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响起铲雪的声音,一听就是下人们在铲雪,铲出一条路来,回廊里面都有了雪,只是不多而已。
周玉兰望着大雪也是无奈,自家准备充足,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几家至亲只要房子没事,应该也没啥问题,送年礼的时候,她故意送了一些粮食。
作者有话要说: 美妞们,早安!么么哒!拜托拜托小天使们,收藏收藏山山的作者专栏呗!APP读者在文章的右上角,点击进去。
读者可以点击山山的名字进去,再收藏山山这个作者,拜托了。
爱你们,比心!
第67章 一窝老实人12
大雪天气还是压垮了不少人家的房屋; 几户人家被安排在祠堂边上的空屋居住。
唐万山和唐万川还有唐翠花三兄妹家里还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外边除了雪茫茫一片; 基本上什么也看不到,唐家顺又大了一岁; 周玉兰也开始给他寻摸媳妇儿,只是唐家顺本人反而不是很上心这件事; 甚至还故意拖拉这件事。
周玉兰觉得自己应该搞清楚这件事的是原委; 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愿意现在找还是心里有人了。
唐家顺年龄,又小有志向; 不能再去私塾,他也在家里很自律的学习练字; 就像是要把曾经流失过的光阴补回来一样; 除了三餐; 外加和薛大习武以外,他利用一切时间学习,效果也是显著的。他年龄大一些; 理解能力比小家伙们要强上一些。
傍晚吃过晚饭,周玉兰走进老大唐家顺的房间,看见的就是坐在炕上,正在炕桌上练字的儿子; “家顺,别练了; 陪娘说说话。”
唐家顺放下手里的笔,把炕桌移到一边,“娘; 有事吧?”
“嗯,还算明白,我想问问你,最近怎么好似很排斥成亲这件事似的。我想问问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不暂时不想成亲还是有了喜欢的姑娘。不许瞒着我,要说实话。”
周玉兰不许大儿子唐家顺回避这个问题。她语气温和,眼神却是不容唐家顺反驳的,唐家顺看着娘这样子,知道无法再隐瞒下去,又好似变回了以前那憨憨的样子,唐家顺在头上摸摸,不好意思的红着脸,躲避娘的目光,压力很大。
周玉兰不急,只是静静的看着,给唐家顺时间,让他能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许久之后,唐家顺才低低的说出口:“娘,我……我……有喜欢的姑娘,不过她不知道,而且我配不上她,我想等她成亲以后再谈这件事。”
“家顺,姑娘是谁家的,你知道吗?”周玉兰其实很想霸气的说,有什么姑娘是我儿子配不上的,可是怕吓到老实的唐家顺,她忍住没说,只是问是谁家的闺女。
虽然她不知道是谁家的闺女,可是范围大致知道一些,应该是唐家顺目前能接触的人家里的闺女。最有嫌疑的是唐家顺夫子蒋夫子家里的闺女,蒋夫子是举人,他颇有家产,又不愿受拘束,就在家里教书育人,好在家里够大,前面两进的房子都是教学的地方,后面三进才是蒋家人居住的地方。
假如不是蒋家姑娘,那就是娟儿读书的女子私塾里面的姑娘,每次接他们马车都是先去接兄弟几个,再接娟儿姐妹俩,时间上也是刚好,兄弟几个坐在马车上可以见到一些此时离开的姑娘家。也许是这时候喜欢了某家的姑娘。
满脸绯红的唐家顺顶不住亲娘如炬的目光,期期艾艾的说:“是夫子家的小姐。我是无意中见过几次。”
和周玉兰想像中的一样,确实是蒋夫子家的姑娘,“你知道她多大了吗?”
“今年十五。”
“那她许配人家了吗?”这才是重点,晋朝的未婚姑娘成亲的岁数一般都是十五岁到十八岁。有很多也十八岁当年找当年成亲,都不算晚。
“好像没有?”
