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墙-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运似乎看上了魁头。在魁头独自上路一天之后,魁头遇到了步度根部落里斥候。得知消息的步度根大喜,在被汉军击败以后,步度根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自己的部落。而在得知蹇曼派出轲比能前往长安赎回魁头的时候,步度根立刻带人赶往长安,希望可以从轲比能手中救出魁头。结果没想到,自己还没到长安,就遇到了已经被汉人释放的魁头。

这可真是缘分!

“大王,请接收步度根及其族人的效忠。”步度根单膝跪地,对魁头请求道。随着步度根的表态,跟随步度根的将领也纷纷跪在魁头的面前。

魁头很感动,伸手扶起了步度根,“我的兄弟,魁头在此发誓,只要一步度根不背叛我,我魁头就一日不会背叛你。上苍作证,魁头若是违背此誓,愿死在万箭穿心之下。”

条件有限,效忠的仪式也只能从简。在步度根对魁头发誓效忠以后,二人立刻开始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草原上,像魁头、蹇曼这种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部落。蹇曼在成为鲜卑王以后,或许是为了收买人心,对待魁头的部落,蹇曼并没有刻意打压。虽然这样做让轲比能感到很不满,但此时魁头却要感谢蹇曼。要不是蹇曼的妇人之仁,此时的魁头就只能做没有亲信的光杆司令,那是很危险的!

在听了步度根的询问以后,魁头立刻下令步度根挑选精锐护送自己返回自己的部落。等到回到部落以后,魁头也没有贸然露面,他需要先观察形势。一开始步度根还有点不解魁头的举动,但在看到轲比能安排在魁头部的人以后,步度根发自内心的佩服魁头的先见之明。

魁头部是魁头的老窝,苦心经营多年。若是魁头死了,魁头部恐怕会被其他人瓜分,可如今魁头回来了,不管是那些苦苦等待的,还是那些已经有了异心的人,全都老实了下来。轲比能安排在魁头部的人在之间被魁头部的人杀了个精光,百十颗人头被堆在魁头休息的大帐外,让那些已经打算投靠轲比能的人暗自心惊。

亲眼看到魁头返回,魁头部的人欣喜若狂。扫视了一眼跪在自己眼前的族人,魁头沉声说道:“你们都是我最亲信的人,所以我不会怀疑你们。如今先王被蹇曼所害,我要带领你们推翻他,你们是否愿意追随我?”

“……族长,你是魁头部的族长,你的决定我们不会反对,只是依我们现在的力量,能够是蹇曼还有轲比能的对手吗?”魁头部最年长的长老代表大家问魁头道。

“我的长老,不用担心实力的差距,除了我们魁头部,在鲜卑还有许多人并不愿意服从蹇曼跟轲比能。而我这次要做的,就是领导他们一起反抗蹇曼这个为了王位而弑君的暴君。”

“族长,你说先王是死在蹇曼的手里?”长老惊讶的问道。

魁头闻言耐心的解释道:“事实就是这样。先王只是被汉军打败,但却并没有被汉军俘虏。先王的死,与汉人无关,而是蹇曼跟轲比能下得手。据我所知,先王撤离战场以后,为了避开汉军的锋芒,准备带领族人横穿大漠休养生息。可就在准备动身的晚上,突然暴毙,紧跟着蹇曼就与轲比能接管了先王的军队。先王的死,蹇曼跟轲比能脱不了干系。”

“这个弑父的逆子,不配成为我鲜卑的王。族长,不,大王,请您率领我们,为我们鲜卑一族除掉这个残忍的家伙。”

“这是我的责任。”魁头郑重其事的答道。

大义的名分,这东西可以说是半点用也没有,但也可以说是作用巨大。就比如现在,当蹇曼弑父的消息在草原上流传的时候,投奔魁头的鲜卑人越来越多,在很短的时间内,魁头的手下已经聚拢了大批的人马,与蹇曼在军队数量上的差距日渐缩小。

