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墙-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协听到这话心中不由大怒,好在跟在董卓身后的王允及时开口,“陛下,开始吧,莫要误了吉时。”

“嗯。”刘协努力平复了一下心神,低声应了一声,转身开始祭拜祖先。董卓眼巴巴的望着,等待刘协将代表皇权的玉玺交给自己。原本代表皇权的金角玉玺丢了,如今刘协手中的玉玺,那是在来到长安以后董卓命人打造。

好不容易等刘协祭拜完了祖先,捧着一块盖着明黄色布匹的托盘来到董卓的面前双手奉上,董卓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伸手揭开布匹,却发现托盘里摆放的并不是自己当初命人打造的玉玺,而是一块木牌。仔细一看,竟然是块灵牌,而且灵牌上的名字竟然是自己。

董卓就是再迟钝,此时也明白了过来。又惊又怒的叫道:“竖子好胆!”

“噗!”就在董卓准备伸手抓住面前的刘协时,一把长戟穿胸而过,令董卓浑身一震,艰难的回头望去,就见自己的亲信李肃此时满目狰狞。见董卓望向自己,李肃咬牙切齿的骂道:“人人得而诛之!”说完这话,李肃手腕一用力,将身躯肥大的董卓自高台下甩落,董卓自高台上一路滚下,等到停下了,双目无神的望着天空,死不瞑目。

做完这一切的李肃束手对刘协说道:“陛下,伏诛,还请陛下下令,清剿董贼余孽。”

刘协看了一眼高台下正被清剿的飞熊军士卒,沉声下令道:“李卿,务必不要放走一人。”

“臣,遵旨。”李肃大声应是,转身冲下高台,加入清剿飞熊军的行动。

城内的清剿并不困难,已有心算无心,昔日董卓麾下第一精锐的飞熊军被杀得打败,不愿归降的士卒不是被杀就是四散逃窜,而在彻底掌握城中局势以后,李肃一身是血的来到刘协面前缴令。

看着站在刘协身边的王允以及文武百官,李肃不由心中冷笑。这帮不要脸的,眼看没事了就一个个跑出来以功臣自居,就不知道等李郭汜率领大军进城的时候,他们又会是一副怎么样的嘴脸?

“李卿辛苦。”刘协和颜悦色的对李肃说道。

“多谢陛下关心,微臣不辛苦。陛下,不知城外西凉军如何处置?”李肃大声问道。

“城外西凉军皆董贼余孽,陛下万万不可心存善念,放过那些恶徒。”百官中挺身而出一人,大声向刘协说道。不等刘协开口,一旁的王允已经变了脸色,如今大事刚定,这么着急诛杀那些西凉军余孽,恐怕反而激动兵变。要知道城中的兵卒,大多也是西凉军。

狠狠白了说话的郑泰一眼,王允开口劝阻道:“陛下,大多数西凉军当初也是听令行事,如今首恶已除,还是莫要牵连过甚为好。”

“王司徒此话差矣……”

看着在刘协面前展开激烈辩论的百官,李肃沉默不语的站在一旁。刘协也对这些百官没什么好感。当初自己受董卓欺负的时候一个二个不见人,如今董卓被除了,又一个个跳出来以功臣自居,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要不是眼下可用之人太少,刘协真有意让李肃把这帮不要脸的官员全部抓起来。可也正是因为手上无人可用,刘协也只能暗自忍耐,任由百官争论,等他们争出一个结论,自己认可也就是了。

只是还没等百官争出个胜负,就见有人急匆匆的冲了过来,低声对李肃说了什么,随即李肃脸色突变,急声对刘协说道:“陛下,大事不好,城外西凉军得知董贼被诛以后担心朝廷不会饶过他们,此时已经聚兵来到城外。”

听到大军兵临城下,刚刚还在跟王允争论的郑泰等人当即哑巴了。让他们说可以,但真让他们去跟别人真刀真枪的干,一个个又变成了缩头乌龟。王允鄙视的看了郑泰等人一眼,出声问李肃道:“李将军,城外是何人领军?”

