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墙-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进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韩遂瞪眼。一见韩遂冲他瞪眼,急忙讨好的赔笑道:“不会,不会,父亲英明神武,胜过孩儿万倍,自然不是老糊涂。不过父亲,阿英的担心究竟有没有道理啊?”

“……忠节还跟你说了什么?”韩遂沉声问道。

看见韩遂脸色一沉,韩进不敢有丝毫隐瞒,连忙将那一日自己与成公英喝酒闲聊时所说的话都说了出来,最后还问韩遂道:“父亲,如果张掖真的挥军来攻,我们还真的要跟马家那帮王八蛋联合啊?”

“……那是你马叔父,下回见面的时候最好客气些。”韩遂沉默了片刻,开口叮嘱韩进道。

韩进闻言一愣,张嘴刚要发问,就见韩遂已经起身向内室走去。韩拉住韩进小声劝道:“哥,你别多嘴,父亲眼下心烦,你要是惹恼了父亲,小妹也不好替你求情的。”

“儿,父亲心烦什么?大不了我们干脆就投靠张掖,反正以为兄的本事,不愁不能在张掖出人头地。”韩进一脸不解的问道。

韩无语的看着自己的兄长,真不知道自家兄长的这股自信是打哪来的?一个读书就头疼,只会舞刀弄枪的武夫,也想在张掖王手下那种人才云集之地出人头地?别看韩进在金城郡也算得上是号人物,可那或多或少是因为他是韩遂的儿子。若是放到张掖那边,韩进充其量不过是个百人将,而且还是那种没有多少前途的百人将。

这种伤人的话韩不愿对自家兄长说,别的先不提,光是兄长自小就疼爱自己这条,韩就不忍打击韩进的自尊心。

正想着如何劝说兄长别再说让父亲心里添堵的话,就见成公英急匆匆的跑了过来,一见韩就问道:“小姐,主公呢?”

“忠节,何事慌张?”韩遂听到成公英的声音,走出内室问成公英道。

“主公,刚刚得到斥候的回报,说是有一队人马要经过咱们金城前往张掖。”成公英急忙禀报道。

“唔?是什么人让你如此紧张?”韩遂皱眉问道。

“听来人介绍,为首之人名叫郑玄。此次受张掖王之邀,前往张掖做客。”

“郑玄?青州郑康成?”韩遂神色一变,急忙问道。

“正是。”成公英点头答道。

“他们现在人在何处?”

“已被属下带往驿站暂歇。”

“做得好。”韩遂夸奖成公英一声,随即吩咐道:“来人,速速与我沐浴更衣,我要亲自前往驿站拜访康成公。”

“不过是个老穷酸,干嘛那样客气?”韩进不解的小声问成公英。不等成公英回答,听到韩进小声嘀咕的韩遂已经黑着一张脸瞪着韩进警告道:“孽畜!你若是敢对康成公不敬,老夫回头就剥了你的皮!”

“孩,孩儿不敢。”韩进赶忙保证道。

“哼!”韩遂冷哼一声,懒得再理自家的笨儿子,转身回屋换衣服。见韩遂进了内室,韩进这才小声问身边的韩道:“儿,父亲干嘛突然发那么大的火啊?”

韩无奈的看了韩进一眼,小声解释道:“哥哥,不怪父亲生你的气,而是你刚才的确说了不该说的话。那郑玄郑康成是饱学鸿儒,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却是享誉天下的名士。可以说,他若是说谁好话,那被他称赞的人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可若是他说谁不好……”

“父亲不也是名士吗?我怎么没见那个名士的名头给父亲带来多少好处?”韩进有点不服气的反驳道。

“那不一样。”韩说到这看了看内室,见韩遂正在挑选衣服没有注意这边,这才压低声音小声说道:“父亲不过是凉州名士,而郑玄却是大汉名士,父亲的话只在凉州境内有效,而郑玄的话即便是在大汉境外也同样有影响力……”

“对待那种人,我们只能礼遇有加,切记不可得罪。父亲说你,也是担心你会得罪那种人,从而跟我们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要是这样,那我不去见那些穷酸就是了。”韩进想了想后说道。

