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逆袭记[快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配逆袭记[快穿]-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早上,周玉兰也知道了这事,派薛大兄弟俩轮流参加村里的夜晚巡逻,还帮着扎了不少火把,晚上巡逻要用的。
  其实小股匪徒她是不怕的,匪徒肯定进不来自己家里,村里的集体活动,也是要参与的,唐里正还让唐老爷子提醒里正,把这事知会县城衙门一声。大家都提高警觉,最好不要出事。
  一天的时间,曲县县城周边的村落,都知道匪徒出没的消息,也学凤山村组织起来巡逻队,晚上轮流巡逻。
  谁能想到被唐家康一嗓子喊跑的匪徒也知道了消息,他们气得不行,打算报复凤山村的村民们,夜色渐浓,匪徒如约而至,从村口的第一家开始,准备烧房子,制造火灾,即使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凤山村村民好过。
  薛二和几位村民从村口向里面开始巡逻,高举火把,朝周围都细细的打量着,生怕有匪徒,关乎到人命和粮食,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薛二几个走了很远,匪徒们才露出头来,把准备好的一些东西点火扔上第一家的屋顶,熊熊大火从茅草顶开始燃烧起来,屋里的人已经熟睡,没有一个人发现,还是走在薛二身边的肖轲回头发现了村口的火光,“薛二哥,你看是村口谁家着火了。”
  “不好,快跟我去村口,匪徒来了。”薛二好歹是有经验的人,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转头朝村口跑,还大声的安排起来,除了一个人回去找人,其余跟着他一起喊救火,大家都朝大火之处奔跑着。
  “着火了,都起来,着火了。”大家都一起喊叫着,村口的每家每户都给惊醒,都爬了起来,披衣服走到外面,只是呆掉一会儿,大家都反应过来,拿盆的拿盆,提桶的提桶,打水跑出去,到村口的第一家开始泼水,希望能救下里面的人,第一家是袁姓的一家人,他们自己早就被烤的爬起床,到处寻找能出来的办法,也算运气好,发现的早,大火虽大,可是也没有把生命丢在里面,加上外面有人救火,还有人进去救人,袁家人全部被救了起来。幸好第一家全部被救,火焰很快被浇熄,要不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天干物燥,很快就会延伸到隔壁不远的第二家人家,这样烧下去,好几家都会被烧。
  这可不是一个好的结果,现在也就烧了第一家,还有一半的房屋没有大问题,重新铺设上茅草就好,还有一半也没有全部烧掉,找时间自己做些土砖,晒干以后,找两个帮手,几天就能把烧了一半的屋子再弄好。反正老天爷不下雨,做土砖也不需要看天气,只要劳力就行。


第74章 一窝老实人19
  灾荒带来的另外一个坏处此时明白的告诉世人; 之后的时间; 村民们除了给田地挑水,晚上还要轮班的巡逻,大家即使累的不想动; 还是要固守住村口,不让匪徒进来。
  不管世道如何艰难,该过的日子还是要过。只是大家都多了一件事情。
  周玉兰的五个便宜儿子闺女,在她的潜移默化下,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老实孩子; 变得灵泛多了; 当然他们还保持着最初的善心和孝心; 更多的改变是思维方面的改变; 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明辨真正对错和看人的能力既眼光。
