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玩天下-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室,他是苏州最有名的玉雕大师了。”

    杨平点点头,拿起杯子喝口柠檬茶:“正好你帮忙把蓝珀米珠给绑上。”

    女人的手就是巧,三下两下就绑好了还打了个双线万福结。宁静把绑好的府上有龙递给杨平看:“好看吧。”

    “嗯,好看,”杨平放下杯子,抢过臭宝的冰淇淋,“你吃得太慢了,我替你吃。”

    臭宝打个嗝儿,翻白眼:“就知道抢我的……”旋即又高兴起来,“好啦,出发出发!”

    上了高速,宁静专心致志的开车,杨平的小叶紫檀换古墨了,他取出那串沉香手串,拿在鼻尖细嗅,慢慢修复着空间里的古墨,残破的锦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复原,里面的古墨慢慢的分开独立成块,上面的皴裂慢慢地在复合,雅黑的墨块隐隐发出紫光,有些缺失部分是修复不了了,就那么缺着,黑色墨块几乎每个上面都有缺损。红色的墨块倒是完完整整,漂亮大气。不过总体看来这锦盒和这些墨块不是一套,横竖风格不搭。

    修复完成也没工夫细细感觉这些古墨,杨平拿出电话联系好邹哥,让他在高速路口等。

    su州到加兴不远,一路江南水乡风情让臭宝和磊磊两个北方的孩子兴奋不已。

    出了高速远远就看见邹哥站在一辆灰色大众辉腾前打望。

    杨平指挥宁静把车停在旁边,跳下车给邹哥一个大大的拥抱:“邹哥,好久不见长肉了啊。”

    邹哥是胖了,再胖也是胖帅哥,看来最近给老婆进补的汤汤水水没少喝,见到杨平激动地不得了:“小杨,哈哈,没想到咱们再这里碰面,这车来了多少人?咦?”看到下来的宁静和四个孩子,他大惊,“海兰呢?你这是又换人了?”

    “嗨,换什么换啊,”杨平介绍,“这是宁静,我朋友。这是臭宝你见过。叫伯柏。”

    “你好你好……”宁静和邹哥握下手。

    臭宝大方地打招呼:“伯伯好。”

    邹哥过去抱一下:“嘿。大胖小子,长高了。”

    杨平乐呵:“这是我侄子,磊磊,睿睿,这是宁静的女儿囡囡。”

    “伯伯好……”几个孩子异口同声。

    “好好……”邹哥眉开眼笑,“走,先回家。我在前面带路。”

    邹哥老丈人家在秀州区一个高端小区里,独栋的二层别墅。加上阁楼得有三层。

    家里人不少,邹哥老丈人,丈母娘,一双和臭宝差不多大的儿女,邹哥老婆赵莉抱着三个月大的小儿子。这下热闹了,光是小孩儿就有一个班了。

    邹哥给大家介绍完,邹哥的一双儿女带着臭宝他们上楼参观,大人们就坐在一起寒暄。

    宁静接过赵莉抱着的小孩儿,奴奴奴地疼个没完,小孩子确实很可爱。白白嫩嫩的,杨平看着喜欢。忙掏出锦盒递给赵莉:“嫂子,这是给小侄子的见面礼,一点儿心意。”

    邹哥哈哈大笑:“小杨的东西都是极品,来来我看看。”说着接了过去。

    赵莉嗔怪:“哪有你这么不客气的,谢谢你啊小杨,宁静吃水果。”

    邹哥打开盒子,吃了一惊:“小杨,这给小孩子的也太贵重了。”他是玩和田玉的行家,一眼就看出这块小籽料凝若羊脂,而且落款是苏工大家。小杨现在不简单啊,一个见面礼就得三四万,夸张了点儿。

    杨平喝口碧螺春,笑眯眯地解释:“这是su州蒋老师的新作,我看料子和工都不错,寓意也好,府上有龙,儿孙兴旺嘛。”

    邹哥的老丈人赵爸被搔到痒处,哈哈大笑:“儿孙兴旺,好啊。小杨,你也爱好古玩?一会儿去看看我的收藏,来来小凯我看看。”盛世嘛,生意人大多喜欢收藏,即升值又彰显品味。不过赵爸给人的感觉像文化人多过像生意人。

