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兴华夏-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是。”同治皇帝有些恼火,便自己回答道,“如此妄劾大臣,议阻国事,需当严惩!”

看到皇帝竟然如此表现,翁同龢吃惊不小。

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意见,他早已经借着给皇帝上课的时候,在他的耳边吹过风了,但皇帝竟然仍是说要严惩!

更让他吃惊的,是坐在慈禧太后身边一直默不作声的慈安太后突然发话了。

“皇帝说的是,如果不加惩治,以后若是人人都敢妄劾大臣,那中外臣工便不敢放手办事了。”

慈安太后的声音不大,但话一出口,大殿之中的一干重臣竟然无人敢再说一句!

“船政和北洋海防皆是国之重务,需得有安心办事的人。不可因一言而误国家大计。”慈安太后又道。

“儿子领旨。”同治皇帝恭声道。

“臣领旨。”恭亲王也随后应道。

第二百二十章来自日本的目光

在这次规模不大但级别却相当高的朝会结束后,如临大赦的同治皇帝回到了乾清宫时,而皇后阿鲁特氏正在等他。

“天儿这么冷,皇上怎么还出这么多的汗?”阿鲁特氏看到同治皇帝满头大汗的样子,关切的问着,上前用手帕为他轻轻的拭去了汗珠。

“还不是为了那道弹劾林义哲李鸿章的折子的事,唉!”同治皇帝叹了口气,但眼中却是一副得意之色,“皇额娘今儿个心情该是不错,你呆会儿便去请安吧。顺便探探皇额娘的口风儿。”

“那两个言官无事生非,信口开河的胡乱参劾,害得皇上和皇太后一番劳碌,真是可恨!”阿鲁特氏听到林义哲的名字,心里不由得一动。

“已经著令吏部和都察院从严惩处上报了。”同治皇帝点头道,“这两个人居心叵测,必须要严惩才是。”

皇后和皇帝又说了一会儿话,便前去给慈禧太后请安了。同治皇帝进得暖阁中,回想着朝会时的情景,兀自心悸不止。

约过了两个时辰,到了午休时分,文祥回到府中,管家上前,将一个锦盒呈到了他的面前,说是恭王府的人送过来的。

文祥登时明白了过来,不由得微微一笑,他接过锦盒,进到书房里,屏退从人,然后小心翼翼的将锦盒打开。

金黄色的缎面里衬中,摆放着一只造型古朴的茶叶末釉瓷壶(这种壶是景德镇御窑厂于雍正年唐英主持窑业时烧造,极为名贵)。

想到自己轻易的便从恭王手中赢得了这把壶,文祥不禁捻须微笑起来。

而在恭王府,恭亲王写好了书信,正命人飞马前往天津,亲递于直隶总督李鸿章。

福州,马尾港。

造船厂的码头前,一艘典型的英式巡洋舰——英国赠送给中国的“和硕公主”号正在进行火炮安装,一台巨大的吊车正将一门法国施耐德公司生产的190毫米大炮吊装上舰,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工人。几名来自施耐德公司的专业人员正在和中国技术人员查看图纸。

一位外国人注视着这一切,转身离开了,他回到自己的寓所,取出信纸急急的写起信来:

“……我注意到法国施耐德公司正在试图用他们优质的火炮博取中国人的欢心,而且看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认为,克虏伯公司生产的火炮更为优秀,我希望克虏伯公司能够加大和施耐德公司的竞争力度,不要满足于当前和中国人的有限合作……”

这位“热心“的外国人并没有注意到,就在他写下这封信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也在象他一样,注视着这艘龙旗飘扬的巡洋舰。

这个人离开后,也写了一封长信,但这封信的内容却和他所看到的风马牛不相及。

而这封信被漂洋过海送到日本,在几位译码员按照字里行间的暗示解译之后,内容便成了这样:

“……清国船政舰队从英国购入一艘巡洋舰,排水量1800吨,配备法国施耐德公司生产的190毫米大口径后膛炮,系英国德文波特船厂建造,详细数据待堪。”

