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历史的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安,历史的痛-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嚏,长命百岁!老兵和大姐异口同声地祝福着我!

看清当下的路
——故都行(13)(2007年1月25日)

  在参观完卧龙寺和碑林博物馆的时候,老兵都是催魂似的说要在12点前一定赶到大雁塔北广场,观看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表演。悠扬萦回着的阿弥陀佛的唱咏,给卧龙寺里向往天堂的灵魂涂抹上了些许的暖色;风剥雨蚀的冰冷的碑林却是镌刻着沧桑岁月阴寒的气息,冻得灵魂禁不住打起寒颤。幸亏大姐那杯洋溢着浓情的热茶,把渗入骨髓的时光寒气驱散殆尽。远观广场上人头攒动,太阳了露出了淡淡的笑颜,身心顿然有了几分暖意。

  表演的时间未到,肚子咕咕抗议,老兵说附近有一家由贾平凹题写门匾的正宗“岐山臊子面”,当然是要我买单了——在来西安之前,我就“认识”贾,因而凡是与他有关联的事物,我都倍感亲切,像是见到亲人般的感动。老兵恰恰利用我对贾氏的这份情愫说事,每每我都是不加思索地上套,老兵为自己的小伎俩得逞露出得意之形色。

  迎宾的墙面上书写着岐山臊子面的渊源,原本是一种乡里亲情的交融,村庄里的百姓,把各家精心烹制的面汤倒进一口大锅里熬煮,然后分而食之,内容丰富多彩,形成了“煎稀汪薄劲光酸辣香”的特点。望文释义,色香味俱全,淋漓尽致地呈现于眼前了。久而久之,沿袭成为一种惠风和畅的民俗。不想那拉氏逃难于岐山时,饥寒交迫中吃到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汇集百家之精粹的面汤,大加赞赏,从此名扬天下。我一边品读文字,一边品尝面汤,两相对照,还算是名副其实。

  老兵吃的满面红光,兴致勃发,舞动着双拐,向广场进发。我们看到广场右侧有一家门脸较大的玉器商行,就信步度了进去。虽然不识什么蓝田玉、和田玉、南阳玉等,但是,每每见到那些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细腻如脂,晶莹剔透,温润可人的物件,总是能心旷神怡,忘却凡尘。脑海中闪现出红楼梦中顽石幻形灿若明霞莹润如酥的通灵宝玉,自然又被那未了的木石前盟而感伤一番。把思绪拉回到现实,自愧囊中羞涩,对于旅游纪念艺术品,无论多么动心动情,原则是:只看,不买。意志力终究低档住了那物欲的诱惑,真还生出一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来。

  不知不觉间转至商行最里面,老兵正跟一老者套磁得不亦乐乎。那老者赠送名片一张,是什么高级周易研究家,展示出两幅释名的书法作品,内容是某领导人名字的藏头诗一首,另一首是有关东北笑星赵本山的。主题是:名字即命运。

  当得知我来自渤海岸边时,他上下打量我一番开口道:这位女士气度不俗,端庄典雅富贵相。但是,性情过于善良纯正,直言快语,不知迂回,认准目标不放松,往往欲速则不达。

  我惊呆了,他的释语与朋友们眼中的我极为吻合,回神定气,问他:可有破解之妙方?他说:遇事隐忍,节拍放缓,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吉人天助,终达成功!要知详情,可待片刻,细细道来。老兵应和,极是,极是。说他早就看出来了。

  音乐喷泉的表演时间要到了,我和老兵三步并作两步奔上观礼台,栏杆有半人高,我见针插逢地挤到了最前面。嘣嘣嘣嘣,嘣嘣嘣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响彻长空,水柱随着节拍,喷涌而起,跌宕起伏,当旋律达到高潮时,最高的水柱喷射有几十米高,蔚为壮观。然而,台上的我总找不到在场感,像是隔靴搔痒,抑或是矮子看戏,感受不到广场上人头攒动,随喷泉起落而激情奔涌的情怀。似乎缺少了什么。

