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不是觉得年纪大了吗?”许久,刘延舟终于憋出一句。
“我们一样年纪,我不怕,年纪大点不算算什么,我怕的是没机会去改变。”穆子期还未说话,袁叔兴就回答道,“你看子期,他的年纪最小,可因为懂得多,谁也不敢小看。”
袁叔兴没说的是,每次看到穆子期和那些大人打交道,对方的言行举止总让自己觉得自卑,而且穆子期懂得的知识真多,前不久村里有小孩溺水,他还能根据书上的知识给孩子吹气,最后竟然把被别人判断要准备后事的孩子给救回来了。
加上他平时帮人写信,现在村里的人谁不夸他?小小年纪就能撑起一个家。
“让我再想想。”刘延舟有些烦躁地摸摸刀柄,真不想去跟一帮小屁孩念书啊。
穆子期也不理他,见走到地方了,就一人分一个方向,自己率先爬上松树,挥刀把树枝给砍下。他们这里的山上大都是长着松树、不知名的大树和一些矮小的灌木丛,平时砍柴是不可能把整棵大树砍下来的,毕竟这些大树可以用来做家具,如果用来烧火的话,实在是暴殄天物。
尽管如此,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环境还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现在这几座近村的大山还是光了不少。穆子期偶然一次听郝村长说过,等明天春天一到,他会组织村民补种树苗。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穆子期认为这个时间段的南方,冬天还是很冷的,所以家里一定要备齐足够的柴火,单是有穆子清来捡柴是不够的,自己也要帮忙。
三人砍了半个时辰的柴火,穆子期见差不多够一捆了,就和刘、袁两人去查看他们以前设下的陷阱。
村民们会打猎的不多,不过秉着瞎猫碰到死耗子的精神,大伙还是在山上到处挖陷阱,再用显眼的布条或明显的标志提醒来人,穆子期等人也不例外。
到了自家挖的三个陷阱一看,穆子期很是失望,一只猎物都没有。
他和刘延舟对视一眼,再看向袁叔兴:“我们要去深一点的地方看看,你去不去?不去的话可以留在这里摘野果,顺便等我们,或者你自己先回去。”
金秋八月正是收获的好季节,山上的不少野果已经成熟,每天不知有多少熊孩子进山来采摘,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来的人少一些,眼前就有两棵硕果累累的山葡萄基本保持完整,没有被人光顾过。
山葡萄的味道普遍不好,不够甜,很酸,但用来酿葡萄酒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不知为何,这个时空的老百姓大都会酿葡萄酒这一技能。
袁叔兴知道自己没打过猎,是个拖后腿的,忙点头道:“我不会去,我就在这里等你们,我摘的葡萄会分给你们的,毕竟没有你们,我也不敢进得那么深。”
“再看吧。”穆子期没有应承,微微一笑。
两人离开袁叔兴的视线后,刘延舟有些不解:“你一向不是不喜欢袁家的人么?今天怎么对袁三郎那般好声好气?”
