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桃华-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消息更灵通的人则说,当时先帝托的那个梦,不但是指明了安平十五年,还指出了是三月生人,正与蒋姑娘的生辰相合。
    然而在这一片天作之合的说法中,还有另一丝不怎么和谐的声音。据消息最最灵通的人说,上元节那日行宫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宫人硬说安郡王与蒋姑娘在宫中私会,结果是根本无中生有。之后皇帝杖毙了胡说八道的宫人,然而指婚的圣旨却仍旧下来了。而当日应召去行宫观灯的那些官员和命妇们,又极力否认曾经有过这种事。如此一来倒更叫人疑惑,那天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了。
    蝶衣听着初一口若悬河地讲着街头巷尾的传言,一会儿气一会儿又笑:“这些人都懂得什么!”
    十五在旁边含笑道:“不管怎么样,蒋姑娘积了大福德是真的,将来必然也能庇佑王爷百战百胜,逢凶化吉。”
    蝉衣正好走进来,闻言就沉了脸:“说什么呢,难道我们王爷是没有福德的?”
    蝶衣吐了吐舌头,忙站起来笑道:“王爷自然是有大福德的人,若王妃也是如此,自然就更好了。”
    蝉衣瞪了她一眼:“只顾着听闲话,王爷的春装可做好了?过几日圣旨颁下来,少不得又要忙起来,到时候你可顾得上?”
    蝶衣自小被她管得惯了,只得笑道:“姐姐放心,我定不会耽误的。”圣旨颁下来,郡王的婚事也是内务府办理,何况之前为了崔家已经折腾过一次,好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其实也不会太忙。再说了,就算她忙,也绝不会耽误了王爷的衣裳啊,这么多年了,她几时在这个上头错过?
    蝉衣收拾了几件东西又出去了,蝶衣才噘了噘嘴儿,对初一瞪瞪眼睛:“都是你害的。”
    初一叫起撞天屈来:“我不过是说点新鲜事给你听听,怎么又怪我了,下回不说了。”
    十五仍旧含笑道:“大约是太后给王爷设局的事没人知道,蝉衣姑娘不高兴了。”
    说起这个,蝶衣也是恨恨的:“纸包不住火!早晚会传出来的。到时候叫天下人都看看这个老虔婆的恶毒心肠!”
    初一忙摆手道:“这话你在屋里说说也就罢了,万不可在外头也说漏了嘴,给王爷招祸。且这事儿也是王爷喜欢这天作之合的说法,才没挑破了的。”王爷这么爱重蒋姑娘,当然不愿意听见人说这个王妃是太后硬栽给他的,所以当着那些官员的面揭一下太后的脸皮也就罢了,他还是喜欢听外头的百姓说蒋姑娘有福德,才被先帝选中的。
    蝶衣翻个白眼道:“我又不傻了。罢了,我去做针线了,回头有什么新鲜事儿,别忘了再给我讲啊。”说完,蹦蹦跳跳地走了。
    初一看她走了,才问十五:“我怎么瞧着,蝉衣这些日子不大对劲儿……”
    十五还是那么微微笑着,半晌才道:“她整日里教着蝶衣守规矩,自己这规矩也不知怎么样。”
    初一很少听见他说这样的话,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这话何意?”他们四个几乎是同时被挑到沈数身边伺候的,关系极好,这还是初一头一回听见十五对蝉衣有不满的意思。
    “没什么。”十五不是个很爱说话的人,只笑了笑,“王爷要派人回西北送信?”
    初一知道他的脾气,不想说的话也问不出来,便抛开这个话题道:“可不是。这事儿做得急,侯爷和夫人都不知道,王爷得写信回去好生解释一番。你说,侯爷和夫人会不会生气?”
