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墙-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弟,多年不见,清减了许多呀。”刘福微笑着对刘协说道。

刘协沉默了片刻,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双膝跪地对刘福说道:“草民刘协拜见陛下。”

刘福闻言微微一愣,不由看向站在刘协身侧的童飞,童飞见状耸了耸肩,示意这不是自己安排的。刘福上前扶起刘协,温言说道:“二弟,何出此言?莫非担心大哥会害你性命?”

“草民……”

不等刘协把话说完,刘福打断刘协的话道:“二弟,你是汉室宗亲,更是与大哥一样同出父皇一脉,莫要自贱身份。”

说完也不等刘协开口,拉着刘协就往船舱里走,边走边说道:“莫要担心过多,你既然回来了,那就不必担心会有什么性命之忧。大哥知你担心什么,不必担心。”

刘协听到这话,心里悬着的石头不由落下。虽然以前视刘福为对手,但刘协同样也清楚自己这个大哥一言九鼎,极少有反悔的时候。既然刘福说不会加害自己,那自己就的确不会有危险。只是如何安排自己,刘协心里还没有一个底。

“简陋了些,先凑合着吃点。”刘福将刘协按在座位上说道。

刘协没有动筷,只是望着刘福说道:“陛下,草民的妻子……”

“她自有人照顾,算了,让她也来吧,免得她胡思乱想。”刘福闻言笑了笑,说道:“你们夫妻倒是情深。”

“经历了这么多事,草民与妻子患难至今……”

刘福见刘协坚持自称草民,也懒得再纠正,看着刘协与被叫来一同用饭的伏寿一副食不知味的样子,摇头说道:“看来不把对你们夫妻的安排告诉你们,你们也是难以心安。也罢,就告诉你们好了,二弟,对将来可有什么打算?”

“听凭陛下发落。”

“别说这种唬弄人的话,大哥既然问你,那你就说说心里的真实想法,那样大哥也好为你安排。”刘福摆摆手对刘协说道。

见刘福态度真诚,刘协沉默了起来,伏寿在一旁看了忍不住露出一丝担心的神色。刘福也不催促,只是静等刘协开口。

等了好一会,才听刘协缓声说道:“草民被困襄阳的时候,闲得无聊时也会回想往事,越想就越是觉得以往所做之事与陛下相去甚远,原本草民也不愿承认,可却又不得不承认,陛下才是天命所归……”

“让你说说自己对日后的想法,你扯到大哥身上作甚?”刘福笑着说道。

“草民非是在拍陛下马屁,此时所说的确发自肺腑,草民也想过若是草民也拥有陛下手下那些文臣武将,是否也能做到与陛下一样好。可想来想去,草民失望的发现,草民做不到,至少在用人方面,草民做不到如陛下那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陛下问草民对日后的打算,草民想若是可以,能否与草民几亩良田,容草民如百姓一般生活。”

“……你说的是真的?”刘福皱眉看着刘协说道。

“草民所言句句发自肺腑,不敢有半句虚言。”刘协闻言连忙说道,随后又满是期待的望着刘福。却见刘福轻轻摇头说道:“你这个愿望恐怕大哥没法替你实现。你好歹也是我的兄弟,让你做百姓,岂不是让天下人在背后戳大哥的脊梁骨?”

“草民绝对没有这个想法。”刘协赶忙解释道。

刘福摆摆手,让周围的人退下,船舱里只剩下自己与刘协夫妻二人,这才开口对刘协说道:“二弟,你无心时事,大哥理解,但你的身份也注定你不可能去过平常百姓的生活,这点你也要理解大哥一下。”

“……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安置草民?”刘协略带失望的问道。

刘福见状笑了笑,拍了拍刘协的肩膀说道:“大哥有钱,养你一个闲人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等回到长安以后,你先去拜见一下母后,然后就去皇庄调养一段时间,在那里你想干什么都可以。对了,也不要总是待在皇庄不出来,有空也去兴汉学院听听课,聆听一下蔡师、卢师的教诲。至于以后想要做什么,时间还长,你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

当听到刘福准备安排自己去皇庄的时候,刘协心里不由一沉,觉得刘福这是准备继续软禁自己,但在听到刘福后面说的话时,不由一愣,等刘福说完,忍不住问刘福道:“陛下不软禁草民?”

