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韩信-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争的伤害最是无情。群雄并起的大分裂时代,饥荒不可避免。
韩淮楚惟有将每日膳食减半,干饭改为稀粥,他自己以身作则,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一视同仁以度过荒年。并号召大家上山狩猎,下水捕鱼以改善生活。
只是这个时候,能吃的都被人先弄了去,哪里还逮得到野兽,捕得到鱼。对此现状,韩淮楚只是发愁,却也无计可施。
汉国丞相萧何为筹措前线将士的军粮,已施出浑身解数。
屋漏又遭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看,那是什么?”关中百姓看着天空飞来的乌压压一片,一个个目瞪口呆。
“是蝗虫啊!快回家把粮食藏起来!”人群中发出一阵惊恐的叫声。
成千上万的蝗虫遮天覆地飞来,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已经粮食空前短缺的汉国,哪再经得起一场蝗灾折腾。
老天站在刘邦这一边,老天不会降灾。这灾难的降临,是一个奉魔界护法左使申公豹之命的蝗妖所为。
那成千上万的蝗虫来到关中,迅速扩散开来,直接飞向农家院舍,军中仓敖,阡陌田垄,专啃那些谷米麦穗,嫩叶青草,田间蔬菜。
米粮就意味着生命,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蝗灾面前,那些无法与妖魔抗争的凡夫俗子只能望着那为数不多的粮食被洗劫一空。
“大胆蝗妖,敢在此为祸人间,受死!”天空中一声大喝,白气悬空,受命保护真龙天子的阐教教主原始天尊终于出手,把那三宝玉如意一丢。那体型硕大的蝗妖立刻打得脑浆迸裂,神魂俱灭。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坐在火眼金睛兽上,把背后一红葫芦顶揭开,一阵黑烟冒出,飞出万千只铁嘴神鹰,扑向那一个个死了祖宗惊惶失措的蝗虫,一口一个,只一炷香的工夫,就把那为祸人间的蝗虫消灭得干干净净。
只可惜下手太晚,蝗灾过后必是一场人间浩劫。
崇黑虎怒吼道:“申公豹这厮,万仙阵后便该将他斩杀,为何将他留到如今?既然塞了北海泉眼,为何又被这厮走脱?”

蝗灾过后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关中的粮食空前的紧张,“米斛万钱,人相食”,那个情况只用一个字形容——惨!
关中没有饭吃,只有逃荒。汉王刘邦紧急下令,号召百姓逃往有饭吃的巴蜀。
史上巴蜀二郡的第一次大移民开始发生,成千上万的关中难民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那犹如天堑的秦岭来到巴蜀,彻底改变了巴蜀的人口格局,二郡人口猛增。那些掌握了先进生产文明的工匠同时带来的一场技术革命,文明的火种传播到巴蜀大地。
巴蜀人的粮食也是不多,但对这些外乡客并没有拒之门外,而是热情的接待。有一口饭,大家一起吃。没有饭吃,大家就一同吃粥,总不能叫千里迢迢来讨饭的兄弟姐妹饿死。这其中又发生了多少感人的故事……

这一日,魏都平阳忽然来了个游方道人。那道人名为许负,自称从终南山而来,在那城中闹市开馆卜卦,与人相面算命。
道人髯长二尺,面如青铜,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仪表非凡。
那馆门楣上贴了副对联,坐边是知阴阳晓五行演文王大卦,右边是观天象察日月断天地玄机,横批是铁口直断。
这道人好大的口气!便有人来试他卦算得准不准。
那许负用六枚铜钱起卦,与人算命屡试不爽。断你三更死,绝不到四更,说你走桃花运,定有美眉上门。至于消灾解难,教人趋吉避凶,更不在话下。
“许道长真神算也!”城中广为传诵,消息很快传到王宫。
又一日,有一妇人薄施胭脂,身穿简服而来。
只见那妇人只双十年纪,腰肢婉细,走路如迎风摆柳。天香国色,姿容如沉鱼落雁。身后跟了一婢女,也是娇巧可人。
“民女白氏,有请道长为民女相一相面。”美妇人婉啭说道。
道人将厉眼向那妇人一睁,目视良久,忽然起座拜道:“原来是王妃驾到,贫道有失远迎。”
原来这民女是魏豹爱妃薄姬所扮。那薄姬打听到城中来了如此一位神算,一时好奇来给自己算一算命。
这道长如此厉害,一眼便看穿自己的身份。薄姬不由肃然起敬,说道:“道长果非凡人,快快请起。”
于是薄姬请那许负为自己算命。那许负屏退外人,神秘兮兮道:“恭喜王妃!王妃之命贵不可言,以贫道看来,当生天子也。”
这一说把薄姬弄得喜上眉梢,“自己能生出天子来,那魏豹岂不要做皇帝?”