话音刚落,韩遂的声音就从身后响起,“你以为老夫会带你这个惹祸精去吗?儿,收拾一下,陪老夫前往拜访康成公。”

自己不去跟不让自己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韩进听到韩遂不让自己去的话后,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有点不服。不让自己去?自己偏去!倒要看看那个叫郑玄的穷酸到底有什么能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如此礼遇。

韩遂收拾停当,带着女儿韩前往驿站,韩进悄悄的跟在后面,打算见识见识那个叫郑玄的老头究竟有什么本事。

等进了驿站,韩遂来到郑玄的房门前,稍稍整理了一下衣服,这才恭敬的冲屋内拱手施礼道:“后进末学韩遂韩文约拜见郑师。”

“文约请进。”

“是。”

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父亲如此态度的韩进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见到父亲带着妹妹进了屋,韩进悄悄的活动到房间的窗前,探出一个脑袋向内张望。很不凑巧,郑玄背对着窗户,而韩遂就坐在郑玄的对面。所以当韩进探头向屋内张望的时候,正好就跟自己的父亲韩遂打了个照面。

四目相对,韩遂吃惊的瞪大了眼睛。好在韩遂越是吃过见过的主,吃惊也只是瞬间,很快就调整心态,装作没事人一样的继续跟郑玄交谈。只是苦了坐在韩遂身边的韩,想笑又不敢笑,只能强忍着。

“文约此来究竟所为何事?还请明言。”说完了客套话,郑玄开门见山的问韩遂道。若是以往,郑玄还有心情跟韩遂绕圈子,可现在不行了。自打收到刘福派人送来的信跟书以后,郑玄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马上赶到张掖,亲眼见识一下刘福信中所提及的那个什么印刷机。只要一想到自己所编著的书籍可以成百上千的刊印成册,然后发行天下,郑玄就恨不得背生双翅,一眨眼飞到张掖。

如今被韩遂的人强留驿站,已经叫郑玄心中有些不满,也正是这丝不满,让郑玄没有心情跟韩遂客套。郑玄心里甚至连拒绝的说辞都已经想好了,就等韩遂提出挽留就说出来。

韩遂也清楚自己想要留下郑玄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也不提请郑玄出仕这种自己都不相信会成功的话,只是提出想要请郑玄在金城做客一段时间。但是郑玄急于赶到张掖,一刻都不想在金城多待。

不过见韩遂神色有些不悦,郑玄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看了看左右后突然问韩遂道:“文约,你可是汉臣?”

“康成公此话何意?韩文约食汉家俸禄,自然是汉臣。”韩遂正色答道。

“既是汉臣,你为何与同是汉臣的马寿成刀兵相向?”郑玄又问道。

“康成公不知,非是韩文约要与马寿成不和,而是他马寿成欺人太甚。”韩遂连忙将去年开始的那场交兵的前因后果对郑玄说了一遍。郑玄听后连连点头,抚须说道:“此事倒也真怪不得你。不过因为韩马两家交兵,百姓流离失所,文约可想过两家罢兵?”

“想过,只是不知马寿成有没有想过罢兵。”

郑玄闻言又道:“既然这样,文约何不去请张掖王前来居中调停?”

韩遂这下听明白了,敢情眼前这老东西是在想替张掖王谋算。有心反驳,可一时又不知该如何拒绝。也就在韩遂考虑说辞的时候,就听窗外传来一声暴喝,“老头!你胡说八道什么!请神容易送神难!把张掖王请来,那金城郡日后还是我们韩家说了算吗?”韩进怒不可遏的翻窗跳了进来,伸手一揪郑玄的脖领,咬牙切齿的叫道。

“孽畜!还不放开康成公!”韩遂大惊失色,怒声喝道。

“父亲,这个臭老头很显然是没安好心……”韩进大声辩解道。

“住口!滚下去!”韩遂怒声喝骂道。韩急忙上前拉开韩进,将韩进扯到一旁。韩进不服气的瞪着郑玄,一副要咬人的架势。

郑玄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服,重新坐好后看着韩遂,没等韩遂开口请罪,开口对韩遂说道:“文约,方才老夫问你可是汉臣,你说是。既然是汉臣,你当知这天下姓刘,而不是姓韩。”

“康成公恕罪,文约教子无方,冲撞了康成公。”韩遂歉意的说道。

“无妨,老夫还不至于与一小儿计较。只是文约,扪心自问,你韩家能否抵挡张掖王兵锋,一旦远在西域的张掖王回军,韩家是否还能守住金城?”

