,不知道存下来多少灵泉。这些只要一点点稀释,放进田里,就可以增强成活率和产量。
还有一百亩全部撒下牧草种子,这些是喂牛的,以后也不需要到别的地方放羊牛,池塘里面种下了莲藕,原本是没办法种成功的,不过有灵泉,一切都没有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好消息,告诉可爱的小天使们,山山的旧文解锁了,可以看了。买了没有看完的天使们可以再去看。
第64章 玄幻奇幻女配逆袭记'快穿'
鱼塘里面已经放养了很多鱼; 周玉兰已经悄悄自己把鱼塘某一处给挖通到底,连接了下面的地下水; 这是她用晚上的时间,在某一处挖通的,百亩池塘; 她已经能想到那幅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虽然想象力丰富了一些,但是愿望是美好的。
房子是个五进的宅子; 每一进都比较大; 每一进都分三个院子,地方还是很大的。每一进的院子都有回廊相连,这样下雨也不怕什么,还有就是山坳里面四周都有回沟和池塘相连,不管下多大的雨,山坳里面也不有积水; 她是仔细考虑过的。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错; 装修也不错,每个院子都种植了不少果树; 可以想象几年以后,这里是到处瓜果飘香; 香气袭人。
每一个院子都是单独的厕所和洗澡间; 都是双份的。主子和下人的是分开的,还有单独的小厨房。这也是为孩子们长大以后准备的。
万一瞎眼娶进来一个不好相处的儿媳,周玉兰就让他们自己开火做饭; 自己坚决不和他们搅和在一起。
单独在一边盖了七八处小院子,都是给未来的下人准备的。买下人奴仆也提上了日程,牛棚,马棚都是单独在宅院外面的,周玉兰规划的很好。
下人也不用太多,这样刚刚好,家里又不是荣国府,奴仆够用就行。
“家顺,第二进的房子给你。三处院子都是你的,以后你成亲以后住,现在你们都还没有成亲,你们几个都和我住在第三进,有一处大院子,我们一家人住在一起。”
“娘,以后儿子也和你住在一起,我是老大,要赡养父母。”唐家顺心中有身为长子的责任感。
“这个以后说,咱们现在都住在一起,你成亲的事,你也别急,咱家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了一点家业,这个长媳的人选得好好选,一定要选一个心胸宽阔,胸有沟壑,知书达礼的好姑娘,这样家庭才能和睦,毕竟你底下还有弟弟妹妹,敏儿和安儿都还小,离他们长大还有好些年,万一长嫂是个奸滑的,就很麻烦。”
“娘,读书这些日子,儿子也明白了很多,这事儿子不急,还有儿子虽然读书迟了些,可是也有想法,儿子不指望考上进士举人,儿子想考一个秀才,有了一些同窗一些人脉,以后儿子也好帮着娘打点家里。”
周玉兰听到大儿子唐家顺的话,还是很有感触的,太上老君的启智丹真是好东西,她就给五个孩子一起混合用了一颗,混合在烧开的茶水中,刚好五杯,一人一杯,这些孩子喝下去以后,确实有很多变化,脑子清明了一些,自己每天对他们的教育,也是能反复自己思考。
经常能提出一些建议和疑问,以前的他们即使心中有疑问,他们也不会说的,只会闷在心里。
现在却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东西都很快,唐家顺年龄是大了一点,开始夫子还说过,只能认认字,别的不要多做指望。现在看着散发着自信的大儿子,周玉兰很想上天庭给太上老君点个赞。很想说:您的丹药真是太好用了。
“家顺想法不错,我支持,以后你和家平是咱家的顶梁柱,家里要靠你和家平撑着,好好学好好干,娘相信你们。”
“是。”唐家顺和唐家平兄弟俩很高兴能得到娘的肯定,特别是唐家平,作为中间的孩子,很容易被父母忽略,以前就是那样,现在娘经常肯定他,让他心里很是激动。
一家六口在每间房子都转了一圈,就是下人住的房子,他们都粗略的看了一遍。
“娘,这些地方也太好了吧,比大伯二伯他们住的都好。”
娟儿是个节俭的姑娘,看着这些房子多少有点觉得浪费。
“闺女,那也没有办法,即使你大伯二伯姥爷姥姥家里不富裕,我们可以给他们想办法让他们富裕起来,但是不能光给银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明白吗?”
