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学有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宫学有匪-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成。”梁帝拈起一块水晶糕,往那小狐狸嘴边递去,头也未抬道:“你若不去宫学,明天我的案头上就该堆起一沓奏折了。”
  “苏苏!”少女大吼一声,抱着小狐狸气呼呼的:“你好没义气!”
  她伸出小小的拳头,往梁帝背上捶了下,咬牙切齿道:“你忘了小时候你尿床,还是我帮你瞒过去的,你这个讨厌的……”
  “姑姑,都陈年旧事了,能不能别提了。”梁帝颇感无奈,抬头叹了口气。
  少女反而被逗笑了,伸手又连捶了几下:“就要提就要提,笨蛋苏苏,你最笨,最笨了!”
  梁帝被囔得头疼,却不闪不躲,任少女发泄着,只是文秀的一张脸皱成了个团子。
  说来滑稽,他们虽是姑侄关系,但私下无人时,她却总是叫他“苏苏”,只因他名字里含个“苏”字,他觉得这称呼太没正经,她却笑嘻嘻地跟他道:“你叫我姑姑,我叫你叔叔,刚好扯平了,你说对不对?”
  那理直气壮,歪理也能说成正论的样子,真叫人啼笑皆非。
  “朕那时常常在想,是不是让她多发泄一点,在朕面前多任性一些,朕的小叶子姑姑,就没那么辛苦了?”
  昏暗的大殿中,缭绕的白雾模糊了梁帝的眉眼,他望着虚空,像是看见了某道遥远不可触的身影,轻轻笑道:“毕竟,只有在朕面前,她才能无所顾忌,做回她自己,做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如果日子能够一直这么过下去,于叶阳公主而言,大抵也算一件幸事,可惜,天公从来不仁。”
  那一年,西夏向大梁开战,来势汹汹,西夏王御驾亲征,连夺了大梁十六座城池,战况惨烈无比。
  “紫荆关那一仗你也听闻了吧,一座城都被屠尽了,死了无数的人,遍地横尸,血流成河,白骨都堆成了山,连陆老将军都折了进去……”
  听到“陆老将军”时,杭如雪的手动了动,他沉声道:“臣知道,臣曾在陆老将军麾下任过职,他是个严厉却又和蔼的老人家,令人敬佩折服,臣在他手中学到不少东西。”
  梁帝长长一叹:“是啊,三朝元老,忠心耿耿,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可惜人说没就没了,铁骨铮铮战到了最后一刻,死在了西夏人的铁蹄下……战报传来的那天,朕整整一个晚上都没合眼。”
  梁帝仿佛又想起那年的场景,摩挲着手边的茶杯,声音瞬间都苍老了许多:“仗不能再打了,大梁耗不起了,不管是百姓还是将士,朕都不想再失去了……”
  杭如雪坐在昏暗的大殿中,定定道:“所以只能谈判讲和。”
  “对,谈判讲和。”梁帝闭了闭眼,叹息着:“西夏人胃口大,要钱要土地,还要……皇室最尊贵的女人。”
  像是又回到那雷电交加的一夜,少女散着发,赤着脚,抱着自己的小狐狸,宫人们拦都拦不住,她一路跑到了大殿,跑到了她的“苏苏”面前。
  殿门大开,冷风呼啸,她全身湿漉漉的,一步步走向他,像暗夜的幽灵,瞪着大大的眼睛,一字一句道:“苏苏,我不想嫁到西夏去。”
  他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案前就摆着要递向西夏的求和书,他悲恸地看着她,双眸里布满了血丝。
  他知道她会来,从下旨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她一定会来。
  他心如刀割,却望着那张苍白的脸,只能吐出六个字:“小叶子,对不起。”
  殿里静了静,忽然响起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苏苏,我不想嫁,我不想嫁!”
  殿外电闪雷鸣,映亮那张疯狂而绝望的面容,她一下跪在了地上,单薄瘦削的身子颤抖不已,一步步地向他跪挪过去:“苏苏,求求你,求求你,我不能嫁,不能嫁去西夏,我要是嫁了会有人死掉的……”
  “可已经有很多黎民百姓死掉了!”龙椅上的他忽地一声吼道,他捏紧双手,呼吸急促,血红了眼眶:“不要拿死来威胁朕,小叶子,就算你死了,尸体都要给朕抬到西夏去!”