  不能犹豫,表演只有半个小时。我挤出人群向观礼台下跑去,置身于广场喷泉的水雾中,兴奋地像个孩子似的,跟着水雾的节拍进退闪动——水柱高高喷涌时,水雾覆盖面积大,人群就四散开去;水柱跌落时,水雾收敛,人群就像被什么力量吸引着缩进。那散开去,涌进来的现场感受,激活了每一根麻木的神经。喷泉表演的间歇,人群涌进广场内部,忽然,音乐骤响,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哗啦啦,水从天降。有的喷泉龙头随着音乐的节拍转动方向,靠近的人们被喷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那滑稽相也成了同伴的笑料。头发眉毛都氤氲着水珠,空气也是湿润清新的,能嗅出水甜甜的味道,音乐悠扬顿挫的味道,还有阳光淡然的味道。

  高高的观礼台前沿上悬挂着一幕气势恢宏的瀑布,像是一台歌舞拉开的大幕。瀑布下是一组组变换姿态的、旋转着的喷泉,像是一群妙龄的婀娜仙子,伴随着音乐的律动,扭动腰身,甩动水袖,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演绎着曼妙的霓裳羽衣舞。

  我终于找到了在观礼台上感觉到缺失的东西——在场感。高高在上时观看到的是整个广场上的宏观的喷泉场面,然而,最精微,最梦幻,最动人,最感人的那一部分,被观礼台屏蔽了,只看到脚下的水平流,而看不到那水跌落为壮观的瀑布。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而眼皮底下的水舞表演未必看得见。恰如一味追求虚幻缥缈的爱情,而忽视了身边那个最珍爱你的人儿。只有走下去,来到最卑微的地方,与它的灵魂共呼吸,产生心灵深处的共鸣,才能激情澎湃,才能观看得清清楚楚,才能感受得真真切切。好高骛远不可取,必要的时候低下头颅,看清当下的路。 。。

永远在路上才是追求者的真实状态
——故都行(14)(2007年1月25日)

  古都行中,大雁塔的历史渊源与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是绕不过去的一笔,而且是重中之重的一笔。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是古今游客的必游之地。因而,千古文人骚客以其旷世的才情文思,对其表述得已经淋漓尽致,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后来人自当会生出李白羞对崔颢题《黄鹤楼》诗作而大发赞赏与遗恨时的心情: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没有资历赘述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兴建慈恩寺的历史盛况,以及透视唐王朝宫廷内部的血雨腥风用“感恩”的面纱来掩饰的历史真相;也更没有资格累述唐玄奘历时十七年的艰辛,从印度(古天竺)取回七十五部经典,为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及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建大雁塔,且在此潜心度过二十年的译经生涯,以至把佛教发扬光大传播于世界的空前绝后的顶礼膜拜的盛世景象。

  朋友们想了解这些,只需轻轻点击互联网,翻检历代名人诗辞歌赋碑刻,观赏影视戏说,图文并茂,应有尽有,大开眼界。我在此所能表述的是自己登临时的情景与心情,思考着“信仰”教化治国这个亘古的沉重的课题——当然,这不是我们所能攻克的。

  这时,我想起了辽师大文学院王卫平院长的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语:如果国民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有宗教信仰,那么国家将不治而治;而且都是高素质的人具有宗教的信仰,整体民族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也将不治而治。

  上帝在看着你!这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妇女说的,教徒想做坏事的时候,他认为谁也不知道,可是当他要伸出罪恶的手的刹那,往往会停止罪恶的行动,因为他相信:上帝在看着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阻止他犯罪的不是什么法律,而是他惧怕上帝的惩罚,他认为上帝是万能的,无所不在的,所以教徒不敢存有侥幸心理。