“软禁你?大哥为何要软禁你?难不成还担心你会造反不成?说句可能会让你感觉不好受的话,就算你想要造反,可又有谁跟你一起造反呢?二弟,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就剩下刘备、孙权这些不肯接受事实的顽固分子了。”

刘福的话的确有些伤人,但刘协也不得不承认刘福所言非虚,以如今西汉的实力,一统天下的确是迟早的事情。正如刘福方才所言,即便自己真的想要造反,可又上哪去找志同道合之人。

话不说不透,理不辨不明,当刘福如此直白的告诉刘协自己丝毫不担心刘协的时候,刘协反倒放下了心。在放心的同时,刘协又对刘福生出一份感动,设身处地的去想,刘协自问若是自己处在刘福如今的位置,自己是否会放过刘福?答案是否定的。

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刘协才对刘福更是感到心悦诚服。心事尽去的刘协胃口大开,总算是感到了饥饿,这一路担惊受怕,就没有心思吃东西。

刘福笑眯眯的为刘协布着菜,刘协来者不拒,低头猛吃,直到吃到八成饱,这才抬头问刘福道:“皇兄,小弟去了皇庄有什么需要小弟做的?”

“不自称草民了?”刘福笑着问道。

“嘿嘿……”刘协尴尬的笑了笑。

刘福也没继续让刘协难堪,想了想后说道:“皇庄里的事情也没什么需要你负责,在皇庄里有管事,你去了皇庄愿意读书就读书,愿意种地就种地,只要别影响了皇庄的正常工作,其余的时间随你自己安排。对了,去学院的时候记得带上皇庄里的护卫,也不要多,两个就好,保证你往返的安全。”

就如唠家常一样,刘福说着对刘协日后的安排,刘协认真听着,直到刘福准备命人领他们夫妻二人下去休息,刘协才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心中最大的疑问,“皇兄,你为何要派人救我?”

“怎么?莫非刘备对你很好?你不愿意离开?”刘福闻言笑问道。

“皇兄,你知道小弟不是那个意思,还请皇兄教我。”刘协向刘福深施一礼说道,一旁的伏寿也是好奇的望着刘福。

刘福见状也不再说笑,看着刘协说道:“之所以命人救你,那是因为你我是亲兄弟,为兄不忍你死在宵小之手。至于你所担心的事情,为兄对自己很有自信,不认为就凭你能够在为兄的手掌心翻起什么浪花。二弟,你回家了,安心去过你想要过的生活,有什么麻烦自有为兄替你解决。”

“臣弟拜见陛下。”刘协向刘福大礼参拜道。

343第343章龙虎斗二十

如何处置刘协的问题对西汉朝廷百官来说并不算是什么重要的问题。大义在刘福身上,汉室正统也是刘福这一支。别看刘协是先帝的次子,更是先帝临终前制定的继承人,可西汉朝廷百官所效忠的是刘福,这西汉也是刘福与百官一起合力打造的。刘协想要凭借一个名头就吃现成饭,那纯粹就是痴心妄想。

刘协的死活在朝廷百官的眼中甚至没有是否疏通一下长安河运重要。刘福想要跟刘协重叙兄弟之情,这对百官来说没什么,反正刘协就算去了长安,也翻不起什么风浪,顶多让他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养活一个闲人,并且还是由刘福自掏腰包,百官实在是没有反对的理由。

只是刘备不知道西汉朝廷百官的心态,在得知囚禁刘协的农庄起火,负责看守的人员尽数被烧死以后,刘备当即便对外宣称说是刘福派人暗杀了刘协。原本刘备是抱着恶心一下刘福的心思下的这道命令,可谁能想到,刘福在刘备派人散布谣言没多久,就带着刘协夫妻二人出现在公众场合。