“娘,我明白了,这样不能让他们产生依赖,不能让他们变的懒惰,升米恩斗米仇。”
唐秀娟现在琴棋书画都要学,不过这些只是涉猎,周玉兰主要是想让她识字懂礼,至于是不是才女,她不在意。不过学管家打理家业这些能学的很好,她更愿意,这些也是有教的。
小闺女敏儿现在主要是学认字,学琴棋书画,但是周玉兰不想这孩子学成一个深闺书呆子,经常鼓励小家伙多玩玩,还教导她们,不让她们变成书呆子。
夕阳,将周玉兰一家六口的身影拖的长长的,高高矮矮,伴随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一幅温馨的动态画面。
搬家的先一天,周玉兰带着孩子们,一起到唐万山家里,“爹,娘,大哥,大嫂。”双方孩子们随后也礼貌的跟在后面称呼长辈们。
“咋了,有事?”唐老爷子想着老三一家明天搬家,这时候过来干嘛?
“有事,但是怕大哥大嫂不同意。”
周玉兰过来是请老人和自己住的,一般情况下,她也不愿意和老人住,无关乎是否有孝心。但是她是个寡妇,现在条件又变好了,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要走这一趟。当然老人们和她们一家住,对她是有好处的,这也是因为这对老人比较好相处。
既有名又有利,这个利不是金钱的利益。但是对他们还是很好的。
“说吧,请我和你大嫂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的到的,一定不含糊。”唐万山没有想到三弟妹说这话。
“大哥,大嫂,我想接爹娘过去和我们一起住,爹娘他们住的房间院子我都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连衣服都不需要带,我全部准备好。只要你们和爹娘同意就好。”
“弟妹,这个,这个,我看不妥,我是长子,应该照顾爹娘的。”
“大哥,我家孤儿寡母的,也是想爹娘住过去,给镇镇。”
唐老太太当然是想跟着三儿媳住的,地方又宽敞,还有山坳里面地方大,不用出去也能到处转转。
她从背后掐掐老头子,示意他开口说话,老大是有孝心,可是老三家的周氏也不错,特别是孙子们都很孝顺,现在她看孙女们也是欢喜的,可不是村里的那些乡下妞。她看着自家孙女就觉得喜欢,说话温温柔柔的,但是心里也是有成算的人。
唐老爷子心中很受用,周氏不错,他是知道的一般女人都不喜欢和公婆一起住,即使老大家的做的不错,他也知道她是不想和他们二老住的,只是是长子长媳没有办法,必须和老人一起住。郑氏也算是做的不错的,可还是有小心思。
周氏能提出来让他们两个老不死的一起过去住,就很不错了。他用烟杆敲敲边上的炕桌,大家都齐齐看过来,老爷子清清嗓子,看着唐万山说:“老大,你也别急,我和你娘肯定是跟着你,不过现在你弟妹在别人眼中看着是有了一些钱财,也有了家业,打歪注意的人肯定是有的,我和你娘暂且先住过去,镇镇那些邪魅鬼怪,过几年以后我们再住回来。村里人要说啥,我们会说的。这点不是你们不孝顺,再说了周氏带着孩子们也不容易。我们过去对她也是好的。”
郑氏心里高兴,公婆跟着老三家的住,她巴不得,虽然她不嫌弃老人,但是自家什么条件,老三家是什么条件,二老住过去既能享福还能帮衬一些,虽然不能帮衬做什么,可是二老住在哪儿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帮衬。她也不想上头有大山压着,明明自己都做了婆婆,可是有些事还得请示公婆才行。多少是不爽的。
“家庆他爹,我看行,让爹娘住几年,也能镇镇一些打歪注意的人,你是不知道,现在很多媒婆凑过来找我,开始我以为是给家顺做媒的,后来才知道都是上门问弟妹改嫁不改嫁的事,我气得呀,都想两扫把把这些媒婆赶出去。”
话题说着说着就偏了,说到周玉兰改嫁的问题上了,二老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生怕周玉兰改嫁,以前都不希望她改嫁,现在更不希望她改嫁。