  人们用很多形象生动的词汇来形容当今社会的精神现状:物欲横流,信仰危机,文人缺钙,道德沦丧,人文缺失。呼唤悲悯情怀来观照众生的苦难,关照底层人群的生存现状。想当年,玄奘餐风饮露,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为的是普度众生于苦海。取得真经,学有所成,师傅不肯放行回国,高徒力争设坛答辩,雄辩天下,赢得尊重与隆重的送行。

  玄奘怎么也不会想到,当今上海出现了“处级和尚”,现代化时尚的通讯工具应有尽有,代步豪华轿车,出入星级酒店,挥金如土,与时俱进。当我国著名学者讲述这种现象,在报刊上曝光并大声疾呼的时候,我持将信将疑的态度。

  这次古都行,使我直面了这种现象的真实存在。参观法门寺时,游客们排队等待验票进去参观,守门法师的手机彩铃响起了“万水千山总是情”的旋律,可谓无情未必真豪杰。在西安至长春的列车上,软卧包厢里出出进进的是几个剃度的和尚与尼姑装束的人,与玄奘左手奉钵盂右手执禅杖风尘仆仆徒步丈量西天真经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站在大雁塔南广场玄奘铜塑像前,我仰视着这位据说是在现实社会里身材矮小瘦弱的男子的巨人般的形象——他站在一块巨石上,身披袈裟,手执禅杖,目光如炬,大步流星,向我们走来,背景是慈恩寺及寺中的七级浮图大雁塔,二者相互辉映,演绎着历史的沧海桑田。听老兵讲述着雁塔名称的由来,一说来源于玄奘编撰的 《大唐西域记》中所述的佛教故事,菩萨化身大雁,自陨,以醒世人;二是传说玄奘取经路上,大漠孤烟,不小心失手打翻了唯一的盛水皮囊,眼睁睁看着最后一滴水渗入炙热的黄沙中,瞬间蒸发。饥渴待毙之时,一只大雁飞来引路,找到绿洲水源,获救。总而言之,上苍慈悲,蜉蝣感恩。

  坐在大雁塔的台基上,老兵讲述了一个在重走长征路上发生的故事,看着这个钢铁汉子眼里转动着悲愤的泪花,我震惊了,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抚慰这颗受伤的军人心灵。直到我看到了当事人王君,他淡然地摇摇头,意思是什么也别说了。我不能不相信一个见死不救的残酷事实的存在,再次震惊,无语。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为了“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老兵倡导且组织了重走长征路志愿者的队伍,爬雪山,过草地,风餐露宿,折断右腿,历时七个月,花费上万元养老金,他连眼睛都不眨一眨。一路访贫问苦,给所经学校的学生讲述红军的故事,感召孩子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作对国家有用的人——走长征之路,学伟人榜样,惜幸福年华,树崇高理想。至今拄着双拐的他仍说:不后悔!

  不后悔,但痛心。为了某些人泯灭的良知——在过草地时,年轻的队员王君被狗咬伤,急需在24小时之内注射狂犬疫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荒无人烟,电话求助方圆百公里医院没有疫苗。正在这时,幸运地与国家某主流传媒重走长征路的拍摄人员相遇了。队员们欢呼,救星来了!当拍摄组的医务人员拿出五盒中的一支疫苗正要注射时,被他们的某负责人阻止了救助活动。

  志愿者说出钱买他们的疫苗,被拒绝了;志愿者说出钱求拍摄组的越野吉普把人送到某军事基地救治,也被拒绝了。四个多小时的交涉无果,人性难通,忍无可忍的老兵咆哮了:老子要是手中有支枪,就毙了你这个见死不救的冷血动物! 

