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红色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89红色攻略- 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路扫视着众人,“以前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个机会让外蒙回归祖国,我想选择采取同样的方式,尊重外蒙人民的意愿,用西方所谓的民主方式,让他们投票决定自己的未来。”

    他说着笑着,笑得很诡异。

    “我想,这件伟大的事业,将会是每一个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李路冷冷地说道,“哪怕背上一个屠夫的罪名!”

    一口气说完这些话,李路激动的心情才稍稍平复下来,而被他的话语所感染的众人,也在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拿出烟来,李路习惯性地给部下们发了一圈,都点上抽,气氛慢慢的进入了轻松。

    李路踱了几步,一边说道,“现在我们还需要等待,等待莫斯科与远东达成停火协议,同时等待巴托夫拿下乌兰乌德,完成对俄军完整的切割。我相信,那不会需要很长时间。”

    他猛地站定脚步,竖起一根手指头,“你们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有遇到任何阻碍,能够以杀解决的,不用向我报告,杀!”

    众人几乎同时站起来,异口同声地沉声答道:“明白!”

    镜头转移到外蒙与内蒙的边境线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城市叫做二连浩特。此时,在该市西北边境内蒙一侧,一支虎贲之师正在潜伏着。

    此时,是凌晨三点许。

    华夏国防军陆军第9集团军所部,在边境地区集结多时,设立在一座山峰反斜面的军指挥所里亮着灯。参谋们在默不作声地紧张忙碌着,各种仪器设备的声音低鸣着。

    军长许闯和政委王肃站在地图前,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

    “我说老许,是不是让部队放松一下神经线,我估摸着现在这种情况,很难按照计划进入外蒙。”王肃有些担忧地说道。

    许闯沉默了一下,摇摇头,“不会,李路这小子走一步看三步。别看远东那边打成一锅粥,没准这小子早就到了库伦,估计这会正在部署任务,下一步就是给我堂堂一个军长下达命令了。”

    他的语气带着调侃,很轻松,说起李路,也有欣赏的意味。

    王肃却是很不认同地摇着头,“我看未必。他是陆空战斗群的司令员,这个时候怎么会跑到库伦去。这小子还是太年轻了,跟谁都敢夸海口。一个星期歼灭俄军第3近卫步兵师……太天真了。”

    许闯看了他一眼,又把目光放回地图,却是再次沉默了下来。

    王肃是第9军的老政委,当时梁国栋担任军长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军政委了。后来梁国栋调任西南第5军,许闯接任,他倒是没什么动静。估计,他的军旅生涯就要在军政委这个位置上结束了。

    马上要退的人了,许闯就不打算和他多计较。

    “没错,这小子之前是干了一些功劳出来,不过现在的情况可是不一样。不仅关系到远东能否独立,还关系到外蒙的回归大计。他一个毛头小伙子怕是很难担当得起。”王肃兀自在那说,摇晃着脑袋,“唉,也不知道上面怎么想的,让他来指挥咱们一个集团军近五万人马。”

    “老许啊,我看还是让部队先放松一下吧,绷太紧了也不好。”

    许闯眉头一皱,转过头看着王肃,盯着他看了好一阵子,语气有些冷地说道:“王政委,就算李路不能按时下达命令,部队在边境线上,外面又是正在打着仗,部队能有所放松吗?”

    “你要是觉得累了,就先去休息吧,这里也没什么事需要你帮忙。”

    看见王肃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他仗着老资格一直把自己当成第9军的一号那样来说话,许闯平时也不计较,这一回。许闯也不打算给他脸了,扔下一句话就转身走了。

 第474章 赴外蒙维和部队

    3月29日,外蒙军政府宣布,收回被前苏联侵占的唐努乌梁海地区,恢复对该地区行使主权。人民革命军新军第1军朝图瓦共和国开进。

    同日,巴托夫的第39集团军完成作战目标,攻占了乌兰乌德、彼得罗夫斯克两座城市,把远东铁路截为三节,对俄军形成了战略包围态势。

    克里姆林宫大势已去,在大多数人看不见的情况下,叶利钦的特使伊万诺夫和远东代表索夫达成了停火协议。

    双方以赤塔州东边分界线为停火线,设置十五公里非军事区。条件是,莫斯科停止对远东的军事行动,远东联军撤掉对俄军第3近卫步兵师的包围,撤回原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同时,第39集团军撤离所攻占区域。

    第一次远东独立战争走到现在,事实上已经分出了胜负。巴托夫的第39集团军的突然北上,直接导致莫斯科败下阵来,不得不屈辱地接受停火协议。莫斯科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它可以把远东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转移到车臣战场,平定杜达耶夫叛军。

    而外蒙突然发生的内乱,更让莫斯科感觉到焦头烂额。

    当外蒙军政府宣布收回唐努乌梁海地区,恢复对该地区形式主权的时候,克里姆林宫再一次陷入了艰难的抉择当中。

    是按照原定计划把远东战场上的部队用于车臣战场,还是转而用于唐努乌梁海地区?

