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话三国-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辩微微颌首。他觉得钟繇说得有道理,自己以前想的有些偏颇了。虽然他不准备亲征山东是想安心修行,可是山东不平,他又怎么可能安心修行。

    “卿言甚善,朕再思量思量。”

    “唯,愿陛下以天下为念,早日出征,解山东于倒悬。”钟繇暗自松了一口气。他此行的目的达到了。刘辩虽然说还要思量思量,但那不过是托词。“卿言甚善”,刘辩已经同意了,只不过等人再劝一下。这样的事,钟繇当仁不让。

    他立刻给洛阳的亲友写信。

    ……

    荀彧走进了长安城。

    虽然没有大张施鼓的对长安城进行修缮,可是陈纪死之前已经做出了部署,相关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并没有因为陈纪突然死去而中断。眼前的长安城更加整洁,渐渐的露出了曾经天下雄城的气魄。

    荀彧穿城而过,顺道瞻仰了罘罳阙,在阙下坐了一会儿,这才赶往昆明池。

    他没有急着去见刘协,而是先求见长公主。

    长公主刚刚产下了一个男孩,正闭门谢客,在家休养。听说是荀彧来了,她破例接见了荀彧。对荀彧的了解,她大多来自皇后唐瑛和贾诩。贾诩说荀彧是儒门真正的幕后主使,还是刘协背后的老师,她当然要见一见。

    见礼完毕,长公主问了一些荀彧的来意。当她听说是刘辩让他回来辅佐刘协时,她有些失落。

    “荀彧,妾身有一句话,可能不太动听。”

    “公主请说。”

    “妾身的弟弟陈留王是一个资质上佳的好孩子,可是被你教得有些歪了。”

    长公主沉下了脸,脸色不太好看,语气也不太中听。荀彧听得心里一阵不安。以长公主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来,她对刘协肯定是非常不满意了。他没有吭声,静静的听着。

    “儒家常说,忠臣出自孝子,人必能孝,而后能忠。如果心中没有仁爱,就算有雄才大略,也无法成就王道。陛下对陈留王的爱护,天下人有目共睹,可是陈留王对陛下的心思,恐怕就不是那么至诚了。妾身非常好奇,你身为儒门领袖,究竟是怎么教导陈留王的。”

    荀彧出了一身冷汗,诚惶诚恐,却又无言以对。他正在思量如何回答,长公主又说道:“妾身本来想不明白,最近在家休养,却有些懂了。人常说当有赤子之心,为什么?是因为赤子不会作伪,不会想太多的事,也不会因为想要万人景仰而故意掩饰自己的想法,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你们则不然,一心想成就王道,却不看看条件成熟不成熟,有没有那个可能,只是一味的空谈。久而久之,你们不仅骗人,自己也信以为真。以这种办法教人,岂能教出真正的明君,怎么能实现真正的王道?”

    荀彧尴尬不已,却又心头一震。他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左右移离了,因为他一直没能真正明白刘辩对儒门的反感之处。相反,长公主置身事外,反而看懂了儒门的症结所在。

    好高骛远,言高行卑。
第422章 舍得
    长公主最后对荀彧说,要按我的意思,是不能再让你和陈留王接触,可是既然陛下答应了,我相信陛下,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陈留王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算陛下同意,我也不同意。别忘了我还是首辅,陛下不回来,朝廷的事,我还能说得上话。

    荀彧感‘激’不尽,退出了长公主府,来到了尚书台。

    贾诩闻讯,笑脸相迎。他打量了荀彧两眼,乐不可支。“被长公主训斥了吧?”

    荀彧尴尬的点点头。“‘蒙’长公主不弃,点拨了几句。”

    “哈哈哈……”贾诩大笑起来。“荀文若,你啊,没有公达爽快,所以过得也憋屈。”

    荀彧笑而不答,不打算在这些‘私’人问题上和贾诩争论。

    “你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既然陛下和长公主都答应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陈留王是块美‘玉’,欠缺的只是雕琢。不过他才十一岁,有的是时间,你也不用太担心。”贾诩打量着荀彧,沉‘吟’片刻,又道:“工‘欲’善其事,当先利其器。文若啊,让我看看你的利器吧。”

    荀彧笑了。“贾令君,彧斗胆,想问你一个问题。”

    贾诩有些意外的看着荀彧,捻着胡须,思索片刻,嘴角微挑,轻声笑道:“文若这是要与我对阵哪。”

    “不敢,互相切磋而已。”

    “好,难得碰到对手,就与你切磋切磋。”贾诩爽快的摆摆手。“你问吧。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若无陛下,你我两人各辅一主,孰胜孰负?”

    贾诩想想,不紧不慢的说道:“若是行军布阵,我略胜一筹。若是治国理政,你胜我一筹。”

    “若为帝王师。谁更能胜任?”

    “你胜在正,我胜在奇。”

    “若是我有戏志才、荀公达、郭奉孝等人助阵,你可有合适的帮手?”