日本,长崎。

阵阵车轮声传来,在几个穿着统一样式校服的日本学童好奇的追逐注视下,一辆造型古怪的四轮西洋马车在满是身着老式和服和西洋式装束行人的横滨城主街上一路前行,直到横滨“中华街”的街口处才调头向左,穿过“中华街”入口处那座古色古香的中式牌楼,一路经过沿街中国人开设的理发室、裁缝铺,中华料理和生丝、茶叶、海产、白糖、瓷器等一干店面,最后在一阵车轮和地面的刺耳摩擦声中,在一间茶楼的门前缓缓地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一名面方耳阔,留着颇具特色的西式长胡须、一身西服便装的30岁上下的中年人随即走了下来,而那名早已等在茶室门前等候着的盛装艺伎见状便立刻迎了上去。

“道路遥远,您辛苦了。”艺伎向中年人施礼道,言语间毫无半丝生疏。

“哪里,您太客气了。”中年人急忙鞠躬还礼,“阿仓小姐,伊藤先生现在还在这里么?”虽然身着便装,但中年人异常挺拔的腰杆和利落的举止却隐隐的透出了几分军人的气质。

“请随我来!”那名艺伎言毕即起身在前领路,而中年人也急忙跟了上去,二人一起走入茶楼内,一路经过多间和室,再穿过一座假山,最后在茶楼深处某个隐蔽的和室门前停了下来。

和室的隔音效果似乎不是很好,在门口就可以隐隐听见室内有女子吃吃的笑声,中间和夹杂着几声男子放肆的大笑。

“先生,西乡君已经到了。”领路的艺伎跪坐在和室的门口柔声说道,她单从相貌而论,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但仪态典雅,眼波极是动人,而且说话的声音也异常婉转,好似乳莺娇啼。

“自己推门进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在和室内响起。

中年人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不由得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而那名领他进来的艺妓则随即拉开了和室的拉门。

“啊!”和室内突然传出一声女子的惊呼,随即又是一阵放肆的大笑——一名衣衫半敞的年轻艺伎猛地从地板上跳了起来,双手遮掩着一双椒乳缩到了一旁,而那个在酒案后端坐的和服男子则举着那只刚才还在那个年轻艺伎胸前大肆活动的右手,兀自大笑不休。

而门口的两人表情则各不相同,那中年男子的脸上显露出一丝尴尬之色,而那个带领他前来的年长艺伎则是一副早已见怪不怪的神情。

“伊藤君,你又在客人的面前丢脸了!”那位领路的年纪稍长的艺伎嗔怪道。

“呵呵,西乡君来了,快快,进来进来!”那个和服男子却对年长艺伎的嗔怪置若罔闻,一个劲儿的向客人招着手。

他的年纪大概也有30岁上下,面容清矍,右脸的脸颊上长着一颗大大的瘊子,眉梢低垂,下颌上留着短须,一双细长的眼深邃异常,整个人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旺盛的活力。

“阿仓,我有事和西乡君谈,请你把千代子先带出去。”待得那中年人进屋坐定后,那和服男人又开口了。

“千代子,我今天晚上还要去你房里的,就让我在你年轻美丽的身体上,找回我那已经消逝的少年青春和激情吧!”就在那少女艺伎即将走出和室门口时,那个和服男人突然又大喊了起来。

刚在他对面坐下的中年男人终于再也无法克制心中的尴尬,他一张口,一口刚刚喝下的清酒喷溢而出……

“醉卧美人膝,伊藤君果然是个言出必行的人。”看着那两名艺伎的身影消失在长廊的拐角处,西乡从道微笑着打趣道。

“千代子也曾是出身豪门的人,不过是维新之后家道中落才作了艺伎。怎么样?”一身和服的伊藤博文依旧是一脸的放浪之色,对自己那句著名的“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下半句被西乡从道省略掉的事实仿佛置若罔闻。

