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卡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卡徒- 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就是,这居于山中的盆地,未免太大了些,太广阔了些,白色的环形山两向绵延出去,直到伸出视野,根本望不见头尾。
  而在环形山脉的对面,是南极洲同样绵延的群山,起伏的丘陵、裂谷、山峦、险峰……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陆,其最高峰高达五千多米。
  迈过冰川区域再往前行,温度便越来越低了,风也越来越强了,让远征军上下充分意识到,假如没有域甲保护,他们真的很难能够深入这样的区域作战。
  就算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能够抵御住冰寒,为衣服缚手缚脚,他们能够发挥的实力恐怕也不足三五成了。
  “他妈的,镰骷人还真是一点也不怕冷哈,竟然把大本营建在这冰天雪地里!”队伍中有人吸着气抱怨。
  “你还真说对了!镰骷人一点儿都不怕冷,因为它们根本不是碳基生物,维系身体运作的循环系统也不像咱们一样是以水为载体。”
  “它们既不怕高温,也不怕低寒,事实上,它们倒是比较讨厌水。因为水能在各种条件下形成导体,附着在它们身体表面,就会让它们身体里面存储的能量缓缓消散掉……”
  “所以下雨天里很少见到镰骷出动,而它们的巡逻船,也很少会在海洋上空出现。”
  “仔细研究了镰骷人的属性之后,我就把搜寻镰骷母巢的范围锁定在这块整个地球降水最少的区域,还真被我猜中了。”
  杨帆发表了一大通根本没人能懂的解说,他也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人能听懂,随嘴一说,反正也闲的无聊。
  域甲的常规飞行速度大约在一秒千米左右,不过要维持舱中温度,要不时清除高空低温条件下机体外表面凝结的冰晶,以防止镰骷人讨厌的现象,能量通过水的导体不知不觉间消散掉,速度于是就只有两三百米每秒。
  跨越海峡用了半个多小时,翻越冰川又用了半个多小时,当远征队深入南极大陆腹地又半个小时之后,队伍中议论之声渐起……
  除了身后的环形冰山消失不见,四下里就跟初入南极时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斑驳的地面,冰晶与裸露的土地岩石间杂,只是一些虽然细微却又显著的地址特征渐渐浮现,从飞驰在高空中的域甲向下看的时候分外的明显。
  那是一条条一道道仿佛刻画出来的细微痕线,就从大地的这头,几乎笔直的穿越到另外一头,正好与域甲们奔驰的方向完全相符。
  那细微的划痕,随着域甲一路飞去,就从能够看见它们时开始,一点一点的逐渐加深,直到成为清晰可辨的痕迹。
  而它们所指向的方向,经过域甲数十分钟的丈量,也似乎终于有了结果,它们相互之间并非是平行的,而是……从某个中心迸发出来的放射型线集。
  所以在初发现的地方,它们相互之间的痕距比较疏松一些,越是循着它们继续迈进,那些痕距也就越来越密集。
  这种细碎却又齐整而且清晰可见的痕迹,具体描述它们是怎样的形状有些困难,倘若做下对比的话,极其类似于微小的磁屑在磁场作用下的造型。
  如果这些放射线是真的起始于前方一点,看着前方根本就是笔直的望也望不到头的放射区,远征队中的成员不由自主开始感叹,这片拥有放射线的区域该是多么广大呀!
  而刻画出这些放射线的工程,无论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类的手工雕琢,都足令一个普通人类感慨万千了!
  似乎看出了队员们的情绪,杨帆指着放射性隐隐辐聚的方向道:“这些放射线,便是八百年前那场大灾变留下来了!”
  杨帆详细的解释了巨量的放射线作用于普通物体的结果,解释了整个地球因那儿生出的变化,以及人类因那而遗落的文明与科技……
  这样的演说他并不是第一做了,事实上,他现在所做这些解释,早已变成了里世界教材中的内容,为大部分人所熟知……
  可是,知道是一回事,真正站在大灾变的现场,站在历经数百年尤未湮没的灾难痕迹上,感受着那场令整个地球改头换面的惊天动地的辐射,那又是另一种心情了。
  “地面上这些痕迹,便是八百年前留下来的?”一些队员按捺不住心中好奇,收拢了羽翼缓缓降落到地面上,从更近些的地方观察那些痕迹。
  那是一些线状的腐蚀烧灼的痕迹,就如河水在岩石上的刻痕,只不过这些刻痕比那个锋锐、深刻的多。
  “是啊,八百年前留下的。当初大爆炸的时候,这里还是覆盖着两千米厚的冰川……”杨帆伸手指了指天空,“我们现在,其实是在当初的冰川下层前进。”
  “大辐射在最初的十几个小时当中,便将两千米厚的冰川彻底融化了,先是融解成水,然后汽化蒸腾,等水干了雾也被照散了,便继续在地面上,留下了这些痕迹……”
  远征队一行尽皆目瞪口呆的看着,听着,好半晌终于有人反映过来:“难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所有这些放射线汇聚的源头,当初大灾变的最中心处?”