    “不会。”十五仍旧是笑,“只要王爷喜欢,侯爷和夫人最后还是会依了王爷的。”
    初一做个鬼脸:“王爷自然喜欢了,我昨儿进书房去回话,看王爷一边写信一边笑呢。”
    十五道:“你这会儿去书房,王爷一定笑得更欢。”
    初一哈哈笑起来:“可不是,今日指婚的旨意就要下到蒋家了,王爷自然高兴。”
    蒋家这个时候,的确是在阖府跪接圣旨。
    “……今有蒋氏第三女,端贤惠质,禀性柔嘉……”
    前来宣读圣旨的内监略嫌尖细的声音在大厅内回响,念完了前头一长串赞美的官样文章之后,总算念到了重点:“仰皇太后慈谕,指为安郡王正妃。”
    一屋子的人有一大半是被旨意惊呆的,直到内监收起圣旨,还有好些人没反应过来。
    蒋锡是早就从女儿那里得知了实情,这会儿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女儿虽然是嫁得了如意郎君,但这圣旨的初衷也实在是太恶心人了。
    不过此时当然不能把这种情绪露出来一点儿,桃华接了旨起身,一群男人送传旨内监出去,顺便给来的人都塞个荷包什么的,剩下女眷们就都对着桃华发呆。
    小于氏心里跟泼了一盆滚醋似的。前几天蒋梅华晋了充媛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她还欢欣鼓舞,一转头就听说这晋位是为了提桃华的身份,立刻就是五味杂陈。到这会儿指婚的圣旨真的下来了,桃华一跃成为郡王妃,品级还在蒋梅华之上,就更叫她心里的滋味难以形容了。
    厅中有那么一瞬间诡异的安静,还是景氏打破了沉默,第一个笑起来:“三弟妹,你们这一房可真是双喜临门。桃姐儿——不,如今该叫郡王妃了呢——恭喜恭喜。”
    曹氏也在发懵呢。她原以为蒋燕华嫁到刘家就已经是难得的好姻缘了,桃华纵然能再强些也不会超过太多,谁知这一下子就嫁入皇家,做了郡王妃了。之前她是一点儿消息都不知道的,这会听了圣旨,整个人都是麻木的,听见景氏说话才稍微清醒了一点,条件反射般地笑了一声:“同喜,同喜。”
    有景氏开口,气氛才活跃了起来,众人纷纷恭喜,桃华只低着头装羞,等各人都说了一圈了,她捧着圣旨往自己屋里去的时候,才看见蒋莲华站在景氏身边,用担忧的目光看着她。
    桃华脚下顿了顿,对蒋莲华笑了一下。这么多道恭喜的,有多少真心她都听得出来,也只有蒋莲华是真的关心,就是景氏都差着一截子呢。
    她这一笑,蒋莲华就跟出来了:“三妹妹——”
    唤了这一声,蒋莲华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半晌才道:“这也是大喜事,只是皇宫里头事情那样多,你自己要小心……”外头传的那些话她也听到了一些,虽然不知哪句真哪句假,但也猜得出来这个郡王妃不是那么好做的。
    桃华笑着点了点头:“谢谢二姐姐,我都知道。”
    蒋莲华刚才说了那些话又觉得有点后悔,既然知道是喜事,说这些丧气话不是很不合时宜吗?这会儿看桃华笑得真挚,脸就红了一下:“妹妹不嫌我说话莽撞就好了。”
    “我知道二姐姐是真心关切我的。”桃华转过身来跟她一起走,顺口问道,“二姐姐什么时候搬出去?”说好了过完年就分家,最晚出了正月也要搬了。
    “就是这几天了。房子都已经收拾好,等搬过去,我请妹妹去坐坐。”蒋莲华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轻松的神色,终于可以自己单住,不用再跟大伯母一家子挤在一起了,“妹妹呢?”
    “也差不多吧。”二房置办房子较晚,但收拾起来比蒋铸一家子简单,所以这些日子也差不多完工,再晾上几天通通风就可以入住了。
    姐妹两个顺着石板路慢慢地走,来往遇见的仆妇们都是喜气洋洋的,见了桃华就下跪磕头,搞得桃华不胜其烦。蒋莲华走了几步,忽然低声笑了出来:“过几日就要分家,大伯母恐怕——会觉得有些遗憾。”
    这话还真说得半点不错,小于氏酸完了,转头就跟蒋钧道:“早知道桃姐儿有这个福气,不该让老太爷分家的。”倘若到时候礼部行六礼都在蒋府,那外人瞧着有多热闹多体面啊。现在倒好,有什么事都会从二房的新家里走,与长房倒没多少关系了。
    蒋钧微微摇了摇头:“此事是福是祸还难料,分家倒是更稳妥一些。”
    小于氏吓了一跳:“怎么说?”
