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跟着战马跑了几天,终于来到了一个部落。赤身露体的他刚一进部落,就引来了部落牧民的围观。尤其是草原上的一大帮娘们,眼睛死死的盯着尤里的下面,全都兴奋的不能自已。
他被几个粗壮的鞑靼人拴上了脚镣,还在他脖子上套了个项圈,用铁链子绑在一个木桩子上,然后就不管他了。
夜晚草原上的风很硬,尤里光不出溜的被拴在桩子上,差点没被冻死。接下来一连三天,尤里没吃一口饭,喝一口水,而且每天夜晚都要经历一次难忘的煎熬。
就在他即将被饿死之前,终于来人了。给他吃了一碗已经快馊了的米粥,尤里差点把盛粥的那个破碗给吞下去。
接下来尤里就在这个部落过起了奴隶的生活,每天天不亮就会被踹起来,然后从早到晚的干活,而且都是重活,一直干到天黑,才能回去睡觉。
这么大的运动量,每天就给他一碗快要馊了的稀粥,他的体力根本坚持不下来。但是他只能咬牙忍着,因为只要他稍有懈怠,马上就会被部落的牧民,用鞭子抽个半死。(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章扫荡西伯利亚
尤里苦逼的奴隶生活,不但要挨饿受累,晚上忍受草原上的冷风吹。天天还要遭受部落牧民的侮辱和毒打。
尤其是部落的那些中年妇女,一个个天天都在他旁边转悠,眼睛看着他身下的那一大坨,都快冒出火了。
终于,在一个雨后的午后,十几个身强力壮的中年部落妇女,向他伸出了罪恶之手。在一个草垛的后面,尤里被几个部落女人按倒在地。
早已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尤里,哪是一帮部落妇女的对手,她们按住他的四肢,然后一个个腰比水桶还粗的草原娘们,轮流坐在尤里的身上,磨盘般的大屁&;股上下翻飞,就像打桩机似的,祸害了足足一下午。
“咣咣……咣咣……”
十几个草原娘们轮了一遍,又不知道从那里又冒出来几个中年女人,先是惊讶了一番,但是马上也凑了过来。
几天后的清晨,部落的牧民发现尤里已经死了,此时他的形象非常凄惨,骨瘦如柴、满脸苍白,就像一副骷髅似的。
几个牧民只是在远处随便挖了个坑,然后把尤里埋在了那里,就像丢掉了一个垃圾。只有部落的十几个中年妇女,去埋尤里的那个地方呆了一会儿。但是她们心里更多的是惋惜,可惜了这么大的家伙,怎么如此不禁折腾啊,这才几天就死了。
山地连除了留下几个口供有价值的哥萨克,剩下的二百多名哥萨克俘虏,都送到了附近的基层中队做奴隶。
结果这帮哥萨克人,最长了也就挺了不到半年,就纷纷死在了草原上。有冻死的、饿死的、累死的,当然,也有和尤里一样,让一帮草原的娘们活活祸害死的。
歼灭了来犯的哥萨克人,又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口供,山地连连长杜龙马上用电台向东野司令部进行了汇报。
强权胜接到了杜龙的电报,也对驻守在北方的东野各部队下达了全体戒备的命令。然后从南部调集了山地师主力北上,对北部进行支援。
锡林郭勒,远东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强权胜和司令部各个集团军主将,站在一个巨大的沙盘前。
“我已经向军委会提交了扫荡西伯利亚的计划。这两年我们东野基本没有什么行动,如果计划获得军委会通过的话,我们争取在今明两年把西伯利亚的毛子扫干净。把野战师和山地师都派出去,就当作是一次远距离拉练演习了。”
他说完从旁边的参谋手中接过指挥棒,指着西伯利亚的三条河流,沉声道:“这个时代,西欧人向海外扩张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俄国人正在陆上进行横贯欧亚大陆的扩张。通过这次哥萨克俘虏的口供,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了俄国东侵西伯利亚的进展和历史上没有什么两样。
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其进攻路线沿着北方三大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以派遣武装探险队的方式,一步步蚕食,并且以寻求水系通航为原则,开始继续建立据点之间的联系。
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灌溉西伯利亚平原的三大河流是西面的鄂毕河、中央的叶尼塞河、东北面的勒拿河,这些河流和它们的许多支流一起,提供了一直伸展到太平洋的一张天然的交通干线网、俄国人一旦越过乌拉尔山脉。用不了做多少搬运工作就能从一条水路转入另一条水路。
俄国人推进迅速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地形、植被和河流系统均有利于他们。西伯利亚各土著民族由于人数少、武器差、缺乏团结和组织而处于不利地位。
哥萨克人是俄国东侵的主力,他们一边推进,一边修筑象美洲边远地区的碉堡那样的设防据点或要塞,来保护他们之间的交通。所以毛子的据点要塞基本都是沿江而建。这对我们扫荡毛子在西伯利亚的据点,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野战师和山地师各分队,以营连为单位沿着西伯利亚的三大水系一路北上,在空艇分队的支援下,就能逐一铲除毛子在西伯利亚的所有据点。光扫清毛子还不行,我们还要动员大批外东北的土著,向北迁徙至西伯利亚,组建一个个支队、大队和中队等基层组织,达到彻底控制西伯利亚的目的。”