“什么好像没有,这个要弄清楚,要是蒋家小姐没有许配人家,娘就找人上门给你提亲去,但是要是蒋家姑娘已经许配了人家,你以后不许再惦记人家,给我老老实实的,我再帮你找一位不错的姑娘。天下的好姑娘多的是,你看到的蒋姑娘也是表面上的,她的为人还有性子如何,你也不知道对吧?也许是面子上装的好也不一定,你是家中长子,你的另一半一定要是个心胸宽广,能容得下弟妹们的人,不能心眼小,喜欢挑拨是非,还有不能胡搅蛮缠。明白吗?”
“娘,我明白的,我不会胡来的。”
“知道就好,要是你自己未来的娘子,是个不好的,你又治不住她,以后我会把你分出去,你们单过,到时你别认为娘狠心,你们兄弟三个,我都是一个标准。”
“不会的,我一定会约束好的,不会这么不孝。”
唐家顺比任何弟弟妹妹身上的压力都大,他是长子,知道自己身负责任,所以他才想考上秀才,这样才堪堪守住家业。
周玉兰盘算着请人打听蒋夫子家姑娘的情况,看看她的性子如何,还有婚配情况。这要找些包打听才行,这样的人不是很好找。得琢磨琢磨。
不过这一切要等到春天再说,冰天雪地的上哪儿找人打听去。按下心中的急切,周玉兰如往常一样,没有和公婆说起过大儿子的心事。
“心里有数就好,不管你如何喜欢你日后的娘子,记住今天我们说的话,不要因为喜欢一个女人失去理智,做些不该做的事。”
周玉兰只是淡淡的提醒着唐家顺,她不想以后为这些事无休止的浪费时间。
以后不管任何一个儿子婚前,她都会交代,先声明,以后出事,她就才不用废话,她不能保证自己每一次都能不看错眼,万一儿子娶进来的是一个搅家精,成亲前的一切都是装出来的,她只能及时止损。不是休弃就是把儿子全家都赶走。不能因为一个祸害,搞得家里一团糟。
春天如约而至,积雪消融,大地焕发出春天的气息,到处都能看到点点绿意,给了人们生的希望,只有周玉兰知道,大旱将至。
家里的春耕也开始了,春耕开始以后,周玉兰也顾不上唐家顺的婚事,她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田地里面,没有用空间里面可以增产的良种,除了一百亩的草场和二十亩的菜地,山坳全部被她种上了稻谷,没有办法,未来几年的粮食她必须种出来,还易容悄悄的进城租了一个小院子,为期一年,托中间人外地买了不少粮食回来,在小院里面装进空间,一次次的运回家里。家里虽然有个百亩池塘,可是也不能以后肆无忌惮的灌水,毕竟大家都不知道池塘地下通地下水。多多准备也是好的。
家里的地窖是她在管,还有隐秘的粮仓也是她在管,只有一个小粮仓是薛大的娘子在管,她做饭好吃,这个小粮仓就是她管的。里面都是放的日常的粮食和一些菜。
唐老太太看到三儿媳又在捣鼓菜园,她背着一把锄头走了过去,“玉兰,怎么又在菜园,不是不让你做这些事吗?”
周玉兰转头看到婆婆也背着一把锄头,只是笑笑:“没事做,一天到晚不能一点事也不干,您不也出来做事了吗?”
