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墙-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败?

斩马谡很容易,一刀下去了账,可除了表现出诸葛亮不徇私情外,还有什么用。诸葛亮的面子保住了,但蜀汉却又损失了一个人才。

脑子里想着那些有关诸葛亮的故事,难免就忽略了眼前活生生的诸葛亮。刘福有点走神,而诸葛亮却不敢在这时发火,甚至有任何异动。

刘福是西汉帝,因为手握玉玺,刘福的西汉就是汉室正统。即便是诸葛亮这种性格高傲的人,在刘福的面前也只能行跪礼。当然诸葛亮跪的不是刘福这个人,而是刘福的身份。

得到曹操轻咳提醒的刘福回过神来,看了看跪在地上的诸葛亮,缓声说道:“平身。”

不得不说,诸葛亮是挺帅,至少比起刘福身边这些歪瓜裂枣要强。刘福神色平静的看着起身的诸葛亮问道:“诸葛亮,朕要的人带来了吗?”

“回陛下,已经带来,不知我家三将军是否安好?”诸葛亮闻言问道。

“张翼德自然也没事。孟德,你带人前去见见那些故人,看看有没有遗漏。”刘福随口应付了一句,扭头对曹操说道。

曹操点点头,带着夏侯跟夏侯渊走出了府衙。等到府中只剩下刘福、诸葛亮跟典韦三人时,诸葛亮开口对刘福说道:“陛下,下臣奉我主之命有一事要与陛下相商。”

“孔明不必看他,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朕信他。”刘福见诸葛亮看了看典韦,开口说道。一旁的典韦闻言心中有些激动,瞪了诸葛亮一眼,依然站在刘福身后。诸葛亮见状心里不由苦笑了一声,轻声说道:“陛下,我主与陛下皆为汉室宗亲……”

“抱歉,打断一下。孔明,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还是两说呢。反正朕命宗正查看族谱的时候没有发现在中山靖王那一支有叫刘备的后辈子孙。”

“……陛下此举是否有些过分?”诸葛亮皱眉问道。

“呵呵……孔明,刘备此人巧言善辩,似忠实奸。早在黄巾之乱时就四处与人宣扬自己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只是所信之人不多。后来流落青州的时候娶了琅琊国主之女,这才算是皇亲国戚,但青州丢失以后,有人传言刘备兵败杀了琅琊国主,以至于其妻与其一刀两断。再后来刘备到了荆州,不思报答刘表的接纳之恩,反倒图谋起了刘表的荆州。从目前看,他成功了,就像当年把青州牧孔融逼走一样,荆州很快就会成为他刘备的基业。只是孔明,似这种奸诈小人,有什么资格自称汉室?实不相瞒,哪怕他真的有汉室血脉,朕也会让宗正将他从皇族族谱中除名。”话说到最后,刘福已经一脸严肃。

诸葛亮静静的听完刘福的话,缓缓的说道:“陛下,合则两利,眼下袁绍势大,哪怕是陛下……”

“朕不是曹操。刘备若是想要自取灭亡,那就让他尽管来。”刘福冷笑着说道。

眼见刘福态度坚决,诸葛亮也就明白多说无益,当即向刘福拱了拱,告辞离去。刘福没有阻拦,只是告诉诸葛亮,明日午时双方换人,某要耽误了时辰。

一个张飞换近百人,这笔买卖不吃亏。当然换人的时候也不可能人员全数到场。诸葛亮手里还有一个荀,刘福手里还有一个张飞,至于其他人,已经被诸葛亮送进了宛城以示诚意。而诸葛亮之所以会冒险进城面见刘福,实际上是想要看看有没有与刘福结盟的可能。只是从刘福的态度来看,两家结盟的希望很渺茫。诸葛亮只能退而求其次,将主意打到了袁绍的身上。

随着曹操势力的败亡,如今天下势力最大的也就成了袁绍与刘福争雄,至于刘备、吕布、孙权、袁谭这些人,没有一个有能力可以单独对抗这两家中的任何一家。想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发展壮大又不能被人吞并,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的事情。