那魏豹平日里并无称帝的雄心壮志,只想当一路诸侯满足裂土为王而已。到现在还在首鼠两端,不知刘邦项羽两个战壕自己要站到哪一边。
这些军国大事薄姬也不去多想,便以重金酬谢许负,自个回到宫中。
这事也只有跟随薄姬的那位宫女知道,那宫女口风甚紧并没有对外泄露。哪里知道只一夜之间,王妃来找道士算命的事就在全城传开。
“那许负为王妃断命,说王妃日后将生出天子。”
“王妃能生天子,我家大王岂不是要登上九五之尊?”
“原来项羽,刘邦都是跳梁小丑,我家大王才是真命天子。天佑我大魏,圣天子出在我魏国也!”
这些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魏豹耳里。
“爱妃能生天子,寡人岂不是可以效仿周文王做一代开国皇帝?”那魏豹不由沾沾自喜。
亲自问过爱妃薄姬得到确认,魏豹又去招许负进宫问一个准信。
不料那算命馆已人去搂空,那道人许负已经不知去向。
道人自是那魔界护法左使申公豹所变。他一番鬼话说得薄姬信以为真之后,唯恐被仙界知道,赶紧开溜回灵鹫山去了。
魏豹找不来“铁口神算”的道人,说道:“许道长乃得道的神仙,。神仙皆是来无影去无踪,道长已去,不用找也。”
“刘季算什么东西,寡人才是真命天子。跟着他混,有什么出路?”魏豹对殿前群臣说道。
这话一出口,朝堂上立时开了锅。
刘季不算东西,可他有关中、巴蜀、汉中、河南、河内、颍川,地盘是魏豹的七八倍。殿前有能征惯战的大将军韩信正领十余万大军坐镇颍川。魏豹要是与汉王抹脸,汉王岂能容他。
最糟糕的是魏国的地盘像一座孤岛,处在刘邦与赵歇的夹缝之中。本来生存都困难,还想生出事端等着刘邦来打?
便有大将军周叔持笏出班,谏道:“大王万万不可绝汉国之交也!我魏国地窄兵少,在乱世之中能有一席之地已是万幸,如何能去与汉王,项王之辈争夺天下?妖道信口雌黄,如何能凭?”
魏豹在金座上白了他一眼,心想你这个大将军是怎么当的?寡人要做天子你该当高兴去整军备战,却来泼寡人的冷水。
周叔是三军统帅,他的声音就代表了军队的声音,没有军队支持,魏豹想做上天子?做个屁!
那魏豹正隐隐失望,军中的另一个声音就出来了。有大将柏直道:“土地军马,皆是打出来的。自古开国帝君,哪一个天生有多少本钱?”
一听这话,魏豹立马拍掌叫好:“正是此理。大将军为三军统帅,自当练兵教战为我大魏霸业图谋,怎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周叔怒不可遏,喝道:“尔这阿谀之徒只知以谗言惑乱大王,彭城之战治军不力丢了营寨本帅尚未找你算账,安敢在此胡说八道!”抽出佩剑就去砍那柏直。柏直不敢招架,围着殿前柱子抱头鼠窜。
便有一将闪身而出挡在柏直身前,叱道:‘大将军莫非要效仿故相国周市,跋扈于朝堂乎?”说话之人是个白袍小将,原来是军中骁将冯敬。
那冯敬是谁?原来也是一个将门虎子。其祖父原是秦朝右丞相冯去疾,其伯父原是秦朝大将军冯劫,受李斯之案牵连,皆不甘心忍受赵高之辱,自杀于狱中。其父冯无择当时镇守长城,幸免于难。
大秦亡国,长城军团解散,那冯无择心灰意冷告老还乡,而冯敬还年轻,且学得一身武艺精通兵法。年轻就有追求,他一家本是魏国人,故来投效魏豹。
与其他诸侯一样,魏国也闹将荒,一见将门虎子来投,魏豹大喜,当即拜为骑将(骑兵统领),予以重任。
受那小将一喝,周叔也清醒过来。
这魏国君臣最嫉恨的便是那飞扬跋扈的故相国周市,只因为周市把持朝政妒贤嫉能导致先王魏咎亡国。什么人不能学,却要学周市在朝堂上砍人。
“仓啷”一声,周叔长剑落地跪倒在地:“臣自知冒犯朝廷威仪,死罪!”