  事隔半年,时光流逝,血色被风雨淡化了。然而谁听到这个故事,谁的心灵都会被震惊的,继而愤怒地说:你们手头有当时的照片资料,为什么不发出去曝光事实的真相?老兵沉痛地叹息一声:咳,他们毕竟是代表国家传媒的人,有损于国家形象的事,我们不能做。

  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陈长吟短信赞老兵:一路潇洒走天涯,万里长征脚下跨,人生要如老顽童,风雨做伴好年华。骨折几十天的老兵拄着双拐去会宁参加“瞻仰会师地,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大会师,亲友们劝阻他好好养伤,他说:我一定要和重走长征路的战友们会师;我还要亲眼看看拍摄组里的某些人,走完了长征路,道德良知有什么变化没有。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浮图即浮屠——宝塔,七级则是指七层的宝塔,佛家以为七层的宝塔约为百公尺来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来供养,功德是很大的,假使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是比建宝塔礼佛还要伟大的。

  我站在大雁塔顶层,凭栏远望,古都风貌尽收眼底。环顾四面辟券拱门洞,分别书写着:普度慈航,佛佑平安,招财进宝,吉祥如意。我怀疑这“招财进宝”是后人违逆的。仰望穹庐上有一首回环诗,录入为:前人赞唐僧取经还需游西天拜佛;人赞唐僧取经还需游西天拜佛前……

  至今仍然有人不解地追问老兵: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长征精神是什么?老兵没有正面回答,赋打油诗一首:万里西行走长征,好似玄奘取真经,千难万险终不悔,伤病骨折亦英雄。而后无限感慨地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要重走长征路!永远在路上才是追求者的真实状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劝君更尽一杯酒
——故都行(15)(2007年2月5日)

  老兵醉酒,弥勒佛似的笑着问我,给他能不能打八十分,我微笑着摇头不语,他很是惊诧。一向自我感觉良好且有几许男子汉魅力的他,醉眼迷离地请求道,怎么也得给个六十分,及格吧?我仍是微笑着摇头不语,他吃惊地酒醒十分,睁大了眼睛。

  我说,最多给你三十分的友情分,还是出于感谢你的导游。他脸刷地变了颜色,无地自容似的,扭头就走,边走 边模仿着宋丹丹的小品:太伤自尊了,太伤自尊了,不奉陪了。他真的就这样走了,事后找出很多的托辞,拒绝再给我当导游、保镖、摄影师了。

  其实,对于这位老兄的仗义为人,我从心底里是感动的感激的感谢的——当接待方没有妥善安排好我的旅游日程,出现空档,茫然无顾时,他挺身而出,召之即来,义无反顾地拄着双拐给我导游古都的历史文化名胜。他博闻强识,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出口成诵;博古论今,典故趣闻,江海滔滔,愧煞在座的众文朋,望尘莫及,暗自佩服。

  对于他表现出来的刚正的军人气节,我是赞同的赞赏的赞佩的——重走长征路上,他不媚世俗,承担重任,跑前忙后,为队友担当主心骨,联系吃住行等事宜,尤其是在王君被狗咬伤急求救过程中,正气凛然,富有使命感,敢于挑战“权贵”,拯救沦丧的道德良知于物欲横流的水火之中。

  对于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油滑的社会恶习(我说他有兵痞子习气,他郑重声明要我换成“油滑”这个字眼好听一点点),我是憎恶的鄙视的漠视的——他请客,别人埋单,事后他不但不领情,还幸灾乐祸地说,你活该,我挖坑,你就跳啊?要么他就别出心裁,要朋友们抓阄,谁手气不好,抓了大头,他就为自己的雕虫小技而得意,消费着你的血汗钱,说着风凉话,看吧,这是天意,天意难为。一手制造着恶作剧,还一脸顽童般的天真烂漫,使人爱不得,恨不得,哭笑不得。

  带着蒙娜丽莎的微笑(朋友们对我的调侃),察其言,观其行,对老兵没有任何私人的成见,就事论事。军人优良的一面,是主要的;油滑的习气,是社会污染又耍小聪明的毕现。我说,别忘记我是做什么工作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学生在下面作弊,看得一清二楚,不抓你抓谁?他就嬉笑着说,这辈子,不是外人把咱击倒了,是自己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