孙权有天险,吕布有精骑,刘备有什么?拿下了荆州全境,也就意味着需要面对西汉。而对刘备来说,此时的荆州根本就抵挡不住西汉的攻势。如果不能与西汉结盟,那只有借助袁绍来对抗西汉。只是袁绍此时有没有心情来管刘备的死活,那还是两说。

自打败了了平生的宿敌曹操以后,袁绍就将下一个目标放到了袁谭的身上。对于袁谭,袁绍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以前顾念父子之情,所以袁绍没有对袁谭下手。却没想到养虎为患,袁谭会在自己背后捅上一刀,如果不是袁熙带着田丰、沮授拼死保住了平原郡,这次袁曹之战谁胜谁负还是两说。

在退到濮阳以后,袁绍就开始考虑撤兵,这次南下也不是没有收获,虽然没了并州,但却得了兖州跟徐州,等到解决了袁谭,将青州重新收归手中,袁绍的地盘反倒比原先要打上了许多。而且并州苦寒之地,对袁绍来说只是一个负担,而兖州跟徐州则不同了,这是中原腹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这事后算算,怎么都划算。

在留下重兵监视虎牢关守军动向以后,袁绍就率兵过黄河返回了邺城,稍作休整以后,袁绍就准备去亲手解决袁谭这个不孝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军的使者简雍来到了邺城。

简雍并不是第一次来到邺城,但故地重游的简雍却并没有发现邺城有多少打胜仗的庆祝气氛。这让简雍不得不开始考虑改变原先制定的策略,没有着急求见袁绍,而是先带着厚礼去拜访了袁绍身边的第一红人,许攸。

许攸贪财,而且不是一般的贪。得知简雍带着厚礼前来拜访,当即便笑容满面的迎了出来。十分热情的将简雍给请进了府,不过在听到简雍说出自己疑惑的时候,许攸不由叹了口气,“宪和莫怪,我非是对你。”

“子远不必多虑,雍明白。不过子远为何叹气?如今晋王对子远信任有加,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吧?”

“晋王宅心仁厚,虽然家门不幸出了一个忤逆子,但晋王却并不想对那个忤逆子怎么样。只是大义当前,晋王也不得不大义灭亲。故此这些日子晋王的心情不是太好,宪和所托之事,恐怕……”

“子远不必如此,事在人为,只要尽心即可,雍理解。”简雍连忙说道。

许攸闻言笑笑,对简雍说道:“宪和先在许府住上一些时日,待晋王心情好转,许攸必为宪和说情。”

“那就拜托子远了。”

命人将简雍带下去安排住处,许攸拿起简雍送来的礼单,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袁绍这几天的性情的确不太好,毕竟要对付的是自己的亲儿子,换谁都不会心情愉快。不过许攸现在心情不错,平白得了一大笔财物,换谁都会心情愉悦。

带着这份愉悦的心情,许攸来到袁绍的面前。命为探望,实际上却是来看看袁绍今日的心情如何。看到袁绍那张阴沉的脸,许攸就知道今天说事不太可能。只是让许攸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向袁绍拱手施礼过后,准备去座位坐下,等待开始议事的时候,坐在他对面的审配忽然站了起来,向袁绍禀报道:“大王,审配有一事要禀报大王。”

“你说。”袁绍嘴里蹦出两个字。

“审配今日要参一人。”

“谁?”

“许攸。”

“审正南,你要参我?”许攸有些难以置信的指了指自己问审配道。只是审配却看也不看许攸,对袁绍恭声说道:“大王,许攸在袁曹激战之际,指使家人在邺城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从中牟取暴利……”

“胡说,一派胡言。”许攸跳脚叫道。

“子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你慌什么?”袁绍盯着许攸说道。

“大王,审配害我,他定是嫉妒微臣深受大王信任,这才故意诬陷。”许攸急声解释道,只是他的神色此时却显得有些慌张。袁绍那句话说得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而许攸恰恰就是干了亏心事的,审配方才所言一点夸张也没有。

“你就老实听着,正南,你接着说。”袁绍冷冷的说道。

听到袁绍这话,许攸的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作为袁绍的多年好友,许攸自问对袁绍这个人是很了解的,他此时这个态度,也就是说他已经相信了审配方才所言。一想到这里,许攸的额头不由冒汗。

袁绍冷眼旁观,一见许攸此时的表现,心里不由冷哼一声,也无心再听审配继续例数许攸的罪状,直接开口问许攸道:“许攸,你可知罪?”

