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王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食王传-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连这都逮不住人,王况也就没办法了,又不是学侦探推理的,也没办过案子,这法子也是王况能想出来最好的法子了
    长安城的各坊就好比是那一个个张开口的瓮,到时候只要将坊街口一堵,谁也都chā翅难飞这是这个法子能奏效的前提,如果也是和建安一样,没有设坊,没有坊墙,想在一百多万人里揪出一个两个人来,还真是难
    侠客是有的,高人也是有的,但绝对不会有不借助工具就能高来高去的越过四五丈高的坊墙的人,黄大的脚上功夫已经是不错到程老魔王都羡慕的地步,黄大做不到的,这天下还真没几个人能做到再说了,觊觎千里眼的和行军饼坊的,想都不用想,必定不是大唐人,只能是西边或者是北边的,西北边么,侯君集已经出兵,北边都是胡人,马上工夫和摔跤那是不错,但脚上工夫疏松得很,西南边的吐蕃就不用说
    所以,即使真有高来高去的高人,只能是大唐人,那也不会是来偷这大唐视为国器之物的,他们要偷,自然是偷那些富豪家族是省事,汉人还不屑做那宵小被人戳脊梁骨的出卖祖宗的事情
    于是徐国绪和蒲熙亮不再愁眉苦脸
    李管家当夜没回,王况知道八成是被安排到宗人府去了,估计没得个结论出来前不会放回来不会是坏事,李管事兄弟这么多年都没认亲,现在王况也是如日中天,李管事犯不着冒险去认假亲,就以他在林家和王家的办事能力及勤勉,早晚都会出人头地,没必要去冒这个险,只要能将家中的辛秘事说出一两宗对上了,基本也就会认了,只是究竟是不是李世民的族人呢,这个倒还不知道
    第二日一早,徐国绪和蒲熙亮就分头去按王况说的办了,徐国绪找赢老头察看兵士无缘无故睡着的原因及配yào,蒲熙亮找匠人配染料,两人分工,半天就将事情办得妥妥的,也都安排了下去,每天涂一遍染料,就等着贼人上mén了
    还是要进宫去说一声的,免得李世民误会说自己不关心这个事情其实千里眼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是复杂,总得来说,想要得到清晰的图象,那就要求一组镜片的焦点都尽可能的排列在同一直线上,这个只偷去实物是研究不出来的,就是仿制出来了,那也是图象模糊,再远一些的看的就分不清是山还是树了,是以王况一解释,李世民也就不再担心,由着大理寺的衙役们去破案
    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如果李世民没有那么一点的自尊心作祟,只要当初去要黑龙的时候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个清楚,王况一样能想出这办法来,兴许这时候案子早就破了,作案手段的提升是和破案手段的提升相辅相成的,你有高明的破案手段,那么就会bī着贼人去想高明的作案手段来,而这又进一步的刺jī了公差去思考加高明的破案手段,就这么你跑一步,我追一步,你再跑,我再追的,手法演变到后面就越来越高明
    也幸好自己早有计划今年还要来长安,不过只是因为李世民的相召而提前了一两个月而已,倒也没什么可怨的,为人臣子,自有臣子的本份,自己又不想当皇帝,那就只能恪守了臣子该做的
    第三天,李管家回来了,杨妃认下了他这个表兄,李世民也认下了他这个族人,但李管家非要等到李管事回来才会一起接受李世民的封赏,在此之前,他不想有什么改变,所以,还是林家的管家管事,可事情到了这份上,谁敢再使唤他呀?于是他就成了林府中的闲人一个