对于魁头的反抗,蹇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心趁这个时候魁头羽翼未丰,出兵打败魁头。可帮凶轲比能还在长安,那些效忠轲比能的军队对蹇曼这个鲜卑王的命令并不理睬。蹇曼很生气!但似乎除了生气,现在的蹇曼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任由魁头将手下的鲜卑人争取过去。

远在长安的轲比能在收到蹇曼派人送来的急报以后忍不住仰天长叹。自己会亲自来长安,目的就是魁头。为了魁头,轲比能可以说是已经有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汉人却抢在自己到达长安之前放走了魁头,而自己还不能表现出不满。如今汉人势大,不是可以轻易得罪的对象,尤其是在知道魁头拉起队伍准备武力对抗蹇曼跟自己以后,这时候更不能得罪汉人了。

为了讨好汉人,不让汉人找到借口出兵草原,轲比能只能耐下性子与汉人的谈判代表谈判,商讨赎回鲜卑贵族这件事。轲比能知道,魁头如今拉起了队伍,已经不是派个人就可以解决的人了。为了争取到汉人的支持,轲比能的姿态很低。只是无论轲比能表现的姿态多低,拿出多少好处,都无法得到汉人的承诺。回答轲比能的只有一个答复,这是鲜卑的内部事务,作为外人,关中不会插手。

轲比能很失望,同时也担心魁头会派人中途截杀自己。在留下亲信与汉人继续商讨赎回贵族这件事之后,轲比能急匆匆的赶回鲜卑,去处理魁头这个汉人放出来的大麻烦。

就如轲比能所料的那样,魁头果然安排人中途截杀,试图在与蹇曼开战之前,先解决轲比能这个比蹇曼更难对付的人。只是轲比能很狡猾,他将自己的亲信分成数十支队伍,然后自己却乔装改扮,混进了一支汉人的商队里。

此时的草原,最难惹的就是汉人的商队。谁都不敢在这时候向汉人挑衅,给汉人发兵草原的借口。所以轲比能走得很安全,顺利抵达了部落,与蹇曼汇合。而与他分道扬镳的那些亲信,则一个都没有回来。

截杀失败,魁头当即宣布起兵讨伐弑父的蹇曼以及帮凶轲比能。与之争锋相对的,则是轲比能对外宣布魁头其实是汉人的走狗,在被俘以后已经投靠了关中,是鲜卑人的叛徒,号召所有鲜卑人不要再听从魁头的命令。

狗咬狗,一嘴毛!打嘴仗这种事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能够决定谁是下一任鲜卑王的,还是双方手中所掌握的兵马。

蹇曼跟轲比能因为抢先动手,所以在人马数量上占优,可魁头虽然落后一步,但他的号召力却不是蹇曼可以比拟的。比起蹇曼,大多数鲜卑人还是觉得魁头更靠谱一点。在魁头宣布不承认蹇曼为鲜卑王以后,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魁头。

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大……

一场鲜卑人内部的战争,在许多人的关注下拉开了帷幕……

鸡鹿塞

这个曾经阻挡和连大军数月的地方,如今已经重回了汉军的手中。站在重建的工地上,刘福带着张任、赵云这对师兄弟一边走一边征询这二人的意见。

鸡鹿塞是肯定要重建的!但由哪一支军队驻守,却让刘福感到有些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为了守住鸡鹿塞,为大军的调动和布局争取时间,奉命死守鸡鹿塞的铁壁军可以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主将、副将都受了重伤,麾下将士战损超过七成,虽然此时的铁壁军已经得到了人员的补充,但想要恢复到战前的实力,还需要一段时间。

按道理来说,将鸡鹿塞交由铁壁军驻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从地形还有所需的战力来讲,龙骑军比铁壁军更加适合担任驻守鸡鹿塞这个任务。

“主公,你不用为难了,铁壁军服从主公的一切命令。”张任沉声对刘福说道。

刘福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公义,难为你了。铁壁军是好样的,在这次与鲜卑的作战中,他们无愧铁壁这两个字。只是鸡鹿塞在日后不仅仅是一个防御要塞那么简单。别看现在鲜卑打得那么热闹,可能够结束残局的,只有我们。而考虑由龙骑军驻守鸡鹿塞,就是为了日后我们能够在尽短的时间内对鲜卑发动突袭。”

“主公,我明白。”

“你能理解我很高兴。铁壁军的重建你要抓紧,无论是什么难题,我都会尽力为你们解决。”

“主公,不知铁壁军日后驻守哪里?”张任出声问道。

“益州巴蜀之地。”

“驻守巴蜀?”

