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红色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89红色攻略-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入第四公里之后,高大山看到了令他惊讶的一幕。

    只见一个人突然加快了速度,慢慢地把第一集团的其余人甩到了身后。单单是这样还不足为奇,问题在于,这个时候刚好是到长陡坡,这可是坡度达到了35度的全长四百米的大长坡。

    这个人就是李路。

    高大山轻轻地摇了摇头,因为在这个时候加速会导致体力过快消耗,从而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失去冲劲。长坡过后,会是一段相对平整的平路,然后就到了下坡。

    显然,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爬完了长坡之后再加速。接着冲劲冲到下坡路,那就轻松了。

    所以,看到李路在长坡底下就开始加速,第一集团的其他兵们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速度开始爬坡,同时心里不免在为李路叹惜。这里面就包括第17侦察大队大队长陆勇。

    然而,等到他们爬到坡顶之后,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厉害。

    原本他们以为,爬到坡顶之后,会一定会看到刚才那小子身体摇晃步伐艰难地向前迈进,然后自己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加速,超越他奔向终点。

    而第一个到达坡顶的陆勇,却惊讶地发现,那个原本应该就在不远处的身影,居然已经跑过了三分之二的平路,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向下坡路奔去!

    陆勇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加速,死命地往前追去。

    作为第17侦察大队的大队长,陆勇几乎是个全能手,尤其是武装五公里越野,更是长期霸占军区侦察大队的头把交椅。否则他也不能以二十七岁的年纪,就当上了军区侦察大队的参谋长,现在还率领第17侦察大队出征。

    国防军对军事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军事素质过硬,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这一点都从来没有改变过。如果说有变化,那么只能说八十年代更加重视这一方面。

    如果他堂堂一个军区侦察大队参谋长、军区大比武武装五公里的第一名,被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子给比下去,那脸往哪搁?

    由于是刚刚调过来的,所以陆勇没有认识李路。他还以为李路是大队长从别的部队调过来的尖子呢!

    这么一想,陆勇可算是豁出去命地狂奔。眼看着李路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进入下坡路的拐弯处,他更急了。

    “吼!!!”

    陆勇大吼一声,潜能爆发,狂追而去。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当陆勇把第一集团的兵们甩在身后,一马当先进入下坡路的时候,他分明看到李路已经在甩着胳膊投弹!

    “这特么的还是人么!”

    其实,李路心里也颇有惊喜。

    原本他以为,重生回来后,身体各方面可能比不上后世的巅峰时期,但是当他跑出去之后,才慢慢发现,身体素质比自己预想中的要好很多。所以他就放开了跑。

    之所以采取坡下加速的方法,前提是对身体的能量心里有数。重要的因素在于,后世在特种部队,负重爬坡可是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那可是结结实实的五十斤负重。

    现在就一个轻装,对李路来说,有点小儿科了。

    再一个,选择在坡底就开始加速,还有一个原因。

    李路知道这个年代的国防军战士素质非常的高,尤其是在武装越野上。据说当年陆院毕业生参战的第一条标准就是五公里必须要在17分钟,否则免谈。

    而且,李路是第一次跑这个路线,没有地利的优势,如何在云云强手之中脱颖而出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所以,他选择了在坡底加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果然,效果很好。

    陆勇这边一看见李路已经开始投弹了,来不及多想,冲过终点,直接奔向投弹场,大吼着记录成绩的参谋开始。

    转眼一看,李路的最后一枚手榴弹刚刚离手。

    只见他一个熟练的三步交叉,身形极其优美地把手榴弹抛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出现在天空,手榴弹远远地落在了投弹场尽头的草丛里。

    陆勇不禁瞳孔放大,不用助跑投远九十米!这还是人吗?

    他太清楚投弹场的布局了,最尽头的那片草丛边缘,距离投弹线恰好九十米。平时也就是一两个变态战士兴奋起来了,助跑上一段距离才能扔到那里。

    眼前这个家伙却是仅仅一个三步交叉就投到了这个距离!

    军区大比武投弹记录也不过如此!

    迫击炮啊!

    陆勇没多少时间进行感慨,因为李路已经完成了投弹,开始奔向五百米外的靶场。

    客观地说,这五百米对兵们显然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核。

    投弹不比越野,必须的有技巧。说白了就是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尤其是投准这一块。

    投远自不必说,陆勇小小助跑几步,扭腰送胯,紧接着胳膊一甩,一斤半的木柄训练手榴弹就划出一道漂亮的抛物线,被扔到了七十米开外。

    投准就需要稳着点来了,这个科目不要距离远,标准的三十米,用白色粉末画了一个圆形靶,大圈小圈的,手榴弹落在哪个环就算成绩。跟精度射击差不多。

    难点在于要把我好力度,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前后相差五米就会脱靶。同时方向也要把握到位,出手偏离一点,到了三十米外就相差好几米,搞不好也会脱靶。

    说白了,投准是个技术活,考验你对力度和方向的把握。

    所以,即使陆勇心急如焚,也不得不沉着冷静地应对。

    就在陆勇开始投准之后,靶场那边响起了有节奏的两发短点射,射击间隙严谨,几乎没有拖沓。此时陆勇已经知道,如果没有意外,他是怕马也赶不上了。只得在心里暗骂:大队长这是从什么部队找来的妖孽啊!