    贾诩眉头一挑,沉默良久,摇摇头。“我没有一丝胜算。”

    “那么,你现在知道为什么陛下没有将陈留王托付给你,却托付给我。没有让你做首辅,却让长公主做首辅了吧?”

    贾诩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却只是刹那之间。他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没错,治国尚正,奇只能偶用。我用的是‘阴’谋,不是阳谋,不足为帝王师。”他顿了顿,又笑道:“你虽然不尚奇。却教出了戏志才、郭奉孝、荀公达这样善于用奇的人才。可见你并非不能为奇,只是不屑为之。你真正的能力在正,可惜,你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教出一个在正道上出类拔萃的人才。陛下将陈留王托付给你,大概是希望你将正道传授给他吧。”

    荀彧长叹一声:“贾令君,我原本也是如此想,现在却另有想法。我不为奇,并非不能奇,而是不屑奇。你不善正,并非不能正。而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法‘门’,只能剑走偏锋。机巧易学,正道难行,行正道比用机巧可难多了,若无传承,仅凭一已之力,是无法完成的。你欠缺的,只是嵩高山那一石室的书,以及传承千年的家族积累。”

    贾诩目光闪烁,似笑非笑,眼神却有些落寞。荀彧说得对,论智力,论心机,他可以和当世的任何一个智者抗锋。可是他为什么不能成为刘辩心目中的帝师?因为他的学问不全面。他更擅长的是诡道,而不是治国大道。这些学问不是一个人空想就能想得出来的,他需要传承,需要很多代人的积累,才能从纷杂的头绪中找到最关键的东西。

    学问在于鉴往知来,知道历史是第一步,而他连这第一步都迈不出去。

    荀氏家族有千年的传承,他能了解到的历史真相远比他多。他没有传承,所知道的历史大多是流于表面,甚至是被人‘精’心修饰过的,连真相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奢望从中学到真正的学问。

    这就是寒‘门’士子先天不足的地方。他也好,李儒也罢,他们的能力都只能体现在某一方面,偏重于‘阴’谋,偏重于人心揣测,没有荀彧这样的世家子弟全面。学问是需要积累的,智慧也是需要沉淀的,他们没有这样的积累,也没有这样的沉淀。他们可以聪明一时,却不能聪明一世,面对积累深厚的世家子弟,他们始终处于劣势。别的不说,若非龙渊之战,他一辈子也不会知道㭎鼓十曲这种神奇的法‘门’。

    “那贾令君知道为什么陛下之前不认可我吗?”

    “愿闻其详。”

    “因为那时候的我心浮气躁,一心要追求王道,以为自己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只言片语就可以翻云覆雨,指点乾坤,却不知道自己是站在累卵之上,悬崖之边。看起来俯瞰天下,其实寸步难行。如果遇到一般人,还可以对付一二。如果遇到真正的强者,我就会狼狈不堪,一败涂地。”

    贾诩眼珠一转,会心而笑。他微微颌首:“我知道了,现在你的脚下不再是累卵,而是真正的大山。”

    “大山不敢说,只是一个土丘而已。”他顿了顿,又道:“土丘虽卑,却是真正的大地。”

    贾诩接了一句:“而且已经超出了地面。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

    “文若,你脱胎换骨了,当得王佐之名。”

    “这也是托陛下之赐,若非玄冥海之行,我终究是井底一蛙,不知东海之大。”

    贾诩抚掌颌首:“可喜可贺。”

    荀彧躬身致谢:“多谢。”

    ……

    荀彧最后走到了刘协的面前。

    刘协打量着荀彧,半晌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先生,你变了。”

    “殿下,是臣误了你。”荀彧深施一礼。“陛下重新给臣机会,希望殿下与臣一起抓住这个机会。”

    “还能抓住么?”刘协轻笑一声,带着几分落寞。“怎么抓?”

    “要想改错,必先知错。殿下为何不从自己犯过的错开始说起呢。”

    “我犯过的错?”刘协眉心微蹙,紧紧的抿着嘴‘唇’,一声不吭。他觉得眼前的荀彧很陌生,和以前那个一心想把他教成明君的荀彧判若两人。他现在就像是天子的使者,千里迢迢的赶回来,不是为了帮他,而是为了让他认错。现在认的错,是不是将来要一条条的记录在案,公诸于众,然后顺理成章的将他踢出朝堂,让他永远不得翻身?

    见刘协情绪抵触,荀彧没有‘逼’他,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殿下,你知道陛下几次破境,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了什么机缘吗?”

    刘协警惕的看着荀彧,强笑了一声:“还请先生指点。”

    荀彧也不客气,将他了解到的刘辩几次破境的经过娓娓道来,特别强调了刘辩当时的心境,最后指出,刘辩的实力之所以如此强大,并不是因为他多么有心机。相反,他破境的时候万念皆空,心无杂念,常保一颗赤子之心。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窥见真正的大道。

    这就是道法自然。

    那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刘辩这样迅速破境呢?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龙,更因为他们想得太多,不能像刘辩一样放下。不能放下,又怎么万念皆空,又怎么能常保赤子之心?