刘协没死,先前宣称刘福派人暗杀刘协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刘福、刘协兄弟二人联手耍了刘备一通,刘备没恶心到别人,反倒让自己的名望大跌。尤其是刘协当众向刘福表示臣服,同时催促之前宣称支持他的刘备、孙权不要再负隅顽抗,尽快放下武器向刘福投降。

刘协的这一个声音,顿时就将刘备、孙权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本来有刘协这块招牌在,刘备、孙权还是自居汉臣,可眼下,同意投降是不可能,但不投降,两家就会变成叛逆,那些跟随孙刘二人的文臣武将也在转眼间就变成了乱臣贼子。

刘备原本想要借刘协之死搅乱一下刘福的内部,却没想到刘协没死,反倒被刘福将了一军,被逼到了墙角。

投降是万万不能的,刘备唯有一口咬定出现在刘福身边的刘协是假的。双方在打嘴仗的同时,手上同样也没有闲着。刘备一改之前的守势,转而开始了进攻。除了赤壁那里的三万水军没动外,夷陵、樊城两处主战场都在刘备的催促下转守为攻。

面对刘备突然发起的攻势,刘福及其手下众将早有预见,别看刘备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其实却是在虚张声势。强大的情报系统早已将刘备在背后搞得小动作一一送到了刘福的手中。

要说起刘福的情报系统,那早在刘福还没有去张掖之前就开始布置,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经营,一张完善的大网早已罩住了大汉这块土地。对于孙刘两家的一举一动,即便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也不离十。

刘备、孙权都清楚自己的治下隐藏着来自西汉的奸细,可如何找出那些奸细,却是刘备、孙权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便能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却因为牵涉太广而不得不中止。西汉的奸细身份甚多,有些甚至还是出身孙刘两家的世家子弟,可孙刘两家的根基就是来源于世家的支持,动了世家,那就相当于自毁根基。

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往往就会失去那点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蛛丝马迹。刘备治下出了一个刘巴,可谁又知道孙权的治下又有谁会是西汉的奸细。所以在得知刘巴的真实身份以后,孙权并没有因此而取笑刘备的识人不明,而是加强了对手下众臣的暗中监视。

上位者怀疑下属的行为是人之常情,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个度,适当的监视手下能够理解,可若是过分了,搁谁也受不了。刘备那边还好点,至少刘备还晓得隐蔽行事,而孙权在这方面就做的有点差了,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用来监视百官。江东的众臣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或多或少有些不痛快。

被人怀疑的滋味并不好受,尤其是那种莫须有的怀疑,更是叫人难以接受。可这种事又不能明说,官字两张口,怎说都有理。你反应激烈点说你心中有鬼,你反应冷淡点又说你不配合他们的工作,文臣还好点,不至于当面给人难堪,可武将就不行了,暴脾气的他们对孙权直属的那些所谓查找奸细的人就没有什么好脸色了,轻则破口大骂,重则直接动手。

孙权也知道此时不该如此,大敌当前,当时万众一心之时,可孙权又实在是不想自己的治下出现另一个刘巴,只能一面安抚那些感觉受了委屈的臣子,一面依旧叫人继续查探。

相比起孙权臣子的不满,刘备那边就安稳了许多。不过这种安稳也只是相对的,随着刘协被救走,尤其是刘协公开要求刘备向西汉投降以后,刘备治下人心浮动,刘备想要再如以前那样收拢人心与西汉决战,难度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尤其是在襄阳一带,世居那里的世家更是态度变得暧昧了起来,不再像以往那样对刘备有求必应。

刘备敏锐的觉察到了这点,对于那些喂不熟的世家,刘备失望到了极点,可眼下又不是跟他们算账的时候,相比起襄阳世家,刘备更加注重荆南的人心。那里是刘备的发家之地,更是刘备日后与西汉划江而治的重地。在荆南,刘备的基础还是很牢靠的。只不过随着大量百姓的南迁,荆南的人心也随之出现了变化。

