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官人- 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底发生了什么?”李权正想着,身边传来了阿朵虚弱声音。
    “这……这……这是哪儿?”
    谁能知道?
    唯一能断定的就是这里遭遇了一场特大海啸的侵袭。他们三人随着海潮被冲到了这里,能活着已经是个奇迹了。
    阿朵还是浑身剧痛,泪珠子都在眼中打转,但还是咬牙站起来了。
    乘着阿朵面对昏黄的海面发呆的时间,李权将还处在昏迷中的惠子背起,然后问道:
    “现在怎么走?”
    阿朵心想:“我哪儿知道怎么走啊?”
    可话还没出口,脚下的海面骤然降低,这一次降低地极其明显,落差甚至超过五六米!
    这又是一次海啸在形成!
    可海啸并不是最骇人的。
    因为海面降低,陆地显现出一大片,阿朵一下就尖叫起来:“天!通天脊被淹了!”

第608章 :淮海郡之难

    阿朵表情紧张,李权能感觉到她抓住自己手臂的指头有多用力,或者说是僵硬。
    阿朵的变化让李权心头一紧,低头看着浮出海面的山体。
    果然是淮海郡北部标志性的隔海山脉,通天脊。
    那日夜里跟阿朵的聊天还依稀记得,阿朵曾说过,别看通天脊没有多高,但却是保护山脊背后的村民世世代代不受海潮影响,故有通天之称。传说通天脊是链接天界的屏障,如果海潮漫过通天脊,那么必定会有灭顶之灾发生。
    而现在,数百年没有被海水没过的通天脊成了一片汪洋……
    “灾难来了!”阿朵喃喃自语了一句。
    李权没有说话,重新四顾。
    昏黄的海水以已证明了一切,不管是巧合还是传说应验,总之,淮海郡的百姓正在遭受一场旷世大劫。
    不远处的尸体已证明有人已成为这场灾难的牺牲品。相信这昏黄的海中远不止这些。
    心沉甸甸的,但更让李权担心的是自己的宝贝女儿!
    照现今情况来看,此时定然已过了海啸爆发的时候,李权三人错过了最危险的一刻。
    谁知道淮海郡成了什么样子?虽说润儿和李惜荷待的村子离海岸最远。可是,谁有敢保证那里不受牵连呢?
    “你行不行?咱们快回去看看!”李权提起精神催促阿朵。
    阿朵揉了揉身子:“我在水里倒是没问题,可你不是不会水性么?我带两个人怕是有点儿困难。”
    “你只管你自己,山人自有办法。”
    李权先一步踏入被海水湮没的内陆,脚下凝聚真气,站在水面上如履平地。
    阿朵惊讶地大叫起来:“哇!原来你也会在水上跑?什么时候也教教我?”
    “先解决了当前问题再说吧。马上又有海啸来了。”
    ……
    ……
    李权背着惠子在水面,阿朵在水下,一直往内陆走了大概半个时辰,中途避开了一次规模不是很大的海啸,然后就感觉人在水中已能踩到实地了。
    到了这里,水位迅速下降,直到水深不过膝盖的时候终于看到了百姓聚集之地。
    前方是一破烂的小村庄,但此处的人很多,村子前有一道的临时修筑的堤坝,挡住了海水蔓延。
    堤坝很高,足有四五米,水位只半米不到,显然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候,顶上有人正在降低堤坝的高度。
    生活在通天脊背后的百姓以为有天堑所据,故没有准备沙包石袋,所修筑的堤坝都是用断木稀泥堆砌的,坚固程度可想而知,甚至有些地方是用人的尸体组成的屏障。
    无法想象在灾难降临的时候这里上演着多么惨烈的一幕。
    不过,堤坝后面的百姓却是喜悦的,因为他们在灾难之后活了下来。环境虽然恶劣,但百姓的精神是放松的,这让李权和阿朵也稍稍放松。更可喜的是,如果洪水蔓延至此,证明润儿和李惜荷并没有受到灾难的影响。
    阿朵和李权相视一眼,终于笑了。
    此处聚集的百姓都是家园被毁的幸存者,在一些官兵的组织下加入了抗洪队伍。
    如此形势的自救在淮海郡随处可见,李权三人在问清了此时的方位离开后又遇到了三处这样的难民聚集地。
    照理说李权作为朝廷命官,胡不能不在该由他来主持大局,但李权并未暴露身份。
    他是个自私的人,任何事都没有先看到女儿平安重要,所以一路装作幸存者回到了阿朵的村子。
    ……
    ……
    阿朵的小村一直没有个明确的名字,可现在却成了淮海郡为数不多地一方净土。几乎每时每刻都有逃难的百姓经过此地,有人在此住宿,有人在村外准备就地建房,有人则是往内陆而去。
    村口,一大一小两个女孩子神情紧张地扫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大手牵小手显得孤独无依。
    李权老远就看到了她们。
    两人虽没经历什么凶险,但精神已经被消磨殆尽,看上去极其可怜。
    李权心中一酸,一路狂奔:“惜荷!”