“许攸,许攸知罪。”许攸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连连磕头求饶道:“还望大王念在许攸追随大王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饶过许攸这一回。”

许攸的确是最了解袁绍的人,袁绍原本心中对许攸充满了愤怒,但在看到许攸磕头求饶,眼泪一把鼻涕一把之后,不由心中一软,冷声呵斥道:“许攸,本王待你一向不薄,为何做出此等可耻行径。滚回家去,无有本王的赦令,不得出门。”

“是,是,谢大王宽恕。”许攸不敢多言,连声答道。

不过许攸刚刚退到殿门口,似乎又想到了一事,急忙又跑了回来,对袁绍恭声说道:“大王,有一事许攸需要禀报。”

“何事?”袁绍皱眉问道。

“昨日荆州刘备派来使者简雍,商议两家结盟一事,如今简雍被微臣安排在府中,不知大王何时要见?”

“两家结盟?有这个必要吗?”

听到袁绍这个问题,许攸不敢回答,但审配却没有什么顾忌,闻言答道:“大王,如今曹操虽败,但西汉依然是我大晋的心腹大患。眼下我大晋需要专心消灭青州齐王,若是可以让荆州刘备出兵牵制西汉,倒也可以让我大晋少一点后顾之忧。”

“唔……既然正南这么说,那就由你来负责与荆州使者商议两家结盟的事情吧。许攸,你回府以后通知简雍去驿馆居住,不得对简雍作任何提醒。”袁绍想了想,对审配、许攸说道。

“微臣遵命。”审配、许攸齐声答道。

第260章连横

袁绍在忙着去找不孝子袁谭的麻烦,刘福则在宛城用张飞跟诸葛亮换荀等人及其家眷,刘备忙着整合荆州,至于剩下的吕布跟孙权,两家似乎也没了继续动兵的念头。不过相比起孙权,吕布要显得焦虑许多。

曹操败了,却把作为曹操盟友的吕布给害得不轻,要不是刘福出手,吕布不觉得袁绍会轻易放过自己。也正是因为袁绍没有动作,这才叫原本打算跟袁绍前后夹击吕布的孙权偃旗息鼓,暂时收兵。

但孙权退兵了,却并不能叫吕布松口气。如果只是一个孙权,吕布并不担心,江东有水军,但他扬州同样也有。江东水军悍勇,可他扬州水军同样也不是白给。可袁绍是个大麻烦,想以一州之地抗衡拥有四州,或许不久将来就要有五州之地的袁绍,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如果没有西汉,随着袁曹之战分出胜负,其实这天下的局势已经明朗,拥有河北、中原之地的袁绍不出意外的话就会成为一统天下之人。但现在有了西汉,这天下究竟会姓什么,这中间就存在了变数。

江东尚可凭借长江天险偏安一隅,但吕布却没有这种地利,四面受敌。吕布已经意识到眼下已经到了让他选择站队的时候,究竟是投西汉还是投袁绍,吕布帐下的文臣武将这些天争论不休,吵得吕布头疼。

从本心出发,吕布看好刘福,要不然也不会命陆逊前往长安,走之前还将爱女吕玲绮许配给了陆逊。可事关扬州上下的生死存亡,这事吕布不能独断专行,只有先让手下群臣吵个明白才成。

吕布的手下看事情都很实际,不会狂妄的觉得自己还有击败刘福或者袁绍的可能。投靠他人已是定局,而究竟投靠谁,却需要好生斟酌。

作为吕布的第一谋主,鲁肃看好的是刘福,但士族出生的陈群却觉得投靠袁绍更符合扬州的利益。为了究竟投靠谁这个问题,鲁肃、陈群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得不可开交。不过吵归吵,但扬州的武将却并没有参与,这些人都以吕布马首是瞻,吕布说什么,他们就干什么。或许也正是因为武将的心齐,这才让文官的争吵只局限在动嘴这个范围内。