    事情其实也不复杂,不外就是当年李唐代杨隋引起的,李管家兄弟是李世民族人没错,但却是远亲,比起和隋帝的关系来要疏远很多,隋帝都灭了,兄弟俩自然是权衡再三,不敢lù面,李世民娶了杨妃却也没有大肆声张,当初杨妃年龄也小,自以为亲族都已经殁了,加上心中对前途的无助和无望,也就绝了寻找是否有幸存亲人的心
    总而言之,杨妃在当初,说难听点,那就是个战利品,如果不是还有几分姿sè,加上素有贤惠的名声,早就和其他的杨氏族人一样西归了
    这就又是一个信息jiāo通不顺畅的典型案例,谁也不能怪,堂堂天子心思,没人能猜测得出来,王况能想象得到,尤其是玄武mén之变后,恐怕世人在当时都以为李世民是个冷血之人,不要说李家兄弟,就是王况自己,如果他不是个穿越者,而是这个时代的人,设身处地想一下,王况也是不敢冒险将自己的身世说出来的
    而李恪的出现,恰恰是揭开一切mí雾的一阵风,如果没见到李恪,恐怕这将会是李家兄弟带到棺材里的秘密
    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四二七章 带王凌认门
    e^看器:无广告、全文字、更第四二七章带王凌认mén
    这几天,王况就带着王凌往一个又一个的大佬家跑,王况能主动上mén,那些大佬初时听了都很是惊疑,等见到王凌,心里就琢磨出味来了,哦,这是带了大兄来认mén了(请牢记我们的iAZaiL
    自然是要认mén的,王凌的xìng子和王冼不同,王冼学了许多王况的滑头去,为人处事比较圆滑,再加上去年呆在长安,早就和那些大佬们hún得熟得不能再熟了,所以王况不担心王冼的前程,只要能踏踏实实的做事,干出成绩来,那么好的基础打下去了,别人能起个七层宝塔,王冼就能起个十几层而王凌呢,不要说在长安,就是在建安这些年,也是低调得很,行伍出身的他肠子直着呢,没那么多弯弯绕
    哪怕是这两年也被王况bī着,被陈丫儿监督着读了不少书,但年龄已大,xìng格是收敛了许多,骨子里却是没改,所以就要带着让那些大佬看,先给那些大佬打打预防针,某家大兄就是这么个莽撞脾气,你们以后担待着点,有什么大情小事的,帮着点儿,就是这么个意思
    又有人曾经听说了小王晟照镜子的事,就偷偷传开了,这一来,王凌倒也被大佬们另眼相看起来,本人不论,就论有一个出息的弟弟和一个即将有出息的弟弟,再加一个已经被长孙皇后记住名的儿子,王凌日后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觑的
    于是等到王况跑完一圈下来,就有人开始回访了,现在的升平坊街口的千牛卫已经撤了,一个是总这么搞特殊待遇,终究是不好;另一个是王况封候,现在又加了王凌和林明的上位,林家已经隐隐然有了勋贵气象,那些人就不敢再如同以前一般的守在mén口了,这就好比后世一个县长家mén口那是mén庭若市,但省长家mén口,那是没多少人敢去的,站一下都不敢多站一样的道理
    所以回访的也都是使了管事级别的上mén递了贴子,然后王况这边安排好时间,再回去禀报就是了,如果说以前那些大佬来拜访王况,那可能不大体面,但现在则不同了,人家假假也是个县候,如果往大了算起来那是一mén两候,一个州总管,一个预备刺史,一个州司马,还要外加一个刚中了状元的小郎,这样的阵容又有几家能有的?自然不会掉了面子去
    都想看看那个照镜子的小郎子如何,于是将内眷也带了来,那些内眷来前得了嘱咐的,也都不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人,总体上眼光看得比市井fù人要远一些,见了陈丫儿姐妹也没流lù出半点的鄙夷来,至于心中是不是鄙夷,那就不得而知了
    自然也要见见陈老太太了,于是便见,一见不得了,陈老太太拄着的拐棍是出自宫里的,看起来反而像是竹马,于是不着痕迹的打听,听完是一脸羡慕,这小郎子,不得了哇,才三岁中所说的岁数全是虚岁,真实的说,王晟才两岁,就如此的孝顺,也懂得将好东西分给家人,难道说建安侯的祖宗坟上风水大好?
