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文武大臣们叩头领旨,那三个突厥人则被几个侍卫脱了出去。李世民做了几次深呼吸。扭头对着剩下的藩属国的使臣们说道。
“让诸位看笑话了,方才冷落了几位,朕是在是不好意思。”言语之间方才的怒火全然不见、
81 万国来朝
81万国来朝
按照李世民当下的语气,似乎对于方才的事丝毫没有放在眼中。不过就这么和声细语,让众多附属国的使臣们颇不自在。要知道刚才那种状况他们可不敢保证会不会波及到自己。看现在的样子是不会了,可一个人能如此快速的调理好心态,况且这人还是一代帝王,是在是让使臣们深感恐惧和心寒。
起码这就表明这新任的大唐皇帝陛下,懂得隐忍。而且凭他们对李世民的了解,李世民可使一个文治武功样样精通的帝王。对于他们这样的附属国来说,真不知道福是祸。不过看样子,大唐和突厥的战争势必要发生了。几个使臣面露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想来是在考虑如何在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中,得到一些收益。虽然大唐是他们的宗主国。但本国的利益是必须要放在首位的。
不过虽然各个使臣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小算盘,但见李世民发话,却也不得不答的。齐声对着李世民回道:“陛下严重了,我等多等些时候倒也无妨。”
虽说是一句客气话,但对于唐朝人来说可是相当的如意,身为番属做出这样的态度才是宗主国想要的。
“哦?呵呵,诸位使臣远道而来,朕却还不知道几位来自哪里,还请诸位使臣自我介绍一番。”李世民侧着身子,似乎想让自己离着使臣们近些,好彰显一下大国平易近人风范。
“外臣来自倭国。。。”
“外臣来自新罗。。。”
“外臣来自。。。”
一时间整个甘露殿在众多使臣的七嘴八舌中变得有些喧嚷。对于他们来说,作为第一个发言的使臣是荣耀的,这样就代表着他们的国家是大唐第一附属国,在其他的同为属国的国家中可是非常有面子的事。不过这次由倭国和新罗抢先开口,所以两个国家的使臣纷纷互相仇视着。
“安静!”黄俊明身旁的太监似乎觉得有些吵闹,出声呵道。
整个甘露殿顿时一静,使臣们也不再吵嚷,不过倭国和新罗的使臣们互相哼了一声,各自避开。不再言语。
李世民也对这种状况深感头疼。不过才刚众使臣们吵嚷时,几个身着兽皮一副的大汉却一直站在人后,不言不语。李世民不由得来了兴趣。指着那几人问道:“你们来自何方?”
那几个身穿兽皮的大汉丝毫没曾想到李世民点向自己,不由得有点错愕。不过在片刻的错愕之后,还是反映了过来。几个大步迈出人群。跪倒在地。
“外臣等人来自粟末部、黑水部、白山部、伯咄部、拂涅部、号室部、安车骨部。参见大唐皇帝陛下。”很显然,作为渔猎部族的他们。实力自然比不上倭国,新罗,百济,吐蕃等国,自然不敢和其他国家相争。
“哦?粟末、黑水、白山、伯咄、拂涅、号室、安车骨你们的部族是在我大唐的东北方吧?是以渔猎为生?”李世民显然对这几个部族有所了解出声问道。
“是的,陛下。我等的部族生活在白山黑水只见,靠打渔,狩猎,采集为生。为了恭贺您的即位,我等的部族凑了十四枝五百年人参,三枝千年人参贡于陛下,还望陛下笑纳。”说实在的,对于他们这种生活情况,十四枝五百年人参,三枝千年人参。却也是很大的数目了。要知道在大唐一枝寻常的百年人参就能卖出百贯钱。五百年的人参更是难得。更何况千年人参呢。
“哦,还请几位回去告诉各自的首领,这人参朕就收下了,另外朕再赐你们每个部族20套铁甲,一百套皮甲,五百杆铁制兵器。”李世民对这几个部族的赏赐可是不少。这也正是这些部族最需要的东西,所以使臣们都满心欢喜的叩头谢恩。
待几个东北地区的使臣退下,李世民随意一指,继续问道:“不知这位使臣来自何方?”
