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证据?”金纯忠与刑吏接触多了,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证据。
“黄将军出海未归的消息是八月初传到京城的,可是此前十几天,燕朋师就上门对我发出威胁,声称没人能保护我,要让我生不如死——他怎么提前知道黄将军出事,再也不会回京城了?”
这可算不得证据,燕朋师是权贵公子,一时气恼什么事都敢做。
金纯忠想了一会,打量邀月,“你知道我是谁吧?”
“我从四老爷那里听说公子可能是皇帝身边的人,别的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你是想借助我告御状?”
邀月又跪下了,“黄将军是陛下亲手提拔的爱将,陛下对他的失踪就没有半点怀疑吗?公子立此一功……”
金纯忠抬手阻止邀月说下去,让她起身,原以为这是一次巧遇,原来还是安排好的,这名女子可不简单,来陪寝肯定是自己争取到的,她说的话不能全信,“你先说说自己是怎么来到湖县的吧?”
“燕朋师向我发出威胁,然后又传来黄将军失踪的消息,我知道情况不妙,当天就逃出了黄府,无处可去,只能去投奔从前认识的姐妹,在那里见到了四老爷,偷听到他说无论如何要拦住皇帝,我以为能借机告御状……没想到会被带至湖县,走又走不了,只好留下。”
“拦住皇帝?他还说了什么?”
“我听到的不多,‘财路’、‘田地’、‘胆子要大’一类的话。”
“宋阖是做什么生意的?”
邀月想了一会,“没见他带什么货物,哦,他可能是人牙子。”
“嗯?”
“他见人总要先估个价儿,所以我猜他是做这行的。”
金纯忠是自己要了个价儿,他更糊涂了,一名人牙子能有多大势力,竟然放狂言要拦皇帝?
“天亮之后你回宋家。”
“是。”
“我会对宋阖夸你几句,他会把你再送过来。你想办法弄清宋阖究竟要对皇帝做什么,立了这一功,你什么状都告得。”
“公子……真是皇帝身边的人?”
“宋阖要出十万两银收买我,你说我是不是?”
邀月笑了一下,郑重地点头,“我会问清楚,四老爷的嘴不严,之前是我没太在意。”
金纯忠让邀月睡在床上,邀月不肯,只愿伏桌而睡。
次日天还没亮,邀月悄悄离去,金纯忠起床之后也没闲着,派两名随从出去继续打听宋阖的底细,又让掌柜给宋阖送去拜贴,要回请一席。
小小一个湖县,要出大事。
第四百七十章 成千上万
韩孺子总觉得自己身边还有泄密者。
赵若素的确能够提前了解皇帝的诸多计划,但是远非面面俱到,他与皇帝只算是合作关系,既无宠信,也算不上朋友,对皇帝心中那些隐私与含糊的想法,应该无从得知。
可朝中大臣似乎住进了皇帝的心里,拿捏得极为准确,总是在安抚皇帝与惹怒皇帝之间平安行进。
韩孺子没办法相信任何人,但也不能因此逐退身边所有人,他撵走了赵若素,然后默默观察、寻找证据。
迄今一无所得。
来到湖县,韩孺子顿生感慨,杨奉是他最好的老师、臣子与同伴,说是朋友有些过了,但是互相理解,极少犯错。
杨奉并非没有私心,但他的私心与皇帝井水不犯河水。
韩孺子早已下旨,巡狩路上免去各地的大规模拜见,只允许当地主要官员进营见驾,勉励几句,就让他们退回衙门。
王平洋正式入职礼部,官不大,专门负责前驱与沿途官员沟通,做得不错,总能合乎皇帝的心意,一切从简,尽量减少浪费。
如此一来,韩孺子的休息时间也能更多一些,但他通常二更才会上床,今天睡得更晚,为的是等候金纯忠。
金纯忠提前多日来湖县调查,临行前得到皇帝的指示,无需通信,一切见面再说。
直到三更过后,金纯忠终于来了,一身酒气,领他进帐的张有才皱着眉头,十分不满,还有点意外,金纯忠向来恭谨,竟然也会出错,在见驾之前饮酒。
金纯忠跪拜,身子微微摇晃,很难保持平衡,“陛下见谅,微臣不得不喝这顿酒。”
“起来说话。”韩孺子向张有才点下头,太监退出帐篷,临走时朝金纯忠的背影摇摇头。
“找到了吗?”韩孺子问,心里有一点期待。
金纯忠起身之后摇晃得更加明显,“毫无线索,杨奉家人很可能已经搬离此地。”
韩孺子的眉头也皱起来了。
金纯忠看不清皇帝的神情,他心中只剩一线清醒,要将这些天打听到的大事告诉皇帝,于是上前一步,急切地说:“陛下上当了。”
“嗯?你在说笑话吗?”韩孺子没反应过来,还以为金纯忠之前的话是在骗自己,心想所谓酒后无行,还真是准确。
金纯忠使劲儿摇摇头,让自己再清醒一些,“笑话?没有笑话,陛下记得邀月姑娘吧?她也在湖县,多亏了她,微臣此番湖县之行没有白来……”
金纯忠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了,在皇帝听来却是一团糟,严厉地打断,“哪来的邀月?朕怎么会认得此等女子?金纯忠,你在湖县到底做了什么?”