  她猛然一震,不可置信地望着他。
  他在她面前极少用“朕”这个字,可一旦用了,就是再无转圜的可能了。
  她显然明白过来,浑身不住颤抖着,忽然发出一声呜咽,整个人伏在了地上,恸哭失声。
  她怀里的小狐狸受到惊吓,跳了出去,在一旁瞪大了眼睛,瑟瑟发颤,似乎不明白主人为什么这样伤心欲绝。
  “那是朕第一次看到她哭,从前不管多辛苦多累,她都没在朕面前掉过一滴眼泪……”
  “朕直到那时才知道,原来一个总是笑着的人,哭起来也可以是那么的……绝望。”
  雨夜滂沱,雷电交加,大殿里,他走下了龙椅,一步步来到她身边,颤抖着手,将她一点点搂入了怀中。
  她是那样瘦,身子那么冰冷单薄,好像风一吹就会散开一般。
  他强忍着泪水,在她耳畔道:“别怪朕,他们指名道姓,一定要你,要你这个宣帝的女儿,大梁身份最尊贵的女人。”
  “那西夏王曾在宫宴上与你有过一面之缘,他记得你的模样,遣人送了画像过来,那使臣再三叮嘱,一定不能弄错人,言下之意是警告大梁不要妄想耍花招,否则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朕别无他法,连找人替嫁都不可能了,朕……对不起你,小叶子,你心里有怨有恨就都喊出来吧,都是朕的错,是朕无能,朕保全不了你。”
  大殿中茶香萦绕,陷入回忆的梁帝眉目哀伤,望着虚空一时久久未动:“那夜的雨下了好久好久,天昏地暗,外头仿佛始终没有清明过一般,朕耳边至今都还依稀能听到那夜的雷电声。”
  “叶阳公主最终还是去了西夏,她说不怪朕,国难当头,她必须要肩负起一个公主的使命……”
  “从那天起,朕再也没有见过叶阳公主了,西夏那么远,她远离故土,一个人孤零零的,一定活得比从前更不易,她原本是那样爱说爱笑的人,可却被逼得心如死灰,脸上再也找不出一丝笑容,就像她离开皇城的那天一样,双眼直勾勾的,像一口枯井般,了无生气。”
  “朕知道,朕的小叶姑姑,从那天开始,就已经死了。”
  梁帝深深吸了口气,低下头,一滴泪水坠入了茶杯之中,漾开一圈又一圈。
  他没说话,杭如雪也没说话,大殿一时寂寂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首座上才传来梁帝沉重的声音:“或许在你们看来,朕这个君王过于软弱,只知一味退缩,但朕是真的不愿再打仗了。”
  “战火一起,死的都是黎民百姓,动乱的都是国土山河,朕不愿再见血流成河的画面,不愿再失去像陆老将军那样的老臣,更不愿再亲手把自己最在乎的人送出去。”
  大殿烛火摇曳,梁帝将手中的茶杯紧紧一捏,眼眶泛红:“男人们打仗输了,却要把女人送出去和亲,你说好笑不好笑?”
  杭如雪眉心一动,霍然抬首望着梁帝,他面孔依然文秀清雅,却似乎陡然间染上一层坚毅的光芒,他在龙座上一字一句道:“朕发过誓,绝不再送任何一个皇室贵女出去和亲,这江山兴亡,最不该牺牲的,便是百姓与女人。”
  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杭如雪唇角翕动着,到底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有此心臣万分钦佩,可是战争总是无法避免的,狄族三番四次挑衅我大梁,若还不……”
  “朕知道。”梁帝挥挥手,凝眸望着杭如雪:“狄族不是不能动,但不是现在,朕要思虑的东西还有很多。”
  他缓缓道:“你容朕再想想,朕知道杭将军赤胆忠诚,一心为我大梁,但是许多事情无法急在一时。”
  “杭将军你是千年一出的将星,一剑可挡百万师,无所畏惧,但你有没有想过……”
  梁帝顿了顿,拔高了语调,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在大殿回荡着——
  “我大梁现在,又有几个杭如雪呢?”