大家都紧张的看着周玉兰,唐万山还狠狠的瞪了一眼郑氏,哪壶不开提哪壶,大家都回避这个问题,她还说了出来,一点眼力见也没有。
周玉兰的几个孩子也是紧张的看着周玉兰,他们当然不希望有人插进他们的生活,生怕继父以后对他们不好,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这个时代不反对寡妇改嫁,只要寡妇自己愿意,是可以改嫁的。
看着大家这样紧张,周玉兰轻笑出声:“大哥,别瞪大嫂。我今天声明一点次,以后不再说这个事,我从没有打算改嫁,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不会改嫁,我会守着几个孩子,看着他们长大成家立业。现在的日子我很喜欢,不会想那些杂七杂八的,以后再有人找大嫂,麻烦大嫂给我狠狠拒绝,或者放话出去,我不改嫁,至死都不会改嫁。别费这个心思。”
“好,交给大嫂我了,一定会放话出去,免得那些不长眼的又来做媒。”
唐老爷子和老太太听到三儿媳这话,心里高兴,改什么嫁,都有五个孩子,老老实实的抚养孩子们长大,然后好好过日子就好。老三家的,不错,是个好的。
唐家顺几个孩子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很喜欢现在的生活,那愿意有个外人带着一群人插进他们的生活,也不想自己娘到别人家里伺候那些不相干的人。
第65章 一窝老实人10
唐老爷子和老太太简单收拾了一些自己的随身衣服; 就跟着周玉兰搬到新家里面去住,他们年龄也大了,能享几年福,当然愿意,还有的就是,老人还是有私心,想看着一些周玉兰; 到底是怕她熬不住,想改嫁。
凤山村的老人最近很喜欢聚集在山坳边上,和唐老爷子唠嗑,没办法,现在谁家都羡慕他和老太太; 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
跟着孙子们过好日子,之前的老宅子; 周玉兰也给了老大唐万山家里; 他家比老二唐万川家里的儿子多,以后肯定要分家的,她是和老二唐万川一家说过说过以后才给的。
老房子也是不错的,她加固过; 换过屋顶; 比一般人的房子可是强了很多。
山门还用厚厚的铁皮包了起来,靠在上面,就像抹布一样,给擦的干干净净; 一群老头子靠在这里,和老爷子聊天:“老兄弟,你可是享福了。你家三儿媳人不错,都分家了还能接你们老两口来住。”
唐老爷子高兴的说:“是呀,是个不错的,原本我们是不愿意来住的,老话不是说了吗,老人跟着长子,可是周氏带着孩子们到老大家里,真心的邀请,反正说了很多,我和老婆子一商量,确实,一家都是孤儿寡母的,也不行,没办法只能不顾老大的反对住了过来。我家老大死活不同意,要是老三还在,我和老婆子肯定不会住过来的,住过来也无事可做,除了放放牛,真的没事做,家里买了一些人,都是签的死契,也不要我们干什么,三餐饭都有人伺候,你说干啥呢?”
边上一位老爷子听着唐老爷子炫耀,气不打一处来:“老小子,你是故意炫耀的吧?我咋听说你家三儿媳要改嫁呢?”
“哼,哪里听来的狗屁话,周氏说了这辈子即使只有一个闺女也不会改嫁,还别说她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最小的两个都还很小,她哪里会改嫁。别羡慕就嫉妒,到处瞎咧咧。”
老爷子不是很担心这个问题,搬过来住在一起已经好几月了,他知道周氏不是嘴上说说,是真的不会改嫁,他和老婆子现在可放心了。
每天他们二老啥事也不用干,放牛还是他抢的下人的活计,他做事做习惯了,没点事做就不得劲。家里菜园大,他和老婆子开了一点点,自己做,其余的都是下人们做的,菜园也没有活,需要天天干的,没事他就放放牛,家里现在两头牛,一匹马,他细细的估算过,一千两银子估计用的七七八八了,大头都在山坳里面,包括房子和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