被皇帝一喝,金纯忠吓了一跳,酒气上涌,心里明白,嘴上却更加笨拙,“陛、陛下息怒。陛下不认得、不认得邀月?哦,是、是微臣记错、记错了。是这么回事,邀月先在坊里做歌伎,后来被梁家买走,又到了张家,再到李家,又到燕家……不是她做错了什么,而是太会做事,不是遭到正室的嫉妒,就是被别人看上……”
韩孺子招手,让金纯忠过来,“喝几口茶,坐在那边醒醒酒,再过来说话。”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金纯忠立刻执行,抓起桌上的茶壶,没找到茶杯,直接举起茶壶,对嘴灌了半壶,胸前湿了一片,他也不在乎,放下壶,急迫地说:“事情重大,陛下……”
“去那边坐下,先醒酒。”韩孺子打断,实在不想再听胡言乱语,对金纯忠他已经很客气了,换成别人,早就撵出帐篷。
帐篷里唯一的椅子被皇帝坐着,还剩几张圆凳,金纯忠挑了一张坐下,深呼吸,努力控制身体,想要证明自己很清醒。
三次呼吸之后,金纯忠一头栽倒,爬在地毯上,竟然睡着了。
外面的张有才听到声音,进帐查看,见到金纯忠的样子,不由愣住了。
韩孺子起身,“不用管他,让他就睡在这里吧。”
韩孺子没必要熬夜了,回自己的寝帐休息,张有才送走皇帝,又回到书房帐篷,将金纯忠扶好,盖了一张薄被,摇头走了。
淑妃邓芸早就睡了,她已经有点习惯巡狩生活,但是一定要保证睡眠,也不管皇帝怎样,反正她得早早上床休息。
韩孺子躺在床上,仍按习惯运行呼吸法门,将要入睡的时候,突然想到,自己能逐退身边的人,却没办法逐退他们留下的习惯。
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按照原计划,午时之前他就会离开湖县,不用当地官员相送,这里并非重镇,皇帝只是路过,要到东海国之后,才会再度久驻。
韩孺子的生活极有规律,起床之后先看连夜送来的新奏章,大致浏览一遍,没有重要奏章,与后起床的淑妃一块用早膳,接下来是召见随行官员与将领,为时都不长,午时前一个多时辰都能结束。
到了这时,前锋队伍已经出发,前去肃清道路,皇帝大概有半个时辰的自由时间,准备好了就能上路。
一忙起来,韩孺子几乎将金纯忠给忘了,出发前一刻才想起来,问张有才:“金纯忠呢?”
“昨天后半夜醒的,一直等着见陛下。”张有才回道。
韩孺子想了想,传旨下去,让队伍再等一刻钟,他来见金纯忠。
帐篷里的桌椅等物都已搬空,只剩一顶空帐,金纯忠面红耳赤地站在里面,一见到皇帝就要下跪。
韩孺子抬手阻止,“你是要现在说,还是随朕出发,路上再说?”