  “说的没错!好了,咱们上路吧……”
  第26章 结晶之林
  最初的时候,杨帆以为大灾变和镰骷人是并行的,两者间除了时间上的交集,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后来循着各方的资料汇集,他渐渐意识到,镰骷人的出现其实晚于大灾变,仍然跟当初那场莫名其妙差点毁掉整个地球的灾难没有什么内在联系。
  可是随着对镰骷人了解的渐渐深入,随着对南极基地内的追踪和研究,杨帆渐渐推翻了这个观点……
  虽然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可是许多似乎不相关联的现象,都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八百年前的大辐射,与之后才逐渐出现并兴盛起来的镰骷,是有关联的。
  历史记录中的确存在许多矛盾之处,比如说,上个世代最后一批人,通过独孤古交给杨帆的资料显示,镰骷人很早之前就出现过,可是这个世界口头相传的史话却说,镰骷人是渐渐兴盛起来的,至少在大灾变后二百年,才开始威胁到人类的安全。
  关联,是绝对存在的,只是自己暂时还没掌握充分的证据罢了!
  如果掌握了母皇,从它的基因库中,说不定能找到某些留存的痕迹……
  抱着这样的心思,杨帆带领远征队一路向前。
  这是一段笔直而冗长的旅程,全程大约将近两千余公里,基本可以说整个南极洲地壳,都画上了当初大辐射的印记。
  每秒两百几十米的远征队,飞行了两个多小时,才终于见识到放射痕的显而易见的密集趋向。
  不过,在发现那种趋向之前,另一种趋向其实早已经开始告诉他们,目的地将要到了……
  与放射痕变密相比,放射痕迹越来越明显,侵蚀刻画的凿痕越来越深入,这才是更容易观察到的。
  倘若有上个世代的地质学家在此,一定会为此间的变化惊的目瞪口呆!
  在南极洲的最中心处,其实是一道叫做横断山脉的山脊,将南极洲整个分成了东西两半,南极洲最高的山峰就坐落在这道山脊间,大约有海拔五千米的高度。
  可是,在现如今南极洲的最中心处,那高耸绵延的横断山脉,竟然真的断掉了,一个异常圆整的大坑,取代了原本坐落于此的群山。
  就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陨石坑一样,不同的就是,此坑周围没有陨石坑那样的巨大环形山,就只是一个坑而已,漏斗形的坑。
  坑的最外部边缘在大约五百里开外,然后一直往地壳深处压迫进去。
  整个大坑,都是当初大辐射的杰作,可以比拟太阳内部的高强辐射,持续不断的在地球表面侵蚀出了如此壮观的痕迹。
  倘若不是缓慢的释放,而是瞬间的大爆发,如此海量的能量,相信整个地球都已被摧毁殆尽了吧……
  听着杨帆讲述,远征队一边深深的慨叹着,一边继续赶路,花费了大约半个小时,才从坑的边缘深入到坑中心一百公里处,机甲显示此地的海拔已经是负两千多米。
  然后,远征队们看到了他们从未想到过的壮观景象。
  巨坑最中心处的一百公里半径内,竟然完全是一个结晶的世界。
  在这里,整个地面都由晶体结构铺陈起来,仿佛泥土一样普遍。
  在“晶体泥土”的上方,高大壮观的晶柱丛林密密麻麻,那些井然竟然有序的生长着,就仿佛上个世代,人类城市里街道边的绿化带。
  理所当然,在晶土之上,晶林之间,也有或者笔直宽阔,或者蜿蜒幽深的小径。
  有似乎是宽敞明亮,宛若蜂巢一般的独居室,密布于晶柱丛林之巅,整体上来看,根本就是晶树直接生长出来的,与山都晶材中心一模一样的凝现技术。
  外围的晶林密密麻麻层层叠叠,从外缘切入,直到五十公里的深处,才消失不见……
  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镰骷在这片丛林间游荡,有的是镰骷经典造型,有的是兽型,有的是人型,有的干脆是人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构造,比如说,长着一对翅膀的鸟人,光头赤身始终发着光的,三头六臂面目狰狞的……
  这些罕见的类型有的从未听闻,有的只是历史当中提过那么寥寥几笔罢了,而今见着了实物,远征队一干人这才明白,老祖宗留下的记录并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生死存亡之际生出幻象,记下了狂狷虚妄的臆想。
  这些,就是镰骷底层代码中,混冗间杂的其他生物代码了,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信息干扰,当初破译这些底层信息时,才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啊……
  所有人当中,唯独杨帆对此地的早有预料,安之若素。
  在远征队观察晶林里的镰骷的同时,晶林里的镰骷,大多数也停止了它们从事的活动,或者是直接抬眼,或者是透过晶树墙壁上透明的窗格,好奇而审慎的注视着眼前这批莫名其妙的闯入者。
  “刷拉!”远征队一半以上的人擎起了手中的枪。
  “不要动!”杨帆的命令随即下达,“它们辨认不出来咱们是敌人还是同伴,不要乱动,不要开枪,也不要四下张望,按照我指出的方向,不断往前走就是。”
  的确,镰骷们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域甲有着和它们一样的结晶外骨,镰骷人没有那个能力,透过外壳看到晶体里面的血肉小人儿。
  可是,前所未见的造型风格,又令它们对这些人类充满好奇,一时间,远征队闷声不吭的向前行进,四下里不少镰骷人,就跟好奇的孩子一样,一蹦一跳的跟在远征队的后面。
  事实上,这些镰骷人还真就是孩子,母巢产下的镰骷,并非一开始就长成大人的,最初的孵化完成以后,这些镰骷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代码结构,进行不同的诱导进化,才能一步步提升到前线黑晶镰骷的等级,或者是永远也达不到最高级别,变成与人类作战中的炮灰。
  而在其他无事的时候,这些还未长成的小镰骷,便会生活在母巢外围的这片晶林当中。
  远征队听了杨帆的命令,尽皆不动,闷头只是向前,心中却是哭笑不得,同时未免生出几分异样……
  第27章 目标正前方
  原来镰骷不仅仅是会烧杀抢掠、攻城夺地的呀!
