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嫡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嗣子嫡妻-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娇娇莫急。”

    徐氏走到祖孙俩旁边,低声安慰女儿同时,与荣氏对个眼色。后者找到常太夫人背后服侍的丫鬟,四目相对间她不经意地点点头,手朝下做出个奇怪的动作。

    那丫鬟露出视死如归的神情,面露哀色张开嘴,还没等出声,本来议论纷纷的人群自动分出一条路。

    “这边竟如此热闹,本世子也来凑趣。”

    听到熟悉的声音,罗炜彤确是一个头两个大。传言中的另一人,安昌侯世子竟然在这时候出现,他是嫌事情还不够大?

    “罗小姐有礼,那日秦淮河畔,小姐仁慈及时命丫鬟救下醉酒几乎跌入河里的本世子,并出言告知要多与人为善。本世子向来言而有信,既然承了你的情,便日行一善。”

    边说他边自后面拉出一人,那人脚步虚浮,走路几乎不稳,一看便是受了重伤,不过单看脸上他却是安然无恙。

    见到此人罗炜彤眯起眼,荣氏也忙朝丫鬟打个暂停手势。祖孙俩皆认出来,这便是进城时被应天府捉去的证人。

 第54章 提分家

    安昌侯世子竟然会帮忙?

    什么与人为善、言而有信,这两点中但凡他能做到哪怕一点,不,半点也可以,就断不会成为金陵城内臭名昭著的第一纨绔!

    看他提着个跟自己一副德性,走路歪歪扭扭神色萎靡的男人走过来时,多数人寻思着,嘴上说着帮忙,他实则拉来一丘之貉添乱吧!

    不止围观众人这般想,眼见老伯爷关键时刻作出抉择,他们再次毫无悬念地稳压庶长房一头的文襄伯府众人也不无幸灾乐祸地想。

    尤其是罗薇蓉,一方面她庆幸与德音合作,对方绝对是一强大助力。但另一方面,沦落到同教司坊舞女为伍,又让她倍感屈辱。

    如果不是三妹妹,她又怎会落到这步田地。越想越觉得是这回事,一瞬间罗薇蓉完全忘记,她是被常太夫人卖进三王府,且心甘情愿地去不顾礼仪去引诱他。

    她只记得,是罗炜彤一次又一次地让她下不来台,把她逼到进退维谷境地。

    如今在伯府门前,且恰逢安昌侯世子找来,又是这么一个时机她便是说再难听也不会有人多责怪,过后反倒会被曾祖母夸赞。

    天时地利人和,不开口当真对不起自己。

    察觉到孙女的蠢蠢欲动,伯夫人秦氏忙去拉她。这些年她在府内做低伏小,锻炼出了野兽般的直觉。虽然目前庶长房不占上风,可她还是本能地觉得台阶下那几个人很危险。

    “薇蓉!”

    着急之下她小声叫着,过度苍老的脸上,额间皱纹几乎要摞成小山。

    罗薇蓉有一瞬间的迟疑,不过很快便被愤恨压下去。甩开大秦氏手,临迈步前她笃定地说道:“祖母放心,我心中有数。”

    可你就不是个有数的孩子,秦氏听完心下更着急。当初太夫人提议薇蓉入三王府为侍妾,她就想着即便不做这伯夫人,也要把亲孙女救出火坑。可谁料就在她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时,这孩子却改了主意,甚至早早地将身子交出去。木已成舟,她若再横加干涉,那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嫡亲的孙女入家庙,故而她才放手。

    眼看孙女一步步走下台阶,亲自迈入下面那处深渊,而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丝毫无能为力。一股极为难受的不甘在心底升腾,如若不是太夫人多年积威,她也不至于毫无话语权,以至于如今连嫡亲孙女都不听劝。

    让太夫人载个跟头也好,望着她身旁那个稍显紧张的丫鬟,秦氏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早年她便见过松寿堂这丫鬟与西侧院庶长房有过来往,且这会她所占位置极好,太夫人注意不到的她能尽收眼底,方才荣姨娘怪异的手势她看得一清二楚。