  灾荒年,周玉兰吃下很多小地主的良田; 都是成片吃下的; 零散的田地; 她是不要的,曲县县城她也置办了铺子和宅子。都是白菜价置办的; 算是赚了不少。即使是京城附近也置办了不少的田地,大四进的宅院也有五处,还有几间铺子。这几年她没少用山上的药材赚钱,然后这两年让薛大和府里的另外一位能干的下人范明一起到京城帮助自己置办田地和宅院。
  都在附近不远,无论是田地和宅院都比往年便宜很多。她算是捡漏不少。
  干旱的第四年春; 刚过完年,大年初七,一场大雨,让所有的百姓恨不得放鞭炮庆祝,很多人还冲进大雨里面,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真的下雨了。高兴的手舞足蹈,他们不知道这是大涝的开始。
  周玉兰一如往常般,早起,洗漱完以后,等待家人们都起床,然后一起吃早饭,唐家顺已经成亲三年,还有了一个一岁多的儿子唐志远(糖糖),唐家平也刚刚成亲一年,他的媳妇儿也是曲县一位乡绅家的嫡女潘慧芳,也是唐家平自己喜欢的姑娘,已经怀孕六个月了。
  周玉兰知道大涝就只有一年,等这一年的大涝过去以后,三个儿子都要去参加科考,一鼓作气向上考,最好能考取功名,家里的田地多,能减免一些田地的赋税是最好的。至于他们是否愿意做官为宰,这些她都不管。
  她现在就操心大闺女的婚事,希望能替她找个对她好的人,她还发动亲家们也帮着介绍,她人脉有限,希望他们给介绍一二,特别是希望蒋家能帮忙介绍一个家里父母好相处的人家,她不希望自己养大的闺女到婆家受气。
  一岁多的糖糖自己迈着小短腿,从外面走了进来,这个院落住的都是老人,唐家和周家的四位老人,一家人吃饭都是在这个院落,陪伴老人,兄弟姐妹们也能聚在一起,多培养感情,一举多得。
  “太公,太奶,太姥,太爷,奶,早”,小家伙经过老人们无数次的教诲好不容易记住了五位活祖宗的称呼。要说糖糖最喜欢谁,绝对是奶奶。到了屋子里面等待的时间,小家伙依偎在奶奶的身边,小手肉嘟嘟的,抓住奶的衣裳,蒋灵珠无奈的对婆婆笑,“娘,糖糖喜欢您多过喜欢我和他爹,晚上做梦还叫着您。”
  蒋灵珠很感谢上苍,自己能遇到这么好的婆婆,自己嫁进来以后,婆婆从不说自己一句重话,自己院子里面的事情,婆婆从不插手,虽说没有让她管全家的中馈,但是婆婆也给她解释过,家里底子不是很厚,等到家里底子厚一些以后,再让她管理。
  弟妹嫁进来以后,也是她自己管理自己的院子,现在婆婆等于是只管老人和她自己的院落,三个弟弟妹妹都还和婆婆住在一起,家里置办家业她也全程参加,还有家里的生计来源靠什么,婆婆也不避着她,都是会告诉她和二弟妹。
  这样的婆婆,真的很好。自己能嫁进唐家,是她的福分,就是回去和亲娘说,自己的娘也觉得她的命很好,夫君虽然这几年一直在读书,也没有去考取功名,她不急,自己爹说过,夫君考秀才十拿九稳,两个小叔子也是一样的,即使考举人,也有一半的机会。这几年外面一直不安全,到处有难民闹事,功名虽好,但是夫君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比夫君的人身安全重要的。
  想到这些,蒋灵珠的嘴角微微翘起,划过一丝笑意。
  周玉兰没有抬头,抱着大孙子糖糖,嘴里却说:“怎么,吃醋了。”
  “没有吃醋,糖糖愿意亲近您,我还巴不得呢,正好松快松快。”
  “今天下起大雨,不会以后大涝吧?”周玉兰略带怀疑的提出此事。
  周老爷子担忧的说:“不会吧,大涝就惨了,可比之前的大旱还惨,以前大旱河里有水,辛苦一些自己挑水灌溉,还能有点收成,要是大涝,时间一长,可就真的颗粒无收,这可咋办呀?”
