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侦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名侦探-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沧海点了点头,关于这点,他比任何人都更为清楚。

“杨国忠,李林甫,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些指认秦将军的证人,应该也都是他们的人吧?”李沧海皱眉说道。

“不错,这就是当年审理此案时,我等所发现的疑点,他们全是李林甫的门徒。当年谁都知道李林甫与秦复不合,其实在此案之初,老夫就怀疑这一切都是李林甫在搞鬼,但李林甫权倾朝野,我等也只是猜测,所以只能尽量拖延时间。可是没想到,最后秦将军依旧难逃此劫。”罗忠叹息道。

李沧海心中有数,他总算弄清了事情的大概,现在他可以确定一点,这一切都是李林甫的诡计,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除去秦复这个眼中钉。

秦复远在边关,手握重兵,李林甫也奈何不了他,但若是他离开边关,李林甫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除掉他。

“果真如此的话,想必那让秦复返回洛阳的那个消息,也是假的了。”李沧海暗自猜测。

他闭上眼睛,将所有的事情在脑海之中过了一遍。待他再次睁开双眼之时,嘴角扬起了一丝微笑。

关于十四年前所发生之事。他已经心中有数,剩下的事情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

“哦。对了,当年秦将军被抄家灭门之后,我们曾留下了一些所谓的‘物证’,那些‘物证’就藏在洛阳府的证物室,我等能力有限,无法从中找到破绽,李大人心思缜密,希望你能够有所发现。那些东西被封在一个木盒之中,上面刻着一朵牡丹。”罗忠想了想。吃力的说道。

李沧海眼睛顿时一亮,颇为吃惊的道:“那些东西竟然还在?”

“当年我等辞官之时,曾去过洛阳府,那时那些东西还在。不过,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而今是否还存在,就不得而知了。”罗忠叹息道。

李沧海思忖了片刻,当即做出决定,对着罗忠深深地行了一礼。他郑重地道:“前辈,李沧海绝不会辜负你之重托。眼下我需要立即前去找寻那些‘物证’,晚辈就此告辞了!”

罗忠浑浊的双眼,放出光芒。他颤微微地道:“李大人,老夫能在死之前将这些说出,已是死而无憾。秦将军含冤十四载。能否沉冤昭雪,就全靠李大人了!”

说着。罗忠强行支撑着身体,想要坐起来对着他行礼。

“前辈不必多礼。晚辈定当竭尽所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李沧海一本正经地说道。

罗忠笑了起来,他眼角湿润,点头道:“老夫相信你。”

简单的几个字,让李沧海心中泛起波澜。

他原以为三法司乃是和李林甫是一丘之貉,合谋诬陷秦复。直到现在他才知晓,三法司各个都是忠义之士,他们没有因惧怕而放弃真相,也没有因岁月而妥协,在他们心中,始终坚守着正义。

古有‘一诺千金’之故事,在此之前他只是当故事听过,却并不以为然。

直到他接二连三的遇到这些人,他才知道‘一诺千金’并非只是故事。

熊阿四为了报恩,不怕牵连,冒死给秦家收尸,并十四年如一日的祭拜他,从不间断。

而当年主审此案的三法司与洛阳府尹,虽没能救下秦复,但却坚守正义,这一守就是十四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将真相公诸于天下。

除了感动,李沧海收到的更多的是责任,伸张正义的责任!

离开罗家时,李沧海将身上所有的银两全部塞给了罗通。

他看的出来,罗忠已经病入膏肓,已没有太多时间可活。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让这位忠义之士,在生命的最后不留遗憾,所以他要加紧寻找真相。

两人快马加鞭的赶往洛阳府,来到洛阳府后,他们没有和任何人废话,直接朝着证物间走去。

李沧海严肃的神情,让洛阳府尹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大错而不自知,忙跟在李沧海屁股后面。

“打开!”来到证物间,李沧海沉声吐出了两个字。

洛阳府尹忙命人打开铜锁,弓着身子道:“大人,您这是……?”