    叶利钦没有纠结很长时间——巴托夫率领第39集团军按照停火协议撤离了所攻占的区域,但是他没有按照计划回到波力境内,而是向唐努乌梁海地区转进!同时,他通过随军的华夏记者发表了公开讲话。

    “……决定加入波力,是因为波力是苏联帝国的真正继承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支持者……苏联帝国的消失完全归咎于叶利钦政府的卖国行为……我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叶利钦勾结了西方国家……把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交给居心叵测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叛国行为……对于叶利钦政府悍然主动发起的远东战争,我和我的十几万同志将永远不会对此妥协……远东方面私下与莫斯科达成的停火协议让我们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在此,我第39集团军宣布脱离波力,更名为红色国际纵队。我们将为了信仰战斗到底!”

    巴托夫的表态像有一块巨石,砸进了原本就波涛汹涌得厉害的国际水潭,完完全全意料之外的结果让世界各国目瞪口呆,连华夏外交部也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颇为惊讶地表示“对此感到震惊”。

    外蒙一边,3月28日在乌兰巴托发生的暴乱,很快就席卷全国。各大城市于当天下午,也随即发生了游行示威活动,并且难以控制地朝着暴乱转变。人民革命党动员了群众,却无法控制群众。导致大量的官员、富人遭到屠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几乎都遭到了暴徒的冲击。

    一时间,外蒙陷入了全国范围的内乱之中。

    3月29日9时许,外蒙军政府大元帅、人民革命党总书记泽登巴尔代表外蒙军政府,向邻国华夏请求派出维和部队,帮助他们平息内部混乱,

    华夏最高统帅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外蒙的请求。最后,会议一直认为,外蒙的稳定对于本国边境地区的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当前华夏众多企业在外蒙有着一定数量的投资项目,外蒙局势的稳定符合华夏的利益。

    3月29日12时整,华夏答复外蒙,并且派出特别代表团和外蒙军政府方面,就维和部队入蒙事宜进行协调。

    同时,华夏还向巴铁发出了邀请,巴方愿意派出最少一支由两千人组成的国际维和部队,和华夏一道组成外蒙国际维和联合部队,平息外蒙的内乱,维持当地的秩序。

    国防军动作神速,当天下午14时,便拿出了外蒙维和联合部队的组成部分大纲。

    由西北军区、帝都军区、东南军区、东北军区四大军区,抽调出四个步兵师(旅),由空军第2战斗机联队以及海军航空兵第91独立战斗机大队组成外蒙维和联合部队的航空兵力量,由陆军航空兵抽调出五个直升机团组成外蒙维和联合部队的陆航力量,由总后从各大军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后勤保障部队为外蒙维和联合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加上巴铁的两千人维和部队,赴外蒙执行维和任务的部队员额将达到十万人的规模。

    当天下午16时,国防军陆军第37集团军通过铁路输送,成为第一支开进外蒙的维和部队。第一支越过边境线的,是该集团军的第112机械化步兵师的松骨峰英雄连。

    同时,华夏国防部宣布,目的在于报复边境哨所遭袭的高寒滚雷行动结束,所有参战部队撤回境内。

    此时,很多人都看到,实际上,华夏的外蒙维和部队,根本就是在原来的陆空战斗群的基础上进行扩编的。

    至关重要的后勤保障司令部分明是原来的陆空战斗群后勤保障司令部,只不过规模更大,保障能力更强!

    对于这件事,美帝为首的西方国家,首先是对外蒙向华夏请求派遣维和部队的要求提出强烈的反对,联合国更是发出了声明称,国家维和部队必须经过联合国,一切跳过了联合国组织的国际维和部队将是不合法的。

    华夏对此表示,外蒙作为华夏的友好邻邦,站在道义上讲,华夏不能拒绝外蒙方面的请求,同时呼吁联合国应当认同这次维和行动是在位世界和平做贡献。同时华夏外交发言人也表示,即便没有得到联合国的认同,华夏也没有打算对外蒙见死不救……

    注:受读者绵阳社区委托,借清明假期最后一天,步枪代表枪团,向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川军将士鞠躬!

    以下是绵阳社区的纪念语:纪念抗战中的川军先烈,无论****还是****——川军后人!

    另:今天有骗子冒充步枪的qq号,骗了枪团一位老大哥3000块钱。无论是什么情况下,只要是要你掏钱的,请一定要慎重,请一定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qq昵称叫做“步枪”的,一定要认真核实。步枪在此再次重申,永远不会以任何理由跟任何人索要钱物!