“嗯,那里本来就是安排给你们去驻守的。铁壁军多是步军,而巴蜀之地多山,并不适合骑军行动。回头我会将张燕的白虎军归入铁壁军,交由你来指挥。”

“主公准备何时对益南动手?”

“两年之内是不会主动出击的,所以铁壁军有两年的准备时间。在这两年里,铁壁军要尽快恢复战力。大师兄,你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呵呵……铁壁军不怕任何困难。”张任笑着说道。

刘福对张任笑了笑,扭头对一旁的赵云说道:“子龙,鸡鹿塞我就交给你了。提醒你一句,刚才我跟大师兄说的对鲜卑发动突袭,并不单单只是指魁头或者蹇曼手中所掌握的鲜卑人。”

“主公的意思是……”

“任何鲜卑人,都是龙骑军可能会突袭的对象,包括拓跋鲜卑。”

“……主公,末将明白了。”赵云沉声答道。

刘福见状笑着说道:“三师兄不用那么严肃,若是拓跋武识时务,我们并不介意让他们收纳入大汉,但若是他不识时务,一心想做下一个鲜卑王,那就只能让他去地下做他的鲜卑王了。”

“末将明白。”

解决了鸡鹿塞的驻军问题,刘福的心情不错。回到临时驻地,命人准备了饭菜,把张任、赵云还有张绣这三个同门给找到了一起。众人吃吃喝喝,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童飞的身上。

童飞想要娶拓跋燕并不容易。关键就是童飞的老子童渊不太愿意接受拓跋燕这个外族儿媳妇。刘福还是头一回知道,自己的师父童渊还是个大汉至上论的支持者。在童渊的眼里,外族与无异,自己的儿媳妇应该是大汉的大家闺秀,绝对不能是骑马打猎的野女人。

在童渊看来,自己是关中王的师父,童飞也是有本事的,凭这种条件,汉家女子即便不是任君挑选,但也总能选出一个合自己心意的儿媳妇。可偏偏童飞这个混账儿子在外面私定了终身。为了童飞的亲事,童渊差点跟上门说此事的刘福翻脸。

不过老话说得好,一物降一物,别人拿童渊没辙,可童渊的妻子却是童渊的克星。倒不是童渊怕老婆,而是对自己的老婆,童渊心中有愧。在面对自己老婆的时候,童渊会不自觉的矮上三分。不过虽然不再强硬的反对,但小情绪还是有的,如今童渊正跟童飞闹着别扭,童飞也不愿意整天看童渊那张长脸,索性眼不见为净,躲到拓跋部去了。

“师弟,童飞那小子打算什么时候回去见恩师?”赵云出声问刘福道。在私底下,刘福并没有什么规矩,跟赵云这些人都是兄弟相称。听到赵云询问,刘福摇头答道:“不知道,那小子跟童师都是牛脾气,谁也不肯轻易低头。不过我估计,最先低头的很有可能是童师。”

“啊?为什么?”张绣不解的问道。

“这就要看童飞有没有那个胆子了。”刘福笑嘻嘻的说道。

“……师弟,有话就明说吧。”赵云皱眉说道。

“好吧,我的意思是,童师是个好面子的人,要是童飞让拓跋燕珠胎暗结……”

“噗~”一直没说话的张任忍不住喷出嘴里的那口烈酒,一点没浪费的落在了坐他对面的张绣脸上。

“不,不至于吧?”赵云也有点吃不准的说道。

刘福闻言坏笑道:“哼哼,童飞那小子可不是三师兄你这种摸一下女孩手都脸红的老实孩子。”

。。。

第213章用人之道

冬去春来,一转眼的工夫,一年的光景就这样过去了。鲜卑的魁头跟蹇曼已经杀红了眼,活在草原上的鲜卑百姓忍受不了这种没日没夜的厮杀,不断南逃,短短一年的光景,关中就接受了近二十万鲜卑难民。这些因为战祸而失去家园,变的赤贫的人们,在关中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杀光鲜卑人!