    这丫鬟无疑是庶长房的探子,可她如今得罪庶长房没什么好处。

    复杂的情况下,秦氏瞬间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而此时此刻,罗薇蓉已经走到了台阶下,站在最后一层居高临下地看着罗炜彤。

    “三妹妹且看谁来了,世子对妹妹当真是有情有意。二婶婶方才还一口咬定曾祖母污蔑三妹妹,莫说金陵城中沸沸扬扬的流言绝不会出自曾祖母授意,即便真是,这也是事实,这样也算是清理门户。”

    罗薇蓉一番话说得斩钉截铁,最后掷地有声,常太夫人欣喜地看着孙女:“二丫头说得没错,徐氏,对孩子不能一味宠溺,明知品行不端便要及时纠正。”

    徐氏这会倒是佩服起常太夫人,都这会了她还能以正言辞地睁着眼说瞎话,如此厚颜无耻实乃平生罕见。

    “太夫人所言甚至,怎么说我这婶婶也算是长辈,伯府一个孙女便敢随意出言讽刺。对孩子的确不能一味宠溺,错了也是该教。”

    说完她顿了顿:“薇蓉是长房掌珠,想必素来众星捧月,没人舍得狠下心管教。你们不管……”

    “我来管。”

    一直听老婆话,乖乖站在后面的罗四海突然出声。在罗薇蓉反应过来之前,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上前左右开弓扇了侄女两巴掌。

    即便有意控制力道,可他本身是武将,还是以战功起家的英勇武将,一身力气岂是罗薇蓉这种养在深闺的小姐所能承受?

    偏生扇完他还觉得意犹未尽:“终究是亲侄女,舍不得下力气。薇蓉下次可莫要如此出言不逊,否则太夫人不管教你,二叔便是舍得一身骂也不能让你误入歧途。”

    罗炜彤乐了,这分明是爹爹在惠州练兵时的常说的话。自民间新招来的兵往往吃不得苦,头几日操练难免怨声载道,爹爹便会这般先兵后礼。

    可罗薇蓉哪是那些耐操磨的兵油子,以她所见爹爹最起码出了七八分力道。莫说七八分,以她娇生惯养可能连一分力都受不了。

    “二姐姐疼不疼,你莫要怪爹爹,平素兄长与我惹祸,他也是这般管教。”

    罗四海瞪眼,娇娇怎么能这么说?他所管教之人从来只有行舟,至于女儿,从小就那么乖巧可人,宠着尚还来不及,他又怎么舍得去动一根手指头?摸摸鼻子他想着,即便娇娇犯了错,那也是行舟监督不利,为人兄长怎会不知好生照顾妹妹?故而每次出事,他总是只罚行舟,毕竟这才公平合理。而多年这般下来,宠着妹妹早已成了行舟的本能。

    就如现在,罗薇蓉欲哭无泪:“三妹妹说什么混话。”

    一直沉默充当玉面公子,刷新众人对庶长房认知的罗行舟想都没想,迈步挡在妹妹跟前:“娇娇不过是关心你,二妹妹一而再再而三这般针对她,又是为何?”

    “我何时针对过她?”

    “二妹妹又何时没针对过娇娇,锦绣坊之事无需多提,即便在凉国公府赏花宴上,金陵众多贵妇看着,你对她也无丝毫长姐该有的关照。”

    他竟然真说出来了……贵公子该有的含蓄风度呢?

    罗薇蓉深觉,似乎庶长房每个人都不爱按常理出牌,屡屡对上她都有种无力之感。

    “兄友弟恭,三妹妹又何曾尊经过我这姐姐。”

    半天扯过这么一句,直引得罗炜彤发笑。看来二姐姐当真是理屈词穷,她才对其关切一番,虽然那伤本就是爹爹打出来的。

    肩膀抽动,她心下却若有所思。或许这便是罗薇蓉的为人,她只会站在自身角度看问题,认为全大齐都对不起她。再往深处想,从老文襄伯、常太夫人,到伯夫人秦氏,再到曾孙一代的罗薇蓉,似乎伯府每个人都是这般。