李沧海推门,带着陶箬竹走了进去,随即一转身对着洛阳府尹等人道:“没你们的事了,各自忙去吧!”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行礼后,各自返回。

证物间是用来储藏各个案件证物之处,偌大个房间并排放着数十排木架,每个木架上都放着各类证物,生锈的砍刀,折断的利剑,以及沾血的石头。

对于证物间,李沧海起初也感到惊讶,没想到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保存证物的观念。

直到他升任正阳县令之后,才知晓这是吏部的考核手段之一。

对于官员,吏部每年都会进行考核,这考核的指标之一就是破案率。

通常来说,破案率越高的官员,得到提拔的几率越大。

但这种情况之下,就会使得某些官员为提高破案率,妄造假案。

吏部为了解决这种事情,就下令各级府衙必须备有证物间,待吏部考核之时,结合证物对各个案件进行对比。由此而判断官员是否造假。

虽说这种方法尚不完善,但在古代社会却是已经进步许多了。

证物间内除了并排的木架之外。还有许多堆积起来的木箱,木箱之中放着年代久远的证物。

“大人。这么多东西,要如何寻找啊?”陶箬竹看着满屋子的证物,有些头疼起来。

李沧海看了下周围,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离开罗家之时,李沧海曾问过罗忠,那木盒的存放之处,但罗忠毕竟年事已高,加上他只来过一次,早已忘记具体的存放之处。

李沧海思索了片刻。沉吟道:“既然那东西是在十四年前被放于此,那就先找一下十四年前的箱子。”

十四年前的箱子被押在两个木箱子下面,但那些箱子异常沉重,李沧海又喊了几名衙役帮手,才将两个木箱给抬了下去。

打开木箱之后,李沧海等人在里面仔细的翻找着。

然而,几人反反复复的将里面的东西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罗忠口中所说的那个木盒。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要将这里所有的箱子都打开找一遍不成?”陶箬竹挠着头。不无泄气的道。

这么多箱子,若是全部找一遍,单凭他们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

李沧海站起身来。他拍了拍手,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眉头一时间皱了起来。

“放在木箱里的证物都是时间过的太久。由法曹一件件清点之后放进的,而那木盒则是洛阳府尹亲自存放。应该不会在木箱之中。”李沧海想了想,他仔细地观察着周围。把自己想象成了当年的洛阳府尹。

从罗忠口中,可以看的出来,当年的洛阳府尹是名忠义之士。

他同三法司一起主审秦复案,但却并未因此而屈服于李林甫,而是将那些所谓的‘证据’给藏了起来。

那么,他之所以藏起这些‘证据’,原因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秦复沉冤昭雪之时,可以当作真正的证据,展现给天下人。