皇帝没有指责,金纯忠的脸更红了,但他已经完全清醒,知道什么事情最重要,马上道:“微臣在这里偶遇黄普公将军身边的一名丫环,她要告御状。”
“就是那位邀月姑娘?”
金纯忠已经忘了昨晚说过什么,闻言一愣,“陛下恕罪……”
“恕你无罪,既是黄将军的丫环,怎么不在京城告状,却跑到湖县?”
金纯忠将邀月受到燕朋师威胁只得逃走的经历大概说了一遍。
“她的怀疑有些道理,可是燕朋师既然不愿意让出丫环,当初为何又将她送给黄普公?”
“邀月也是不解,当时燕朋师气哼哼地回家,什么也没解释。”
韩孺子想了一会,“你留下,带上邀月前往东海国,不要跟得太紧。”
“是,陛下。”
邀月并非普通的丫环,出身伎坊,不宜留在巡狩队伍中,韩孺子已经派人调查黄普公出海失踪之事,到了东海国,有可能需要邀月做人证。
外面还有一大批人等着,都已上马列队,韩孺子转身要走,金纯忠急忙道:“还有一事,陛下应该知道。”
“说吧,简短些。”韩孺子犹豫了一下,决定给金纯忠机会。
“这个宋阖很不简单,专门买卖人口,出入将门侯府,与朝中许多权贵相识。”
严格来说,大楚禁止买卖人口,只允许签为奴契约,有时限,也有工钱,但是在民间,这就是“卖身契”,许多穷人一辈子为奴,到期之后也会续约,韩孺子的母亲当初就是这样进的王府,生下儿子之后,更不会离开了。
“嗯。”韩孺子知道这种事不太合乎律法,但是没精力干涉。
“微臣昨晚与他喝酒。”金纯忠脸上又是一红,“终于引他酒后透露真言,原来他不只是买卖女子,生意大得多,他自称是‘成千上万’。”
一般的人牙子经手的人口不过数十,上百就算多了,韩孺子道:“他不是吹牛吧?”
“微臣原本也是这么以为,于是嘲笑他,宋阖又说,‘成千上万’都是谦虚的,他有官府配合,买卖大得很,各地王侯的田庄里,都有他卖去的奴仆,他还说,这几年生意尤其好,在湖县就有几千人待售。宋阖以为微臣是来暗访的,所以收买微臣,出手就是十万两。”
韩孺子心中一动,“他哪来这么多人?”
“他没细说,我急着来见皇帝,也没来得及追问。”
韩孺子在帐中来回踱步,张有才两次掀帘探头,无声地催促皇帝。
韩孺子止步,“那你就多留几天,将事情问清楚,然后来东海国见朕,需要帮手吗?”
“不必,人多了反而会惹来怀疑。”金纯忠有现成的逗留理由,就是邀月,他表现得很迷恋这名女子,已经得到宋阖的信任。
韩孺子出帐上马,队伍出营。
此次巡狩,淑妃获准乘坐马车,其他人都是骑马,人数不多,种类却不少,有南、北军,有宿卫军,有勋贵侍从,有随行官员,有太监、宫女,还有皇帝亲选的多名顾问,光是简单的排序问题,就让礼部头痛了好几天。
队伍井然有序,皇帝身边都是近臣与侍卫,各守其位,谁也不能超前或是落后。
东海王与崔腾是近臣,又是宿卫军名义上的将领,因此离皇帝最近,东海王笑问道:“是金纯忠吗?陛下不带他一块上路?”
“等他找到人再说吧。”韩孺子冷淡地说,表现得对金纯忠有些不满。
皇帝没有多少秘密,金纯忠正在寻找杨奉家人之事,身边的几个人都能猜到,但是皇帝不承认,他们也不提起,正好成为极佳的掩饰。
当天傍晚,韩孺子翻阅奏章时一直思考:当初安置流民时,曾经招募不少士兵,这些人哪去了?会不会就是宋阖“生意大好”的原因?