“我是不大喜欢他们家的行为作风,但这不影响我欣赏袁叔兴的行为,他能利用这次机会走进学堂读书,只要他能读得出来,以后肯定不会只待在村里种地。”穆子期轻声说道,虽然现在是下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可高大的树木把阳光挡了大半,让树林里显得有些昏暗,加上怕惊动猎物,他们都是轻手轻脚的,连说话的声音都下意识放低。
他没说的是,自己只是看不起那些愚孝的包子,如果在老家他是那种人的话,早就吃过无数暗亏了。毕竟他不说出来,不去争取,穆怀恩怎么知道自己的诉求和委屈?肯定更加偏心眼,他受的委屈会更多。
虽然他恢复前世记忆后不把那些委屈放在心上,可当时未曾觉醒的自己曾经很伤心。
“有野鸡!”一抹颜色鲜亮的色彩突然从两人面前闪过,穆子期惊呼一声,握紧手中改造过的猎弓,不再多想,两人顺着野鸡的方向追去。
最终,一个多时辰后,两人总算带着三只野鸡、一只野兔回到当初分开的地方,见袁叔兴已经把那两棵成熟的山葡萄摘得干干净净,还细心地分成三份,一一放进他们带来的背篓里。
穆子期很是满意,不顾他的反对,把一只野鸡分给对方。
“没事,我给你的野鸡是最小的,其实没多少肉,今天的收获不错,而且你也给了我们山葡萄,我奶奶看到这个一定很高兴。”穆子期说着就小心翼翼把捡到的十个野鸡蛋放进背篓里,再抓一把松针盖住。
袁叔兴到底还是被穆子期说服了,主要是天色有点晚,他觉得拿只野鸡回去,他爹娘一定不会骂他。
穆子期不管他人的想法,他高高兴兴地背着背篓,再用绳索拖着木柴准备下山。他们砍柴的地方早已被人踏出一条小道,有不少孩子背不动柴火都是拖回去的,所以除了有段路要刘延舟帮忙,其他的他自己能搞好。
回到家后,果然,老叶氏看到野鸡蛋和山葡萄很是高兴,笑道:“前两天就听说山上的葡萄熟了,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摘回来,就是可惜有些被鸟给吃了,浪费啊。”她看到一些葡萄有被鸟啄过的痕迹。
“奶奶,这葡萄不好吃,你记得酿成酒。”穆子期把分到的这只活蹦乱跳的野鸡用绳子拴住,是卖是吃再看,反正另一只死兔子今晚是一定要吃的。
“以后不许再进山打猎了,危险。”老叶氏虽然很高兴能打到猎物,但更不想大孙子去冒险。
“没事,现在猎物正肥,一年之中最好打猎的季节就是这段时间了,山上的猎物多的是,我们都不用费心寻找,不过没发现有野猪,希望没有。”穆子期想到自家的玉米地,真怕野猪来糟蹋。
“奶奶你放心,我们不会进入深山的,我可是很爱惜身体。”穆子期又笑道,为皱着眉头的弟妹,“都说了,这葡萄很酸的。”
“我以为这么熟会甜一点。”穆子清小脸皱成一团,“难怪村里的小伙伴都不爱吃,大哥,你吃吃我摘回来的果子,这种很甜。”
*
在清溪村的生活按部就班,次日,穆子期等人正式开始了读书生涯。
芙蓉小学包括山长在内一共有六名老师,听说都是初中毕业生,除了山长是一位留着胡子的中年男人外,另外五名老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纪小的十五岁,大的二十五岁,除了小的两个,其他都成亲了。
穆子期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们是芙蓉镇的第一届学生,所以这所小学只有一年级,如果他想跳级的话,那应该要去县里读书。
至于之前认识的小孩严日初,穆子期没有在学堂看到他。转念一想,也是,看他的年龄一定不是一年级,肯定不会回来读的。
第一天开学,清点过人数,整个学校一共有一百二十一个学生,分成四个班级,大家的年纪参差不齐。穆子期初来乍到,决定先安分一段时间,好好学习再考虑其他。
尽管如此,在他刻意的表现下,老师们对他这个出色的学生充满了喜爱。
第37章 单独教学
“山长; 我做完试卷了。”穆子期把试卷检查三遍后,终于举起手示意。
“嗯; 拿过来给我看看。”一间大约六十平方的砖瓦房里,因为屋顶用了两块透明的瓦片; 加上透明的玻璃窗; 在这个北风呼啸、天色阴沉的下午倒是不显得昏暗。
而此时房屋内的空地上放着一个炭盆,里面的木柴烧得正旺; 让整间屋子温暖许多。
“好。”穆子期双手使劲地摩擦了下,再跺跺脚; 这才拿起四张试卷起身递给季文甫。
坐了半个时辰,手脚都快冻僵了,是谁说小孩子火力大不怕冷的?
