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夺清-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谈判暂时告一段落,软禁条件大为改善的荷兰代表团忙于向坤甸的殖民当局写信请示。
    薛兴华则回到了自己的军营,他在思考怎么做才能让俘虏中那些技术高超的海军官兵自愿申请留下来。现在这三艘军舰至少需要留下一百名专业人才才能玩得转。
    就在他思考采取何种留人时,德国的军火商霍克和他的翻译突然出现在他的办公室。
    薛兴华连忙问道:“你们的防御专家到了没有?”
    霍克通过翻译回答道:“到了三位。都是防御工事建设方面的专家,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其他的工程师将陆续到达。”
    薛兴华笑道:“世界一流的防御专家应该是法国人。”
    【感谢订阅、推荐】(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章节更多,支持&&!)

第一第114章 【军校】
    为在前世,法国人修建了一条世界着名的马奇诺防线笑柄,“马奇诺防线”最后成了“表面好看实则无用”的代名词。马奇诺防线由当时的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提出,于1930年开始动工,到193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六十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该防线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四到十四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六到八公里组成。
    想起六十亿法郎,薛兴华不由自主地吞口水:我要有这么多钱就好了。
    霍克惊讶而不服气地说道:“法国人的修建水平最高?不可能!他们除了在喝酒、调戏女人和向敌人投降外,其他啥也不会。我可不知道他们还会修防御工事。阁下,请问你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担心我们的报价太高?”
    薛兴华笑着摇了一下头:“不,也许我记错了。”他问道,“你们三位专家什么时候能开始勘探地形进行规划。对了,我们将派出几名专家跟随你们工作。当然,我们的专家水平比你们的稍微低一点点,希望你们能帮助他们提高。”
    薛兴华准备让林启龙、李安庆招聘来的一些人跟着德国佬学习,利用这个机会培养自己地人才。
    霍克没有拒绝,他还高兴多了一些帮手。
    至于那些专家是不是帮助兴华军的人提高技术水平,完全不在他思考的范围,他只想多赚钱快赚钱。
    打走钻进钱眼的霍克,负责办军校的李安庆走了进来。他较为详细地汇报了军校筹备情况:
    军校在一步步成形,校舍用的是市政府军的营房,教官用的是李安庆、林启龙找来的同学、朋友或招聘的军事人员。当然,从天王洞带过来地几个外国专家也没有落下,即使他们在军校里教不了军事知识,也可以教语言、数学、地理、物理等知识。
    军校的架子搭起来,但缺少的却是学员。李安庆拿着薛兴华赐予的尚方宝剑到各部队招人,开始的时候李安庆还提了不少的条件:必须识字、年龄不超过二十、必须是华人、身体健康等等。
    不想他带着人走了一圈。报名地竟然不到五十个。即使后来降低条件。或说不要条件。只要愿意进军校就读马上录取。但依然没有什么人报名参加。士兵、军官都不愿意坐在教室里读书。而愿意在部队里战斗。
    李安庆感觉很是失败。只好前来向薛兴华求救。
    “真地没人愿意?你说了军校毕业之后就当军官没有?”薛兴华也是很奇怪。读军校对普通人来说应该算是一条不错地出路啊。
    李安庆委屈地说道:“说了。我还说了不但将来当军官。现在在军校里读书还可以享受和士兵一样地薪水待遇。可是还是没人来。”
    薛兴华问:“你认为原因出在哪里?”
    李安庆摇头。然后说道:“我认为……。主要是兴华军一直打胜仗。他们在部队很过瘾。不想读书。”
    “呵呵,那你的意思是我们打胜仗还是坏事?”
    “不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兴华军基本都是文盲,他们都担心在军校里受洋罪。”
    “这个倒是有道理,一个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人确实很难进行正规的军校培训。”
    “你说的不对。我们军校可以针对性地培训,没知识的可以进行战术培训,大部分可以在动作、口头进行,不必要学多少文字。只有一些专业领域才需要书本知识。”
    薛兴华想了一会,说道:“那我们采取二种办法。一是强迫,所有军官都要轮流到军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二是吸引外面地人员,将三市和周边城镇所有学校的男学生都进行过滤,只要年龄在十五岁以上,身体健康的华人孩子都必须经过军校挑选。而且只要被挑选上了,所有孩子的吃、穿、住、用,学校全部负责,而且每个学生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生活津贴。如果学生和家长愿意,十二岁以上的女孩也可以进军校,学习护理、救治、文书等方面的培训。你觉得呢?”
    李安庆说道:“好是好,就怕我们的资金不足,也担心其他人反对。如果反对的人多,影响下一期的市长选举。”
    薛兴华不解地看着李安庆,问道:“这与市长选举有什么关系?而且让孩子们读书是一种有益地事情,他们为什么反对?”