    蒋钧微微冷笑:“你难道还真信外头说的什么先帝托梦之类的话不成?太后的意思是明摆着,只是不知皇上到底怎么想。”以前他觉得皇帝跟太后固然不合,但与安郡王应该也是对立的,但现在经过了这么多事,他有点拿不定主意了。既然这样,倒不如分了家好。
    “那——”小于氏也糊涂了,“皇上还给梅姐儿杏姐儿升了位份……”瞧着应该是高兴的呀。
    “所以说不知道皇帝怎么想呢。”蒋钧按了按太阳穴,“罢了,咱们慢慢的瞧着,总能看出点意思来。只是你须约束好了家里人,切不可在外头张狂,咱们家这时候正在风口浪尖上呢。”
    蒋钧显然不是什么铁口直断的人,因为指婚圣旨刚颁下的第二天,蒋家的人还没来得及出去张狂呢,就有一件大事把指婚之事都压了下去——山东一带流民为寇,杀了两个县的官员,啸聚山林了。
    
    ☆、第127章 人祸

  流民这种事儿,自前前朝起就时不时的有。毕竟小农是靠天吃饭,哪几年风雨不调田地减产,就免不了有人失去土地卖儿卖女背井离乡,若是人数多了,流民就出来了。
    先帝那时候,流民也是有的,所以若只说流民,朝廷上也不会太当回事儿,不过是赈济罢了。说句残忍的,就是不赈济,小民的生命力比虫蚁还顽强,过几年饿死的人饿死了,活着的人还是能找到活儿干的。然而到了流民为寇,乃至于杀了朝廷官员,这可就是大事了。
    一时间在京城里头,流民为寇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倒把安郡王娶正妃的事儿给压下去了。
    桃华虽然自颁旨之后就闭门不出,但三七机灵得很,很有些消息送进来,有一些还是沈数那边派来送东西的人嘴里漏出来的消息,就更可靠一些。
    “说是山东那边从前年起就有些旱,收成不好,就冒出来一个什么红莲教,说是——”三七说到这里,尽管知道屋子里没有外人,也还是不不由自主地压低了声音,“说是因着皇上继位不正,才有这些灾荒。”
    薄荷一边忙着裁布一边道:“皇上是先帝的长子,怎么成了继位不正了?”指婚圣旨下来,按沈数的年龄,成亲的时间也不会太久,有些针线现在就要准备起来。郡王妃的嫁衣自有礼部和内务府去准备,但一些送给男方长辈的东西,以及嫁过去之后用于打赏的荷包之类,都得桃华这边自己准备。
    因为很快要搬家,大件的东西也不好绣,薄荷就先裁出布来做荷包。横竖这些东西大小都差不多,批量裁出来随时都能拿来用,裁的时候还不大用费脑子,一边干活都不耽误闲话。
    三七摇头道:“虽说是长子,可出身……”
    桃华笑了笑:“又是子以母贵那一套是吧?该不会说先帝嫌今上生母卑贱,本来瞩意的是安郡王这种鬼话?不会有人敢说今上是弑父才得以继位的吧?”