    “爹!?润儿姐!你看,我爹!真的是我爹爹!呜呜……我就说爹爹不会有事儿的!”
    此行让一个年不过五岁的小丫头多次担惊受怕,想来实在有些残忍,此番重逢少不了激动亲热一番。
    小惜荷扑到李权怀里,激动得又哭又笑,一个劲儿地在李权脸上吧唧。此时的她已找不出什么语言来形容此刻的兴奋了。
    应付女儿的忘情亲吻已经够呛,没想到的润儿也泪眼朦胧地抱着李权不肯松手。
    “你可算回来了。你要是回不来我怎么跟你家夫人交代啊?”
    “好了好了。现在不是都回来了么?”李权感动地摸了摸润儿的脸,然后背着惠子又抱着女儿一并回到了阿朵家中。
    阿朵爷爷伤势已经稳定,只是还不能走动,这些天都靠着润儿在照顾。
    短短几步路,小惜荷已经在爹爹的怀里睡着。
    而惠子却在这时候悠悠醒来。
    现在不是考虑烦心事儿的时候,几人都放松心情各自休息。
    夜里,小惜荷在李权的怀抱中迷糊的醒了,听到外面的雨声不觉丝毫意外,缩了缩脖子往爹爹的怀里挤了挤,心想还是躺在爹爹怀里睡得更舒服。
    李惜荷知道爹爹没有睡觉,但初醒时懒得不想张嘴,正准备继续大睡的时候忽然发现窗外有流星划过。
    “爹,快看流星!”
    李权一直望着窗外,但思绪似乎不在这儿,回神之时,窗外一片漆黑,连雨点都看不清。
    “嘘,很晚了。乖乖睡觉。”
    “可是……可是惜荷已经睡饱了。”
    “继续睡,爹爹还没睡觉呢。”李权伸了个懒腰,关上窗户也缩进了被子。
    “哦。”李惜荷勉强地应了声,再次闭眼。可睡意已经被那一闪而过的流星给带走了,没多久又睁开了眼。
    李权闭着眼睛,却能感觉到惜荷的一举一动,声音懒散地说道:“不是说睡觉的么?”
    “爹,惜荷有点儿想娘亲跟姨娘了。”
    “那明天就跟润儿姐回京。”
    “不不,我……我还要照顾老爷爷呢。”
    “老爷爷已经好了,这次你们说什么都要回京城。”
    说到回京,像是把李惜荷吓到了,被褥下的小手小脚立马就夹在李权的腰上:“爹,我突然不想娘亲了。”
    “那还是要回去。”
    “不嘛!我不回去,说什么也不回去!”李惜荷莫名地激动起来。
    李权赶紧作出噤声的手势:“小声点儿。那你说说为什么不回去?知不知道这淮海郡现在有多危险?”