    “如果一项政策引起市民不高兴,
    轮选举中,在任市长的票数肯定会减少。所有家庭u己的孩子当兵,除非实在是没办法的家庭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军队。”
    薛兴华这才想起这个婆罗洲执行地是什么狗屁选举。
    他说道:“只要学得好,孩子们将来都是军官,怎么不愿意?至于选举,现在是战争期间,我们就不搞什么狗屁选举。要集中一切力量解决当前的危机,我们没时间搞那些花架子。”
    “怎么是花架子,如果不选举,那市长从哪里来?”
    “我定!”
    “啊。”李安庆用不可思议地眼光看着薛兴华,然后说道,“大家都有虑,不知道读完军校之后会不会当军官,还有你……我们能在这里呆多久。”
    “呆多久?我们兴华军在一天,其他人就必须听我们的。”薛兴华讥讽地说道,“选举?狗屁!如果内部不团结,选出来地都是有钱人,选出来的都是一些贪官污吏。你知道婆罗洲为什么被荷兰人占领地吗?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坚强的领导。你搞一套他搞一套。”
    “可其他家族、其他人是不会愿意……”
    “由不得他们,我看三市也没有什么更大更强的家族,几个大家族基本上都有人在市政府里当官,……,先这么稳定几年再说。今后视情况是不是选举。”
    李安庆说道:“都当了市政府官员是不错,可有的官员想当市长想当更大的官啊。不选举的话,不就断绝了那些人的官路,这……这太不可思议了吧?难道我们要跟大清国一样,官员都由皇帝来指派?”
    “今后的怎么办我不知道,也不管。但现在市政府那种一盘散沙的局面必须改。好了,不说这些虚的了,军校的生源就这么解决。我,我薛兴华兼任兴华军校校长。彭二叔兼任军校执法队队长。你李安庆任军校的教导主任。你马上按我刚才说的方案写一个具体的执行方案出来,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花多少钱,一周之后军校必须开课。”薛兴华几下就把军校的事情给决定了,让李安庆领受了一次薛兴华的办事风格:霸道、武断。
    出了薛兴华办公室的门,李安庆心里想:“这种人怎么打了胜仗?又怎么让他的手下计听言从?难道真的要一个独裁三市才能维持下去?”
    薛兴华自然不知道李安庆腹诽自己,他将水儿喊过来询问了几句北部重镇古晋市的侦查情况后,就带着几个亲兵前往海军的训练场所。
    男人大多数从小都有将军情结,很多人对庞大、威武的军舰更是情有独钟。两世为人的薛兴华自然牵挂这三艘宝贝,虽然他心里知道这三艘军舰在当今世界军舰群体里只能算是小儿科。
    当薛兴华一行赶到码头,码头上空空如也。三艘军舰,包括那艘被水雷炸坏的“婆罗洲号”都不在这里。码头上值守的士兵告诉他,二艘好的军舰都已经出海进行实弹射击去了。舰受伤的“婆罗洲号”今天早上被租来的拖驳船拖往新加坡的船厂进行大修。
    因为三市没有大的船坞,也没有修理技术人员,联系上新加坡船厂还是因为英国人帮忙的结果。对于兴华军原天鹰军能离开缅甸北部,在北宾镇扎在来钉在那里,英国人很满意。兴华军能在三市打击荷兰军队,也间接地帮了英国人的忙。相对荷兰这个国家而言,英国人更愿意兴华军占领三市,阻挡荷兰人统一婆罗洲,同时为英国人占领的婆罗洲北部提供一个缓冲地带。
    完全可以说,现在兴华军是英国人的盟友,虽然没有签订盟约。他们牵制了安南的法军、婆罗洲的荷兰军队。帮兴华军修理一艘军舰完全不住话下,英国人还希望兴华军更壮大,希望他们能取到更大的作用。英国甚至在考虑是不是派在簸箕坪打了败仗但与薛兴华有一面之缘的霍伯特中校来三市长期驻扎,以建立更好、更牢靠的关系。只是担心法国、荷兰的抗议,而兴华军又没有邀请而暂时没有实施。
    三市的码头不大,旧的军用码头更小。现在军用码头和民用码头几乎重合在一起。军舰去训练之后,很多民用运输船就把码头的所有停泊位置都占了。码头工人正在抓紧时间装货、卸货。如果军舰回港,大部分民用船只都要被迫离开。
    现在兴华军已经在厄拉:河更上游一点的地方正在修建一个临时码头。
    【感谢订阅,求推荐】(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章节更多,支持&&!)

第一第115章 【一点想法】
    到了薛兴华一行,码头值班的军官连忙跑了过来,回的询问:“军舰昨天晚上走的。就在出海口附近,今天早晨还能听见那里传来的炮声。”说完,这名军官还看着西方的天空,眼里很是羡慕。
    薛兴华这才想起林华前天已经就这些时做了汇报,不知怎么给忘记了。他笑着问另一个腼腆的道:“当兵很累吧?”
    那个士兵脸都红了,说道:“累是累,可累得高兴啊。只要让我上军舰,就是天天给锅炉添煤我也愿意。”
    “难道当陆军就不过瘾?”