旁边的政委王铭章点了点头道:“现在主要问题就是部队深入西伯利亚以后的后勤问题,我们一定要保障好。山地师问题倒是不大,可野战师本身就是重装部队,在西伯利亚这种森林环境,战斗的持续性能否保证还是未知数。
还有就是,我们如果利用西伯利亚三大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极其支流北上,也需要大批的相应的船只。而且部队深入西伯利亚扫荡,今年冬天也许就要驻扎在那里,部队的越冬问题也要提早做好准备。”
强权胜笑了下道:“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部队都是以小股的营连为单位北上,携带单兵武器和轻型火%炮足以应付西伯利亚的哥萨克。所以后勤补给并不存在什么问题,既然毛子的哥萨克能在西伯利亚生存下来,我们远东军也一定可以。
不要总是惯着我们得战士,也是该锻炼他们在恶劣环境的生存能力。西北野战军西进兵团,在去年第一阶段战役中,十几万主力骑兵部队,连续在沙漠戈壁环境穿插了十几天才赶到进攻出发位置。
还有西野的北上兵团,也是一路北上穿插几天才赶到进攻出发位置。西野去年的行动,战线超过了一千多公里,基本指望不上后勤支援,可还是打了一个漂亮的围歼战。人家西野能做到,难道我们东野离开后勤补给还不能打仗了吗,那我们东野不就成了一群少爷兵了吗?”
大家听了强权胜的话,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一次北上扫荡计划,大家不要太当回事,就当成一次实兵实弹演习。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西伯利亚的老毛子,而是我们自己。希望大家在这次行动中,在西伯利亚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克服一切困难,发扬我远东军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顺利完成任务。”
(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积极准备
李明推门走进了高建国的办公室,看到李玉坤和乔海鹏等几个军委会的常委都在,他找个椅子坐下来,接过高建国扔过来的一根香烟点上。
“老高,你现在怎么还不戒烟?”
高建国一听就急了,连忙道:“对了,我跟你们说啊,我和老乔现在是戒烟戒酒阶段,你们千万不要去高密,要不朋友都没得做啊。”
乔海鹏也对几人作揖道:“求几位大人大量,我们俩现在属于被监视的阶段,也就在办公室偷摸抽两口,要是被肖黑子发现了,我们可是要在董事局委员会做检查的。”
李明和李玉坤等人听了都被逗笑了,这两人现在苦逼着呢,高建国那个医疗小组倒是好说,怎么监视总能找到机会抽两根,可是乔海鹏就惨了,回家基本就告别烟酒了,连肉都吃不到一块,他老婆连红天天盯得紧着呢。
大家聊了一会儿,高建国就直接进入了正题。
“东野的强权胜发来电报,准备在今明两年组织一次行动,派部队深入西伯利亚地区,扫荡那里的毛子,大家谈谈看法吧。”
李明想了下道:“我觉得可以,这两年东野各部队没有什么作战任务,把部队拉出去锻炼锻炼,总比天天闷在家里训练效果好吧。”
其他人对这个计划也比较支持,毕竟西伯利亚地区的毛子数量不多,战斗力也不高,部队扫荡西伯利亚地区的毛子据点,基本没什么问题。
让部队在西伯利亚这种极端环境中历练一番,有助于部队官兵的迅速成长,战斗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接到了军委会的电报,强权胜迅速的召集东野各部队负责人,开会研究北上扫荡西伯利亚的作战计划。
经过几天的讨论研究,确定了这次扫荡作战的具体计划。此次作战的主力,以东野的野战师和山地师的基层部队。
另外,东野大部分空艇部队将参与到此次扫荡计划之中,为参战的地面部队提供全方位火力支援。
部队以连营为单位,分别穿插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沿岸地区,然后建立前进基地,组织工兵部队组装内河蒸汽甲板驳船。
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模块化组件,将由空艇部队空运至前进基地。因为参战部队都是基层部队轻装前进,而且部队化整为零,所以部队需要的粮食、武器、弹药、工具、配件和被装等战备物资,也都由空艇部队负责补给。
各个突击分队也都加强大批的战马,配备野战战马携行装置,载重大大高于普通战马携行的物资,而且非常方便拆卸和组装。
野战师各突击部队,还将配备一些外东北土著的优秀猎手,做为部队的向导,帮助野战师各突击部队作前出侦察部队。
其实对付西伯利亚的那点哥萨克,根本不用如此兴师动众。但是东野将这次行动做为一次远距离拉练演习,所以除了野战师、山地师负责守备各地的分队不动以外,其余的基层部队几乎倾巢而出。
虽然野战师和山地师的各种战斗后勤支援分队,大部分没有参加作战,但是主力部队也有近三万人。再加上几十艘飞艇组成的空艇支援分队,使得这次扫荡行动弄得规模极大。
因为西伯利亚地区气候恶劣,参战的官兵都配备了极寒地区的配给,包括保暖内衣、羊毛袜子、羊毛围巾、羊毛头套、原皮原毛的军大衣、加厚的长筒皮靴、风镜、鸭绒睡袋、毛毡、冻伤药品、防寒油脂、双层原毛手套、寒区野战食品等等个人物资。