“外臣来自龟兹,参见大唐皇帝陛下,外臣来时带来宝石十颗,贡于陛下,还望陛下笑纳。”
。。。。。。。
“外臣来自于阗。。。”
。。。
“外臣来自高昌。。。”
。。。
“外臣来自龟兹。。。”
。。。
“外臣来自倭国,进贡大唐皇帝陛下龙诞香三两,还望皇帝陛下笑纳。还请陛下赐予下国书籍,以教化下国民众。”
李世民着头一次遇到自己请求赏赐的,不过对于倭国李世民还是知道的,距离大唐甚至隔着一片海,显然不可能对大唐造成什么威胁,书籍这种东西倒也常见,给了倭国,倒也无妨。
“准!改日由礼部选定三千册书作为回礼,赠与倭国。”李世民挥手让倭国使臣退下。继续接见下一位使臣。
黄俊明虽然有信阻止,无奈金口玉言已出,是在使不得更改,不过还好李世民并未言明要赠送什么书籍给倭国。事情还是又反回的余地。对于黄俊明来说,可不能让倭国的小鬼子们在中国讨了什么好处回去。
不过经这几些个使臣依次上贡,李世民依次回礼。黄俊明也是看出了一些门道来。虽然李世民回报给进贡的藩属国的赠品比贡品价值更高,的确是为了显示中华民族的富有、威严和礼仪。但是黄俊明也发现,所回礼的东西可是不同的。并非现代人所说的古代对于藩属国的进贡是一种“无知基础上的虚荣”。
很显然,如此回礼一方面是对藩属国的政治承认,以及对藩属国主动臣服姿态的褒赏。而藩属国又十分羡慕华夏文明的相对发达。但是这种藩属关系是名义上的,仅仅只有微薄的道德约束力,唐朝根本没有实质上的控制能力。所以不少藩属国的君主抱着投机主义的态度,观察中原王朝的兴衰,借机施以表面服从或者乘火打劫的策略。所以李世民对对进贡的藩属国加以厚赏,无非也就是给这些番邦属国一些赏钱,算作保护费,保大唐边境一个平安。
82 将军令
82将军令
在黄俊明的几次走神之后,众藩属国的朝贡也已接近尾声。基本上除了先前的那些突厥人给整个朝贡造成了一些麻烦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十分顺风顺水,也算是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众使臣在得到了回赏之后都喜滋滋的在侍者的安排下落座。盛大的宴会开始了。一时间整个甘露殿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丝竹之音不绝于耳。大家都享受在美食和音乐之中不能自拔。朝臣们也是难得放松一把。也是大唐初建。李世民与众臣亦君亦友并没那么多说道。所以大家也完全放得开。
宴饮过半,李世民拍了拍手掌,众臣子们疑惑着停下手中的酒杯,整个大殿只间突然为之一静,只有宫廷乐师的乐器依旧在响着。
“仙师,朕可对柴驸马出征时您那一曲将军令印象深刻啊。不知仙师能否。。。”李世民也是喝的微醉。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黄俊明当日为柴绍出征时祭祀所奏的将军令。向黄俊明询问道。
黄俊明此时也将那道貌岸然和仙风道骨抛诸脑后,近一年以来,精神时刻紧绷着,也难得给自己心里放一个假,再说这君臣欢愉的宴会上,做的随性些倒也不妨事。听李世民提起将军令。黄俊明起身说道。
“既然陛下想听,贫道哪有推辞之理?”说着黄俊明就从作为上站起,撩了撩道袍,又将道袍那宽大的袖子扎了起来。走到甘露殿中央。
“好!仙师够爽快!来人上战鼓!”李世民言语之间有些激动。手舞足蹈的招呼乐师抬来战鼓。不得不说,这宫廷乐师的乐器就是齐全。没过三两分钟的功夫一张大鼓就抬到了大殿中央。众臣子们见此情形,都饶有兴致的看着。有些参加过柴绍出征祭祀的大臣也满脸兴奋的向着身边的同伴手舞足蹈的说着什么。显然这黄俊明的一通将军令可是让他们印象深刻。
黄俊明见那甘露殿正中的大鼓,也不含糊。三两步就走上前去,一把抄起鼓槌。“咚!”的一声狠狠的砸下。朝臣们皆觉得一股音波直冲脑海,激荡着他们的血液,变得沸腾。
黄俊明一声重锤砸下,却不继续。这让李世民和那些见识过一回的众臣感到有些不同,全都瞪大了眼睛仔细的看着。却听那边黄俊明沙哑着嗓子,开口吟道。
“塞上长风,笛声清冷。大漠落日,残月当空。日夜听驼铃,随梦入故里。手中三尺青锋,枕边六封家书。定斩敌将首级,看罢泪涕凋零。报朝廷!谁人听?来人!起号!”随着黄俊明的声音下落,经验丰富的宫廷乐师们心有灵犀的吹起了号角。这让黄俊明倍感痛快。朝臣和李世民都是经历过战争的。听着黄俊明沙哑的吟诵,呜咽的号角。不由得将自己置身在一个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旌旗飘扬。铁血刀光的战场。似乎自己就是那守边的将领,孤寂而悲凉。
号角声反复吹了三遍,这就不得不说宫廷乐师的经验丰富了。正是那军队出战前部队集合的号音。
黄俊明听着号音的缓缓消失,手中的鼓槌再次养了起来。由快而慢“咚!咚!咚!”的响着。几个沙场宿将一听,突然从座位上站起。这不是作战前擂鼓三通又是何声?,随着黄俊明不断挥舞的双臂,强而有力的鼓点,由慢而快,阵阵频催,正是那战斗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
三通鼓必,鼓声变得庄严而又稳重,几重鼓声重复返旋,力度不但丝毫不减,反倒是又重了几分,更显示出所蕴藏的内在力量,恰似将军升帐时那种威风凛凛的状况。将军们的思绪也被这鼓声带回了战场,腰杆也是直了几分。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
大唐的文臣,大部分也都曾置身军旅,或为随军参谋,或为随军文书。自然也是熟悉这种情况。不禁也将思绪带回从前的那段峥嵘岁月之中。一股文人的血性,和浩然正气不断地在升腾。