金座上魏豹冷冷看着他,说道:“你既已知罪,其他更不待言。念在你多年战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喝一声:“来人,将罪臣周叔大将军印信取来!”
这印信一失,大将军就不是大将军,还谈什么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那周叔想不到为魏豹出生入死征战多年,却为一个妖道的鬼话今日落到如此田地。禁不住虎目含泪,将那大将军印信高举过头,声音抖颤道:“这印信大王可以拿去,但罪臣有一句还是当讲。大王若绝汉国之交,我大魏亡国之祸不远也。”
魏豹冷哼一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何惧之?”叫一声:“柏直,去将印信取来。”
那柏直走到周叔身前,望着那印信眼前就是一亮。
这东东谁不想得。只是有纵横家弟子周叔在,做上大将军没有他的份。如今周叔被罢免,魏豹又点名唤他,看来有戏。
柏直取过印信,递到魏豹座前。果然,只听魏豹问道:“寡人与刘季绝交,汉国必遣韩信来兴师问罪,不知爱卿能否敌得过那韩信?”
柏直腰杆一挺:“韩信亦非三头六臂。他若来攻,臣占据山川险地只守不攻,汉国遭受蝗灾粮秣短缺必不能久战,且要应付楚军来攻,有何惧怕?”
听了这话,殿前文武包括周叔频频点头。
那刘邦最大的敌人不是他魏豹而是项羽。汉军的正面战场在颍川必然是重兵防守,就算开辟第二战场韩信来攻,也带不来多少兵马。魏国是举国来战,人数占了上风。
京索一战汉军的用度耗费极大,惹得汉国丞相萧何已经是捉襟见肘,再加一场蝗灾,老百姓生存都成问题。若是魏军只守不攻打一场旷日持久的保卫战,那萧何再怎么会当家,如何能把算盘珠拨得过来。
柏直这句话,一下子就拿住了汉军的两个命门——既不能久战,能战的兵力也不多。大家都是明白人,一说就知道这办法绝对有效。
魏豹嘉许道:“有爱卿方才之言,我魏国无忧矣。将军本是军中元老,寡人复国时就跟随劳苦功高,这大将军之职就绶与爱卿。望爱卿不负寡人所望,光大我魏国。”
于是将那印信递予柏直。柏直毕恭毕敬接过,叩头谢恩,不提。
那魏豹便彻底与汉国绝交,调拨重兵于边境以防汉军来攻。周叔被罢免,赋闲在家。虽有报国之志与一身韬略,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魏豹已经抹脸,那刘邦又会如何?请继续追读本文。


第五十三章  拯救万民
驻扎在颍川的汉军,得不到关中的粮秣,几乎频临揭不开锅的境地。
在韩淮楚号召下,十几万大军分成两拨,一拨专职防卫,一拨就地垦荒锄田,种下生长得快的蔬菜——茄子黄瓜豆角之类。
光吃菜不吃饭,一个个士兵都要变成茄子黄瓜豆角。但有菜吃总比没吃的好,至少能够活命。只是那蔬菜的种子刚刚种下,当时既没有大棚,又没有催肥农药,等这些蔬菜成熟尚待时日。大军的肚子问题依然是个问题。
这一日,汉军营中的饭盆里突然多出了一道东东。那东东状如加大号的韭黄,却是那野生的蒲草,当时的人只拿来做蒲扇。
“野草怎上了饭盆,这能吃么?”士兵们一阵惊呼。
“这是大将军亲自去湖泽捞回的,大将军在我面前亲自尝过,怎不能吃?”做菜的伙头军说道。
众将士正在将信将疑,只听得颂诗之声:离离水上蒲,结水散为珠,初萌实雕俎,暮蕊杂椒深。大将军韩淮楚一边吟诗,一边大踏步而来。
众将士都恭恭敬敬站起。有人一指那饭盆,问道:“大将军,这野草能吃么?”