    三七吐舌道:“姑娘真是神算呢,可不就是那么说的。虽说不敢指名道姓的,可话里话外的,就是那么个意思。”
    “嗯,也就有这些瞎话可编了。”桃华嗤笑,“这红莲教也是糊涂,就算说得皇上真是得位不正,与他们有什么好处?要造反就得说本朝皇祖不正,那才管用呢。何况这些话只能骗骗无知百姓,谁不知道今上是先立了太子,之后才从东宫登基的,就算先帝偏爱安郡王,立了太子就证明他是要把皇位给今上的,无论他心里愿不愿意,都说不上今上得位不正的话。”
    薄荷听自家姑娘把本朝开国皇祖都说出来,吓得连着拦了两次:“姑娘,这些话可说不得的。”
    桃华看她和三七都一副吓着的模样,只好把后头的话咽了笑道:“看把你们吓的,不过都是闲话罢了。说来这什么红莲教,也无非是利用了百姓生计无着的怨忿心理,为自己谋好处罢了。”
    三七半天才找回舌头来:“可不就是姑娘说的这样。如今这纠集流民冲击官衙的,都是红莲教徒。他们抢了官衙,开了官仓,之后就都跑去山里了。如今朝廷正议着要令人领兵去平叛,听说那边有好几千人了呢。”
    桃华不禁叹了口气:“灾荒年间所谓造反的匪寇,有不少都是因为吃不上饭才这么干的,若是有饭吃,有田种,这些匪寇少说得跑一半儿。现在都当成叛党……”一旦被扣上造反的帽子,那就是杀头的罪名,搞不好连家里人都要一起死,到时候说个血流成河大概是不过份了。
    三七是蒋家世仆,还不知道灾荒的苦处,薄荷却正是因家里没饭吃才被爹娘卖出来的,不由得有些唏嘘起来:“还是姑娘知道下头人的苦处,那朝廷真的要把这些人都杀了?”
    桃华苦笑一下:“那谁知道呢。但看皇上的意思吧。”不过,就算皇上不说全杀,这种事里白死的人还少吗?
    “只是,这红莲教也不能是一天就冒出来的,早前山东官员就没往上报吗?”还有连着几年天旱减产,小民的日子越过越苦,就不防着这种事?
    三七挠挠头:“小的听侍卫大哥透过一句——说是因为传位不正的话,下头人都不敢往上报……不过,也有人说,不上报是因为那县官新上任,若是报了灾情,于他的考评不利。”
    桃华觉得无话可说:“现在闹出大事来了,他的考评就会好了?”这种能糊弄就糊弄,过了三年我拍拍屁股走人,谁接任谁倒楣的思想,原来是自古就有的,也不知害苦了多少人。
    三七撇嘴道:“现在他头都叫人砍了,还管什么考评呢。”
    “活该!”薄荷恨恨地道。
    “那朝廷已经下令叫人去剿匪了?”
    “已经议得差不多了,听说是指派了于锐——哎,姑娘还记得不,就是在西苑猎场被咱们王爷打得落花流水的那个!”
    三七是没有去过猎场的,然而并不妨碍他听说过于锐是如何被沈数两次击败,连金吾卫指挥使都丢掉了的,说起来不免眉飞色舞:“听说那回把宫里指挥使的位子也丢了,在五军里头谋了个差使,这会听说要剿匪平叛,于家还不赶紧把人塞上去立功呢。听说去的于家人可不止他一个。”
    桃华诧异了:“还去了不少?”
    “听说是还有几个。据说承恩伯府是打算过继嗣子了,于家那些族人现在是各施手段,争得不亦乐乎呢。倒是有几个略有点见识的,想着借这个机会也谋个出身,就算承恩伯府那边看不上,将来能有个差事也行啊。”
    薄荷不禁笑道:“你这些消息都是打哪儿来的?”于家子弟随军剿匪这种事,可不是在街头巷尾随便听两耳朵就能知道的。
    三七嘻嘻笑道:“不瞒姐姐,是前儿郡王府的侍卫大哥过来送东西的时候告诉我的。”
    他说的就是初一。前天初一悄悄过来,给桃华送了一匣子宝石。
    郡王妃的嫁妆,按制是由内务府出。但是嫁妆这东西水分太大,以沈数现在这个处境,内务府很可能弄个外面好看里面空,所以桃华自己也要备些东西。然而蒋锡这一房也不是什么有钱人,有些东西实在置办不起,可若不置办,将来出去交际就有失身份。沈数大约是料到了这一点,便着人送了这匣子宝石来。
    宝石合计二十颗,大小不等,质地却都不错,拿来镶首饰能顶很长时间,正是桃华如今最缺的。李氏留下的那些东西,在民间算是相当不错,但对于郡王妃来说大概就只好当个日常插戴了。
    “你个机灵鬼。”桃华笑着抬手虚点了他一下,“薄荷把那碟乌梅糕给他。”
    三七接了乌梅糕谢赏,却并没有立刻出去。薄荷一眼看出来,便嗔道:“有什么话就老实说,在姑娘面前闹鬼,仔细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