“坐下来烤火,等我批改完试卷。”季文甫态度温和地说了一句; 指指他对面的圆凳。
穆子期点点头; 刚靠近火堆,一股暖意袭来; 让他情不自禁地舒出一口气。如今刚进入十二月,本来他以为广南省的冬天冷不到哪里去,毕竟前世差不多这个地方,每年快过春节都会有太阳; 一年就冷那么个把月,没想到两百多年前的芙蓉镇会如此寒冷。
他忍不住把圆凳移向火堆,伸出手去烤火。
“不许靠火太近。”季文甫的声音从火堆对面传来。
“知道了,山长放心; 我不是小孩子了。”穆子期并不怕对方,笑嘻嘻说了一句。
距离他入学已经过了三个多月,在这段日子里,穆子期过得颇为辛苦。刚开始,他很是认真地跟着老师把国文课的拼音学会,之后他的进度特意变得快速起来。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团结同学……他抓紧一切机会表现自己的优秀和极快的学习进度。不要以为一年级的内容随便看看就懂了,起码农学课他要认真学习,而且为了表明自己掌握好知识,他干脆把这四本书都背下来。
内容对他而言是简单的,能全部理解,但想要背下来还是费了他一些心力。大概是他年纪还小,记忆力还是不错的,每天早晨多读几遍,晚上再看一遍,一日日下来,一个半月的功夫他就把课本的内容全部掌握了,基本上能背得一字不差。
背完了干什么?当然是表现给老师看,于是他惊动了这座小学的老师,得到了山长特意给他开的小灶。
“既然你已经学会了一年级的内容,那你现在想做什么?”当时山长这样问他,“是按部就班读,还是学二年级的书籍?”
“山长,我想学下一年的内容,我六岁启蒙,在村里跟村长学过算学,认识咱们大夏的字体,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想早点学完小学的课程,我能吃苦,肯定好好学。”穆子期如实回答。不知是什么原因,在这个时空里,这里的校长非要叫“山长”,就好像村民们整天把学费叫成“束脩”一样,传统颇为根深蒂固。
“十二岁……和我家小子差不多大。”季文甫低声说了一句,随即笑道,“我看你的水平不必在一年级读了,读也是浪费时间,那你是想去县里读书,还是由我们这几个老师单独教你?明年七月是一学年的期末考,你继续留在芙蓉镇,如果你争气,明年七月参加完四年级的升学考试,你就能直接升到初中。可如果你现在到县里念书,那里的老师不一定肯让你跳几级。”
穆子期凝神思考。
“不可否认的是,你留在这里,倘若明年能直升初中的话,我们整个学堂都将收益。”季文甫是个身材清瘦、面容普通的中年人,年约三十五六岁,皮肤微黑,大概是近视,他看人总喜欢眯着眼睛,此时说话的神情温和淡定,并没有显得有多么欢喜。
偏偏他这种神态让穆子期的心就安定下来,点头道:“好,我在这里学到明年七月。”怎么看都是这种方式划算,到了县里就增加了变数,那里的学生多,自己不一定能让老师另眼相看。
他都这个年纪了,可不想和一堆小毛头在一起念书。
“嗯,我会找来后面的书籍,你一定要认真学,不认真的话,小心你的手心和屁股。”季文甫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摸摸穆子期的脑袋。
穆子期一囧,本来还想问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如果他考第一名的话能不能得到奖励,想了想,到底还是把这话咽回去了。
比起明年能读初中的事,那一两银子不算什么。
于是,从九月下旬开始,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苦读生涯,所幸小学的内容的确简单,理解跟得上,剩下的无外乎是背诵问题。而他的学习速度也没有让老师们“惊为天人”,顶多觉得他悟性高,有些惊讶而已。毕竟他有过基础,还学习刻苦。
当然,这是穆子期有意控制的结果。如果他使劲全力的话,可能还会快多几分,毕竟这是小学的内容嘛,不艰深。
当初说是几个老师一起教,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山长一个人教他,主要是山长的课最少,空闲时间最多。
“这些小孩真是了不得,一个比一个厉害,小小年纪学的算学内容比我还深入。”有一次,穆子期无意中听到一位老师说了这句话,后来一问,才知道山长的儿子非常聪明,和他同龄,已经自学完初中课程,要不是国文课拖后腿,说不定已经要考高中了。
穆子期对对方倒是挺好奇的,只是不好意思问。尽管如此,几个月的相处时间,还是让他和山长相熟起来,没有刚开始那般拘束。
“嗯,全对了,看来你已经能熟练掌握二年级的内容,过几天就是期末考试,你记得去参加。等明年二月中旬开学,我再教你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课程。”季文甫改完试卷,见答案全部正确,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穆子期当然应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郁闷,在前世的时空里他已经考过不知多少次的试,没想到都穿越了,竟然又重新被期末考试支配!怎么感觉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大天朝的考试大法呢?