韩淮楚也不答话,径直走到土灶边,用碗盛了几根那野菜,用箸夹在口中一阵咀嚼。边咀嚼边道:“这野菜名叫蒲菜,非但能吃,还能做汤,味道鲜美得很呢。”
“是吗?我也来尝尝看。”立马有几个士兵学着韩淮楚吃那野菜。那菜一入口,立马便道:“真的能吃,味道还真香呢。”
不用韩淮楚动员,那菜盆中的蒲菜立即被哄抢了个精光。便有人问:“这野菜大将军从何处挖来,还有没有地方可挖?”
韩淮楚笑道:“在湖泽旁边到处都是。明日本帅带你们去挖掘,让没吃上的弟兄们也尝尝鲜。”
荒年有吃的都算不错,何况发现了大批的美味。韩淮楚这话一出口,将士们一阵欢呼,个个喜笑颜开。
韩淮楚望着将士们欣喜的笑容,心想这蒲菜到后世买都难买,是宴席中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如今却随处可见。
有了这蒲菜,汉军至少能维持到蔬菜成熟之时。但要摆脱这困境,只有到今岁秋后稻谷小麦成熟之时。
十几万汉军都等着米下锅,岂能等到秋后?
韩淮楚心中只发感慨;“生产力落后就是不行!要是像后世那样稻谷有两季稻,三季稻,也不用等到秋后了。”
后世的农业高度发达,稻的品种五花八门,有早稻,中稻,晚稻,旱稻,水稻,杂交稻,林林总总,亩产量激增,没有季节与地域的限制,早就摆脱了“民以食为天”的束缚、工业人口占了绝大比例,农业人口只占少数。
早稻的播种期在春季,收获在夏季。如果能大规模种上早稻,就可将解决粮荒的时间提前半年,不知可以拯救多少人的性命。
偏偏这个时代是距今二千年前的楚汉年间。这时虽有稻谷,北方诸国还是以种小麦为主。种下的稻谷小麦都是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但在这人世间确实有早稻,韩淮楚还亲眼见过。
那是在去岁夏天,韩淮楚被那“女魔头”南海公主赵青擒走,沿途见农人在田中收割稻谷。要是在后世,这事也没什么稀奇。当时他觉得惊异,“南越国居然有早稻这个品种。”便留下了心。
“此刻举国大荒,若是能从南越国换来早稻的稻种,推广到关中甚至全国范围内栽培,不仅可以解决今年的粮荒,还能在以后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他这个大将军就再不用为粮秣问题头疼了。”
这念头也只想想而已。汉国与夜郎国结盟,南越国乃是敌国,那南越武王赵佗不落井下石已算不错,就算有稻种,怎会把它资助敌国?

大帐内,韩淮楚将目光锁定在那有一条母亲黄河灌溉的魏国。
汉国大荒,河东去年秋天却大熟。又加上去年魏豹不战自降,河东几乎无战事,那里的士兵与老百姓有饭吃。
魏国已经封锁河津,彻底与汉国绝交。对那将萧县大营拱手让给楚军,令联军数十万将士在彭城一战尸横遍野的魏豹,韩淮楚早就想出兵把他给灭了。只是朝中文武的反对声音太大,故而只能把这想法按下。如今魏豹自寻死路,岂不是送上门的绝好借口。
因粮于敌,抢敌人碗里那口饭,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虽然这手段极其残酷。
“汉王有旨。令大将军回都商讨灭魏大计,让末将接替大将军镇守颍川。”不出韩淮楚预料,风尘仆仆的后将军周勃带来汉王刘邦的旨意。
“这一战关中筹措了多少军粮?”韩淮楚直接问到核心问题。
打仗要靠粮草,只有士兵们先吃饱了,才有力气去抢人家碗里的饭。
“五千斛。”周勃的回答不令人振奋,也不叫人失望。
不是说关中大荒吗?这五千斛军粮从哪里来的?
原来是与汉国结盟的夜郎王昆末都见关中大荒,好心援助的一批紫颜色的米,也就是后世说的紫米。
那夜郎人不擅种稻,也不产小麦,每日吃点瓜果抓点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