“……”韩遂沉默不语。郑玄见状也没有再劝,只是轻声说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郑康成言尽于此,文约自己回去好生想想。”

话说到这份上,韩遂也实在没有继续待下去的必要,命令驿站的驿卒好生伺候,自己则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自己的府中。

“父亲,孩儿今晚就带人去宰了那个老穷酸!”韩进一脸激动的对韩遂叫道。

韩遂闻言大怒,一巴掌甩在了韩进的脸上,怒声骂道:“孽畜!你还嫌给为父添的乱子不够大吗?”

韩进捂着挨打的脸颊,一脸的不服。一旁的韩见状轻叹一声,上前问韩遂道:“父亲,今日若是没有哥哥出面打岔,父亲是否就准备应允那郑康成,投靠张掖?”

“这个……”韩遂一时语塞。

“父亲,你甘心吗?”韩又问道。

这句话算是问到韩遂心坎里了,要说甘心,韩遂自己都不信。为了出人头地,自己年轻时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连反贼都干过!别看旁人都说自己是凉州名士,可背地里,谁不说自己是个反贼出身?要论出身,自己根本就比不上马家那个马寿成。

要让他把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实力拱手让与他人,韩遂不甘心,说什么都不甘心。可不甘心又如何,郑康成的话问得很实际,当张掖王率军返回张掖的时候,一旦兵发金城,自己又要如何抵挡?拿什么来抵挡?

。。。

第114章刘福的野心

郑玄的到来令刘福很开心。时隔一年,郑玄终于带着他的徒子徒孙到达了张掖。一行数十人,最让刘福喜出望外的,就是这些人中除了有管宁、邴原这一条龙中的两位,还有孙乾这个内政人才。而刘福手上如今缺的就是内政人才。

西域的战事已经接近了尾声,刘福留下乞活、游奕两军继续扫荡西域的残余抵抗势力,自己则带着解烦跟自己的直属亲军返回了张掖。但打下了如此大的地盘,总要有人去治理。那些受刘福资助正在张掖官学苦读的学子,眼下还派不上用场。所以郑玄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刘福手中内政人才不足的尴尬。这也是刘福为什么对郑玄来到张掖感到很开心的最主要原因。

郑玄,字康成,汉末经学大师,他就如同一面鲜亮的旗帜,他的出现,就意味着大汉境内的诸多儒生在考虑出仕的时候会考虑刘福这边。张掖地处偏僻,地广人稀,想要自己培养人才,短时间内是办不到的,想要尽快发展,唯有借助外来人才的帮助。

管宁、邴原等人很快就被刘福安排与步鹫、阚泽等人一同入官府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观政。这三个月不需要管宁这些人为张掖的将来出谋划策,只是为了让他们这些人可以尽快熟悉官府的日常运作,免得将来上任以后不知该如何行事。

对于刘福的这个安排,郑玄感到很满意。在接到刘福的邀请信以后,郑玄考虑了很多,印刷机固然是郑玄要来张掖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郑玄希望可以为自己的那些弟子谋划一个出路。袁绍、陶谦那些人,说实话郑玄看不上。说得好听是汉臣,但心里又有几分还念着汉室的好。一次诸侯讨董,已经让郑玄看清楚了袁绍等人的真实嘴脸。在郑玄的嘴里,中原的各路诸侯都是乱臣贼子。与其让自己的弟子助纣为虐,倒不如将这些人托付给在西域大振汉室雄风的张掖王刘辨。

张掖王刘辨兵指西域,耗时一年有余,灭西域四十九国,所占领土接近雍凉两州总和。在中原大地陷入诸侯混战的时候,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那些依然心向汉室的有志之士在不经意间将心中汉室振兴的希望放在了刘福的身上。

