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振大明-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如今我大明已到了一个危险的时刻,以朝中大人们的见识,当不会再墨守成规了吧?臣愿意和他们谈上一谈!”唐枫下了一个决心道。
  “好,那朕就准你所请,只要朝臣对此不作反对,开海一事便可一步步来!”皇帝点头应承了下来。他现在也实在没了其他的办法,只有违背祖宗的成法了。
  见终于说服了崇祯点头,唐枫心下甚是欢喜,他知道一些原来就是沿海一带的官员为了自己家乡和自身的利益,是会站到自己这边来的。而只要走出了这一步,大明的振兴就不再是一个梦想了。
  “和袄了,你回京就来见朕也该累了,就先回家去吧。明天朕会安排一次廷辩,希望你能争取到足够多的臣子的支持,然后你便可前往辽东!”崇祯说着对唐枫似是鼓励地点头道。
  “侯爷回来啦!侯爷回来啦!”……随着一阵欢报声,柳慧和大玉儿二女带了各自的儿女便迎到了二门。虽然早在唐枫进京时就差了人回家报信,可不见到自己丈夫踏进家门,两女的心却还是不能安下来。现在见到他终于回来了,两女才欢喜无限地前来见面。
  看到妻子儿女都在,而且他们看来也没有什么变化,唐枫的嘴上也露出了笑容,他一矮身就抱起了离他最近的儿子克清,并摸了摸正扑上来的长女绰儿的小脑袋道:“走,我们一家进里面说话,莫要让家人们笑话了。”
  这句半是玩笑的话使得在场的家人也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说实话,他们这些人一直都认为自己能在安平侯府为奴实在是三生修来的大幸事,这个侯爷对下人向来很是客气,全没有其他大老爷的颐指气使,更不会无端责罚打骂下人,这让唐枫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是不一般。现在见侯爷终于回来了,一直也在为他担心的那些家人们也都松了口气,早有见机快的人去厨房传这个消息,让他们准备下丰盛的晚饭了。
  直到回到后院落座后,唐枫才深情地看向两个妻子道:“我不在的几个月里,让你们打理家事,实在是太辛苦你们了。”
  “瞧侯爷您说的。”快人快语的大玉儿笑道:“我们乃是你的妻子,你不在这家里的事情当然就由我们来操持了,有什么辛苦的?”
  “妹妹说的是,你是男人,理应在外为国效力。现在能这么快平安回来,我们就很高兴了。”柳慧也抿着嘴笑道。两女一个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一个是草原上的女子,都没有高门大户的争斗之心,所以在相处了两年后,两女间的感情不但没有变坏,反而更加的亲密了。这也是唐枫最希望看到的事情,有她们两人在家里和睦相处,整个侯府的氛围才会和谐而安定。而从她们这两句对话里就可看出她们两人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唐枫欣喜地看了她们二人一眼,能得这么两个贤惠的妻子,实在是他的福气。但随即他又想到了一件事情,自己将很快再次离开自己的妻儿,这却怎么开口呢?看她们对自己的回来如此高兴,他又怎么能将这个消息说出口呢?
  但是现实却让唐枫无法隐瞒了,因为柳慧开口道:“而且现在你也平安回来了,我们自然就功成身退,家里的一切都要重新交还给你安平侯爷了……”
  这话一入耳,唐枫就再没有隐瞒的想法了,他叹了口气道:“只怕事情还不能如我们所愿啊。我这次回京,并不是就此无事了,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我去办。”
  “啊?”两女闻言都是一呆,柳慧更是急忙道:“你还要外出吗?”
  唐枫微一点头道:“是的,我这次奉命回来,就是为去辽东做准备的。”
  “辽东?”大玉儿听到这个地名,当即就猜到了这是什么事情:“难道皇上要你去辽东守边,对付那些金人吗?”说到这里,她的脸上满是担心。
  唐枫轻轻地一点头:“没错,就是去辽东和金人作战。不过你们大可放心,我和金人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付他们我是很有心得的。”
  “可是……”柳慧却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自己和他在成亲后不久,唐枫就去了辽东,两人分隔两地达两年之久。而且其间更有唐枫生死不明的消息传来,自己那时候悲痛欲绝。如果这次丈夫再去辽东,再出了什么事情的话,自己还能支持得住吗?想到这里,柳慧的脸色就有些变了,虽然适才她说得好听,什么男人就应该为国建功,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她还是不能放下的。
  唐枫对妻子的想法很能理解,见她担心的模样,心里也大是感动,安慰道:“你就不要如此担心了,这次的局面远不是当初能比的。而且这次我对辽东的大局有着绝对的控制之权,一定不会出现以前的情况了。而且你们也应该听说了现在辽东的不利局面,说句自大的话,现在整个朝廷,能够去而立刻改变那里局势的,也只有我一人了。难道我能为了一己的安危而置我大明的天下和边疆的十多万将士的生死于不顾吗?”