话说到这里,季文甫就站起来走到书柜前,打开柜子,把其中的四本书籍递给穆子期,温声道:“放假这两个月记得好好预习,不可放松,有问题再写信给我,或者你到县城找我也可,不用怕打扰我。”说着又从一本书中抽出一张纸条放在四本书的表面上。
本朝规定,秋季学期是从八月二十日到十二月十五日,然后就是放假过年,一直到来年的二月十五日才再次开学,接着就等到七月六日左右进行期末考或者升学考,最后才放假。
也就是说,这里的寒假比暑假还长,大概是气候的因素,冬天有些人不够衣服穿,或者穿的衣服不保暖,本朝可能是考虑到这些因素。
当然,这只是穆子期的猜测而已。
山长给的应该是三年级的课文,穆子期赶紧双手接过,点头道:“我会的,谢谢山长教诲。”眼睛快速瞄了一下,发现是一张写着住址的纸条,他认识这个地方,心里倒是颇为惊讶季文甫的家境。
看他平日里穿得那么简朴,穆子期还以为他家境不怎么样,没想到对方是深藏不露,毕竟那个地段可是富人区。
“你是个好孩子,我教起来也省心。”季文甫露出舒心的笑容,忍不住摸摸他毛茸茸的脑袋,笑道,“继续保持,知道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后面几天就不用来上课了,好好在家帮忙,等到初十那天再来考试。”考完试要改试卷,十二月十五日会知道成绩,到时才是正式放假。
“谢谢山长。”穆子期一听暗暗松了口气,的确,挨近年底,家里是有挺多事情要做的,种的大白菜、白萝卜和土豆要拔回来,还有地里的荔枝树要注意保暖,是不是要在树根底下铺一层稻草?此外,家里的柴火还不够过冬,年货竟然也没买……林林总总的事情,不做则已,一做就费时间了。
在屋内又坐了一会儿,等听到屋外传来下课的钟声,穆子期这才穿戴好围巾,拢紧身上的棉袄,背上书箱,和山长告别后,终于踏出温暖的房屋,走出到寒风凛冽的室外。
穆子期站在校门口等待,眼睛看着学生鱼贯而出,路过的人三五成群,基本上个个穿着圆滚滚的,大家的袖子都很宽,时不时露出一个手炉,这是富裕点的人家买给孩子的,和他前世用过的热水袋差不多。
路过的人看到他,认识的会打招呼,就是没怎么说过话也会对他行注目礼,毕竟一百多号人中,穆子期是最为特殊的,是学堂的名人。
“大哥!”穆子清大喊一声,拢着袖子快步奔跑过来,拉着他的袖子道,“大哥,你今天怎么那么早?”因为单独教学的缘故,穆子期放学的时间不准,大部分时候都比普通学生要迟一些,平时都是穆子清在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