 第475章 情书

    高寒滚雷行动结束了,李路想要达到的目的达到了。

    3月30日上午,陆空战斗群地面部队开始分批,交替掩护撤出战场,返回国内。

    在战斗最为惨烈的斯克诺季夫镇,战火平息之后,大雪也停了,天气放晴,气温上升。

    收尸队开始处理漫山遍野的尸体,华夏一方的收尸队,在己方的士兵们的协助下,找到每一具没来得及拉回阵地的烈士遗体,把他们装进裹尸袋,送上直升机,空运回国火化安葬。

    中午时分,701团第二营五连全体战士在阵地上集合,一百余人的连队,到现在变得稀落了不少,牺牲十八人,负伤三十七人。他们的战果初步统计是七辆坦克、十一辆装甲车,击毙俄军三百余人,守住了最为重要的a1高地足足五天时间。

    五连幸存的士兵整齐地站立着,他们的战友的遗体就整理地摆在他们前面一侧。谭彦军看着编号为27的裹尸袋,里面的是他的班长姚一了。他竭力忍着要夺眶而出的眼泪,高高地挺起了胸膛。

    前面,连长和指导员陪着营长曹阳刚大步走来,曹阳刚手里拿着一封信。

    走到队伍跟前,曹阳刚刚毅的表情开始松动。他摘下迷彩帽,捏在手里。士兵们都敏锐地发现,营长那只手用力地把迷彩帽捏成了一团。

    “营部刚刚收到了后方寄来的信件。”曹阳刚把手里的信封举起来,“教导员整理烈士信件的时候,发现了姚一了烈士的未婚妻寄来的信。”

    他仿佛在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语气却是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控制如初。

    “我想给大家念一念,当着姚一了同志的遗体,给大家念一念他未婚妻的来信。内容很短,只有几句话。”

    终于,他打开了信封,从里面抽出一张薄薄的信纸,缓缓地低声念出了信文。

    “一了,虽然你不说,但是我也猜到你是要去打仗了。我认真地想过了,咱们还是算了吧。你若牺牲了还好,如果负伤缺胳膊断腿没了只眼睛,我们怎么往下过?一了,家里给我介绍了个对象,下个月就结婚,如果你能平安回来,希望能来喝我的喜酒。——顾横波。”

    绝交信。

    士兵们泪流满面,谭彦军再也无法控制住了,任由无声的泪水掉落在阵地上。往日的相关的一幕幕次等划过他的眼前。

    “我是帝都人,不过家在郊区。参军前处了个对象,她说等我退伍了就跟我结婚,或者我提干了,也可以娶她。”

    熄灯之后,排房里陷入了安静,兵们慢慢的小心地转入睡前的卧谈例会。当时,姚一了就低声地这样说着。

    虽然看不到他的表情,谭彦军和其他人一样,是完全能够通过班长的语气想象出他那副甜滋滋的模样来。

    也只有这个时候,骨干和战士,才没有了训练时的等级关系,随便地唠嗑几句。

    “班长,嫂子一定很漂亮,是吧?”谭彦军压着声音问道。

    姚一了得意万分:“那还用说,脸蛋身材性格都是一百分的。你班长讨媳妇必须全面检查。”

    “嘿嘿,班长,啥时候把嫂子照片给我们看看。”

    “对对对,给大家看看嫂子长啥样。”

    兵们小声起哄。

    姚一了低喝了一句:“闹什么闹,一会儿给连长闹过来,收拾你们!”

    兵们吐了吐舌头,小心地看了眼排房门口,侧耳倾听了一阵,没有听到熟悉的脚步声,这才放下心来。

    良久,谭彦军又说:“班长,凭你的素质,提干是十拿九稳的。你就差个三等功。”

    另一个班长突然插话:“一了,我听到一些小道消息。”

    “什么?”

    “我们可能会调到东北那旮旯去……”

    “东北?”

    “没错,毛子不是内战了吗,就跟咱们的边境附近干了起来。前几天我上团里,听一参谋说咱们可能要干涉一下。”

    谭彦军脑子灵活,一下子就眼睛亮了起来,有些激动地说:“班长,这么说,你的三等功跑不了了。有仗打,三等功妥妥的。”

    当晚,姚一了失眠了。

    其实他不愿意离开部队,却又放不下顾横波。所以他在部队拼了命干,一部分因素是为了顾横波。提了干,他才可以在不放弃自己的军旅梦想的前提下,娶顾横波……

    也许,他永远不会知道,在他牺牲的那天,顾横波提笔写下了这份短短几句话的绝交信。顾横波也不会知道,她曾经是姚一了在残酷的训练中唯一的精神支柱,今天之前,她也不会知道,姚一了再也没有机会参加她的婚礼。

    就在曹阳刚给大家念着这封信的时候,顾横波正在和另外一个男人走进了民政局。

    连长和指导员也落泪了,泪水模糊之中,谭彦军也看到,营长的双眸之中噙满了泪水,腮帮在抖动。

    曹阳刚分不清楚心里的那种感觉是痛还是恨,抑或是委屈,或者,皆有之。从军校毕业进入101大队,他跟着李路一直走到701团,走上了营长的岗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经历了苦难和辉煌,任何感受皆有之,独独看到这封信时的那种复杂的情绪,是第一次体味。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久没有尝试过泪水的滋味了,今日看来,却是苦苦涩涩,令人心碎。

    “同志们。”

    曹阳刚深深吸了一口气,拿着信的右手缓缓地用力,把信纸揉成了一团。

    “你们恨吗?你们恨这姑娘吗?”

    兵们根本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泪水,任凭它们疯狂地涌出。

    他们会不恨吗?

    他们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