不是演义里所讲的刘备被迫离开新野时有大量百姓跟随,而是刘备动用武力强迫那些百姓背井离乡,这中间的差别即便不说,那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些被迫南迁的百姓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园,对将他们迁来这里的刘备,能有好感才怪。只不过刘备手中有兵,这些百姓只能将对刘备的不满藏在心里。

刘备也不是不知道强迁百姓南下这一招会让他丢失民心,可与大局相比,这点民心的损失刘备已经顾不上了。百姓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想要成大事,那就离不开百姓的支持。哪怕百姓不支持,可只要手里有兵,那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荆南一直人口不足,虽然蛮人的数量不少,但终究不是汉民,用起来也不叫人放心。刘备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与西汉划江而治,那大量的汉民就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可汉民不会凭空增加,只能从别处找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诸葛亮才对刘备强迁百姓南下一事保持沉默,因为诸葛亮也清楚,刘备会这么做是为了将来打算。

刘备君臣都清楚意识到西汉此次南下势不可挡这个现实问题,而在清楚认识到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以后,刘备和诸葛亮不得不为日后坚持斗争做准备。别看刘备在赤壁留下三万水军交由周瑜指挥,但那并不是关键,刘备除了派兵阻拦西汉军的南下外,更多的精力是将荆北的百姓尽量往荆南迁徙。当然对于那些世家,刘备就没有采取强制手段了,愿意跟着来刘备欢迎,而不愿意的刘备也不强求。反正没了百姓,世家也就不成世家了。不来更好,少了跟自己抢权夺利的人。

襄阳世家明知道刘备此举是在刨他们的根基,可却又没有胆子反对已经红了眼睛的刘备。以前刘备还顾忌一点影响,但在西汉的压力下,那点名声上的事情刘备已经顾不得了。虽说还没有公开撕破脸,但只要世家稍有反抗,刘备说不得就要杀鸡儆猴。

谁也不愿做那只被用来警告猴子的鸡,但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将百姓尽数南迁,世家又是说什么也不愿意。他们需要一个领头人,而这个领头人,不是蒯家,而是蔡家。

自从蔡瑁死后,蔡家就几乎退出了众人的视线,明哲保身的守着祖业在襄阳行事低调起来。也正是这份主动退让的态度,才让刘备没有对蔡家赶尽杀绝,默许了蔡家的存在。但作为当初荆州世家龙头的蔡家,自然不肯就这样没落下去。不过蔡家也清楚自己与刘备力量悬殊,单凭一己之力无力回天,只能等待时机。

而如今,时机终于等到了。西汉大军南下,而蔡家在西汉是有人的,西汉皇帝的岳父,当今国丈蔡邕,就与蔡家沾亲带故。不过这层关系蔡家一直不敢对外声张,以免引起刘备的注意。可现在好了,刘备自顾不暇,而蔡家也想要凭借与蔡邕的那层亲戚关系重新夺回荆州世家龙头的地位。

烂船都有三斤钉,更何况是世居荆州,在荆州常年盘踞龙头位置的蔡家。蔡家的底蕴是刘备这种外来户无法比拟的,在蔡家的暗中串联下,一股暗流正在襄阳的内部涌动。

襄阳是荆州的治所,不过随着刘备将防御重心南移,襄阳的地位也随之降低。别看关羽如今正在樊城与庞德打得热闹,可襄阳世家却不认为关羽能够重夺樊城,即便真的夺回了樊城,对荆州的大局也没什么影响。一旦西汉水军在赤壁击败孙刘两家联军,西汉的大军可以完全不通过樊城到达襄阳。而对于孙刘两家能够在赤壁击败西汉水军,襄阳世家并不看好。

不说双方的力量对比,但看双方内部的稳定情况,那就可见一斑。西汉那边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刘福身边,那真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