  两女相互看了一眼,最终齐齐点头道:“我们明白了,相公你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去辽东的,我们不会再有怨言了。”话虽然这么说,但两女面上的担忧却没有丝毫减少。
  唐枫知道要两女就此不担心也是不现实的,便岔开了话题道:“好了,今天不是为我洗尘的吗,咱全家人就应该高高兴兴的。我还要多敬两位贤妻几杯,以后一段日子,还要靠你们来操持家务,教导子女呢。”说着他又把克满也给抱了过来,逗着两个才刚能听懂几句话的小家伙,使他们咯咯地笑了起来。
  孩子们的笑声,使得堂上有些悲伤的气氛冲淡了,两女也知道这是朝廷的意思,其实丈夫也没了拒绝的可能,便强打起了精神和他说笑了起来,多说的是孩子们成长时的趣闻,这让唐枫心里备感温暖。
  团圆的一夜很快就过去,在次日四更,柳慧就把丈夫给叫醒了过来。因为今天一早,早朝之后,他就要去宫中和当朝的许多官员进行廷辩,为开海禁争取到更多的力量。对此唐枫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这可是关系着整个大明未来兴衰的大事,他必须要说服群臣,从而使大明走上另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如果是大明中间的时间点,或许因为自己尚能自足而无法改变延续了百年的祖训,但是在如今这个即将大乱的时代里,唐枫却有着足够的信心,来改变这已经描写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坚持。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唐枫大步来到了皇宫门前,只等着早朝的结束……
  第595章 廷议开海
  早朝结束,崇祯便把内阁成员和六部的尚书给留了下来。虽然几位大臣还不清楚皇帝有什么事情要与自己商量,但却也明白如今大明局势危急且多变,是应该为君分忧。
  待到请几人各自坐下后,崇祯才道:“各位爱卿,想必你们对我朝廷现在的窘境也了然在胸了吧?这几年来虽然朕与各位都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可是却敌不过天意。我大明内有天灾,使得百姓不能自足,外更有金人时常虎视在侧,实在是难让人心安。此遭更是出现了金人连下我辽东数城之事,你们以为当如何应付眼下的局势啊?”
  众臣子都面露忧色,若只是内部的不靖,他们还能提出一些建议,可是有金人的事情在,他们这些文官却也有些束手无策了。而且他们也都知道辽东的情况并不止皇帝所说的那样,那里的官兵因为军饷一直不能到位,也已渐生他心。
  见众臣都没有回答,崇祯又继续说道:“如今我大明国库几已耗尽,而各地又多是受了灾的,朕实在是不想再给百姓增加负担了,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吗?”
  这个问题就更是为难在场的众臣子了,半晌之后,首辅温体仁上前一步道:“臣愧对皇上,忝为内格首辅,东阁大学士却不能为皇上解此忧难,还请皇上责罚。”其他的臣子见状,便也一个个站起了身来,与温体仁在一起行皇帝下跪道:“臣有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和重用,实在是惭愧万分。”
  看他们都下跪认错,崇祯心里也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来似乎真的只有走那一条路了。微一顿后,他才开口道:“诸位爱卿都平身吧,朕明白你们对朝廷的忠心,这也怪不得你们。只是现在国家有难,却不得不找出一个能尽快解决国中钱粮短缺的办法来。为此,朕已经与人商量了,也得出了一个最妥善的办法。”
  “皇上竟已经有了解眼下燃眉之急的办法?”众臣子都用惊讶地眼神看向了高高在上的崇祯,却发现他很是笃定的模样。君无戏言,何况是此等事关大明未来的大事上,他也没有编谎话的理由。所以在一阵沉默之后,温体仁率先问道:“敢问陛下,这却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是否会对百姓有所不利啊?”
  “此法不但不会盘剥百姓,甚至还能使百姓也富起来。至于究竟是什么法子,就让他当着各位爱卿的面自己来说吧。”崇祯说着看了身边的内侍一眼吩咐道:“请安平侯来奏对!”
  “圣上有旨,安平侯觐见!”“圣上有旨,安平侯觐见!”……一声声的内侍请见之声传了出去,不一会工夫,早就等在宫外的唐枫就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唐枫知道,这一次的廷议关系着大明的将来,甚至是整个汉民族的未来,所以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他也强自稳定了下来。今天,他不能败,只能胜。
  在行了君臣之礼后,崇祯便对唐枫笑道:“安平侯,前日你与朕提到的那个对策,今日便再在诸位大人面前说上一次吧。若是他们有什么看法,你也好和他们探讨一二。”
  “臣遵旨!”唐枫答应了一声后,便缓缓地言道:“各位大人,想必如今我大明的危局你们也是心知肚明的。现在我大明内有不断的天灾使得粮食减产,百姓无以为生,外则有金人威胁在侧。可实际上,对我大明来说真正的难题只在一处,那就是国库空虚,不知各位可能认同我的观点哪?”