对于手下文武的表现,吕布看在眼里,伤在心里,虽说他也觉得如今已经没有了跟刘福或者袁绍争夺天下的可能,但手下人这时候就开始考虑后路,还是叫他感到有些心寒。

也就在扬州的争论相持不下的时候,袁绍的使者来到了寿春。对于袁绍会派使者前来,吕布感到很诧异,自己记得自己并没有对外透露打算投降的消息,可袁绍为什么却在这时偏偏派来了使者。是巧合还是有人给袁绍通风报信?

不怪吕布生疑,实在是身处吕布现如今的位置,他不得不对任何事都保持一个怀疑的态度。无人的时候,吕布往往会回想起年轻时在塞外抗击匈奴的那些事,那时候与现在相比,还真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只需要专心杀敌即可。但吕布也清楚,那段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可能回来了,从自己踏足中原开始,自己就再也不能回头。

来者皆是客,更何况还是如今风头正劲的袁绍派来的使者。吕布命陈群热情款待了来使,同时想要让陈群探听一下袁绍使者的来意。

“结盟?”吕布皱眉说道。

前来禀报探听结果的陈群闻言点头道:“大王,辛评的确是这么说的。”

“那长文如何看?”吕布又问道。

“一切听从大王决断。”陈群恭声答道。

吕布很不满陈群的这个回答,自徐州落入袁绍之手后,吕布就发现以陈群为首的一批人做事开始变得懈怠,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心了。就好比眼前这个陈群,若是以前,他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句话就应付过去。

一切听从大王决断?这话反过来的意思,也就是不给你出谋划策。

吕布没有发作,只是好言让陈群招待辛评,与袁绍结盟不是小事,吕布需要多番考虑才能作出决定。陈群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恭声应是后便去执行吕布的命令,好生招待袁绍使者辛评,务必让辛评感受到回家的感觉。

等到陈群走后,吕布立刻命人招来了鲁肃。鲁肃听完吕布的话后,眉头也不由皱了起来。论出身,鲁肃比不上陈群,但论到才干,两个陈群也不是鲁肃的对手。

“这陈群看来是铁了心想要去投袁绍了。”鲁肃沉声说道。

“何以见得?”吕布闻言问道。

“大王,陈群虽为颍川名士,家世显赫,但与荀、钟繇等人相比却并不出众,能够在大王麾下获得高位,多半还是依仗家世。如果他投了袁绍,对他以及他背后的家族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影响,毕竟袁绍四世三公,同样看重的也是那些士族子弟,寒门子弟想要得到袁绍重用,很是困难。但如果投了刘福,那陈群可就要倒霉了。西汉帝刘福用人不看出身,只重才德。而陈群能力平平,投了西汉顶多可为一县之长,与现在的地位相差甚远,故此陈群属意袁绍,而非是西汉。”

“那依你所言,陈群这是已经开始为自己考虑出路了?”吕布皱眉问道。

“正是。大王若是不信,不妨迟些时日再见辛评,想必这几日陈群定会为辛评奔跑。”鲁肃语气肯定的说道。

“子敬,那你呢?你又觉得我等投靠何人合适?”吕布忽然转移话题的问鲁肃道。鲁肃没有马上回答,只是看了看吕布,随后轻声问道:“大王,您真的愿意舍弃王位?”

吕布闻言苦笑道:“天下大势,非人力可扭转。如今曹操失败,吕布独木难支,江东孙权虎视眈眈,扬州四面受敌,若是不趁早打算,恐怕将来你我会有生死族灭之祸。”

“主公深明大义,鲁肃佩服。”

“好啦,别扯这些没用的了,你我相识的时日不断,这些糊弄人的话你还是留给别人吧。子敬,说说看,你觉得刘福跟袁绍哪个更靠谱一点?”吕布摆摆手,看着鲁肃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