罗忠说过,他们同一年相继辞官,吏部尚书是最先辞官归隐,惨死于山贼手中。

那时,他们余下三人皆已心有猜测,这是有人想要杀人灭口。

洛阳府尹自然会想到自己有可能会丧命,这种情况之下,他心中一定希望有人在自己身死之后,能够找到那些‘证据’,如此他们才不会死的毫无价值。

“如果是我,在这种情况下存放木盒,一定不能太过隐蔽,但同时那个地方又很容易被人忽略。”李沧海站在原地,转着身子朝周围看去,仔细的寻找着这种地方。

房梁、桌角……

蓦然,李沧海的眼神停在了房间正中的一处影壁之上。

影壁上所雕刻的乃是一尊獬豸,獬豸脚踏祥云,昂首挺立,给人一种沛然正气。

李沧海走了过去,他仔细的瞧着影壁,影壁上的獬豸乃是木雕,纹理清晰,栩栩如生。

然而,李沧海却发现獬豸下颌处的鳞甲,与周围竟有些出入。

周围鳞甲全是顺麟,而只有下颌那片鳞甲,竟然全是逆鳞。

“这逆鳞向来只有一片,为何这尊獬豸却有着这许多逆鳞?”李沧海眉头微皱,稍作犹豫,便伸手摸去。

当他的右手摸到那些逆鳞之时,他心中顿时一喜。

因为,他摸到了一丝缝隙。

“找到了!”李沧海沉声吐气,右手微一用力,顿时将那块逆鳞给扣了出来。

陶箬竹立即围了上来,他看到李沧海手中拿着一个比巴掌大上一圈的木盒,木盒厚约三寸,正面雕刻着鳞甲,反面则雕刻着一朵牡丹,放入獬豸下颌,正好能够将那处空缺给填上。

“大人,这就是那个木盒?”陶箬竹看着那木盒,啧啧称奇道:“那位大人能够以如此巧妙的方式,将木盒藏起,也就只有大人目光如炬,才能一举找到啊!”

李沧海也是感慨万千,当年的洛阳府尹心思又是何等缜密,否则也不会想出这等方法。

来到证物间,众人的注意力自然是放在各种证物上,谁会去看这影壁?

而那位洛阳府尹也正是利用了这点,才将木盒表面雕刻成鳞甲,镶嵌于影壁之上。

他相信,若有人重提当年案件,必然会有人前来寻找木盒。

他也相信,能够重提此案之人,也必定能够找出木盒下落。

否则,如何有能力替秦复沉冤昭雪?

李沧海打开木盒,发现里面放着一枚吐蕃兵符,以及十多封发黄的信件。

拆开信件,李沧海逐个仔细的阅读了一番。

这些信件上面都有着秦复与吐蕃大将的署名,上面明确记载着双方之间的谋划。

从信件上来看,秦复确实投靠了吐蕃大将,两人在信件之中详细谋划了进攻计划,从如何侵占边关,再逐渐占领幽州,秦川,以及如何占领长安等谋划皆清楚的写明。

不仅如此,吐蕃大将为表示诚意,更是将兵符送与秦复。

“大人,从这些信件来看,似乎秦将军真的有通敌叛国的嫌疑啊!”陶箬竹说道。

李沧海眉头紧锁,他收起信件,道:“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这些信件真假还需再做验证,走吧。”

陶箬竹点了点头之后,便跟着李沧海离开了洛阳府。

出了洛阳府之后,陶箬竹问道:“大人,现在该去何处?”

“去百官苑!”李沧海眯着眼睛,沉声说道。

陶箬竹应了一声,随即去找了辆马车,两人坐上马车直往百官苑而去。

百官苑内除了供百官居住之外,还有临时供百官处理朝政之处。

经历‘逆鳞玄武’造反一事之后,大唐朝廷从上到下,可谓是经历了一场暴风雨的洗礼,除了忙不迭的审理反贼,还要处理全国上下递送来的各种大小事件。

百官苑分前后两进,前进院是百官办事之处,后进院才是百官居住之所。

前进院又分为左右两跨院,左跨院以宰辅为首,右跨院以六部为首,各司其职的同时,也便于沟通。

李沧海与陶箬竹来到兵部所在的办事之处,兵部尚书立即迎了上来,拱手道:“李大人,你要找之人现被看守在厢房之内,这是他们的履历。”

说着,兵部尚书递给他几张写满字的纸张。

李沧海仔细的看了看,对着兵部尚书拱手道:“有劳大人了。”

“李大人奉圣命调查此案,下官自然要尽力协助。”兵部尚书说道。

李沧海思索了下,说道:“还有一事,劳烦尚书大人请其余五部尚书大人,共同前来作个见证。”