  座下的那身银袍心头一震,还来不及开口时,梁帝已将手边茶向殿中一洒,冷冷道:“朕肩负黎民百姓,肩负祖宗基业,一旦做出决定,便如此茶,覆水难收了。”
  “朕赌不起,眼下也不想赌,狄族之事先暂且如此,朕心意已决,无需再言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预告:书院接旨

  ☆、第六十八章:书院接旨

  
  梁帝的旨意来得很快,眨眼传遍了书院上下。
  圣旨的意思清清楚楚,一是嘉赏,二是陛下将亲临竹岫书院赴宴,与师生同席,安抚宫学子弟。
  狄族一事虽大而化小,但该赏之人还是得赏,除却杭如雪的功劳外,当日那几个留在林中,与狄族人周旋的宫学子弟亦是居功甚伟,不仅没有丢却宫学颜面,甚至某种意义上,算是阻止了一场“大战”的发生。
  他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没有去做那两国发兵的导火索,便是梁帝最为庆幸的地方。
  其中八人之中,留下来独自对抗狄族,以一人之力拖延时间的骆秋迟,自然又是当居首功。
  梁帝知道他出自寒门,又是宫学新一任的麒麟魁首,文武兼备,人才出众,是不可多得的俊杰英才后,沉思许久,大笔一挥,竟给了他一份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殊荣——
  他以大梁君王的名义,亲笔替他写下了一封拜官帖,盖上玉玺,还赐他“义勇侠”的封号,将拜官帖与那“义勇侠”的令牌一同放入匣中,随圣旨一齐送到了竹岫书院。
  先不说那“义勇侠”的头衔,单说这封拜官帖,可真是大梁史无前例的殊荣了,这可比赐下一千两黄金都来得贵重!
  原先在大梁,等级森严,寒门想要打破阶层,入朝为官,需经历多达二十九项考核,为期五年至十年的“下放磨砺”阶段,如此苛刻的条件下,最终通过之人自然少之又少。
  是故,大部分寒门子弟想要走上仕途,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从一开始就输了王孙贵胄一大截,而世世代代如此延续下去,寒门便永远是寒门,贵族永远是贵族,如萤火之与日月,两个阶层之间始终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
  唯一能使寒门子弟跳过这些“巨石”,与世家贵胄站在同等起点上,公平竞争的,就是“拜官帖”。
  拜官帖带着一种举荐性质,只能由官位极高的大员,或是世袭王侯这样的显赫身份写下。它等同于一块“敲门砖”,有了拜官帖,就能使寒门子弟免去那二十九项繁琐的考核,以及五年至十年的下放时期。
  多少寒门子弟苦读诗书,怀揣出人头地的愿景,却败在了大梁对寒门无比苛刻的条件下,他们梦寐以求都想要一封“拜官帖”,以此改变命运,得到一个珍贵异常的机会。
  可惜,大梁等级森严,一般世家贵族都是看不上寒门学子的,极少有大员或是王侯愿意写下这封拜官帖,他们都是身处显赫阶层,本便是既得利益者,又怎么会去扶持寒门,做动摇自身贵族根基的蠢事呢?
  但现在,骆秋迟,一个无门无第的寒门学子,不仅得到了拜官帖,还得到的是大梁有史以来,份量最重,绝无仅有的一封拜官帖!
  他等于瞬间跨过了阶层的障碍,同所有王孙子弟站在了同等的起点上,甚至比他们还要领先一步。
  拿着梁帝亲笔写的这封拜官帖,他的仕途该有多么顺畅,未来官路等于直接打通,说一句“平步青云”都不为过!