“哪里会没事做,前些天鱼苗才放进池塘,现在又来弄菜园。”
“没事的,家里现在事多,我在这里也做不了多久,等会儿就回去,娘,您还是回去休息,或者和老姐妹们聊聊天也行。”
“嗨,聊啥,都忙,就我最闲,我也闲的慌,出来假模假式的随便弄弄。”
“那小心些,别累着。”
周玉兰在家里打了几口深井,每个小院子都有,都滴上了一滴灵泉,池塘也是滴上几滴。
菜园里除了蔬菜还种了不少这个世界比较高产味道不是很好的一种东西土薯,在周玉兰以前的世界都没有听说过,和红薯白薯都不一样,这种土薯形状圆溜溜的,像个石头,水分不足,但是产量还可以,还有就是这东西可以放五年,从土里挖出来以后,晒一天以后再放进仓库准备的沙土里面,可以放五年。
这个她就种了十亩,其余的都是种茄子和长豆角,青菜,苦瓜,都是可以腌制和晒干的,保存时间可以很长。
婆媳俩现在关系可好了,老太太逢人就夸三儿媳周玉兰,怎么怎么孝顺,对她和老头子又怎么怎么好的。以前老太太称呼周玉兰不是老三家的就是周氏,现在一口一个玉兰,完全是当闺女待的,看得唐大嫂和唐二嫂分外眼气,老太太也忒嫌贫爱富了点吧。
在家里和自家男人说,谁知道自家男人不安慰也就算了,还说自己:你要是真的和三弟妹一样发财了,也不会像三弟妹一样这么孝顺的,你会把老人接过来一起住吗?你会对爹娘这么嘘寒问暖吗?……。
好嘛,敢情自己是个不孝的,气死人。事后想想还真做不到三弟妹那样。对公婆那么好,即使知道原因,但还是眼气。
转眼春耕忙完,周玉兰开始找人打听蒋家闺女的事情,也就是在县城找人打听打听。得到的消息是蒋家姑娘已经许配了人家,过两年就要成亲。
周玉兰没有说什么,想着过段日子再和老大说这件事。
老人现在就操心到了年龄还没有成亲的孙子婚事。也是四处打听,当然也知道周玉兰说的要求,这是老三家的长子,家里条件又好,是得找个好的,不能马虎。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收藏的小天使们,两天涨九个作者收藏。也谢谢收藏预收文的小天使们,么么哒!爱你们!
第68章 玄幻奇幻女配逆袭记'快穿'
灾荒已经显现; 三个月没有下雨,很多有经验的老人已经开始暗自担心; 为了不引起恐慌; 他们只是跑田地跑的更加频繁; 看看田地里面秧苗的长势。
周玉兰和唐家顺聊过蒋家姑娘的事情以后,表面上看; 唐家顺一点异样也没有; 但是周玉兰知道唐家顺内心没有缓过来; 只是面上装的比较好。一见钟情的姑娘已经有了婚约; 默默喜欢了这么久; 现在突然听到这么一个噩耗; 他一天两天难以缓过来。
唐家顺借由努力读书来缓解内心的落寞,好不容易喜欢一个姑娘,却已经定亲; 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五月的天气比往年的六月还热; 农户们都很着急; 不敢往深了想,越想越害怕,很多农户家里但凡有余钱的; 都已经开始囤积粮食。
田野里,不少老农都站在一起交谈着,“今年的收成是个难事,天气可能和猜的那样。”
“赶紧买粮食吧,再过段日子估计花银子都不好使。”
“唐老鬼; 你家不用担心,老三家里多的是银子,应该也买了不少粮食。”
“买了一点,不多,先看看再说吧。”唐老爷子可不担心家里的粮食,他知道三儿媳有准备,去年的粮食一粒未卖,今年的也不打算卖,这些粮食够家里人吃的,只是财不露白,他只能说买了一点点。现在村里的人有钱没钱的都买粮食,没银子的借银子都要买。
自己要是说一点都没有买,人家也不会相信的。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说买了一些。这样虚虚实实,村里人才不知道自家到底买了多少粮食。
“老鬼头,还不说实话。”
有人不相信,鄙视唐老爷子,也有人说:“还真没看见他家买什么粮食回来,可能真的买的不多。”
