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逆袭记[快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配逆袭记[快穿]-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小孩子心目中就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些都是周元义教育的。
  几百里之外的一座城内菜市,聚集不少义军,周元义是秀才,身手也不错,参加义军没有多久,就救了两次义军首领曹首领的性命,还未他受了伤。
  曹首领带着人来房间看周元义,“首领……”看见来人,周元义要撑起受伤的身体,要坐起来。
  “周兄弟,快,快躺下,你还伤着身体呢,千万别逞强,撕裂伤口。”曹首领见周玉兰要撑起身体坐起来,慌忙几步上前,扶住要逞强的周元义。“首领,想不到百忙之中,您还能来看我。属下惶恐。”
  “嗳,怎么能这么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来看看你不是应该的吗?再过几日,我们就要攻打陈州府,你得快点养好病,到时随我一起攻陷陈州,这样我们就有了第一个自己的大本营,各类补给也有了地方输送。”
  “嗯,听首领的,快快养好病。”
  从此他得了义军首领的青眼,在义军开始积累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威信。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开始在义军中展露头角,却没有人敢说什么闲话,他的后面站着曹首领。
  弟弟走了,生活还要继续,全国各处不是干旱就是洪水肆虐,官员不但不作为,私吞朝廷拨下来的救济粮食和银子,让很多百姓饿的奄奄一息,没有办法,活不下去的很多,高举反旗,攻陷县衙或者一些官员家里也不能幸免,一时之间,各地人心惶惶。百姓惶恐不安,商人们借机敛财,物价飞速上涨,动乱范围是越来越大。
  周玉兰不能让孩子们到镇上
  或者邻村读书,只能请一位秀才回家教他们读书习字。
  春风镇现在来往的行人是多了起来,可却不是商贩走卒,全是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有得还一身煞气。前天去镇上赶集市的时候,周玉兰就看到几位满身煞气的男人。虽不是穷凶极恶之徒,但是也不是善茬。
  周玉兰早就开始想找秀才来家里教孩子们,可是一直没有腾出手办这件事。现在是没时间也要办的时候,昨天和今天刘三就在外面寻找秀才,都是按周玉兰的要求寻找秀才,迂腐呆板不知道变通的可不能要,太灵泛的也不能要,人品不好的也不能要。总之要求要是蛮多的。
  刚刚让孩子们出去玩,家里又来了客人,是周家的四位兄姐,“五妹,这是打算去哪儿?”
  “去我婆婆家,几位怎么又来了。我家又不是集市,你们也来的忒勤了些。”
  对于这四人,周玉兰没有什么好脸色,都是一些贪财没有立场的小人。
  “五妹,我们来看看你,走了老远的路,该给我们喝杯水吧。”
  “没有烧开水,有什么话就在这儿说吧。”周玉兰退到院子门口,才不会让他们四人进去。
  大哥周元杰向前走了两步,“五妹,最近外面乱的很,你也是知道的,官府的苛捐杂税还有徭役又多,天气又不好。地里歉收,收上来的粮食不说一家人吃,就是吃饱一个人都难。现在家里是没有一粒粮食,咱家成家的兄弟姐妹里面就你过得最好,能不能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借我们一些粮食,日后有了多余粮食再还你。”
  “呵呵,大哥你这话说的真是好,多余的粮食,我家几亩地,相信你们都打听的一清二楚,我家有没有多余的粮食,你们猜不到啊。还来找我借,大哥真是有张天生的厉口,有多余的粮食再还我。
  借给你们以后,我家一家几口人,准备饿死是吧。”
  “五妹,你家不可能没有粮食,怎得如此没有兄妹之情,一点良心都没有。”
  “良心,你们有吗?小弟是怎么给你们赶出门的,还有属于小弟的几亩地你们是怎么平分的。还和我说良心,你们不配。”
  “五妹,我是出嫁女,可没有赶走小弟,别牵连我。”周玉英为了借粮食,可不昔卖掉哥哥弟弟,自己为什么要和他们一起,还不是因为可以让婆家不敢轻易惹自己,背后站在娘家兄弟们,在婆家就是底气。
  “三妹(三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三兄弟都质问周玉英,很是愤怒。
  “大哥二哥四弟,我说错了吗?赶走小弟我不知道也没有一起这么做吧?”