  周老爷子现在在闺女家里也住习惯了,也不再向以前一样,嚷嚷着要回去,只是还是担心大涝,会让儿子们没有收成。
  “先看看情况吧,我也就是随口一说,到底咋样,等些日子就知道了。”
  “唉,那就再等等吧。”周老爷子望一眼外面乌云压顶的天空,还有不停闪烁的闪电,他把担忧埋在心底,多少明白像这么大的干旱以后,只怕真的会有大涝,这就像是规矩一样,一直都是这么循环的。由不得你不信。
  大年初七开始,雨就没有停歇过,不是大雨就是淅沥沥的小雨,偶尔还伴随着发狂的大风,瘦弱的孩子走出去,都能被吹走,凤山村的村民们,已经听到老人们在说可能是大旱之后的大涝,经历过大旱的四年,他们知道可能是真的。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唐老爷子最近和村里的老人们密切来往,大涝就是他宣传出去的,也是为了村里的人提早做准备,这几年虽然大旱,可是不用上交赋税,每年的收成还是够吃的,家家户户多少有些余粮,再说这几年都是种的双季,粮食绝对够吃,只是别的方面要做好准备。
  周玉兰看着满天撒落的大雨,还有狂吼的风,转身走进屋内,她是做好了准备,凤山村这一段的河堤经过三四年的加高加固,还有在河堤斜坡种满树,应该是能抵御洪水的。
  这几年天气很热,冬天来的迟,大家都跟着周玉兰家里种两季粮食,家家不缺粮食,现在就是担心洪水泛滥,涨进村里,那就麻烦了。
  天色阴沉,雨水一直不停,半个月以后洪水涨了起来,之前是一会儿大雨一会儿小雨,偶尔中间还歇歇,洪水就一直没有涨起来,现在洪水真的涨了起来,不少人家,带着粮食已经上山,之前周玉兰就在山上找了几个天然的大洞,可以容纳人进去的,周家的兄姐,还有唐家的兄妹都跟着上了山洞,那里地势高,几个山洞相隔的不是很远,大家也能相互照应。
  到今天为止,村里已经只有周玉兰一家没有搬走,就是她的两家亲家也搬到山上去了。周家的山坳前堆满了装满的沙袋,山门禁闭,外面的洪水已经蔓延进村。
  县城里面也到处都是水,很多人没有提前跑路的,在睡梦中时,洪水已经进屋,之后就是一晚上的兵荒马乱,到处逃窜。
  “娘,我们真的不走吗?”唐秀敏拉拉娘的手悄声问道。
  “不走,你侄子还小,二嫂又挺着大肚子,去到山上也是很麻烦的,当然不能走,放心吧,家里不会有事的。”周玉兰摸摸小闺女的头发,让她放安心。
  “嗯,敏儿相信娘。”敏儿最崇拜的就是自己亲娘,家里能有现在的好日子都是娘一人创下的。别看她小,可记事了,从家里发家开始,每一件事她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小姑娘现在的性子很像周玉兰,她也有刻意跟周玉兰学,学多不知不觉就养成了差不多的性子。
  前几天娟儿还问怎么不让舅舅伯伯们住家里,可是敏儿压根不问这么蠢的话,在她看来亲戚相互帮忙是有个度的,娘帮他们已经找好出处,也帮他们打理山上的很多事情,哪里还要住在自家,万一家里没有保住,到时一样要上山,慌乱之下亲戚们没有照顾好,出点什么事,这要怪谁,到时可能还成仇人,好心得不到好报。
  站在高山,很多人看见到处都是一片汪洋,水中还漂浮着很多牲畜的尸体,到处是杂物漂浮在水中。
  洪水始终没有进到山坳里面,高大的山门和巨量的沙袋阻隔住洪水。
  “好险,好险啊。”周老爷子爬上山坳的山坡看见山坳外的情况,回到家里不停的说好险,当初唐周两家的亲人上山的时候,周玉兰没有把握,要把四位老人送上山去,可是四位老人死活不去。要留下来。
  一家人在家里闲着,都在帮周玉兰制作中药丸,这是为洪水退去之后的瘟疫做准备,周玉兰只说这是在锦州府置办儿子聘礼时,买回来的几个药方,她早就和家里人说过大旱之后必有大涝,这点大家都知道,也不怀疑她会事先准备。
  这几年她一直有收集药材和自己上山采药材的习惯,家里除了粮食,干菜,泡菜,酸菜之外,就数药材最多。
  除了怀孕的二儿媳潘慧芳不碰药材之外,全家都帮忙,有的用药碾不停的碾药,就是三个认真学习准备明年下场参加科考的儿子,每天也会抽空帮忙。