“李李阿大。”

“他可曾提什么要求?”王允又问道。

“这个,李想要请陛下下旨赦免西凉军上下,他们想要返回凉州。”李肃低声答道。

“不行。”出乎众人预料,提出反对的竟然是刘协。就见刘协沉声说道:“西凉军若走,何人拱卫长安。李卿且随朕去城头,待我见过城外之人再做计较。”

刘协的想法很简单,如今董卓已灭,西凉军正是自己争取的对象。虽然西凉军军纪散漫,但好歹也是一军。而自登基至今,手中掌握一支听命与自己军队已经成为了刘协最大的愿望。更何况西凉军若是返回凉州,那迟早会被远在张掖的皇兄吞并。对于张掖王刘辨,刘协比任何人都要警惕。落在别家诸侯的手里,至今好歹还能当个傀儡皇帝,可若是落到刘辨的手里,恐怕自己就要退位让贤了。

一想到刘辨如今在张掖混得风生水起,声名远播,刘协的心里就忍不住羡慕嫉妒恨。若是自己又刘辨如今手中掌握的力量,又何惧董卓?

为了保住皇位,刘协不惜颜面的想要拉拢西凉军,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今的刘协手中除了一堆没有任何实际利益的官职外,半点拉拢人的资本也没有。而西凉军是很务实的,绝对不会被一个个空头的许诺打动。

在刘协来到城头与城外的西凉军许诺的时候,被打动的人极少。李冷冷的看着城上的刘协,忽然打断刘协的话道:“陛下所言我等不敢相信。这朝堂之上尚有小人存在,陛下的许诺能否兑现,我等实在心里没底。”

“李将军多虑了,朕身为天子,所言一言九鼎,何人敢驳?”刘协微笑着说道。若是没有董卓的存在,刘协所说还能唬弄一下旁人。可作为亲眼看着刘协被董卓给欺负的不要不要的李,刘协的话跟身体中后偏下部爬出来的话没有丝毫区别。

“陛下既然如此说,那李某倒要问上一问,若是王允王司徒欲要诛杀我等,陛下会作何打算?”

“王司徒怎会……”

“王司徒,你不要想不开!”城头忽然有人大叫,打断了刘协还没说出口的话。

就见城头之上,郑泰以及董承等人正在拉扯王允,而看那架势,似乎是王允准备从城头跳下去。

“混蛋!放开老夫!”王允怒声喝道。什么自己想要跳下去,分明是郑泰这些混蛋试图趁人不备将自己给推下去。

王允年事已高,不是郑泰等人的对手,没有几下就被簇拥到了城墙边,刘协见状暗叫一声不好,当即就要命李肃前去拉开众人,却没想到此时李肃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刘协不由一愣,也就是这么一愣神的工夫,王允终于“跳”下了城头,摔死在城下。

刘协深深的看了李肃一眼,而在王允“跳”下城头以后,李肃也恢复了常态,毫不畏惧的与刘协对视。

“李将军,如今你所担心之人已死,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刘协开口对城下的李说道。

“回陛下的话,末将已无可担心的事情,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安置我等?”达到目的的李开口问刘协道。

站得高,看得就远,身在城上的李肃看到李的后军忽然发生了变故,急忙开口询问李道:“李,你的后军是怎么回事?”

“唔?”李回头望去,果然就见后军方向烟尘四起,不多时就得到回报,说是有人正在攻击后军。

“郭又多是怎么回事?”李又惊又怒。

“将军,攻击我军的不是郭将军的人,而是西凉铁骑以及……以及并州军。”

。。。

第116章汉帝欲出走

董卓死了,但在刘福听完手下的报告以后,眉头便皱了起来。但不是惋惜董卓的死,而是在刺董的整个过程中,与刘福所知的历史有所出入。刺杀董卓的人变成了李肃而不是吕布,把持朝堂的变成了李肃跟李,却不是李跟郭汜。董卓一家也没被杀绝,李儒一家就活了下来,随同吕布一起败走河内。