    这一回去,fù人的嘴碎呀,就开始互相的嘀咕起来,说是建安候这满mén可真真是时来运转,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老天爷的照顾了?自然就慢慢的传扬开来
    就有人想歪了,联想到王村曾经被屠了村,烧了房的,就寻思着,约mō真是老天爷给王家人的补偿?想要家族兴旺,想要自己鸿运当头,莫非真要将自己家的房烧个干干净净?不然那建安侯哪来的能耐,都成了乞儿了,就那么的翻手为云,十年间就有如此的成就?这事禁不得想,这一想开头了,再要抑制就抑制不住了,越是抑制就越是想,想啊想的,那心就不可遏制的长起草来,是不是咱也要把自己老家一把火给烧了?
    还真有人去干的,房老头的那个屁颠屁颠的跟在魏王李胖子后面的儿子房遗爱,总觉得这些年流年不利,这么一想着,就兴起了给自己改风水的想法,长安城里的房子那肯定是不敢烧的,就跑到城外自家庄子里去,挑了几栋老房子,将人全赶了出来,一把火烧的jīng光,幸亏他没存了也烧死那么几个人的心思,不然这事可就闹大发了
    这也是chūn天,雨水多,房屋也cháo湿,这一把火并没蔓延开来,但京兆府的衙役们底下就偷偷传开了,说是房相公家的二郎,为了给自己改命,想成为建安侯第二,就一把火将自家的房子给烧了一传十,十传百的,结果是越传越邪乎,各种版本都有,最离奇的就是这一版,说是房遗爱夜里不举,常使公主无法满足,结果被高阳公主罚跪了一晚,然后有术士献策说旺火可治,就烧了房了
    这事最后成了长安一大笑柄,房老头都连续好几次没脸上朝,在家称病不起,房遗爱是倒霉,不光被老爹骂,原本就继承了他老爹的传统惧内的,高阳公主又是个彪悍的,以后还要给房遗爱带绿帽子的公主,本来对房遗爱就不满,至于是真的房中需求不满呢还是其他方面不满,那就不知道了结果房遗爱真的被公主罚跪了一晚,跪到双膝都红肿的不良于行了
    房老头是又气又心疼,但又不能说公主什么,于是一气之下,真的病了
    自然真实的原因早就被调查了送进宫里去了,李世民听了是又好笑又好气,笑骂了一句“胡闹”,却也没深究,不要说房遗爱了,就他自己,有时候都很是好奇,到底王家是怎么的就突然冒出了这么多人物呢,如果说是王二郎一个倒也罢了,王三郎么,那大半是炒出来的,但是这个小王晟,这么小就懂孝道,可也算是奇了,尤其是竟然知道要送玩具给将来的弟弟,这不是一般的聪慧呀
    总算是让王凌在各大佬面前lù了个面,王凌因为是官上任,有半年的假期的,这并不会因为说某人家就在当地而取消了你的假期,所有人都是如此,不管离家远近,都有半年假,基本上都能做到在去上任前将家人接了去的,但如果有人家在安西,而又派到建东去上任的,那别说半年,就是一年也不够,总不能说就让那一地一年都没个主官罢?不过目前大唐倒也没这么极为特殊的例子出现,就真有,那也没办法,自己派人去接
    半年时间说快其实也快,从王凌接到任命,也是快过半年了,就要赶快回建安去,于是选黄道吉日,正式的搬进了颐政坊去
    侯府里的东西早就置办齐全,尤其是蒲熙亮,在刚当初刚开工修县伯府的时候,他就开始打家什了,但县侯府也太过大了,所需要的家具数量众多,只靠蒲熙亮一人用空闲时间哪里忙得过来,光是一张chuáng,jīng雕细刻的话就要费工三个月,所以,他也只是打了一套摆在正堂前会客用的胡椅矮几及几张chuáng而已,其他的都是让儿子和徒弟动手,也是只能将将的把主人用的家具打出来,其他的家人用的,自然就是另请了其他的匠人赶工出来的
    原来蒲熙亮送一套家具到建安的时候,王况并不知道一套家具需要如此的费工费时,所以当时收下也就收下了,并没怎么放在心上,等到后来才逐渐了解了要打一套高级的家具的艰难,不然你道这些年,王况怎么对蒲熙亮一直那么好?在王况看来,再是贵重的礼物也比不上一个人亲手做的一样物件,尤其还是蒲熙亮做的不是普通物件,而是一整套的家具