凡事总是需要对比的。人比人得死,与张掖王刘辨相比,生活在长安的当今天子就显得令人失望了许多。朝堂被董卓把持,自身懦弱无能,许多人不由想,若是当初继承皇位的是大皇子,如今的大汉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当然刘福没兴趣跟身在长安的倒霉刘协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个在外人眼中懦弱无能的当今天子不是那种甘于寂寞的人。说心里话,刘福挺同情那个刘协的,虽然是出生皇家,但出生的年代不好,自登上皇位以后就备受董卓的欺凌,好不容易除掉了董卓,又要受李郭汜的继续欺负,等鼓足勇气从长安出逃,要不是当时的曹操出兵来迎,保不齐就要死于野外。可等到了许昌,还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又要被曹操挟持,而且一挟持就是几十年,临到老了,还被逼出演了一出禅让的闹剧。

这倒霉孩子的一生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不过同情归同情,让刘福帮这个兄弟,刘福是绝对不乐意的。抛开皇位这个原因,最主要还是刘福看出刘协是个为人刻薄,自私自利的人。用得到你时好话说尽,百般笼络,一旦用不到你,那就对不起了,弃之如敝履。王允那种除董的大功臣,在李郭汜兵临城下的时候说放弃就放弃,这未免叫人感到心寒。

刘福可不想在自家后院里安放一个随时可能要自己命的不定时炸弹。

远道而来的郑玄受到了刘福的热情欢迎,但郑玄似乎对这些并不太感兴趣。在欢迎宴结束以后,郑玄立刻迫不及待的拉着刘福要参观印刷厂。对于郑玄的这个要求,刘福自然不会拒绝。亲自带着郑玄以及他的徒子徒孙来到了命人建立的印刷厂。

虽然已经不是头一次来,但蔡邕看着那些被印制出来装订成册的书本,心中还是忍不住一阵阵的激动。趁着郑玄还没来张掖的那段时间,蔡邕除了帮忙处理张掖的政务,剩余的时间基本就是在印刷厂里过的。

在进入印刷厂后,蔡邕立刻主动担任起了为郑玄介绍印刷厂的解说员。通过蔡邕的介绍,再加上自己的亲眼所见,郑玄愈发坚定了自己来张掖途中所定下的决心。

欣然接受了刘福提出的出任兴汉学院名誉院长的邀请,并且向刘福保证,自己会广发“英雄帖”,邀请那些还在中原一带生活的至交好友同来张掖共聚文坛盛事。

“兴汉,不知这书本准备作价几何?”郑玄拿起一本刚刚装订完成,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一脸笑容的问刘福道。

“回郑师的话,学生的目的是想要让天下有心向学的人总有机会读书,这书本的价格自然不能订的太高,所以打算就卖两文钱。”刘福笑着冲郑玄竖起两根手指答道。

“两文钱?好!好!好!”郑玄听后连连点头。

人老精,马老滑,活到郑玄这个岁数的人,什么事情看不透。见到刘福将书本的价格定在两文,郑玄立刻就明白刘福此举是在收买人心。日后但凡是手中有书的读书人,心里都会念刘福的好。

至于长安的当今天子,在诸侯讨董以后,郑玄就已经不再关注。在郑玄的心里,如今身在长安的当今天子实际上就是董卓手中的傀儡,更何况听说董卓在撤离洛阳的时候把代表皇权的玉玺给弄丢了,这件事更让郑玄认为这是上天都不认同刘协成为当今天子。

离开印刷厂回到刘福为自己安排的府邸,郑玄并没有让刘福离开,反倒是拉着刘福的手来到书房,微笑着问道:“兴汉,你的志向是什么?”

兴汉这个字是刘福在灭掉龟兹五国联盟后,蔡邕与卢植一同为刘福所取的字。其寓意明显,刘福心里也清楚。就如那座被刘福下令兴建的学院一样,都在向世人暗示着刘福那颗不甘寂寞的心。

对于郑玄,刘福并不想要隐瞒。光是人家千里迢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