    杨平呵呵笑:“赵伯,我是喜欢文玩,古玩不是我的强项。”

    赵爸要过邹哥手里的府上有龙,戴上花镜,对着阳光看看,点头:“很漂亮嘛,不过小杨,你的说法不对,文玩其实是古玩的一支,现在流行的文玩其实就是古玩里的杂项。也就是说除去陶瓷,青铜器和纸质古玩的所有杂项都可以叫文玩。”

    杨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邹哥有些过意不去,自己把人家叫来道贺,结果小杨送件这么贵重的挂件:“小杨,这件府上有龙怕得三四万,这多不好意思。”家里亲戚送也就送了,一年都没怎么联系的朋友,一下子送这么贵重的礼物,这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赵莉和赵妈面面相觑,惊讶:“啊?!这个小东西这么贵?这……”

    “邹哥,实不相瞒,去年你买那个把件,我等于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赚得也不少,这点儿小东西你就别和我客气了。”杨平呵呵笑着解释。

    邹凯叹口气,只能收着,有情后补吧。

    赵妈和赵莉以为宁静就是杨平的爱人,拉着她在一边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南方话倒也投缘,杨平也听不懂她们说的什么。

    赵爸把府上有龙放进盒子:“小杨,这东西我喜欢,我就替小外孙收下了,一会儿我给孩子见面礼你可不能推辞。”

    杨平笑得腼腆,喝口茶:“对了,赵伯,您对古墨了解吗?”

    赵伯捋捋花白的头发,摘下花镜放在锦盒上:“了解的不多,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彩陶时期。嗯,古墨大概可以分成御墨,即宫廷帝王用的墨;贡墨,进贡的墨;真玩墨,收藏珍玩的墨和文人自制墨。按材料分可以分成松烟墨、桐烟墨、漆烟墨等等。”

    “这还了解的不多啊,”杨平佩服,“赵伯我刚买了套古墨,您给看看,断断代?”

    “哦?那好啊,在哪里?”

    “在车上,我去取来。”

    转了一圈儿,杨平拎着手提袋进来了,取出锦盒放在茶几上:“就这,赵伯你给看看。”

    赵伯戴上花镜,看看锦盒说话了:“这是清代的御制锦盒,你这该不会是御墨吧?”说着他打开盖子,里面整整齐齐放了八块墨锭。

    最中间是一块长方两端缠枝椭圆形,墨形硕大厚重,通体朱红。横有楷书“御墨”二字,竖有楷书“大清乾隆辛卯年制”字样。整个墨体有祥云纹图案,雕镂精细。侧面右下角有一行小字徽州汪惟高造。

    赵伯起身走到电视柜那里取来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不一会儿激动地满头冒汗:“嘶,这是乾隆御墨啊,保存这么完好,这就是御墨,珍玩墨啊。”

    邹凯害怕老爸高血压再给犯了,赶紧扶着:“嘿哟,爸,激动什么,还说不准真假呢。”

    赵伯点点头:“嗯,是有疑问,这七方黑墨看不出有乾隆御墨的样子,现在赝品太多,这样的墨我没见过任何描述,说不好。”

    杨平奇怪:“赵伯,这还不一定是真品?”(未完待续。。)

    ps:  来了站短,还以为是给推荐,结果是提醒我规避现实地名的。唉,码字难啊。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下一人

    “这方朱砂墨我看八成是真品,但传世量太小,确实不敢肯定,剩下的七方黑墨估计是假的,臆造品。”赵伯到底不是专业人士,不敢肯定。

    杨平拿起黑墨,一块一块地细看,这七方黑墨暗放紫光,表面描金彩绘的都是鸟类。第一方是仙鹤,第二方是锦鸡,第三方是鸳鸯,第四方是芦雁,第五方是鹦鹉,第六方是白头翁,第七方是彩雀,每方正面都是双勾重彩的工笔花鸟,表现了鸟类的动飞之势和曼妙体态,气氛祥和吉庆。

    侧面不提年月,没有印章,只有一个符号,它的外形,特别巧出心裁,有点象写得结构松散的‘天‘字,又象一个简写的‘开‘字。

    他指给赵伯看:“赵伯,你看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

    赵伯呵呵笑:“奇怪就奇怪在这里,这是花押,就是古代人的个性签名,这个符号是宋徽宗给书画题跋中的押字,其实就是“天下一人”四个字组成,四笔写成。但是提在墨锭上这就没听说过了,肯定是臆造品啊。”