    这一刻她反倒对常太夫人的百般排挤升出一股由衷的感激,若非她如此,爹爹也不会外放这么多年。若是自一出生便长在伯府,怕是她与兄长也会或多或少染上这般恶习。

    罗炜彤看得明白,常太夫人却觉得罗薇蓉说得对极了。不愧是她最贴心的孙女,在最关键的时刻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为她说话。

    “薇蓉所言没错,三丫头何曾对她这个姐姐有一丝半毫尊敬之意。”

    耸耸肩,无奈之余罗炜彤颇有些无言以对。方才是她想错了,曾祖母跟娘亲都未曾开口,她插什么嘴。显而易见,意图跟不讲道理之人说理,简直是对牛弹琴。

    沉默是金。

    她的沉默更是让伯府一边得意洋洋,直到人群中传出更得意的声音:“本世子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一张嘴愣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说罢他将背对着伯府正门的下人扭过头:“你是文襄伯府管家的儿子吧?你来说说,这两边哪个黑那个白。”

    方才安昌侯世子站得远,且手里抓着的人隐匿于人群中,站在最前面的常太夫人上了年纪老眼昏花,压根没在意这一只小虾米。

    如今他将此人扭过头来,那张完好无损却面带萎靡之色的脸陡然出现在伯府所有人跟前。不仅是常太夫人,就连老文襄伯罗晋都吃了一惊。

    而接下来管家之子所言,更是让所有人心跌倒谷底:“是太夫人吩咐小的,找几个采买之人,趁着去菜市场之际,散布庶长房流言。世子,小的知道您与三小姐绝对没什么,小的不是有意污蔑您名声,世子饶命。”

    老管家忙站出来:“你个孽障,拿了别人一点好处便在这信口开河。”

    边骂儿子,他边拼命朝其使眼色。可为父这点威严,相比于镇北抚司花样百出的酷刑,根本无足轻重。跪在地上的人早已被吓破胆,这会他宁愿去死,可临来之前那位俊美地袁恪公子说过,若是他不说实话,有的是办法让他生不如死,折磨一百零八天都不带重样。

    “爹,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撒谎。太夫人是从没短了庶长房吃穿,可吃得是下人剩下的,穿的更是直接从月钱里扣。他们月钱还不如咱们下人月例多,买不起就只能在衣服上摞补丁。”

    管家之子所言总不会有假,站在两侧围观的人震惊了。大齐国运昌隆,市井人家就算穿不起绫罗绸缎,也不至于穿打补丁的衣裳。

    再回想老文襄伯前后陡变的态度,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他是在扯谎,目的便是那毒妇口口声声所言的伯府名誉。

    伯府门前,罗四海跪地:“祖父在上,孙儿恳请分家,从今往后朱雀、玄武分局两处,各不相干,也省得碍着太夫人眼。”

 第55章 尘埃落

    大齐十分看重孝道,承元帝都曾因为流言而再三考虑启用罗四海。原因无它,婴孩打出生便与父母在一处,受生养之恩。若连如此恩情都能弃之不顾,又何谈忠义?

    故而这会罗四海提分家,伯府门前一派抽凉气之声。

    满腹打算靠他来重新光耀伯府门楣的老文襄伯,更是气得几乎跳起来:“父母长辈俱在不分家,连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难不成你不知晓?”

    常氏更是难掩哀戚之色:“定是妾身这些年太苛刻了些。此事妾身难辞其咎,若荣姐姐宽宏大量不记前尘,继续留在伯府保阖家团圆,妾身愿退居家庙青灯古佛。”

    掌控伯府大半辈子,这会让常氏去家庙,简直比杀了她还难受。但凡有可能她也不愿许下这般承诺,但身旁罗晋却是几年前首次牵起她的手,指甲剜进手心的痛楚提醒着她:

    伯府当家做主的始终是罗晋,面上她再强横,也斗不过他。

    “阿荣、四海你们看,常氏已然知错,咱们都一把年纪的人……”

    老文襄伯脸上满是诚恳,夫妻二人一唱一和,更是把庶长房推到极为不利的境地。毕竟嫡庶有别,嫡支若蛮横还好说,如今弱势下来,极易引人同情。

    “冤家宜解不宜结,一家人哪有什么深仇大恨。”

    周围有年纪大的妇人开始劝解,事不关己更有人大道理一堆:“都半截身子入黄土的人了,还有什么事不能放下?”