当并州军突然杀到的时候,李军大乱,但随着长安城中的李肃出兵,再加上白波贼郭太的突然加入,兵精却人数处于劣势的并州军最终还是寡不敌众,不得不退走。李肃、李掌握了长安,身在长安城中的刘协以及文武百官落在了二李的手中。

刘福虽然知道因为自己的出现会导致历史出现改变,但却没想到会出现的如此的快。不过由于早就料到会出现,真等到出现以后刘福倒也没多沮丧。历史终究是人创造的,如今自己要忙的是消化刚刚被吞并的西域,只要将西域经营好了,凭着手中掌握的力量,倒也不是没有与天下群雄一争高下的机会。至于眼下,随他们闹去吧,反正迟早要对上,真到了要见真章的时候,还是要靠拳头说话。

如果说对董卓之死感到最后悔的,恐怕就属身在长安的刘协。以前董卓在的时候,虽说董卓瞧不起刘协,但在生活上却并没有亏待过刘协,刘协的日常所用都有保障。可随着董卓的死,刘协的日常所需就出现了问题。不管是李肃还是李,都对刘协不管不问。朝中百官还好说,凭着家中的积蓄还可以勉强度日,但刘协就不行了,如何解决一日三餐成了他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坐吃山空,纵然是家中有金山银山,也架不住光出不进的消耗。更何况自洛阳来到长安以后,宫中的进项就一直被董卓把持,而随着董卓的死,宫中的人就只能自谋生路了。有点关系有点门路的人都找机会离开了皇宫,如今诺大的皇宫内,就只剩下刘协以及上百个无路可去的宦官宫女。

人一饿极了,那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为了填饱肚子,宫中器物被偷出去卖掉的事情屡见不鲜。刘协知道这件事,但他却无力阻止,因为他也要为自己的肚皮考虑。只是宫中的器物是有限的,而且还得不到补充,可以说是卖一件少一件,尤其是二李得知宫中器物总是丢失以后,亲自带人进皇宫来了一次卷包会,把值钱的东西全给搜走了。刘协为了不被饿死,不得不在谋划夺权的同时,拿起簸箩以捕捉宫中鸟雀充饥。

不得不承认,刘协的确是个心志坚强的人,都混得这么惨了,依然不放弃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重夺大权。这一日,刘协正躲在暗处等待傻鸟落入自己布下的簸箩陷阱,忽然就见身边的小黄门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看着被惊走的鸟雀,刘协心中不由暗怒,但在听到小黄门的禀报后,脸上不由大惊失色,董太后快要不行了。

顾不得责怪小黄门惊走了自己的午饭,刘协急匆匆的赶到了董太后的寝宫。自从董卓被杀以后,董太后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再加上宫中缺乏补品,如今董太后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皇祖母……”看着骨瘦如柴的董太后,刘协不由悲从心来。要说感情,刘协与董太后最深。自小丧母,虽然父皇对自己关爱有加,但跟董太后的时间却是最长。如今看到跟自己最亲近的董太后就要离自己而去,刘协的心里不由一阵阵的失落绝望。

“协儿,莫要做小儿女态。”董太后气若游丝的低声对刘协说道。

“皇祖母……”

董太后已经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伸手握住刘协的手轻声说道:“皇祖母要走了,可怜你还要留在这人世上受苦……”说到这,董太后顿了顿,继续说道:“长安非是协儿久留之地,还是要早作打算返回中原,至少在中原之地,忠心汉室之人还是有的。”

“皇祖母,何人能称汉室忠臣?”刘协闻言急切的问道,却没有得到答案,抬头望去,就见董太后已经闭上了双眼。

“皇祖母……”刘协悲痛的叫道。

一国皇太后薨了,这样的大事竟然在长安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除了二李送来有限的一些应用之物外,一国皇太后的葬礼只能用寒酸来形容。望着那些到场的文武百官,刘协的脑海中不由想起了董太后在临终前对自己所说的话。