    “嘿嘿,打仗的时候过瘾,可不打仗的话,……。他们海军现在可牛气了,一个个……,”
    薛兴华说道:“你看远处那些人,他们很羡慕你再这里站岗呢。”
    “那是,我们兴华军这么厉害,他们不羡慕不可能。”
    ……
    不但三艘军舰走了,二条军用运输船走了,就是原来的三艘小炮艇也跟着出海训练去了。关应雄的水鬼队也不在营房。薛兴华很是失望,后悔自己没有问清楚情况就冒失地跑过来:“是不是应该装电话了?”
    想起电话,薛兴华一下子想起了前世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感觉那时候联系什么真是方便极了。在这个时代天天呆在山沟沟里都差点忘记了这些高科技玩意。
    “现在地电话和电话交换机展到了什么水平?是步进制交换机还是纵横制交换机。或是全电子交换机?”薛兴华在大学学地就是电子。对交换机技术多少有点了解。但对古老交换机地展年代却不是很熟悉。“如果能‘明’并生产一种比现在稍微先进一点地交换机、电话机。那可就财了。哎。早点打完甲午战争。让我早一点务正业大赚洋鬼子地钱吧。”
    薛兴华知道现在这个年代最常用地肯定还是人工接续电话。打电话地张三摇几下把子。对接线员喊道:“帮我接李四。”
    接线员先把振铃信号送给李四。如果李四在并拿起了话筒。接线员就用线把张三和李四地电话连起来让他们通话。交换机里有一个红灯提示电话是不是起机。最核心地部件就是一个振铃电路。出脉冲电流提醒接电话地人:来电话了。
    这种人工电话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都有大量使用。俗称“摇把子”。
    “我得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时候画几张步进制电话交换机地图纸出来。那玩意地核心也就是一个旋转型选择器。原理基本上还停留在机械阶段。‘明’出来不难。”
    实际上。达国家在1889年就由美国人明了步进制电话交换机。1892年也就是去年。美国人就将一个步进制电话局投入了使用。薛兴华想“明”步进制电话地想法已经过时。当然。如果能在几年内将美国人明地步进制交换机改进一下并生产出来。那肯定也能大赚一笔。
    没有看到军舰,薛兴华只好打道回府。在接近城门时,他转身去了军校,想看看军校的筹备情况。
    让薛兴华失望的是,军校筹备人李安庆也不在这里,他带着一班人出去寻找学生去了。薛兴华打听了一会,才找到一个李安庆聘请来的教员王韶聪。
    王韶聪正在整理他的海军培训教案,听到兴华军的脑找他,很是吃惊,特别是看到薛兴华地模样,没有见过薛兴华的他更是吃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也太年轻了吧?跟我儿子的年纪差不多。”
    不过,等他和薛兴华交谈之后,王韶聪才明白什么叫人不可貌相:年纪轻轻地薛兴华不但能说英语,说起武器装备来头头是道,而且他还能说出军舰上蒸汽锅炉的工作原理,知道军舰上测距的方法,知道不少三角函数的知识,甚至还知道不少海军地战例,分析那些战例时说的中肯有理。
    看着这个教官眼里冒星星的样子,薛兴华心里感到好笑,其实他也就知道这些而已,什么蒸汽锅炉、三角函数在高中都学过,他也只是顺着对方的话说说而已。至于一些战例都是从网上看到的,在这里完全是照搬人家的说法,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地纸上谈兵。
    “王教官,能不能借几本教材给我看看。”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份量的薛兴华问道。
    “有!林团长、李主任还有我们的一些同学都已经写信要在英国、法国的朋友寄书籍过来。估计一个月之后会有更多、更新的资料供学员学习。”王韶聪连忙去找书籍。
    薛兴华才现他们暗地
    了不少地事情,这让薛兴华很是感动,连忙说感谢,:告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王韶聪很谦虚地说道:“师长,你不也是在为我们华人忙吗?你一个人这么多事哪里能忙得过来,我们做这些事是我们的本份。我会把你说地话转告给他们。”
    拿着基本厚厚的书籍,薛兴华回到了自己地房间。从此以后,他的时间就更不够了,不但要到军舰上实习、观摩,还要学课本知识,还要管理其他大事,有时候刚想休息一会,那个写文章地廖卫先就来和他一起商量怎么为报纸写文章。以至于那个什么电话交换机想都没想过了。
    这天,从上海寄来了一个包裹,薛兴华扫了一眼包裹封存的日期,现这个包裹是半个月前寄出的。
    拆开包裹皮,里面是一些书籍和几份报纸以及一封信。信是王介元写来的,薛兴华来不及看,他先看的是报纸。
    当他将寄予了无数希望的报纸拿到手里的时候,不由得有点大失所望:报纸大约二张A4大,也就是一张A3纸印制的。纸张的质量明显低劣,寄过的几份报纸都是薄薄的,估计稍微用点力就会破碎,纸面上有不少的麻麻点点,有的还有小小的窟窿,不知道这是什么纸。字当然只能单面印刷,因为墨汁已经渗透到了纸张的另一面,二面印刷的话肯定模糊不清。
    排版的格式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