    这不自己打自己脸吗!

    陆勇冲刺到靶场之后,那边的枪声停止了,那个小子施施然然地绕着小圈一下一下地踢着高腿,时不时做几个压腿动作。尼玛,这是进入了休息调整阶段。

    来不及想那么多,陆勇开始射击,此时陆陆续续有兵们赶了上来。当陆勇打掉了一半子弹后,新的枪声响起了。

    这次考核的精度射击可不是单发射击,而是连发状态中进行短点射。一般情况下,扣一下扳机就会射出去两发子弹,前提是你要在扣动扳机之后第一时间松开,否则一弹夹子弹就会突突地出去。

    注:说到这里,步枪插一个小趣事,那年打靶,也是短点射,一新兵蛋子一扣扳机就不松手了,于是一弹夹子弹就出去了。一算成绩,除了首发命中外,其余9发弹都打天上去了。

    补充说一下,短点射是不计环数的,而是算命中率,10发弹,5次点射,最后算命中发数。大纲规定是567,也就是5发及格,6发良好,7发优秀。不过到了部队具体落实,这个标准就变成了789,命中7发才能及格,9发以上优秀。

    步枪曾经有三次打了10发,也就是全部命中,一次奖励一百块钱,可把哥给乐的。

    另外,这种射击方式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操作射击,顾名思义吧,呵呵。

 第011章 一鸣惊人2

    在考核开始之前,李路就射击的形式专门跟高大山说了一下,所以,原本的单发精度射击变成了连发状态的命中射击。

    事实上,抛开狙击手和精确射手不说,就普通的步兵而言,应用射击的实用性更大。历史上国防军要到新的训练大纲出来之后,才会加入这种射击方式。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以精度射击为主。

    这跟国防军的历史有关。

    国防军是在缺乏武器弹药的情况下发展壮大的,“一个子弹一个敌人”指导了国防军数十年的战术思想。没办法,子弹就这么多,当然用最少的子弹杀伤更多的敌人。

    这在以前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现在则不行了。

    其实早在1979年的南疆保卫战中,部队就发现了问题。那就是在热带丛林中,国防军没有火力上的优势。因为当时大多数战士配发的是56式半自动步枪,简称56半。

    这种枪可跟56式冲锋枪没有半毛钱关系。

    因为56半是一种只能单发射击,而且只配备了10发弹夹的步枪。论精度那是没得说的,在李路眼中,稍微改良一下,56半是一种很出色的精确步枪。但是在火力输出和持续方面,56半劣势顿显。

    丛林作战,讲究的是猛烈持续的火力压制,进而才能有机会杀伤敌人。56半在这方面可是遭到了不少国防军战士的吐槽。事实上正是因为国防军的战术思想,才会出现56半这种武器。那个是美帝和老毛子都开始换装m…14和ak…47了。

    其实这跟国防军当时的作战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一直以来国防军讲究的是一枪毙敌,用最少的子弹消灭最多的敌人。众所周知,国防军长期生存在物资极度匮乏的状态下,并且在那种环境下逐渐走向强大。

    说是继承优良的传统不无不可,但是,战场,才是检验武器的真正所在。

    在后期,国防军加大了56式冲锋枪的配发比例,这种现象才得以改变。

    这也证明了,经过一场自卫反击战,国防军的作战思想开始发生转变。

    李路觉得这样还不够,所以建议高大山把精度射击改为操作射击,何尝没有先烧上一把小火的意思。军队的战术思想引导着军工企业的研制方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而操作射击的更进一步,便是应用射击。应用射击的训练方式则是更加复杂,难度也更加大,而且是带着战场背景的。

    以他来自未来的眼光看来,精度射击就是教会战士们打枪,除此之外就是培养狙击手或者精确射手。再说,后世狙击手的射击训练那叫五花八门,什么样的射击姿势都有,也更加的实用化。

    而应用射击,才是战场上用得着的东西。要进入应用射击,必须得先练好操作射击。

    战场上,敌人不会傻乎乎地等着你瞄准了去打他的脑袋,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命中敌人,就成了最基本的要求。不管你打中了什么地方,打中了就行!