  “你……你也不是啥好东西,自己做了什么自己不清楚呀。”周老四气的出卖三姐,你不仁我不义。
  看着他们狗咬狗,真是替他们悲哀,替在天之灵的周家二老感到悲哀。不管是记忆中还是他人说起过的周家二老都是极好的人,宽厚慈和。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群里有小天使要我写一个女主买买买,全是买奢侈品的文,还是超级奢侈品,可是山没有这方面的资料,那位小天使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文章底下留言,给山提供提供资料。也许写,也许不写,先收集资料。


第130章 弟弟是开国皇帝7
  “好了; 你们不要在我家丢人现眼,要狗咬狗,回去咬; 我不能奉陪。”
  不想再搭理他们; 周玉兰朝婆婆家走去,有公公婆婆两个长辈在,谅他们也不敢追赶过去丢人现眼。
  周家四人恨透了不讲兄妹情面得老五,就是个滚刀肉; 几人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还不顾及名声,自己几人在外面说她; 她就大肆反击。在外面说自己几人怎么怎么不仁义赶走小弟的。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她就是刺头; 一点也不怕。还大肆宣传,搞得周围村落镇上的人都知道了; 有一段时间到处还议论纷纷。
  你说遇到这样的混不吝; 能拿她怎么办?杀了她; 自己几人可不敢。杀人是要偿命的,没有办法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陈州已经攻下,周元义是新伤加旧伤,又躺在床上; 由人照顾。也不参加庆功宴,躺在州府衙门的大宅子里面养伤,现在还不能挪动。他不愿意现在太出风头,躺在床上养伤也是一个避开庆功宴的最好办法。
  躺在床上; 却思念家乡的姐姐,想着家里四人在干什么,这些年姐姐对自己比她自己的孩子都要上心。从没有因为她自己有了孩子而疏于照顾自己。
  只有窗外的明月,陪伴自己一起思念家乡的亲人。希望这轮明月能把自己的思念送到。再过不久义军继续南下。自己离姐姐姐夫会越来越远,现在的义军还不够强大,不敢和朝廷众多的军士抗衡,哪怕都是一些贪生怕死的军士,也不强抗。
  只能先行南下,为以后的回归做准备。心中有无限的惆帐,为远离亲人而感到不舍。
  刘三行色匆匆的从春风镇赶回家里,进门有点心慌,“辉哥,你怎么了?”
  “玉兰,春风镇好像有军队驻扎。”
  “这么快就到了我们这儿?”