刘福从来就没有这种想法!

二十万鲜卑人,虽然老弱妇孺占了很大的比例,但青壮还是有那么四五万人。刘福不需要这四五万人为自己去打仗,但让他们为自己干些体力活还是没问题的。

要想富,先修路!刘福别的不敢拿出来跟别的地方比,但要论到交通,刘福可以自信的说关中是做的最好的。益州多山的结构限制了益州的发展,同时也给刘福的统治留下了隐患。为了连贯关中与益州的联系,加强对益州的控制力,早在益州北部被收入关中囊内开始,就开始了几条主干道的施工,直到今日,关中通往益州的主干道,已经不再是一条,而是五条,通过这五条主干道,关中加深了与益州的联系,强化了对益州的控制,只要刘福愿意,关中汉军可以很快进入益州,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翻山越岭。

能够修成这些道路,鲜卑人起了很大的作用。刘福不是个喜欢竭泽而渔的人,既然想要让鲜卑人卖苦力,自然不会过分压迫鲜卑人。在鲜卑人忍受不了战乱逃入关中以后,刘福命人将这些鲜卑人编入户籍,统一管理。当然为了避免这些鲜卑人在日后聚众作乱,刘福下令将这些鲜卑人以家为单位,分别安排在了不同的地方。二十万鲜卑人虽然听起来不少,但在刘福如今所控制的地方一稀释,也就干不出什么大事了。

为了让这些鲜卑人能够安心做事,刘福派人教授他们种地养蚕,学习除了放牧以外的生活技能,同时还将鲜卑人中的青壮招入施工队,随着施工队在四处施工。在关中境内,只要肯卖力气,肯遵守大汉的律法,鲜卑人生活的还算不错。

生活安定了,自然也就没有了闹事的心思。如今在关中的鲜卑人,除了用心做事外,就是希望可以早日成为大汉境内的二等国民,与那些早先投靠汉人的羌人一样,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

在刘福治下,百姓分成了三等,汉人是第一等,可以享受最好的待遇,次一等的就是接受汉化的异族,羌人、西域各族人都有,只要通过了大汉的考验,就能享受大部分汉人的待遇,最差的就是刚刚加入关中的外族,这些人虽然只要遵纪守法就可以生活安定,但大汉官府所发布的福利,他们就基本上享受不到了。当然这个福利不包括孩童。对于教育,关中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但若是想要进入高等学府,那对异族的限制就很严了。

不过即便如此,生活在关中的大部分异族在看那些还生活在故地的同族时,还是会生出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的确如此,关中安定,只要肯干活,那就不愁吃喝,只要遵纪守法,就不用担心会被人突然杀死,与如今已经变得血流成河的草原相比,生活在关中的鲜卑人如同置身天堂。

但在这天堂里也分三六九等,想要享受更好的待遇,更少的限制,那就只有努力成为二等国民,获得汉人的认可。

不是没有人想要趁机作乱,可响应的人却是寥寥无几。生活在关中的外族已经清楚认识到关中王刘福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人,但只要不犯了他所订下的规矩,他也不会没事找人麻烦。

强大的军队保证了百姓生活上安定,而只要生活安定,百姓并不是很在意由谁来统治他们。至少那些忧国忧民的人,在关中并不是很受人待见。()关中鼓励自荐,但凡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要自己去官府通过了面试,那就可以得到安排一展所长。而那些总是吃饱了饭后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之心的人,往往会得到的只有旁人的嘲笑。

“你既然看得如此通透,为什么不去官府说明,直接指出官府工作上的不足,跑到这里来说什么?煽动别人去闹事,自己再躲在暗处看热闹?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