为了适应作战,部队配备的武器,也得到了调整。将原来的二八式步%枪统一换成了双管猎%枪,增加了四十毫米榴弹发射器的装备数量。没有大口径火%炮,只装备六十毫米迫击%炮和少量的七十毫米步兵%炮,并减少了重机%枪的装备数量。
东野司令部还动员了大批北迁的外东北土著村落,也跟着部队一道北上,以后他们将扎根西伯利亚,做为远东公司的守林人,世代为远东守护西伯利亚。
随部队北上迁徙的外东北土著村落力的所有青壮,都将配备一支前装线膛火帽枪,并配备了一体式的三菱刺%刀。其他装备也和远东预备役民兵完全一致。
其他北迁的外东北土著,不管男女老幼,统一配备钢板猎弓、三菱精钢箭%头、锋利的猎%刀和匕&;首。
另外,公司还为北迁的外东北土著,提供了适合极寒地区生活的各种防寒服装和御寒物资,而且其他物资也都尽最大可能进行补充。
东野司令部的作战会议结束以后,马上就开始了积极的准备。东北野战军这几年作战任务比较少,如今终于来了任务,野战师和山地师官兵全都极为兴奋,上上下下都行动了起来。
军委会后勤部,也在积极的配合,各种战备物资通过铁路、水路不断的送到各个部队驻地。东野司令部各个部门也都行动了起来,配合参战部队进行战前的筹备工作。
跟随参战部队一起北上的外东北土著村落,也开始纷纷在指定地点进行集结。军委会后勤部已经将物资运送到他们集结的地点。
东北野战军的动作非常快,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出发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各个部队开始陆续北上,众多外东北土著也紧随在主力部队的后方,浩浩荡荡的向北挺进。
现在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留给东北野战军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各个参战的部队都是骑乘战马,快速的行军。
东野的工兵部队,先期已经乘坐飞艇机降至鄂毕河和勒拿河沿岸,并选择好了部队前进基地的位置。并建设了营地、码头和简易的船厂。
西伯利亚地区植被丰茂,因为人烟稀少,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几人抱的大树比比皆是。工兵部队在前进基地附近的森林大肆伐木,然后通过飞艇吊运过来的设备,对原木进行加工。
因为时间紧急,船木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处理。为了赶时间干脆直接组装成一艘艘蒸汽甲板驳船。
(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叶尼塞斯克
勒拿河,全长4400公里,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的大山之中的源头流往位于北冰洋拉普捷夫海滨的三角洲河口。勒拿河的名称来自古鄂温克语,意为大河。
1689年尼布楚条约清俄谈判划定东段边界时,清朝曾提出以勒拿河为国界,以西归俄国,以东归清朝。
勒拿河上游的支流维季姆河河口处的一处河滩,远东军委会东野野战师直属工兵营的部分官兵,正在这里紧张的忙碌着,这里正在建设的是北上部队的前进基地,现在已经基本初具规模。
几天前他们乘坐飞艇机降至这里,与之同来的还有大批的物资,包括几部蒸汽发电机的模块化标准构件和十几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模块化标准构件,以及大批的工具、简易加工设备和其他工程组件。
为了这次战斗的顺利进行,东北野战军抽调了大部分工兵部队,还借用一部分西北野战军的工兵,全力以赴的支援参战部队。
远东工兵部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用围栏铁丝网建设了一个野外营地,以及沿河码头和一个简易的组装船台。
附近都是茂密的森林,造船的木材不缺。但是工兵部队缺乏足够的人员伐木。最后只能在附近征用了一些当地的土著。
另外飞艇起降场、后勤物资仓库、东路支队司令部等设施也都建设完毕。他们还在附近的一座山峰上搭建了一座远程无线通信接收塔,保障部队的通讯畅通。
东北野战军选择的这三个地区,附近不远处都有煤田,可以保障参战部队的蒸汽甲板驳船所需的燃料煤炭,同样征用附近的土著挖煤,然后经过土法的选煤洗煤,运送至前进基地的码头上堆放。
千余名远东工兵日夜不停的辛苦忙碌,一个个累得都快虚脱了。但是上级已经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争取在主力部队赶到之前,完成前进基地的基础建设。
为了保证北上扫荡部队的后勤补给,东北野战军在勒拿河、叶塞尼河支流安加拉河和鄂毕河上游分别建设了一个前进基地。
除了安加拉河以外,勒拿河和鄂毕河并没有水路连接,参战部队要徒步跋涉至两条河流的上游地区。因为西伯利亚每年只有六个月的通航期,时间比较紧急,所以东野将工兵部队送至预定地区,先期建立前进基地。
为了运送大批的工兵部队和物资,东北野战军调集了几乎所有的飞艇,军委会也调来了西北野战军和南方野战军的空艇部队,总共二百余艘飞艇,集中抢运了十几天,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