  “嗯,我看挺多人的,还有外面现在行人很少,有也是一些生面孔。”
  “别怕,只要不惹到我们这里来,还是暂且不要担忧。”
  说了不担忧,但是还是会担忧的,周玉兰家里可是挖了隐秘地窖的,这几年一直有储存粮食的习惯,每次都会在进镇的时候买上一些粮食回来。
  每次都不多,刘家庄的人都是这样,一次次的带些粮食回来,家里都储存了不少粮食,除了那些手里一点积蓄也没有的人家,即使想带也带不了什么。
  从刘三带回来镇上的消息开始,周玉兰就让刘三去老宅和公公说了这事,之后刘家庄的人都拢住家里的孩子,不再让他们到处乱跑。村里的老人还动员族人们打扫祠堂,刘氏宗祠下面有一个暗道,与祠堂后面的后山相连,地下有巨大的山洞。可以容纳族人们躲避战乱。
  刘三也参与了打扫,他回家告诉周玉兰,很奇怪的是山洞里面除了脏,一点也不潮湿,四处还有地方通风,在山里找不到进入地下山洞的进出口。
  周玉兰没有想到刘氏一族的祖先中有这样的能人,看来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
  现在每天祠堂和底下都要打扫,每次打扫的时候都要派人守在祠堂外面,不能让人看见。
  中午,打扫完,大家都三三两两的回家,还没有走出去多远,就看到村口方向好似来了不少服装统一的人。刘三有个不好的预感,“大哥,二哥,回去一个告诉家里的人,不要外出家里的该遮掩的东西都遮掩起来。”
  “我回去。”刘二慌忙绕路跑了回去,都住在老宅不远处,也能都通知到。
  刘三和刘大躲在一边,看看是怎么回事儿,不像是一些起义的义军,应该是官府的人或者军士。
  一位军士看见一村民,拦住喝问:“你可是刘家庄的村民。”
  “军爷,小的是刘家庄人。”
  “带我去找你们村的里正。”
  “是。”
  刘二回家推门就和胡氏说:“家里的粮食全部藏在地窖,明面上只放一点点,够吃三五天的,还有菜也是。”
  村里的女人都知道为什么这么交待,不用多问,放下手里的事情,赶紧装袋藏东西。
  刘二也跟着到大哥家里和老三家里去通知一声。周玉兰得到通知,家里的明面上只留了二十来天的口粮,家里看着还不错,留的太少反而惹人怀疑。
  反正再过一个多月地里就可以收庄稼,二十来天的粮食,每天节约些,吃一个多月还是能说的过去的。
  一行的军士有十来人,腰间还挎着刀,威风凛凛的跟在村民的后面去到里正家里。
  “里正,有军爷找你。”
  “快请进。”里正听到军爷,心中一惊,赶紧使眼色,让家里的孩子们都进屋,外面留他和老婆子在家里招待客人就行。
  他知道这些人不会无故来下面村落,不是有事觉得不会来。
  请进来以后,只有一位坐下,其余的在院子里面站着,或者站在院门外面,搞的很吓人,不知道的还以为里正家里出了什么事。
  “刘里正,如今外面到处都是流匪,到处闹事。朝廷也派了不少军士出来镇压。我们这些当兵的到各地,现在军粮也吃的差不多了,几乎没得剩下。皇帝有旨意,这段时间军需靠地方供给,今天我们是来征军粮的,每家每户一担。今日交齐,你是一村的里正,手里应该有一村的名册。拿来吧。”
  没有多少啰嗦多余的话,人家直接要粮食,不管前面说的多冠冕堂皇,后面也改不了他们想抢粮食的贼心。
  “军爷,小老儿给您提个醒,村民们家里都在闹饥荒,现在一家一户一担的粮食绝对拿不出来,地里还有一个多月才能收割,要不等收割了以后再交怎么样?”
  “啪”坐在椅子上的军士,大力拍打椅子,并大声斥喝里正:“一个多月,我们这些早就饿死了,不行,今天你们庄子上每户都要交上一担粮食。拒不交者,斩。”
  “可是家中没有,拿什么交。”
  里正就知道这些混账一来就没啥好事,交一担,亏他们想的出来。这时候就是年景好的时候,村民们也不一定还有一担粮食,还别说现在。
  “没有,逼逼就有了。”
  周玉兰把家里都收拾好以后,在四周布置下符箓,特别是大门上。
  刘三回到家里,让孩子们和郑夫子都躲在家里最隐秘的地窖里面去,还让周玉兰也下去地窖,“辉哥,我不下去。我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留你一人在上面,我也不放心。”
  “玉兰,听话先下去,来的军士都有刀,看来不是什么好事?”
