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兴华夏-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轻外重”局面……

每一次的艰难,她都一路挺了过来!

可这一次,清流言官们的奏折,却好似毒箭一般,确实狠狠的戳中了她心里的痛处!

尽管如此,她的思绪仍然是清晰敏锐的——所谓临大事必须镇静沉着,多年的秉国生涯,让她早已练就了处变不惊的本领!尽管这一次的变故显得有些突然……

对于林义哲,她本是放心的!对于沈葆桢和李鸿章也是一样,而安排沈葆桢和林义哲这对不是父子的父子进海军衙门,她的目的便是为了笼络林义哲之心,让他能安心办事!

但是他们三个,却都是汉人!

安排醇亲王主持海军衙门,又加上了满人之中她最为倚重的文祥,也是为了平衡满汉的势力。

在她看来,这样的安排最为妥当,但李德水折子里的那一句“必成藩镇之势”,却又让她的心绪变得不宁了。

而且能帮她拿主意的刘诚印,偏偏在这个时候又病倒了……

喝了会儿茶,她好容易平静下来,想起了文祥今天要觐见,心下略略安定了些。

这样的大事儿,她还是相当看重文祥的意见的。

“李莲英!”她放下手中的茶盏,冷声道。

“你一会去传我口谕,让文中堂不必急着递牌子觐见,等午膳后,再让他乘火车到天地一家春陛见。”慈禧太后交待道。

“是!奴才一会儿就去办。”,李莲英答应着,脚下却未见移步——太后已经说了是“一会儿”了,那就自然还要等上会儿。

“现在……”慈禧捋了捋仍然黑亮的长发,“你这奴才还不过来给我梳头?!”

“嗻!”李莲英浑身一个激灵,他急忙应了一声,便走上前去,开始为慈禧太后梳理起那满头长发来。

承恩公府,后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可能是因为喝了些酒,加上地板下的地龙烧得热了些,崇绮和林义哲的面色皆有些泛红。

“林大人,我早就想请你过来,好好的畅叙一番。只是林大人自入京后,办的事都实在太过紧要,不敢相扰,今儿得知大人得了新差使,算是能闲一会儿了,这才冒昧斗胆邀大人前来。”崇绮指着一桌子丰盛的酒宴,对林义哲说道,“今日略备粗肴,只是不知是否合着林大人的口味,呵呵。”

“崇公太过客气了。”林义哲放下筷子,笑着拱手为礼,说道,“今日得闲,能在崇公处品尝如此美味佳肴,畅言无阻,真是快事也。我还要多谢崇公呢。”

今天崇绮请林义哲吃的,是带有蒙古族特色的“全羊席”。

这全羊席并不是用整只羊做的,而主要是以羊身上的各处肉为原材料,加上羊的内脏,兼以其它相关菜品,荤素搭配,道道菜都是名厨烹制,色香味俱全,让爱吃羊肉的林义哲着实饱了一回口福。

“自入京后,本想来府上拜望的,只是这事儿一个接一个,无暇分身,又叫言官弹劾的怕了,担心给崇公找麻烦,是以一直不得便。”林义哲又说道,“今日一会,真正快慰平生。”

听到林义哲说到言官弹劾,崇绮显得有些激动,他拿起酒杯,重重的灌了一口,脸上瞬间涨红起来,眼神也变得愤怒起来。

“林大人,你可知我现在最痛恨的,是谁吗?”崇绮哑着嗓子问道。

林义哲听到崇绮的话,立刻便想到了答案,但他没有说出来,而是说道:“还请崇公明示。”

第四百二十六章崇绮的仇恨值

“鲲宇,你是个厚道人!你是个厚道人啊!”

可能是因为过于激动,崇绮的脸色一下子涨红起来。

“鲲宇,别人把你毁成这样,你都一句话没说!你这个肚量,就非常人可比!”