    “当然知道呀!可是就是知道才不能回去。”小丫头有板有眼地说了起来,“现在这么危险,爹爹不跟惜荷一起回去,惜荷害怕以后都见不到爹爹了。反正我不走,要走让润儿姐一个人走,我要跟爹爹一起,爹爹回家惜荷才回家。”
    “哎!”李权悠悠地叹了一口气,悄悄地抹了抹眼睛,“悔不当初,就不该带你来的。到时候再看吧,睡觉。”
    “爹爹你睡,惜荷帮你捶背。”
    似乎是为了讨好爹爹不让他叫自己回去,李惜荷乖巧地在被子里帮李权捶打。
    小丫头虽然没什么章法,但当爹的享受着比什么都舒服,感叹着生女儿好的同时,晃神便睡去了。
    ……
    ……
    第二天清晨,经历一番的众人都有了精神,再度坐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计划。
    首先是让润儿带着李惜荷离开的事情。
    此事以提出,两个当事人几乎同时抗议,而且是强烈抗议。
    经历了这么多,润儿和李惜荷的想法一样,对李权的安危实在担心。心想就算不能帮忙也要在这个村子等,要最早知道李权的消息。
    润儿的态度坚决,她不是小孩子,花言巧语是没用的,无奈之下李权只得答应。
    下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朝廷的援兵。
    发出书信已经有段时间了,但这点时间远不够援兵赶到。
    这是李权最担心的事情,因为此行他见识到了东洋舰队的恐怕,那些东洋忍着的数量实在是太多,非一支数万的军队没法抗衡。所以,朝廷的援兵至关重要。
    可援兵是急不来的,再怎么快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估计还得十天半个月。
    如此,李权只能祈祷这段时间黑龙会操控的东洋国不要有太大的动作,估计他们要从海里找到东洋王的法杖也会用很多时间,运气好一点儿可能一辈子也找不到。
    来自东洋国的威胁可暂缓一下,现在淮海郡虽已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但已是满目疮痍。
    此是淮海郡百姓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权有义务站出来代表朝廷主持大局。
    回来时的景象可以看出,淮海郡的普通官兵是不知道胡不能跟东洋人合作关系的。可能他们认为胡不能已经死在了海啸中,现在正是一群无头苍蝇,能联合起百姓一同抗击灾难实属不易。但却是各自为政没有大范围的相互协作,李权现在以朝廷钦差的身份站出来将无数的小团体合在一起,想来一定能一呼百应。

第609章 :妖言惑众

    有了打算就要考虑可能性。
    一想之下李权只觉得自己好似很适合做这样的工作,因为碧州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重建工作都是李权主持的,现在正好是专业对口,应付起来一定比别人好得多。
    说干就干,李权即刻启程离开村子,而惠子和阿朵再次成了李权的两大护法。
    一个时辰后,三人便到了一个废弃村庄,这里有两百多人队伍,其中有十多名官兵。堤坝已经拆除了,因为潮水已经退去,就算反弹也不会在影响到这里。
    李权昨日有经过此处。
    昨日这里的人明显更多,问过之后才知道有一部分人往内陆去投奔亲戚朋友了。而留守者都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在淮海郡生活了一辈子,让他们出去适应新生活他们有所抗拒。
    亮出身份,道明来意后,众人首先是有些怀疑,腰牌是真是假也说不准。好在此处十多名官兵中有一人认出了李权来,身份证实后,百姓和官兵都纷纷归心。此时能有一个掌舵人总能让人心安几分。
    一时间,无数人围着李权诉苦。
    李权示意众人安静,然后站在高出喊道:“各位不必再说,大家所受的苦难本官心知肚明。我已上疏朝廷,不日就会有朝廷的大批物资送到。现在淮海郡各方百姓都沦为散沙,倘若再遇什么变故,恐怕大家都在劫难逃。现在,本官要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本官将带领大家应对灾难的消息散播开来,让所有还留在淮海郡的百姓官兵都到淮城来。咱们只有共同努力方能重获新生。”