“她的确很漂亮。”西乡从道随口应道,心中微微感觉有些焦灼——面对自己这样直接的试探,眼前这个“渔色的伊藤”却丝毫不为所动!这让此行重任在肩的西乡从道一时竟觉得无从着手。

“对于将德川家的门第制度视若杀父之仇的山县君来说,征服千代子这样的女子是否会有别样的快感呢?”伊藤博文又开口了。

“西乡君,你和山县君一同游历过欧洲,又都偏好军事,能谈得来,你说我如果把千代子奉送给山县君,那他是否会笑纳呢?”此时伊藤博文的言行,完全是一副登徒子本色。

“阁下说笑了。”西乡从道勉强在脸上扯出一个笑容,心中却怒意渐升!

这是对自己刚才的试探之语赤裸裸的反击!

所谓赠美云云,其实不过是在讽刺山县有朋的出身——山县有朋虽然自称是出自下级武士之家,但实际上是出自一个地位比卑贱的“足轻”都不如的仓库协理员家庭!

据说山县便是因此才会大力继承因主张废除武士特权而遇刺身亡的大村益次郎的遗志,并借助明治五年的《全国征兵之诏》和《征兵告谕》,借推行征兵制之机,一举摧毁了武士们的军事特权,使所谓“四民平等”得以施行于日本!

但这样一来,却造成了众多士族(旧武士)失业,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问题,各地陆续出现士族叛乱事件,一时间令日本政府颇为头痛!

而出身萨摩士族的西乡从道,认为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对外扩张!转移国内矛盾!

想到此行的目标,西乡从道终于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开口道:“伊藤君,听说了没有,清国正在和英法列强合作,大力扩充海军的事?”

“嗯?西乡君的消息倒是灵通的很。”伊藤博文并没有正面作答,却形同默认,“怎么,西乡君是觉得,应该对清国采取些什么行动?”

“是的,阁下。”西乡从道说道,“相信阁下已经知道,清国正在积极发展海军,而如果帝国不能抢在清国人的海军建成之前与清国作一决断的话,那恐怕东亚虽大,却也再无帝国栖身之地!”

第二百二十一章犹豫的伊藤和坚定的西乡

“为了日本么?”伊藤博文大笑起来,“有意思,哈哈哈哈!”

“阁下!您瞧不起我可以,但是,您不可以轻贱自己的国家!”见伊藤又一次现出狷狂之态,西乡从道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阁下,现在清国正在效法西方列强,引进西学,兴办洋务。但他们的进展十分缓慢,是以才给了帝国收取琉球的机会,如果不趁着现在清国还没有完全清醒,变得强大起来,将清国打败,一旦清国完成了海军的扩充,必然成为东亚的霸主!那时维新志士们奋斗数十年之大业,必将毁于一旦!”西乡从道激动的说道。

“所以帝国必须在清国完成海军建设之前抢先成为东亚的盟主,而要做到这一步,帝国必须要先打败清国,是这样吧?”伊藤博文答道。

“正是如此!阁下!”西乡从道急忙点头以示赞同,“阁下,政府目前还没有必胜的把握,而您,能给政府以信心!”

“我?……”,伊藤博文突然古怪的笑了一下,“我能有什么办法给政府以信心?我自己的信心都没有!”

“这……我不是很明白阁下的意思!”听了伊藤博文的话,西乡从道不由得愣住了。

“西乡君,你真的以为,日本现在有力量和清国开战?”伊藤博文好笑地看着西乡从道,“你觉得日本和清国开战,真的能打赢?”

“帝国占领了琉球,清国不也没敢和帝国交恶吗?”西乡从道瞪着眼睛说道,“这说明清国政府也知道自己兵力虚弱,无力和帝国开战!我们为什么不趁机压倒他们呢?”

“可日本太穷了!”伊藤博文轻轻转动着手中的瓷杯,仰天长叹道:“一个除了米和绢布以外没有主要产业的国家,什么都需要进口,仅凭买来的几条轮船、几支枪几门炮,就能够战胜东亚最古老的清国这样的大国吗?”