  它们也有成长的时候,也有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代。
  或许镰骷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时候,它们也会显现出身为一个个体生物的特征,而不仅仅是侵略者的凶狠。
  它们可能也有长者的宽容,成年人的责任,孩童的纯真……
  不过……这样才好啊!
  倘若对方真的是无爱无恨、无血无泪的怪物,只是顺从于本心的无意识的侵略者,或者,根本不是真正的生命,而只是一种战争机器的话,它们侵略地球八百年的深仇大恨,它们在这漫长岁月中所犯下的罪过,人类岂不永远都没有回报的时候了?
  现在好了,它们也会哭也会笑也晓得好奇也知道紧张,这样以后将它们变成地球人的奴隶,蹂躏它们虐待它们,压榨它们的每一分生存价值的时候,才会有报复的快感,而不是单纯的发泄,不是吗?
  天真烂漫的镰骷人追逐着远征队的脚步,浑然没有意识到,掩藏在那结晶的机甲之下,涌动的是对它们怎样的滔天恨意。
  远征队的士兵们一个个战意熊熊,行进队列不知不觉已变快了数分。
  跟在身后的小镰骷本来就实力不济,再被这样一甩,十有八九都踪影不见了……
  又五十公里,晶树林区终于到头,呈现在远征队眼前的,是一片巨大的令人瞠目结舌的金属废墟,金属废墟当中,是宛若城市一般的高楼大厦,高楼大厦之间,有穿行的管道,有平坦的公路,似乎还有广场、公园之类的休闲场所,而在金属废墟的外围,则是一圈圈密集的仿若枪靶上条纹一般的螺旋构造体。
  这些螺旋细的约有个人规模,粗的在几十米以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由外向内铺陈了不知多少圈,一起构成了整个巨大废墟的基座。
  由于无处不在的时间侵蚀,这些螺旋大多已经不完整,处处都能看见缺损或者是斑驳的锈迹……
  但是也清晰可以看出,那些缺损之处大多已经被晶体凝结的材料填充上,人类于上个世代的传统工艺,和镰骷人风格的构造,虽显突兀,却又错落有致的结合在了一起。
  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些螺旋呢,前方整个巨大而恢弘的建筑物,占地数百平方公里的跟真正的都市一般无二的钢铁丛林,处处分布着诸如此类的痕迹。
  这里,便是上个世代曾经的一切能量来源,号称地球心脏的南极强湮灭反应堆了,同时,也是导致了大辐射一系列异变的罪魁祸首。
  所谓的强湮灭反应堆,听起来仿佛像是一座普通的核电厂或者是诸如此类一般的存在,其实……包括了远征队队员此时此刻能够看到的几乎所有!
  那一圈圈长达数百公里,数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条的圆形环道,是世界上最大的螺旋加速器组。
  八百年前,各种规模各种能级各种数量的宇宙基本粒子,便在这些圆形环道里飞驰,被加速到一定程度,击中各种各样的靶标,产生符合需求的新粒子,然后进行轨道不同的新一轮轰击……
  一轮轮的强化轰击,最终选择出符合规格的对撞粒子,进入到位于城市底下的中心控制区……能够产生比拟太阳能量的强湮灭撞击,便是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开始的。
  理所当然,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顶尖的粒子物理学家或者宇宙物理学家,围绕在他们身周的一切,既是他们最需要的工具,也是最美妙的观测物。
  螺旋加速器所环抱的那高低林列的建筑物,便是反应堆工作人员、工程师以及科学家们工作、生活、娱乐的地方了。
  这里对外宣称是一个反应堆,其实根本就是座真正的城市,而且是整个地球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可能就是因为防护设施太良好了吧,当年的大辐射融化了城市周围的冰川,融化了冰川之下几千米厚的土地,由最优质的材料最尖端的科技铸造的城市本身却基本保持完整,只是随着地形的变化,来到了地下几千米深处罢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镰骷人发现了这座位于地球最南之地的死寂之城,然后开始占据、修复,并以此为母巢,发动了对整个地球的侵略。
  也正是由此,杨帆发现了先辈留言与后辈记载之间的矛盾之处。
  自从发现母巢之后,他曾经以绝对驯化的镰骷为分身,仔仔细细探查过母巢中的一切,除了少数重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