  “爹,以后别爬上去看了,万一摔了咋办?”周玉兰说了亲爹两句,她是真不放心,亲爹现在跟个孩子似的,一点也不让人省心,好动的很。
  “哎呀,不会有事的,我的身体好着呢,爬一会儿没事的。再说我都抓着周边的树在爬。”
  “老头子不许再爬,摔倒还是要我和闺女伺候你。”
  周老太太一锤定音,强行不让老爷子再爬山。
  “行了,不爬就不爬,我在家带我重外孙,是不是啊小糖糖。”
  “是。”小人儿不知道为什么太姥爷说话会搭上自己,但是他还是很给面子的说了一声是,周玉兰轻轻的刮了一下小家伙的鼻子,“小精怪。”
  作者有话要说:  有小天使说我晒聘礼那一场太炫富,想想也是,想想应该是当时脑抽了吧,忘记当下所处的时间段,不好意思,将就看吧。不过不能人身攻击哟,么么哒,爱小天使们。


第75章 一窝老实人20
  山上的日子枯燥担忧; 不少人住在一起,周家; 唐家,蒋家; 潘家四大家住在周玉兰给他们找的最好一个山洞里面; 之前就让家里的下人们收拾的干净清爽; 还搬来不少简易的木床以及搭了四个简易的灶台,四家都是单独开火做饭,这个山洞够大; 还住了不少蒋; 潘两家的下人; 好在两家的下人都不是很多的那种,要不真的还住不下。
  四家算是勉强能共处; 周; 唐两家多少有些拘谨,蒋家人还是比较好相处的,都是知理的人。潘家是乡绅; 家里的人素质多少有些参差不齐; 潘家三儿媳齐氏在一边不耐烦这山洞的生活; 不停的吐槽:“郑姐姐(唐家康媳妇儿),你说你们三婶是不是故意的,让我们住在山洞里面,自己住在大宅子里面吃香喝辣的,是不是怕我们占她们家便宜; 才不让我们住她们家,她真是多虑了,我家不缺粮食,够吃的。”
  周家人她是不敢说,那是周玉兰的娘家,肯定要打抱不平的,唐家的儿媳就是她的目标,她不想待在山洞里面,想住在山坳的大宅子里面去,可是雨还在下,洪水还在肆虐,家里是回不去的,她现在洗个澡都不方便,真是不愿意住在这里。
  小郑氏啐了齐氏一口,“你说什么呢?我家三婶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住在下面她也没有把握能挡住洪水,到时万一洪水真的冲进去,到时你怪不怪她,是不是也要她负责任,你真是白眼狼一个,大宅子盖好以后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她能让大家跟着出事吗?你做人要有点良心好吗?”
  小郑氏不是一个软弱的女人,性格泼辣直爽,她之前也有过嫉妒,嫉妒三婶家里一下子就富了起来,自家还是没有什么起色,可是后来几年,三婶和堂小叔子都一直帮助自家和二叔,小姑家里,爷奶也被三婶接到大宅子里面去住,自家确实少了很多负担,特别是在灾荒年间,她也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后来也知道三婶是个厚道人,只要你不要去惹她厌烦,还是很好相处的。
  潘家当家主母是潘氏的亲娘,哪里会给自己闺女拉婆家的仇恨,她刚好走到洞口,听见那败家儿媳说的鬼话,“齐氏你胡说什么呢?长辈做的决定,哪儿轮得到你质疑,再胡说八道你给我滚回你娘家去,吃不了苦就滚,没人让你在这儿遭罪,老三滚过来,管管你家的败家娘们儿,再不管就上天了,我们潘家都快装不下她……。”
  虽然是亲生的儿子,但是儿媳可不是亲生的,那比上自己的亲闺女,罗氏气呼呼的用手指戳三儿媳的脑门,恨不得戳穿了事,不知道感恩的东西,要不是亲家找了这个山洞,他们家里也得收拾行李,出去逃难。外面这几年一年比一年艰难,到处都是打砸抢,还有饿极食人肉的,他们这里可是多亏地下泉眼涌上来的水,才堪堪度过艰难的灾荒年。
  要不早就离开老家不知道去到哪儿了,要知道不管有多少家底的人,只要经历了逃难,家底要出去一半或者大半,潘家也不是豪富之家,就是一个乡绅。假如逃难,家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