    荣氏冷然,她低估了常氏。大半生的时光可以将姑苏城那个天真温婉的采药少女变为如今喜怒不形于色,自然也能让常氏学会何为能屈能伸。

    从来不止她一个人有长进,不过她的长进向来比常氏大就是。

    “我自然不在意这些。”

    “阿荣。”

    老文襄伯感动道,拾阶而下双手颤动地握住她。这一刻他几乎忘了先前的怀疑,或者他确信,若是阿荣知晓当年百草堂大火细节,这些年定不会坐得住。

    荣氏嫌恶地避开他的手,清冷地声音朗声说道:“毕竟我是半截身子入黄土的人,锦衣玉食或是粗茶淡饭又有何区别。可人上了年纪,就得为小辈考虑。每两年我一瞪眼去了,自此与这繁花锦绣的金陵城再无一丝一毫关系,可我的儿孙怎么办?”

    “管家之子毕竟年幼,许多事记不清。庶长房在府内所受屈辱,又何止是连奴仆都不如。这些年皆是如此,又有谁能保证伯府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这次太夫人有了防范,今日过后大门一关,伯府西侧院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保不齐又是一个满是折辱的大半生。我本是商户出身,对此倒无所谓,可我不能眼睁睁看儿孙也重复一遭。即便他们如今是庶出,也不是嫡支脚底下的泥。嫡庶是有别,但绝不是云泥之别!”

    荣氏掷地有声,而后移向罗晋跟前,轻声嗤笑道:“庶支,罗晋,你这大半辈子当真是个笑话,且看你那些嫡出子嗣,全加起来都比不得四海一个。别指望着四海尸山人海、流血流汗拼杀出来的战功为他们换荣华富贵。他性子虽鲁直但不蠢笨,没有那以德报怨的好涵养。”

    “谁稀罕!”

    男人的自尊让罗晋将不屑脱口而出,听罢荣氏嘲讽之意更浓:“不稀罕那便莫要如吸血水蛭般巴着四海不放。”

    “你……”

    罗晋高扬起巴掌,在四周的抽气声,以及荣氏的鄙夷之色中无力地放下。

    “你当真要如此?”

    “伯府这些年未曾给过我们什么,这会也不要想着索求无度。罗晋,若你还记得当年姑苏供你读书的荣家,哪怕记得一丁点恩情,那便许我们走。”

    初夏金陵逐渐变暖的天,老文襄伯盛怒的心突然被垂直浇上一盆冷水。

    毫无疑问荣家于他有恩,年幼父亲病逝,身处乱世寡母带着他,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当年姑苏城中开百草堂的大善人荣老爷免去了娘亲诊脉抓药的钱,且在娘亲入殓他为舅母所不容时,出资供他继续在书院求学。

    可他又做了什么?

    也罢……

    肩膀耷拉下去,他无力地扭头望着背后台阶上伯府一众子孙。站在最前面的曾孙女薇蓉算是小辈里出落最好的,可此刻她肿着脸,用刻骨仇恨地目光看向庶长房。如此糊涂,丝毫不动审时度势,便是进了王府也难成大器。

    两边早已水火不相容,近年来他精力不济已无力辖制伯府。分出去也好,他也能过几天清净日子。或许此刻答应,四海还能念着他的好,日后照拂一二。

    “便依你。”

    “罗晋!”

    常太夫人只觉一阵头晕目眩,着急之下低声吼出老文襄伯名讳。身旁丫鬟忙扶住她,荣主子好不容易得偿所愿,这会太夫人可不能出什么事。

    主仆二人身后,秦氏看着丫鬟关切的侧脸,暗自松一口气。庶长房离开伯府也好,太夫人气性大少些精神关注长房是其一,再来当年之事骇人听闻,此刻他们求去,夫君的伯爷地位也能彻底稳固。

    这般想着大秦氏放松精神,她甚至已经想着,等分家时多给庶长房一些家产。罗四海如今可是正三品平西将军,交好他总是有百利而无甚害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