听到崇绮对自己一下子换了称呼,林义哲知道崇绮是要向自己吐露心声,是以凝神倾听起来。

“鲲宇可知,王庆祺那贼子,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崇绮哽咽道,“此贼竟然敢发如此狠毒之言……我那苦命的女儿啊!……”

崇绮说到伤心处,一时间流泪不止。

看到崇绮流下泪来,林义哲知道他伤心于阿鲁特皇后的“流产”,赶紧劝解道:“崇公节哀,切不可过于悲伤,对身子不好。”

林义哲当然知道皇后“流产”的真相是什么(主意就是他出的),但他不敢确定崇绮也知道真相。

王庆祺被当街凌迟处死后,坊间震动,皆以为是王庆祺上的那个皇后和林义哲有一腿的折子里的不堪之语传到了皇后那里,致使皇后“因怒生癫”而流产,崇绮因此恨王庆祺入骨。林义哲听说当王庆祺被凌迟后,崇绮曾派仆人前去买王庆祺的肉回家喂狗,可见所恨之深。

而外间对王庆祺上这个作死的折子的原因一直很是不解,甚至有人怀疑王庆祺的背后有人主使,但林义哲多方打探消息后知道,上这个折子,确确实实是王庆祺自己的主意。

根据了解的情况,林义哲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大体上推断出,同治皇帝和王庆祺,应该是一对“好基友”。而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搞男风一直在士大夫中间蔚然成风,从汉代开始,到明代达于鼎盛(明朝是典型的“以淫治天下”),清代亦长盛不衰。由于同治皇帝是一个“双性恋”,男女一概通吃,除了宠爱王庆祺之外,最心爱的人便是阿鲁特皇后,王庆祺对阿鲁特皇后分了皇帝的宠爱一直心怀嫉恨,是以在同治皇帝死后,便上折子诋毁皇后的名声,想要置她于死地。

至于王庆祺把自己牵连进去,和皇后扯到一起,一方面是出于“清流”对自己这个士林叛徒的本能憎恨,另一方面便是借自己觐见皇太后皇帝讲述西国孝道使皇后感化转性这个事编出骇人听闻的八卦故事,以求达到轰动效果,激怒皇太后好对付自己。

但王庆祺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个折子不但没有能撼动皇后和自己分毫,反而把自己和全家乃至三族的性命全都丢掉了。

尽管王庆祺已死,但他这个折子造成的“轰动效应”还在,并且给了皇后和她的父亲崇绮以巨大的刺激。

崇绮一时间悲伤难禁,竟自垂头大哭起来。

“小人!贼子!……纵是千刀万剐,也解不了我心头之恨!”

林义哲看着崇绮悲愤莫名的样子,知道时机已到,该让他明白,谁才是最可恨的人了。

“崇公可知,王庆祺这狗贼去了一个,还会再有,若辈是杀不尽斩不绝的。”

听了林义哲的话,崇绮猛地抬起了头,收了泪水,直直地看着林义哲。

“鲲宇何出此言?”

“崇公乃博学鸿儒,熟读经史,晚辈请教崇公,前明之亡,亡于何辈之手?”林义哲问道。

“前明乃是亡于流贼之手。”崇绮不明白林义哲因何问起前朝的灭亡原因来,不由得愣了一下,“难道鲲宇另有高见?”

“前明之亡,非仅为李自成、张献忠之诸流贼,还有那班空言塞责、见风使舵的奸臣佞幸!”林义哲沉声道,“那魏藻德,即今日之王庆祺也!”

听到林义哲提到魏藻德,崇绮立时明白了过来。

魏藻德是顺天通州人。崇祯十三年举进士。殿试时崇桢皇帝思得异才,复召四十八人于文华殿,问:“今日内外交讧,何以报仇雪耻?”魏藻德即以“知耻”对,又自叙十一年守通州的功劳。崇桢皇帝很高兴,于是擢置第一,授修撰。

林义哲却知道,这个魏藻德不仅是明朝最后一任首辅,还是最无德无能的一位状元。之所以如此评价他,是因他做人卑劣,为官无能。然而,他在崇祯年间却有极佳的官运:崇祯十三年中状元,授修撰,至崇桢十五年时即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

按说,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其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明帝国的崩溃,那他是凭借什么一路官运亨通的呢?