“那人家也不慌,他们家还有很多田地,虽然山坳里面是荒地,产量不高,也比我们好,田地多啊,还有五十亩良田是佃出去了,可是照样能收租,也是不错的。”
“不能这么说,他们家人多,嚼用的也就多。”
“也是,家里人多。”
一些人议论着,唐老爷子不参与这些话题,随着天气的变化,他越来越低调,自家知道自家事,不参与买粮食的话题。
背着手朝老大家里走去,这些天他一直督促老大老二还有闺女家里买粮食,花完手里的所有的银子去买粮食,每天都要去儿子家里转转,偶尔也去闺女家附近转转。闺女家也紧急的在买粮食,这时候还是有些眼皮子浅的,不舍得银子,他倒是给三儿媳一些银子,让她帮着买了不少粮食,这是给老大老二和闺女他们三家存的粮食,三儿媳开始不要这些银子,可是老爷子坚持,一定要自己掏银子买。
“爹,快进屋。”
“老大,田地里面水不多了,差不多要干了,再过几天又要灌水,你可得上心一些,家里的男人都出去,日夜看守着。”
说到这个唐万山也是急得不行,“爹,我和老二都商量好了,我们一起,排个班,田地都是挨在一起的,两人一组还能相互帮衬。只是这争水怕是又要出事。”
“是啊,就是怕争水,所以你们不能大意,一定要多注意一些,别出事。”
“会注意的,咱家男人也不少,不会怕别人家的。”
“每天在田地里面巡查的时候,都带着扁担或者柴刀,别嫌带着东西麻烦,看样子这干旱是不会小。”
老人们都有生活经验,这些都是他们从过往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知道啦,家顺的婚事怎么样了,年龄不小了,可得抓紧。”
唐万山对三弟的长子还是很关注的。
“不急,家顺要找个好点的,不能马虎,万一进来一个搅家精,那可不好,家都要跟着乱起来。”
“这个确实是,小的还那么小,是得好好选选。”
其实唐万山和唐万川的媳妇儿都动过心思,想让侄子娶自己娘家的侄女或者外甥女,可是不敢说,她们知道只要自己敢说,老爷子和老太太绝对不会同意。
现在家顺在读书,心气儿估计高着呢,老人们也不会想着随便给家顺娶一个,只是给自家男人说了,换来一顿吼。
转眼又是三个月,金秋九月,田地里面的收割已经全部完毕,可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赤脚走在地面上,能烫起血泡,习惯赤脚的农户们也规矩的穿上鞋,或者穿上草鞋,很多地方的水源都已经干枯,七八个月没有下雨,加上农田的灌溉,已经没有多少水。往年这个时候,北方早就不热,天气会慢慢转凉,今年却不一样,太阳高悬,天天炙烤着大地。
外面已经出现逃荒的人,为此 ,各个私塾书院都已经放假,一是因为安全原因,二是因为节约水源。
曲县城里除了自家有井的,别的没有井的人家,用水已经被严格控制。
一早,周玉兰带着唐家顺和唐家平一起进城,后面跟着牛车,这是去买东西的,主要是上县城看看情况,买东西也只是顺带的。
曲县城里很多摊贩都不见了,尤其是卖吃食的,一个都没有,只有一两家酒楼勉强还开着,可是也是限量接待客人,一天就那么几桌,还是很贵的价格。
走在县城的街道上,周玉兰趁现在价格低,走进曲县最好的绸缎庄,想着多买点,两个儿子年龄都大了,这两年都相继要成亲,多买点好。
“客人,里面请。”站在门内张望的店铺伙计,好不容易看到进来客人,高兴的跟什么似的,从一个月前,生意差的不能再差,幸好他们不是卖粮食的,要不然早就关门了。
周玉兰带着两个儿子悠闲的走了进去,还有一位店铺伙计,很识相的走进去倒茶招待客人,虽然现在限量供应水,但是待客还是要的。
周玉兰家里不缺水好不好,马车上也有水,也不渴,“伙计,我想问问现在上品绸缎的价格,”
一位小炜的伙计,伶俐的上前把各个价位的绸缎都报了一遍,掌柜的在一边看着。也不阻止,虽然不知道眼前的妇人买不买,但是生意这么差,让伙计报一报也没什么,就当是打发时间。
“行了,粗布给我十匹,上好的细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