  “安平侯所言甚是,这正是我等为之苦思而不得解的地方。不知安平侯却有什么办法能解了眼下的这个难题呢?”周延儒第一个开口问道。
  唐枫并没有立刻就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转而说道:“若是照着我大明一直以来的经济惯例,以收取地税和人头税等税收为国库之本,显然是已不足以满足如此多的需求了。所以我以为,我大明是该改变一个策略了。”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在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后,他才用坚定的声音说出了那最终的答案:“那就是开海禁!”
  这一句话,犹如在寂静的黑夜里炸响了一个雷,所有人都为之色变。那些臣子们怎么都不会想到唐枫会提出这么一个对策,一时间所有人都愣住了,甚至没有一人出言反对。
  唐枫继续说道:“只有通过海上的贸易,和海外的诸多国家做买卖,我们大明才能在自身已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取得必须的钱粮,不知各位以为如何啊?”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唐枫的话音未落,便有人大声反对了起来。却是礼部的尚书郑以伟,这是一个年已花甲的老头子,此时却象是个年轻人般涨红了脸,大声说道:“陛下,这海禁乃是我大明太祖以来就明令禁止的,万不可因为现在的一点小难而废了祖宗的成法,不然天下人会怎么看,百年之后的青史又会怎么说?”
  “不错,郑大人所言甚是!”周延儒也随之发言道:“这海禁乃是我大明的国策,万不能因为眼下的一点小困难就轻言废弃,臣等大可再想他法,也不能做出如此违背祖宗成法的事情来。安平侯此言实在是让他难以接受。”
  然后又是其他的一些官员也都纷纷表态,认为不能开了那已经禁了两百年的海事,好象一旦开禁,整个大明就要亡国了一般。这让坐在上面的崇祯眉头不禁皱了起来,看来自己之前的担心还不够,情况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啊。
  唐枫早料到了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这些人的激烈反对并没有让他感到惊讶,他只是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话,直到他们都发表完了自己的看法后,才轻轻地道:“你们口口声声说太祖时,但两百年过去了,太祖时的情况就与现在一样吗?”
  “你……安平侯,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在此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郑以伟闻言面色大变,指着唐枫的鼻子呵斥道。
  “怎么,郑大人以为我这话错了吗?我可从来没有对太祖不敬的意思,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而已。太祖时我大明百姓几何,现在我大明又有多少百姓了?太祖时只是靠着种地,我大明的百姓就能自给自足,没有官员之贪墨,可现在呢?想必也不用我说了吧,那一封封从各地送来的折子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了!
  “至于你们说太祖时禁海,所以我等便不该再言海事,可你们还记得太祖时为何禁海吗?那是因为有张士诚等余孽在近海一带为患,为了对付他们太祖才禁止沿海百姓出海的。可是太祖时可没有完全禁了海事,我大明的海军却可是依旧能在海上纵横的。可现在呢,我大明还有一支象样的海军吗?
  “另外,各位难道忘了成祖永乐年的事情了吗?郑和七下南洋,难道不是我大明朝的人创下的壮举吗?你们只知道死抱着一堆故令,全不知变通,难道就想为了自己能对得起所谓的历史而要陷我大明百姓和社稷于危境吗?”
  这一番话说下来,直让众大臣一时都说不出话来。唐枫早在年初有了开海禁这个想法后就对大明的这段历史有了研究,现在自然能说得头头是道,这却不是他们这些基本对海禁一事一无所知的官员们能够辩驳得了的。
  过了好半晌后,才有人道:“安平侯此言也太过危言耸听了,怎么不开海禁我大明就要陷入危境了呢?”
  “怎么,现在我大明的情况还不够危急吗?百姓家无余财,国库也是一片空虚,又有外敌不断侵扰,将士们又无心恋战,如此情况还不够让各位警惕的吗?”唐枫冷笑了一声道:“可笑各位还只是墨守成规地想着什么祖宗的成法,若是再如此下去,只怕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都……”说到这里,唐枫惊觉自己有些失言了,忙转变了话题:“而且若说辽东是我大明的疆域,那紧临着我大明内陆的海洋吗?难道那里不是我们的疆域吗?那里有着丰富的鱼产,难道那里的一切就不能为我大明的百姓所用吗?”
  一顶顶的大帽子压下来,使得这些大人们一时还真不好反驳了。不过他们的心里却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数百年来养成的观念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打破的?
  这个时候,温体仁干咳了一声后开口了。他一直都在作壁上观,因为从今天皇帝的表现上看,他已经察觉出了崇祯的心意,显然能让唐枫来与自己等一辩,说明皇帝对这海禁一事已经心动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大明内忧外患,最担心的就要数皇帝了,眼前有这么一个看似极有利的机会,他自然想要抓住了。
  “安平侯,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怎么就能肯定一开了海禁,我大明就能度过眼下的危难呢?据我所知,在我大明以外的那些国家国力远不如我大明,怎么就能将粮食给我们呢?”
  “因为这些国家一直都希望能与我大明有公平的贸易往来。虽然这百年来那些小国也与我大明有着不少的朝贡贸易,但是这明显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我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向来为他国所喜,只要朝廷一旦下了开海之令,这些小国自然会趋之若骛。至于格老担心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