答案是魏藻德别无他长,就是擅长辞令,有辩才,而且深通崇祯的谋略,故而总能迎合崇祯的心思!

事实上,说他会迎合崇祯心思,也是抬举了他。因为他只对于己有利之事才迎合,于己无利则置若罔闻罢了。象崇祯末年,在李自成步步逼近北京的情况下,崇祯急于筹集军饷,命官员捐款“助饷”,魏藻德为保住其家财,率先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崇祯征饷。使得征饷之事因未见成果,最终草草了事。崇祯十七年,在北京城内外交困之时,魏藻德临危受命,成为内阁首辅,当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问他有何对策,一向口若悬河的他却选择了闭口不言,崇祯再问,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依旧是垂头不答……三天后,北京陷落,崇祯自缢,明朝覆亡!

假如魏藻德只是一介书生并不精通国家大事,只会投机钻营,还可以理解其优柔寡断、胸无大计之表现,但他在李自成成为大顺皇帝时的变节行为,就更能看出他的品质何等低劣。

京城陷落,象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作为明朝最后一位首辅的魏藻德,却很快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却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哪怕是个大老粗,听了他这样的话,也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如此诋毁于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

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明臣交钱,魏藻德属阁臣,不仅不能例外,还规定交钱不得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白银数万两,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却是一个子儿也不愿掏。

恶人还得狠人治。魏藻德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虽拿出了数万银,但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故而继续用刑,据说魏藻德曾在狱中呼喊,之前没有为主尽忠报效,至有今日,悔之晚矣!在经历了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崇公想是知道魏藻德的事的。此辈小人,当初拒绝明帝征饷,就是为了保自家的财产,他们这帮人,以为只要投靠新主,财宝依旧可以传家傍身,新朝依旧有他们的位子。平日里他们空发言论,误国祸民,待到国家破灭之日,便似狗一般向新主子摇尾乞怜,气节尚不如青楼之歌姬!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哪有朝廷社稷?所谓‘江山代有恶人出,各苦苍生数十年’,即此辈也!”林义哲正色道,“那王庆祺如此污言谤毁,所为者何?上位邀宠也!盖新君立,先皇皇后有孕在身,地位尴尬,若母子俱亡,则便无日后之‘争国本’。他妄图以此法置先皇皇后与死地,好得重赏,所幸圣明在上,立识其奸谋而诛之。此辈小人,为一己之私,不惜铤而走险,害人性命,用心何其毒也!前明即亡于此辈之手,而今我大清,亦难保不被此辈祸害!”

听了林义哲的话,崇绮的脸色渐渐由红转白,一双拳头也紧握了起来。

“崇公现下只恨那王庆祺,须不知,比王庆祺可恨者仍为数不少!”林义哲紧盯着崇绮的双眼,道,“崇公可知,当年令尊赛老大人是因何下狱的?”

听到林义哲提到父亲赛尚阿的往事,崇绮的眼中登时怒焰升腾。

赛尚阿是著名的蒙古族大臣,也是咸丰皇帝的亲信近臣,历任内阁侍读学士、头等侍卫、哈密办事大臣、都统、户部尚书等职。因为办事公允、认真负责,赛尚阿多次得到朝廷的嘉奖和提升。1851年(咸丰元年)春,赛尚阿授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管理户部。这一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声势日渐浩大。赛尚阿再次受命钦差大臣督师广西,进剿太平军。赛尚阿两次受命钦差大臣,足以说明赛尚阿在清廷所受到的相当的重视了。