    刘协将信将疑。

    “陛下能放弃皇位,能放弃整个天下。殿下,你能做到么?”

    刘协的眼角‘抽’搐了两下。这才是荀彧真正想说的那一句吧。

    “皇位是陛下,他能放弃。皇位不是殿下的,殿下却不能放弃。殿下,这其中的得与失,难道还不够清楚吗?”

    刘协眉心拧成了川字,沉思良久。“先生的意思是说,陛下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能放弃,而我之所以迟迟不能破境,是因为我不能放弃?”

    荀彧满意的点了点头:“殿下终于触‘摸’到了道法的真谛,臣也算没有白费这一番口舌。舍得舍得,先舍才能有得。殿下,臣以前教你的与真正的大道背道而驰,这不是殿下的错,是臣的错。”

    刘协眼神微缩。“那依先生之见,我现在当如何做?”

    “放弃该放弃的,抓住对殿下来说最根本的那一点。”

    “那一点,是什么?”

    “境界。”

    “那……奈天下何?”

    “殿下境界不够,这天下终究不是殿下的。殿下的境界够,这天下终究还是殿下的。殿下,陛下无子,他除了将天下‘交’给殿下之外,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可是,就算我肯放弃,我的境界也无法超地陛下。”刘协转过身,看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有龙,还有赤霄和玄刀,我却连一口剖鲧吴刀都没保住。”

    “陛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你只看到赤霄和玄刀,只看到剖鲧吴刀,却忘记了还有一件重宝。与那件重宝相比,赤霄、玄刀、剖鲧吴刀都不值一提,甚至于龙凤都不足为虑。”

    刘协不解的皱起了眉头:“究竟是什么,竟然如此珍贵,如此强大?”

    “传国‘玉’玺。”(未 ;完待续 ;~^~)……7aahhh+25718097……>;
第424章 塞翁失马
    太平二年,十二月中,镇北将军杨凤、并州牧李儒、幽州刺史钟繇、度辽将军公孙瓒赶到弹汗山,与鲜卑附义王槐头、王相阙居一起参加会议。

    会议地址就在神殿,那座面带神秘微笑的神像下面。

    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被称为草原活佛的佛教大师支谦。

    支谦进门的时候,正背着手在神像前踱步的刘辩连忙上前,合掌为礼。

    “大师安好。”

    支谦连忙还礼。“方外之人,拜见人间佛。”

    “大师客气了,辩不敢当。”

    支谦也不多说,转身又向杨凤欠身施礼:“见过护法伽蓝。”

    杨凤不敢怠慢,连忙还礼。他悟命破境,已经与吕布、关羽等人一样跨入神级猛将的行列,再加上不久前的西征,他顺理成章的被支谦纳入了护法伽蓝神的范围。在俗世,他是刘辩产的臣子,在佛门的世界里,他是刘辩这个人间佛的护法伽蓝。

    这一切都是刘辩赐给他的,他对刘辩的感激自不待言。

    公孙瓒看了,有些眼热。他和杨凤差不多时候悟命,但是悟命之后,他就没什么进展了,杨凤却在一年不到的时候内再次破境,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了草原上人尊敬的护法伽蓝神,可以享受人间香火,实在让人嫉妒。

    刘辩将公孙瓒的神色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杨凤是厚积薄发。在悟命之前就修行了很多年,只是凭自身的力量没能捅破那张窗户纸,一旦悟命。以前下的苦功就看到了效果。公孙瓒则不同,这是一个坐不住的猴子,虽然强迫他在神殿悟命,迈过了那道门槛,但是一回到军营,他大概没心思坐下来冥想的。

    修行这种事,绝大多数时候还是要靠自己。他自己静不下来,别人也没办法。

    槐头和阙居交换了一个眼神。无可奈何。刘辩手段高明,一手屠刀,一手佛法,将草原控制得服服贴贴。现在他们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别说杨凤、公孙瓒等人虎视眈眈,草原上的牧民也未必肯听他们的。依附了汉人之后,不用再打仗了,互相之间的争斗也没有了,他们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而胡市的开放也补充了战利品不足带来的损失,不致使牧民的生活水准下降。

    当然了,刘辩也不是什么真正的人间佛,他将草原变成了他的养马地。垄断了战马资源。上等战马由朝廷安排专职人员统一收购,每个部落只能保有一定数量的战马,超出部分必须全部出售。否则形同谋反,杨凤等人很快就会杀上门。各部落的精锐也被集中起来,由朝廷派遣将领统一训练,统一指挥,各部落能够控制的兵源非常有限,只能防盗。不足以发动战事。

    这样做的基础就是佛法。佛法把刘辩变成了他们的人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