    百姓对朝廷还是十分信任的,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再没有人多问什么,很快就收拾行装四散到淮海郡各处通知幸存者往淮城靠拢的消息。
    李权三人则径直往淮城赶路,准备安置灾民。
    此行一途再没有水淹之地,看来潮水是真的退去了。
    但是,潮水退去,被潮水掩埋的尸体渐渐浮现。
    只能用尸横遍野来形容,具体死了多少不知道,但淡淡的尸臭让人不安。清理尸体是此刻第一要务,不然极有可能发生瘟疫。
    淮海郡延海而建,人群分散,是清理尸体的一个难关。索性一郡的人口不能跟一州相比,此次的灾难虽然比碧州天灾严重,但死亡人数不能相提并论,只要尽快清理掉一部分尸体,瘟疫应不会发生。
    到了淮城,第一批难民赶来,李权便让他们开始去焚烧尸体。
    好在海潮带来了很多海货,几乎遍地都能看见鱼虾,吃食不是问题,给李权解决了最大的麻烦。
    现在的大麻烦是淮城已经被毁了,海啸摧毁了看似固若金汤的壁垒。由几吨重的巨型青石堆砌成的壁垒在海啸的冲击下变成了一块块碎石,横七竖八地分散在各处,此时正经受着潮涨潮退,在海水的浸泡下想必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沙滩中的一部分尘埃。
    没有的壁垒的阻隔,站在淮城的各处都能看到海的全貌。
    海是那么蓝,海水也在逐渐便得清澈。可陆地上的景象却让人感触颇深,废墟一样的淮城曾经是淮海郡的主城,这再一次证明人类在面临大自然的力量时是多么无助。
    闻讯而来的难民越来越多,看到淮城的景象也不免一阵唏嘘。
    本想着来淮城可以借用淮城的一些建筑让众人临时居住,但淮城已经无一完整房屋可住,难民们赶至此处也只有重新搭建临时住房。
    李权没有改变方针的意思,不管有没有住的,只要大家聚在一起,有什么想法也好快速传达。
    两天时间,淮海郡几乎所有的幸存者都来到了淮城附近。一幢幢临时小屋绵延几百米,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相对高处。像是一条长龙,极为壮观。
    一场海啸,淮海郡人口骤降三分之二,虽说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离开淮海郡逃难去了,但这次打击对淮海郡而言也是相当严重的。加上一万五千海军,现在淮海郡的全部人口加起来应该不超过六万。
    不管人多人少,终归是有了统筹安排。
    一部分人焚尸,一部分人建房,一部分人捕鱼。
    如此,生活倒是一天比一天好转。
    可是,朝廷的援军一直没到。
    算算时间,的确是还需要一些时间。但人一旦想着一件事情,时间就会过得很慢,总想着为什么还没来?
    一方面是担心东洋忍者,一方面则是担心答应百姓的赈灾物资。
    然而,生活在海边小城的淳朴百姓是可爱的,他们并没有期待朝廷给予帮助,眼见在李权的带领下一天一个新气象,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官兵们也是,兵痞毕竟是少数,更没人知道胡不能的阴谋,驻守海防的大都是当地人,家乡有难自然全力帮助。
    李权没想到军民一家亲的情况会出现在这里,感动之余也对重建淮海郡有了信心。
    又过了两日,淮海郡已经没有尸体暴露荒野了,空气恢复了清新。淮城的废墟中一间羌族特色的小竹楼完工,引来了所有人的欢呼,这象征着新的开始。
    竹楼是百姓为感谢李权李大人而搭建的,在百姓和官兵热情的邀请下,李权带着两位美人儿搬进了舒适的新竹楼里。
    相信很快就有第二间、第三间这样的竹楼出现在淮城和淮海郡。
    向来分散的淮海郡百姓第一次团聚一起,辛苦之后总会有些余兴放松的节目。
    今日黄昏,为庆祝第一间竹楼完工,大家都点起了火把,几十人组成一个团体,在火上烧烤海货,畅聊欢笑。
    失去亲人的痛苦都无人提及,海边人的豁达让人钦佩,李权也带着两女围着火堆放松。
    夜幕降临,火堆的火光越来越亮,盖过了天上弯月,海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