  “那我也不下去,我去给脸上抹把灰。”不知道在哪儿抹了一手灰,抹在脸上。
  之后就是两位军士陪着里正挨家挨户敲锣的通知,一担粮食,全村哗然。怎么可能,谁家愿意。就是有也不可能给这些人,这是保命的粮食,给了他们自家吃什么,外面的物价高的离谱,他们怎么不去商人家里抢,现在来抢自己这些穷苦百姓。真是岂有此理。
  等会儿就有人来收,收什么,收的都是自己的血和肉。给他们怎么可能。
  村里的村民利用这个机会都安顿好家里的孩子和女人,男人们都集结在一起,准备反抗杀了这些军士,这是事先商量好的。两件事要反抗,一件事是征兵,另外一件事是征粮。两件都是天怒人怨的事情,他们都不能接受。
  现在世道已经够艰难的了,还要再逼他们,那就只能拼死反抗。
  这年月一个家庭没有了男人和粮食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很多男人都不敢想象,自家可是有老有小,以后在乱世怎么办。
  周玉兰也有力气还会打猎,她掺和其中,刘氏一族的男人更高兴。有了她也许更有胜算,都知道她用石子打猎物是百发百中,打人和猎物也没啥区别。人还没有猎物跑的快,打人也许更容易。只要打翻这些人难道还不怕抓不住他们。
  十来个军士,以为这些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还有这些人胆小,不敢反抗,也忒大意了,兵分多路,在春风镇附近的村落收刮粮食,遇到财物也是要抢的,和土匪没啥区别。
  晒的热热的土路上,刘里正带着十位军士,准备从村口第一家开始收,一路朝外面走,炽烈的太阳,晒在身上很热。还别说穿着盔甲的军士们,更是热。心情自然就不怎么好,对里正大呼小喝的,“刘里正走快点,你是不是故意磨蹭?”
  “军爷,看您说哪儿的话,人老了不中用了。走不动咯!”
  “废什么话,怎么还没有到?”
  里正家的儿子在不远处听见这些人呵斥自己爹,心里老大不爽。
  “我们什么时候出手,再不出手,我爹就要出事哒。”
  “等等,看看再说。”
  刘里正带着军爷们从第一家开始收粮食,“家里有人吗?”
  喊了十来身,也没有人回答,一位军士气得用脚踢开了大门,走进去家里啥也没有。十人和土匪没有区别,在第一家又踢又砸,可是什么也没有找到,粮食是一粒都没有,大家现在还不下手,主要是看看这些人是不是会真的穷凶极恶,要是他们没有找到粮食想杀人泄愤。
  那就再出手,能不杀人还是不要杀人的好。他们都是普通百姓,也不是什么凶恶之人。
  带头的那位,见什么也没有找到,反身过来就打刘里正,一记耳光打在里正的脸上。“人呢,去哪儿了?”
  “军爷,我也不知道啊。从您来了开始,我也没有和村民们单独说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更固定下午五点更新,么么哒!


第131章 弟弟是开国皇帝8
  刘里正说得话; 军士岂能没有想到过,只是想推脱。每一队出来都是有任务的,完不成任务回去是要吃板子的。
  不但要吃板子还要挨饿; 吃不饱怎么和流匪还有造反的刁民们打仗。
  只是他们不愿意自己挨板子和挨饿; 才打算找刘里正的麻烦。刘里正的儿子看着自己的爹挨了耳光,急得要冲出去,再不成出去,说不定自己爹就要有性命之忧。
  周玉兰用手撞了一下刘三; 他及时的站起来,“大哥二哥我们去救里正伯。”
  三兄弟站立起来; 不少人都跟着站立起来,周玉兰趁乱用石子投掷出去; 石子打击在领头的军士膝盖处,“扑通”领头的军士; 跪在地上; “谁; 是谁敢打老子。”
  刚准备站起来,周玉兰的石头又击打在他的膝弯处,这次力气更大,他不可能立即站立起来; 疼的“嗷嗷嗷”直叫。
  其余的人也大乱,这时刘家庄的青壮年,都拿着锄头和弯刀冲上前去。和他们打斗了起来,虽然庄稼汉没有招式; 但是也有一把子力气,还是能过两招的,这些军士也不是什么作战勇敢的军士。没什么高深的招式,力气说实话有的还不如这些庄稼汉子。
  周玉兰眼神好,躲在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