  这圣旨一下,整个宫学几乎都轰动了,那传旨的公公也将骆秋迟看了又看,语气中也带着讨好的笑意:“接旨吧,义勇侠,那拜官帖与令牌均在这匣中,你可要拿稳了。”
  这天大的殊荣多少双眼睛盯着,他必须要拿稳,往后造化如何,也全凭他自己了,但万万不可丢了圣上的颜面,他只许进,不许退,前路漫漫,一定不能辜负皇恩,辜负今日这番器重。
  这公公是个“老辣子”,话中有话,明显是在提点骆秋迟。
  骆秋迟心知肚明,扬唇一笑:“皇恩浩荡,学生自然得稳稳接住才行,多谢公公提醒。”
  说完,磕头接旨谢恩,衣袂飞扬间,气度从容,不卑不亢,那公公满意地点了点头。
  身后一众人也赶紧跟着接旨,一片欢喜的气氛中,唯独一道俊秀温雅的身影,深深埋下了头,紧紧捏住双拳,几乎要将银牙咬碎了。
  等宫中的人一走,书院立刻像炸开了锅一样,每个人都围向骆秋迟,其中竹岫四少挤得最快,那谢子昀喜上眉梢,一副与有荣焉,比骆秋迟还要高兴百倍的模样。
  “骆兄,骆老大,你实在太厉害了,你才是当之无愧的竹岫书院第一人啊!”
  他旁边的齐琢言也挤上前,一脸狗腿子道:“叫什么骆兄啊,现在该改称‘义勇侠’了,这可是陛下钦赐的封号啊!”
  “对对对,瞧瞧这块牌子做得多精致,这‘义勇侠’三个字,听说还是陛下亲笔提上去的呢!”
  “还是咱们骆兄牛啊,一个义勇侠,一个麒麟令,腰间都有两块牌子傍身了,翻遍整个宫学也找不出第二人了吧,这才叫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牛的还是这拜官帖,你见过皇帝给人写拜官帖的吗?要不是托骆兄的福,咱们这辈子都开不了这样一回眼界啊!你们说是不是?”
  比起男学热烈的吹捧,女学这边关注的点就大不同了,她们个个兴奋上前,两眼放光地盯着骆秋迟,不住问道:“骆师弟,你那日当真在树林里杀了几十个狄族人吗?是真刀真枪,身披兽皮,凶如恶狼的狄族人吗?”
  话才问完,挤进来的孙梦吟已经高高一抬手,大声囔道:“那还用说,何止杀了几十个狄族人,加起来上百个估计都是有的,还是骆师弟一个人杀的!他以身犯险,留下来拖住那群恶狼,就是为了保护我们先离开,他冲在最前面,一点都没有犹豫的!要我说,陛下封他这个‘义勇侠’还真没封错!就算再来几个头衔,骆师弟也是受得起的……”
  激动的讲述中,女学这边响起一片惊赞之声,个个仰慕不已地望着骆秋迟,眼睛里的那道光芒都要将他燃烧起来了!
  人群里,姬文景不知何时来到骆秋迟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头,清美如画的一张脸笑道:“野蛮人,恭喜你了,晚上打几只山鸡过来,给我们加加餐如何?”
  骆秋迟拂袖转身,轻巧勾住了姬文景的脖颈,俊逸的面孔笑意飞扬:“山鸡就不打了,有你这只现成的美人鸡在这里,瞧着就秀色可餐了!”
  “滚你的!”姬文景将骆秋迟一推,笑骂道:“还是狗改不了吃屎!”
  周围跟着大笑起来,一片兴奋跃然的氛围里,付远之薄唇紧抿,不知不觉竟被挤了出去,一个人伶仃地站在角落中,身影灰败,目光冰冷如刀。
  往日他身旁还会有孙左扬常伴左右,但现如今,连孙左扬都在那人头攒动的包围圈里,绘声绘色地说着那日林中发生的事情,对骆秋迟大夸特夸,同孙梦吟一起宣扬骆秋迟那了不得的“英雄事迹”。
  更别提那道清隽纤秀的身影,从一开始,她就一直紧紧站在骆秋迟身旁,笑意浅浅,听着众人对他交口称赞,仿佛比自己吃了蜜糖还要开心一般。
  真热闹啊,哪里都是欢喜不胜的,只有他这里,是死一般的寂静。
  “付师兄,你,你还好吧?”
  耳畔倏然响起一道娇美的声音,付远之扭过头,正对上闻人姝关切的目光。
  她遥望那包围圈中,看着那道众星捧月的身影,不屑地哼了哼:“有什么了不起的!”
  “付师兄,你别往心里去。”她似乎很是为他忿忿不平,撇着嘴道:“若没有你带路,我们怎么可能走得出那树林?明明你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