    杨平心里已经肯定这是宋代墨锭了,只是不知道这些墨锭和宋徽宗有什么联系,这需要找具备极强专业知识的人咨询。

    “有一方真品也不错,赵伯您这方面只是还真渊博。”杨平狠拍马屁。

    “哈哈,一般啦,走,看看我的收藏去。”

    邹哥给杨平挤挤眼,意思赶紧跟上,老丈人有不少好玩意儿。他是能蹭就蹭。不然都得便宜大舅哥。

    进了二楼书房。杨平叹为观止,一百多平米的大书房,四面墙的博古架玻璃柜,瓷器,玉器,书画,竹木杂项各占一面墙经纬分明,琳琅满目。书房中间是一套明代书房家具。一张金丝楠水波纹茶台。

    杨平长大了嘴,惊呆了,他的东西不少了,但是也没这么种类丰富,分门别类的摆着。

    “这就全是赝品也花不少钱呢吧?”杨平挠挠头。

    “呵呵,我这里全是真品。”赵爸得意。

    杨平看得出这里的东西基本都是普货,但都是真品,还是比较奇怪赵伯怎么就这么笃定全是真品:“赵伯,你怎么肯定这里全是真品?”

    邹凯乐呵,拍拍杨平的肩膀:“我岳父从不逛地摊。全是在拍卖会上拍来的。”

    杨平其实想说拍卖会也未必全是真品,但又忍住了。那里毕竟买到赝品的概率小得多。土豪啊,终于亲眼见到了。

    赵伯有生意人的精明,看出杨平的疑惑:“小杨,拍卖会看上去也许价格会贵点,其实是走了安全有省钱的捷径。”

    “哦,赵伯,这话怎么理解?”

    赵伯让二人在茶台前坐下,烧壶水:“大型的拍卖公司基本拍品都有保证,所以说买到赝品的机会不多,这你承认吧?”

    杨平点点头。

    “在古玩市场捡漏也好,直接买古玩也好,不管买得多便宜,总有打眼的时候吧?”

    杨平继续点头。

    赵伯笑笑:“别人在古玩市场买古玩,捡漏,只要有一次打眼,那就比我拍几十次东西多花的费用多得多。而且,上过拍的古玩升值更快,毕竟宣传力度不一样。”

    杨平豁然开朗,长着大嘴使劲儿点头。

    水开了,电磁炉就是快,赵伯沏好茶,泡一会儿,把紫砂壶的盖子放在茶宠上,紫砂壶倒着立在公道杯上,茶通过汝窑茶漏,流进公道杯。

    赵伯给二人到好茶:“请茶,我买古玩二十年了,虽然没什么绝世珍品,但这些东西每一样都有名家的鉴定证书和拍卖会的宣传图册。回头想想,这些年做什么生意啊,赚得还不如这些东西升值来得快。”

    杨平感慨,这不懂古玩也可以玩古玩啊,而且玩的还不错,比那些见天泡在古玩市场里的虫儿更有见地。只是少了些乐趣,更像一种投资。

    喝了会儿茶,赵伯起身从书桌下拿出来只木盒,打开里面是四只复活节彩蛋,不过这四只复活节彩蛋太漂亮了,都是用几百颗宝石镶嵌而成,一只是水钻镶嵌的,一只是红宝石的,一只是蓝宝石的,一只是黄宝石的,放在一起熠熠生辉。

    赵伯笑着拿起那只水钻镶嵌的彩蛋,打开,里面是一只小金母鸡:“这是我在苏联做生意的时候拍回来的,很便宜,当时大概值人民币一千块吧。这上面的碎钻,碎宝石都不是什么极品,就是卖了个工艺,里面的小母鸡倒是18k金的。”

    “苏联?”好遥远的名字啊。

    “嗯,那时候苏联还没解体,这四颗复活节彩蛋正好送给四个孩子,别推辞。”

    杨平拿起一颗端详一阵儿:“真漂亮,赵伯这太贵重了,这哪儿能要啊。”