“西乡君,你要知道,日本这个落后的农业小国只有清国版图的几十分之一,人口不到清国的十分之一,而且一切物产资源几乎完全是空白,与清国的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相比,这个国家简直可以说一无可取!”伊藤博文转过头来,紧盯着西乡从道,“而自明治维新以来,建立一个强盛的日本的梦想,是每一个日本国民的理想!这个国家的一切,才刚刚走向正轨,而你,却要用一场战争来打断它前进的脚步!”

“所以,如果你想建立一支足以击垮清国的军队而榨尽帝国民众的最后血汗的话,西乡君……只怕我要令你失望了。”伊藤博文一字字的道,“你必须放弃把太阳旗插上台湾土地的狂想!”

“阁下也是‘松下村塾’出身的,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脸上已满是阴霾的西乡从道怒道,“头两步我们已经做到了!为什么不能去做第三、第四步?!”

——开拓虾夷,并吞琉球,再使朝鲜纳币进贡,继而收台湾,割南满,占领中国,君临印度!——这是29岁时便被德川幕府秘密处死于江户传马町狱的“幕末维新第一人”吉田松阴的遗志!

吉田松阴25岁时接办其叔父所创设之“松下村塾”,象木户孝允、高杉晋作、山县有朋、井上馨等一干维新干才皆出自其门下!

而当年“安政大狱”后吉田松阴被幕府杀害,为其收尸的诸弟子中还有一位名唤伊藤俊辅的,而他今天的名字,便是伊藤博文……

“明知此下场,欲罢却不能,此乃大和魂。”伊藤博文轻声吟出老师当年的遗言,“西乡君,和我你说说你认为能走下一步的理由吧。”

“只要帝国的海军能够击败船政舰队,那帝国陆军的健儿们便可以在清国的土地上任意驰骋!”西乡从道显得极为自信,“清国号称拥兵百万,其实除去那些只存在于纸面上的八旗和绿营兵,真正能勉强视之为军队的只不过是李鸿章手下的几万淮军而已!而那些家伙现在又在西北地区和土匪作战,在沿海地区的只是一些光知道打靶阅操的家伙,这样的军队,哪里是帝国优秀的大和男儿的对手?”

“关于清国陆军的情况,你说的不错!可见你是下了些功夫的。”伊藤博文冷笑道,“可你告诉我,帝国的海军,凭什么能够击败清国的船政舰队?”

“那根本就不是一支舰队!我已经派人详细的调查过了,福州船政局建造的军舰,都分配给了中国沿海各省,用于巡逻和缉捕海盗,这些军舰名义上是属于船政的,但实际上却是分散的!需要的时候才集合在一起作战!”西乡从道大声道,“这样一支组织松散,指挥又不统一,平时又没有配合训练的舰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一盘散沙罢了!”

“而且现在的清国,根本无力同时进行两场战争!左宗棠在西北地区的作战已经耗费了清国政府大量的军费开支,船政的运行经费已经因为左宗棠的作战行动而被大大的削减了!”西乡从道说得兴奋起来,一双眼睛放出了光芒,好似狼见到了猎物一般,“清国人连这支舰队的日常运行经费都保证不了,他们又凭什么和帝国海军作战?”

“可是清国的财力不是日本可以比的!一旦需要,他们是会拿出钱来的!”伊藤博文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

“即使这种情况出现,他们也不是帝国海军的对手!”西乡从道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帝国海军有铁甲舰!清国没有!”

“我们有‘东’号和‘龙骧’号!清国没有!”

“帝国海军仅仅有两艘铁甲舰,你认为就能够和清国的整个船政舰队抗衡?”伊藤博文轻蔑地笑了起来。

“当然能够!”西乡从道激动的说道,“铁甲舰才是海军的主力!我们有!清国没有!”

“你刚才不是说,清国从英国购入了一艘巡洋舰么?”伊藤博文没有象西乡从道那样的激动,而是审慎的又问了一句,毕竟对于海军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