然而赛尚阿的老将出马并没有使清廷如释重负,事实上太平军的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赛尚阿几经转战围剿虽然小有收获,但最终没有挽回一败涂地的命运,成为太平军的手下败将。太平军势如破竹,冲破清军围剿,从广西进入湖南,随着太平军攻入长沙,并沿途吸收兵力五六万人,大大增强了进攻的实力,使清廷极为惶恐且震怒。从此,赛尚阿走进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在言官的参劾下,他先是被摘去顶戴花翎,革职拿问,随后即押解回京,定斩监候,籍没家产。他的三个儿子也受株连,均被革职。崇绮就是在那时被革去了工部主事官衔。

赛尚阿本来因失职重罪被军机处和刑部联合判处了极刑,但在军务紧急的用人之际而最终获得释放。后随御前大臣僧格林沁办理巡防事务。经过几年的效力赎罪,1861年(咸丰十一年),赛尚阿被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但再也未能进入中枢。

而今,赛尚阿已然是风烛残年卧病在床,不能再为朝廷效力了。

对于父亲受到的打击,崇绮是有着切肤之痛的。

“当年兵败,非是赛老大人才具不足,指挥失当,而是兵力单弱,难有作为,那班书生空喊进剿,临事却无一人敢挺身而出,只知妄言诟詈,以图卸责!”林义哲道,“须知是谁保举赛老大人带兵的?兵败后又是谁落井下石的?不都是一辈人么?”

“鲲宇说的是……”崇绮狠狠的一拳捶在了桌上,震得几个杯盘在桌上跳了起来。

“恨不能尽诛此辈!”崇绮咬牙切齿的说道。

听到崇绮的话,林义哲知道他的目的已然达到,便适时的止住了话头,避免崇绮受的刺激过于剧烈。

“说了些不中听的话,让崇公见笑了。”

“哪里哪里,我与鲲宇一见如故,是以才能如此掏心窝子的说话。”崇绮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失态,立时回过神来,笑着说道。

崇绮亲手取过酒壶,给林义哲斟满酒杯,二人随即举杯对饮,重又边吃边畅谈起来。经过了刚才的这一番肺腑之谈,二人都感觉比之前要亲近了许多。

宴罢,崇绮又延请林义哲至书房闲谈良久,直至傍晚,林义哲告辞时,崇绮尚觉意犹未尽。

送走了林义哲,崇绮又回到书房,翻开了一本《明史》,找到了这样的文字:

“……演为人既庸且刻。恶副都御史房可壮、河南道张煊不受属,因会推阁臣谗于帝,可壮等六人俱下吏。王应熊召至,旋放还,演有力焉。”

“自延儒罢后,帝最倚信演。台省附延儒者,尽趋演门。当是时,国势累卵,中外举知其不支。演无所筹画,顾以贿闻。及李自成陷陕西,逼山西,廷议撤宁远吴三桂兵入守山海关,策应京师。帝意亦然之,演持不可。后帝决计行之,三桂始用海船渡辽民入关,往返者再,而贼已陷宣、大矣。演惧不自安,引疾求罢。诏许之,赐道里费五十金,彩币四表里,乘传行。”

“演既谢事,蓟辽总督王永吉上疏力诋其罪,请置之典刑,给事中汪惟效、孙承泽亦极论之。演入辞,谓佐理无状,罪当死。帝怒曰:‘汝一死不足蔽辜!’叱之去。演赀多,不能遽行。贼陷京师,与魏藻德等俱被执,系贼将刘宗敏营中。其日献银四万,贼喜,不加刑。四月八日,已得释。十二日,自成将东御三桂,虑诸大臣为后患,尽杀之。”

看到“演赀多,不能遽行。贼陷京师,与魏藻德等俱被执,系贼将刘宗敏营中。其日献银四万,贼喜,不加刑”这一段文字,崇绮不由得心中满是对陈演的鄙视之意。

“……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十七年二月,诏加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