树挪死,人挪活,长安非是自己久留之地,唯有中原,方有转机。刘协很清楚董太后临终前的话说得很对,可如何离开长安,却还需要眼下这些人的帮忙。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刘协已经不敢再轻易相信任何人,尤其是郑泰这些人,从王允之死就可以看出,这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眼下自己身边无人可用,刘协也只能选择利用这些人,或者说是相互利用。

郑泰等人为了掌握朝堂,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甚至为了除掉王允铤而走险,可结果却是被李肃、李捡了便宜。而且更过分的是,二李都是吃独食的主,掌握朝堂以后就把自己这些“功臣”扔到一边不顾不问,这让郑泰等人很是不满。可又不敢发作,毕竟这人脖子没有刀把子锋利,但让他们就此放弃,他们是说什么也不愿意。

对郑泰等人来说,刘协的想法与他们不谋而合。长安非是自己这些“汉室忠臣”的久留之地,唯有前往中原,才能出现转机。可如何离开长安返回中原,这事需要好好谋划。二李是不会同意刘协率领百官返回中原的,这事不用试探都知道。所以想要返回中原,必须要除掉二李,最不济也要让二李无暇顾及他们,这才能有机可趁。

白波贼郭太在此次长安之变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但事后的酬劳却很是令郭太不满。贼依然是贼,虽然得到了一笔封赏,但与郭太心中的报酬差距甚远。只不过二李势大,郭太也不敢表露出来。但随着郑泰亲自登门拜访,郭太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让郭太跟二李正面冲突,郭太不敢,也不愿。对于朝中百官的嘴脸,郭太比刘协要更加清楚。他可不想自己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这帮读书人不要脸着呢,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不过郭太也没有直接拒绝郑泰的提议,他反而提出了一个让郑泰心动的提议,凭着自己与南匈奴于夫罗交好的关系,引外族兵进入雍州,让二李无法顾及长安。对此建议,急于离开长安返回中原的郑泰思考了片刻就同意了。不过为了稳妥起见,郑泰还是提议先想办法离间二李,然后再由郭太前去引进外族兵,他们这些人则乘乱离开长安。郭太无所谓离间二李能不能成功,只要不让自己与二李正面冲突即可。二人商议已定,立刻分头行事。

离间李肃跟李要比历史上离间李郭汜要容易。李郭汜好歹也是一起并肩战斗多年的战友,二人之间的信任可以说非常深厚,若不是各自身背后的败家老娘们胡出主意,二人也不至于刀兵相向。但李肃跟李之间就没有那种深厚的信任了。

李并不是很看得起李肃,当自己已经成为领军大将的时候,李肃还只是董卓身边一个溜须拍马的小人。在李的心里,李肃不过就是一个投机小人,与自己完全没有相提并论的资格,再加上随着郭汜死于并州军之手,李又收编的郭汜的军队,实力大增。

而李肃同样也瞧不起李,身为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李肃有着高门子弟的傲气,对于李这种泥腿子出身的,天生就存在着一种藐视。

就这样两个人,想让他们和睦相处,那就跟让狗不去一样困难。郑泰只是稍微耍了一点小手段,让自己的妻子去拜访了一下李的夫人,随便送上一点礼物,说上几句闲话,立刻就让李对李肃心生警惕。

常言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不缺一个惹是生非的败家老娘们。收了郑泰的礼,听了郑泰妻子的闲话,本来就没什么主见的败家老娘们立刻听风就是雨的把从郑泰妻子那里听来的闲话添油加醋的告诉了李。而李偏偏就是一个耳根软的。尤其是自己婆姨的劝说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

自己如今是长安城里最有实力的人,凭什么要把得之不易的权利分给李肃那厮,若是没有李肃,这长安城不就是自己说了算吗?

与此同时,李肃也对李心生不满,认为自己在夺权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若不是自己,就凭李的脑子能够有如今的身份地位?可李对自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