突然黄俊明的鼓声又变,从庄严稳重变得快速而又肃杀。这时宫廷乐师们也大体了解了黄俊明将军令的节奏。艺高人胆大的附和着,每隔几个音节,琴弦随着钟鼓重重的荡开。短促而又充满了力量。正是一副战士们浩浩荡荡,英姿勃勃奔赴战场的情形。满朝文武也很是激动。程咬金,尉迟敬德两个不安分的主甚至从座位上站起。从身后皇宫卫士的手中夺过长戈战刀。走到了黄俊明身后。威严而又肃穆的站着。似乎现在的黄俊明就是引领他们奔赴战场的主将。作为将军的他们都为了能参加一场战争而感到自豪。
程咬金,尉迟敬德刚刚站定没过多久,黄俊明鼓声再变,这时的鼓音有点像是方才将军升帐时的鼓音。只是更快,更迅猛,连续不断,毫无停顿。整个气势骤然剧烈的紧迫了起来。好似两军即将短兵相接。宫廷乐师之中的扬琴又适时候的响起,每当黄俊明重击大鼓之后,扬琴将余音拉得很长。好似兵器相接,对撞出剧烈的火花。这时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也顾不得此时正在大殿之中,两人抓起兵器互相操演了起来。这样鼓声,扬琴声。兵器的对撞声互相糅杂,声声混相交响,宏大而又振奋人心。正是那两军相争的激烈关头。
突然黄俊明鼓声变得更加急促,随着鼓声。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的比斗也渐入**。正当尉迟敬德的败象初现的时候,黄俊明似乎在背后长了眼睛。鼓声又慢慢的变缓。“当!”的一声,尉迟敬德的战刀被程咬金的长戈挑到了地上。黄俊明的鼓声也为之一顿。缓缓地揍了几个重锤之后,鼓音慢慢变缓。这时,黄俊明又出声喊道:“鸣锣!”
宫廷乐师们互相忙碌了起来,霎时间,招军的号角频吹,锣鼓全奏。得胜而归!
此时的黄俊明又开口吟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并州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今天第一更,51分钟疯狂码完,累死了。下午还有课。郁闷。求收藏!
83 臣请陛下,灭突厥!
83臣请陛下,灭突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并州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哈哈哈哈。”拳甘露殿的文武群臣再加上李世民这个皇帝,都反复吟唱着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仙师文采惊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好!好!好!好气魄。当浮一大白。众卿家,来!随朕饮满此杯!”李世民砸着桌案。举起慢慢一大杯酒,一仰脖子“咣”,一大杯就进了肚。众臣子门也学得有模有样。一时间“咣”“咣”“咣”的酒杯磕在牙齿上的声音不绝于耳。
突然,程咬金,尉迟敬德两个浑人酒杯一丢,又从座位上走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说道:“并州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臣愿替陛下斩了那突厥小儿的头颅。拿回来当冰球打!肯请陛下发兵。灭突厥!”
说实在的,虽然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两人人浑了点,但那只不过是人家自己的一众自我保护方式罢了。事实上两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平时嘴上没个把门的。整天胡言乱语,一到正经事。做起来可是不含糊。显然黄俊明一曲将军令让两个老兵痞想到了方才突厥人挑衅一事。
不知是不是黄俊明这一曲将军令当真激荡起了大唐文武朝臣的铁血豪情,大臣们纷纷离席,跪在甘露殿的地上。齐声说道:“臣请陛下发兵,灭突厥!”
“臣请陛下,灭突厥!”
“臣请陛下,灭突厥!”
朝臣们不住的叩头,每叩依次便高呼一声。仅有几个文臣,依然坐在座位上,不知在想些什么。相反那些藩属国的使臣们,被众臣子们吓的,丢了筷子,瞪着眼睛不住在跪地的朝臣们和李世民之间来回扫着。按他们的想法,如果李世民决定出征,那可要回国好好地告诉给自己的国君,一个君臣一体的国家,肯定是将全国拧成一股绳。绝对的不能招惹。
李世民现在也是颇为为难,说实话,现在大唐的兵力并不是十分的充足,突厥早就知道,绝对不能让大唐统一全国,在大唐初建的这几年来,突厥几次扶植其他势力和大唐对抗,以求维持中华大地群雄割据的局面。虽然全都失败了。但也有效地牵制了大唐的兵将。一只只唐军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忙碌奔波于各个战场。现在连整个长安的人也不足万人。李世民虽然也想发兵灭突厥,但也是在是无以为继。
显然那几个没有离开座位的文臣也是想到了这点,不过现在又这些外邦使臣在场,李世民也知道如果拒绝出征,那大唐的威信在周边的几个属国中可就大大的降低了。李世民两相纠结。实在是左右为难。
黄俊明见李世民如此,也慢慢地反应了过来。不过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得坐在座位上不住的喝着酒。说实在的,黄俊明也期待,李世民会怎样做。
突然,李世民从座位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