    邹哥推一把杨平:“你送我儿子那么贵的和田玉我们不是也没说啥吗?再说这是给孩子们的,你慌个什么劲儿。”

    “呵呵,赵伯那我就不客气了。”

    赵伯给杨平和女婿倒上茶:“小杨,我想跟你商量一下,那块乾隆御墨我想让拍卖公司的朋友鉴定一下,如果没问题能不能转让给我?我这里很多古玩,御墨还真没有。”

    邹哥给杨平发根烟,贿赂一下:“来来点上,我岳父可从没给我朋友张过嘴,小杨你一贯仗义,就满足一下老爷子呗。”

    杨平不在乎,吸口烟,满处踅摸烟灰缸,赵伯等着答复呢,随手拿过一只茶杯:“弹这里就好,怎么样小杨?”

    “行啊,不过说好,只转让那块乾隆朱砂御墨,别的我自己留着。”

    赵伯呵呵笑:“好,别的你想卖给我我还不要呢。”说完拿起电话就给朋友打过去。

    杨平小声问邹哥:“赵伯认识的人不少啊,拍卖公司的专家一个电话就能叫来。”

    邹哥翻个白眼:“嘁。拍了二十年了。在那个拍卖公司都应该是金牌vip了吧?”

    一会儿。赵伯放下电话,笑眯眯地回来,喝口茶:“他们一会儿就到,小凯,晚上我没去哪儿吃饭?你抓紧定,不然没位置了。”

    邹哥点点头:“还就月he古街的御膳房吧,正好吃完饭,带小杨按摩转转。我这就去定。”

    杨平拿着复活节彩蛋回到客厅,宁静还在和赵莉吧啦吧啦地聊天,几个孩子倒是下来了,对着大液晶玩wii体感游戏呢。

    “赵爷爷给你们送的礼物哦,想不想看?”

    “想,想……”臭宝扔下遥控器,第一个跑过来,“我看看。”

    杨平打开盒子:“一人一个,看看都喜欢什么颜色。”

    四个孩子兴高采烈地挑选,囡囡要碎钻的。女孩儿对钻石都很敏感;磊磊要黄宝石的,感觉更奢华;睿睿要红宝石的。瑰丽多彩;臭宝要蓝宝石的他一直喜欢蓝色。

    几个孩子打开彩蛋,哗,里面还有可爱的金色小母鸡。

    嘉丽和弟弟嘉伟凑热闹大叫:“爷爷偏心,给我们都没有……”

    赵伯呵呵笑:“还能少得了你们?要有礼貌,别闹啊。”

    宁静识货,悄悄拉着杨平:“太贵了吧?”

    “又不是极品宝石,都是碎料,安啦。”杨平宽慰。

    闹了一会儿,赵伯约的鉴定专家到了,两男一女,男的都是五十多岁,女士估计年纪大些,满头银发,很有气质。

    赵伯把专家请进书房,杨平把玩着成扇和邹凯一起进去。

    赵伯介绍:“这位是林女士,家世德拍卖公司的鉴定专家,这位是鲁老师,柴老师,都是古玩杂项的专家。哦,呵呵,这位是我女婿邹凯,这位是小杨,乾隆御墨就是他的。”

    “幸会幸会……”

    大家客气地握握手。

    林女士笑着点头,很含蓄:“赵老板请我们来看的东西一定不是凡品,怎么样?赵老板有没有意思把以前的拍品拿出来上拍?”

    赵伯哈哈大笑:“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着急卖它们干嘛。来来先喝茶。”

    柴老师环顾一下赵伯的收藏,无限感慨:“唉,赵老板的这些东西升值了好几倍啊,哦,这青花缠枝件盘赵老板存了有十七八年了吧。”

    陆老师擦擦汗,瞅一眼:“可不是嘛,这件还是我收来的,现在花几倍的价钱也收不回来了。”

    闲聊了一会儿,进入正题,杨平打开锦盒,坐回到茶台边喝茶,赵老板和三位专家在书桌那儿鉴定御墨。

    鲁老师带着白手套小心地拿起朱砂御墨仔细鉴别,柴老师确定:“没问题,大开门儿。”

    鲁老师点点头:“这可以出具证书的,真经汪惟高的徽墨,赵老板是捡到宝了,这东西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