    老魔王他们几个自然又是凑趣,给王况家里送了些用人过来,都是那种这些年他们在人市上买的,自己调教了几年,觉得堪用的人,王况如今不比当年,在他们的心里,已经从一个半大孩子成长为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的人物,自然在送家人上,总是要小心些的好,不再送自己的家生子或者说老人过去了,人言可畏哟,王况本人是不会多想,可家人呢,难保,这么大的一家子,要是有人跑去嚼下舌头,后果肯定好不到哪去
    乔迁之日王况并没声张,只是趁着朝中上朝的机会,王况一家子静悄悄的搬了进去,但这么多人,动静也是不小,没多久就都知道了建安候乔迁了,于是大家又都遣人送来贺礼,颐政坊离着皇宫近,这回却是不好大宴宾客,是以也就这么将就着,收下礼,回个礼了事
    按规矩,这居,得住满一个月才能走人,所以也没必要那么早回建安去,而且,王况也隐隐的觉得,自己恐怕以后还是要多留长安的好,建州如今一切都是已经走向正轨,不需要王况再出什么主意,只要按了既定的路子走下去就可以了,现在的自己,眼光已经放到了建东建西建南和唐林伏罗州,这些地方,除了建东一样是李世民让自己放手去干的外,其他地方如果有什么策略变动,都需要和李世民通通气,如果还呆建安,这信使一来一回的,不是làng费时间么
    建东,林荃淼在小梅关的时候,已经mō索出了行政经验,建东人口比小梅关还少,有利于林荃淼施展拳脚,现在是看林荃淼的了,如果林荃淼不来问自己的意见,王况打算尽量的不影响他
    四月,左右无事,农耕又已经告一段落下来,李世民突发奇想,决定今年提早去洛阳“就食”,也正好趁此机会看看一路上的农耕情况,就浩浩dàngdàng的带了一帮大佬出发了,考虑到王况还是乔迁中,就没带他去
    李世民前脚刚走,后脚,王况就找上mén来的一个人个吓了一跳
    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四二八章 断路
    3∴35686688由为您提供'第四二八章断路
    李世民前脚刚走,后脚,王况就被找上mén来的一个人个吓了一跳iiL
    李世民去洛阳“就食”,只留了个唐俭老头这个大佬在长安坐镇,他是现时资格最老的重臣之一,比长孙无忌还要老许多,只比萧老头差一点而已其他的大佬,包括长孙无忌,老魔王,李靖等从三品上以上的重臣全去了,不光是带上他们,还带去了皇后和贵妃,但像是才人这样的,是没资格去的,所以就留在长安
    眼前来找王况的,便是那带了口信去建安的小黄mén
    “建安侯,晋王有请”小黄mén见了王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李治找?骗鬼呢?李治小子现在想出宫就出宫,李世民已经不再对李治的行止有什么约束了,即便是千里眼失窃了,李治还是想来找王冼就找王冼,不过因为他的身份已经“暴lù”,所以王冼对他也就比较少言笑,不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和他打闹成一团的
    “哦?晋王有事?”王况假装着问话,手却背在后面打了个手势,一边的黄大见了会意,也往后打了个手势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晋王说,想请教建安侯一些问题”那小黄mén支支吾吾,让王况是觉得这宫不是那么好进的
    “也罢,待某衣就去”王况沉yín了一会,刚说完这句,就见高三颠颠的从mén外跑了进来“小东家,小东家,不好了”
    “什么事如此慌张,你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