    在后世,“命中率”三个字一度是军队中最热门的词汇。

    一个小小的改变,代表的是战术思想的转变。

    李路此举无疑是想在军区侦察大队,借此机会试试水。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最后一名战士完成了射击,简单地做了一些调整运动,很快就在看台前面整齐列队,重新回到静若雕塑的状态。

    此时正值冬天的尾巴,气温甚低。

    望着浑身都湿了个透,头顶冒着热气,脸颊通红,气喘重重的兵们,高大山不由暗暗地点了点头。不动如山,动若烈火,无疑就是兵们的真实写照。

    再把目光投向队伍末尾的李路,高大山也是感慨连连。真没想到首长的这个长孙表现这么的出色。不说后面两项的考核,单单是武装五公里越野,这小子就显出了能耐来。

    高大山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认为李路在坡底就加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谁承想,这小子居然一奔到底。从加速到冲过终点,速度居然一点没降,反而越来越快!

    甚至把军区第一的陆勇给远远地甩到了身后!

    这只能说明,这小子的身体素质比常人高出一番不止!

    忽然间,高大山有点看不透李路了,这小子以前不显山不露水的,一出手就把大家惊呆了。

    只是不知道后面两项,他的表现怎么样。

    很快,参谋把成绩统计出来了,送到高大山手中。

    高大山把眼一扫,眉头跳了跳,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李路。兵们也感受到了大队长的目光在看向那个“妖孽”,顿时心里极度不爽。一些胆大的战士不由斜眼去看他,却见这小子面无表情,双眼平视前方……

    陆勇看向高大山的时候,目光中多了一丝幽怨,暗道,也不知道您从哪扒拉来的人,这下被人打脸了,你老人家高兴了?

    要说这陆勇心甘,那是假的。可是事实就摆在眼前,人家足足领先他一个科目,他进行第二项的时候人家进行第三项,他开始第三项了,人家已经完成考核到一边休息调整起来了。

    希望这小子的投弹射击是单纯的追求速度,胡搞一通。陆勇如是想着。

    其实,在陆勇等战士心里揣测着他的时候,李路心里也是一阵惊讶。

    他惊讶的是,这些第一次接触这种方式考核的兵们,表现出乎他的预料。他考核完了之后,一直站在靶场的射击阵地边上观察着。发现经过了五公里的奔袭,和一次高强度的投弹之后,很多人竟然还能稳稳地端起步枪。

    而且,以一个后世优秀的特战军官的眼光来看,很多人都打得不错。

    这可是大大出乎他的预料。要知道,他第一次接触这种训练的时候,枪枪跑靶,连首发都没能命中。他这种情况,在后世部队中是屡见不鲜的。往往是经过了多次的训练之后,才能适应过来。

    这个时候,他想起后世在国防军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时,一名教员的话:国防军的单兵素质在南疆保卫战之后达到巅峰状态,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很简单的例子,武装五公里17分钟是南疆保卫战期间陆院的参战标准,达到了上前线,达不到你就乖乖地去别的部队服役吧。

    据说武装五公里17分钟,已经超过了亚洲人的身体极限。而后世中,能够跑进19分钟的就已经很冒尖了。

    虽然李路觉得教员的话有些主观,但是也恰好说明了这个时期的国防军战士的单兵素质是非常强悍的。

    现在,他亲眼看到了。

    “咳咳!”

    高大山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志们呐!成绩有点触目惊心啊!”

    一句话让兵们的心沉到了谷底,大家都小心地避开大队长的目光,努力做到双眼平视前方,但是依然是忍不住把目光投向大队长手中的文件夹,仿佛想要看穿那里,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成绩单。

    “就一个步枪射击,居然有一半人不及格!”高大成沉声道。

    之前李路简单地跟他讲过评定标准,采取了后世训练大纲中的标准,也就是567。所以,当高大山看到有一半人是命中五发一下的,顿时心情沉重。

    不过转而一想到李路最后说的那句话“大家第一次接触这种方式,成绩可能不太理想,也是很正常的”,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否则就这样的成绩,他打死也不敢让这些兵上战场。

    想到这,高大山说道:“具体的原因晚上各班排讨论分析,确确实实找出问题来!下面我宣布一下前三名!”

    说到这,大家都精神一振,目光火热火热地盯着大队长。军人,谁不重视荣誉?荣誉比生命来得更重要!

    “第三名!”高大山眼睛扫了队伍一圈,最后定格在一个身材瘦小的战士身上,“刘小光!你这小子不是号称大队第一神枪手吗?才打中6发,用时2道?”

    随后他把目光移动到陆勇身上,“第二名,陆勇!”口气缓和了一下,继续说,“参谋长表现不错,用时23分14秒,命中了7发。”

    这时,大家的心都提了起来,第一名不会真是那小子吧?

    果然,高大山继续宣布道:“第一名,李路!用时19分07秒,命中10发!”

    “咕噜!”

    队伍里响起一片猛吞口水的声音,这还是人吗?

    19分钟,就是不看质量,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也不止用这么点时间吧!

    诚然,武装五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