云梦泽开荒少人,却有奸徒“成千上万”地倒卖人口,韩孺子心中震怒难以言喻,正因为如此,他表面上更要不动声色。
第四百七十一章 败得蹊跷
金纯忠先行一步来到湖县,另有一批御史台官员则先行一步赶到东海国,调查楼船将军与一支水军的离奇失踪。
一名皇帝亲点的将军、数千将士、几十条战船,莫名消失在海上,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瞿子晰担任右巡御史接手第一件案子就如此棘手,他打点起十二分精神,不敢稍有疏漏。
准确地说,御史台并不负责查找失踪者,他们的职责是监督相关衙门与官员的工作,在此案中,主要对象是兵部与东海国。
东海王一直没有就国,也从来不参与本国事务,全盘交给国相燕康处理,倒给相关各方省下许多麻烦,不用再找他了。
皇帝一行离得越来越近,瞿子晰盯得也越来越近,一个多月了,除了传言,还没有任何准确消息,实在没法向皇帝交待。
这天下午,燕康派人来请,说是终于有了确切消息。
兵部的官员已经赶到,与燕康一同站在大门外迎候右巡御史一行。
右巡御史离宰相只差一步,乃是朝中重臣,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外地,都备受尊崇。
燕康虽是世家子弟,早年间也曾苦读经典,考中过进士,对儒生一向尊重,年经虽长,每次见到瞿子晰却都执弟子礼,十分恭敬。
瞿子晰每次也都还礼,不因位尊而骄,进了衙门,也不肯坐主位,“做事的是诸位,御史台只是提前跟随,负监察之职而已,不可逾越。”
一番谦让,燕康还是坐了主位,瞿子晰居右,位置稍近一些,兵部来了一位侍郎,侧身而坐,不敢与右巡御史并列。
又是一番客套,燕康终于说到正事,“楼船将军此前去进攻孤木岛,逾期未归,本官立刻派人前往调查,结果岛上空无一人,并无战斗痕迹。于是本官扩大了搜索范围,并且悬赏征集线索,就在今天上午,一船渔民返港,说是亲眼见到了楼船将军。”
“怎样?是死是活?”兵部官员问道。
燕康重重地叹息一声,“倒是活着,还不如死了。”
兵部官员一愣,“难道……”
燕康点头,“那些渔民亲眼所见,楼船将军已投降海盗,成为首领之一。”
“什么?怎么会有此等事?”兵部官员大吃一惊,看了一眼右巡御史。
瞿子晰没开口,默默地听。
“黄普公被封为楼船将军,前途无量,为何要背叛朝廷?”兵部官员不解地问。
燕康摇摇头,“本官也纳闷,渔民只是远远地看上一眼,没敢靠近,立刻逃走。本官已经再次派人出海,这回有了方向,应该很快就能得到确切消息。”
兵部官员紧皱眉头,“果真是不如死了好,燕国相,黄普公曾是你家的仆人,你猜一猜,他为何做出这种背信弃义、弃明投暗之事?”
燕康沉吟多时,“不好说,黄普公为人沉稳有大略,且又勇猛无畏,实是难得的大将,唯有一点,生性好赌,平时赌也就罢了,到了战场上,也是赌性难改,只是赢的时候多,别人看不出毛病,这一回,他大概是赌输了。”
兵部官员连连摇头,“说实话,黄普公制定出海策略时,兵部就觉得不妥。再等一两年,朝廷水军就能完全占据上风,将海盗一举扫荡,何必在战船不足的时候急于出战?黄普公自恃勇猛,拿陛下的信任和朝廷的水军做赌注……唉,果真如此的话,咱们怎么向上报告?”
两名官员都看向右巡御史。
瞿子晰开口道:“如实上报,陛下要的是实情,不是虚饰。”
两官诺诺称是,燕康道:“眼下只知道一件事,黄普公还活着,其它事情都是本官的猜测,做不得准,按行程,陛下五日后会到,没有意外的话,在这之前应该能有确切消息。”
瞿子晰嗯了一声,说:“那船渔民,御史台要见一见。”
“当然,他们就在城里,随传随到。”
三人又聊了一会,瞿子晰告辞,出了衙门,指定手下的一名御史去见渔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