第三百九十五章悔不当初

“作何见证?”兵部尚书愣了下,有些不解地问道。

“大人过会自然知晓。”李沧海如是说道。

兵部尚书点了点头,命人带李沧海前往厢房之后,便去找余下五部尚书。

右跨院里面有一处较为偏僻的房间,房间外站着几名士兵。

见李沧海前来之后,纷纷队他行礼。

李沧海对着陶箬竹轻声嘀咕了几句,然后自己推门走了进去。

厢房之中有两人,这两人皆是身穿盔甲,身上散发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杀伐之气。

一人坐在圆桌边,手中拿着烧鸡正大口大口的啃着,吃的满嘴流油。

另一人则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手里提着个酒壶不断晃悠着。

“你是何人?”见李沧海进来,正啃着烧鸡的那人愣了下,他随手抹了下嘴上的油渍,问道。

还没等李沧海开口说话,那躺在床上喝酒之人,却突然蹦了下来。

“他娘的,可算来人了,把俺们关在这屋子里,究竟是所为何事?”那人提着个酒壶,冲到李沧海跟前,骂骂咧咧地道。

此人一张口,顿时一股酒气喷出,连同着唾沫星子,全喷在李沧海脸上。

李沧海皱了皱眉,用衣袖擦了下脸上的唾沫,淡淡地道:“两位不知所为何事?”

“娘的,俺们从昨天就被关在这,也没个人跟俺们交代,俺们怎么知道咋个回事?”提着酒壶的男子,瞪着眼睛盯着李沧海,怒气冲冲地道。

那啃着烧鸡的男子眨了眨眼睛,忙上前打着圆场道:“两位有话慢慢说,何必动怒呢?”

“冯茂典。你少他娘的在这装蒜,你被关进来之时,不是同样一脸怒容?”那提着酒壶的男子不悦地哼道。

冯茂典咧了咧嘴,咬了口烧鸡,慢条斯理地道:“赵烨,你这话可就不对。咱们虽被关在这里,但有吃有喝,又不是在坐牢,又何须动怒?”

他顿了顿,将嘴里的肉咽下,接着说道:“何况,尚书大人既然将我们关起来,自然有其原因。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位大人。能够告诉我们原因,你应当以礼相待才是。”

被称作赵烨的男子哼了一声,骂道:“老子就看起你这虚伪之人!啊呸!”

赵烨猛地吐了口痰,瞪着李沧海,叫道:“你又是谁?尚书大人呢?我要见他!”

冯茂典却对着他弯腰行礼,显得极为客气,说道:“这位大人,请坐。末将冯茂典,不知道大人如何称呼?”

李沧海嘴角微微上扬。淡淡地道:“李沧海。”

“原来您就是李大人?失敬,失敬啊!”冯茂典吃惊不已,神情更加恭敬。

赵烨也是突然一愣,他上下打量着李沧海,吃惊地道:“你真是李沧海?”

李沧海淡然一笑,道:“如假包换。”

“末将赵烨参见李大人!”赵烨赶忙对着他行礼。他激动地道:“李大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不仅救了圣上,还救了大唐江山!您的威名早已传遍天下,如今得见大人。真是赵烨三生之幸!”

李沧海事先查看过他们两人的信息,这两人分别是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在官阶上位列四品。

两人分别是左右神武卫军的将领。

神武军与龙武军负责此次皇帝东巡,但在洛阳之乱时,这两支队伍全在洛阳城外,而他们二人也在城外。

狄晴拿着兵符前去调集大军之时,为防止动乱发生,这两人就被留在了军营戒备,是以他们并没有见过李沧海。

李沧海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声名鹊起,甚至连军伍之中都已知晓。

“两位将军不必多礼,请坐!”李沧海眯了下眼睛,说道。

赵烨和冯茂典也不再争吵,三人相互客套了几句,随即坐了下来。

“大人,不知您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冯茂典问道。

“是啊大人,听闻您被圣上委以重任,去调查谋反逆贼,为何会有时间来到这里?”赵烨此时变得客气了许多,但仍旧一脸疑惑地问道。

李沧海淡然一笑,说道:“本官此番前来,是有事情想要向两位请教。”

两人对视了一眼,眼中同时出现疑惑之色,忙道:“不敢,不敢,大人有事尽管问便是,末将等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沧海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那本官就开门见山的说了。开元二十八年,你二人分别驻守瓜州、安西,担任校尉之职,负责两地门户之安危,本官没有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