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正在从事公司最底层的工作,我们应该记住,工作中没有谁可以一步登天,中高层领导也是一步步从底层做起来的。如果自己积极努力、稳扎稳打,将来也会像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的表现还要好。
比较之道是为了更好地弥补自己,发展自己,让我们塑造一个更强大的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合理地运用它,让它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更积极的动力。
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很多人都会陷入自以为是的思维陷阱。一旦做了判断,下了决心,或者按照一贯的思维方式处理事情,他们就会满怀自信、一往无前。也许这种做事方式可以让自己达到预期目标,不过整个过程经常会出现各种障碍,甚至一些人因缺乏反思习惯而导致失败。
一个人之所以觉得幸福,并不一定因为他拥有多少财富,担任什么职位,主要是他看淡了得失,知道如何把握当下的生活;一个人之所以觉得自己很成功,并不一定因为他从成功中获得了许多物质回报,自己殚精竭虑的目标实现了,而是他克服了自己的各种不足,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无论是幸福的人,还是成功者,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觉醒的力量。觉醒会使我们冲破现实的束缚,而一个人之所以能觉醒是因为他们经常反思。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反思,他就很难发现自己哪里出了错误,什么地方存在着不足。
生活中,由于缺乏思考、盲目行动造成的滑稽事情不胜枚举。
很早的时候,人们还都赤着双脚走路,当时并没有鞋子。一次,有一位国王外出经过一个偏远的乡间,乡间的路面崎岖不平,而且有很多碎石头,刺得国王的脚又痛又麻。这令他非常气愤,于是回到王宫后,他就马上下了一道命令: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
他觉得自己这样做,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这不只是为自己,还可以造福于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是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集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多少。
因此,这根本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暗自感叹。
此时,有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啊!想不让自己的脚被刺痛也不用如此劳师动众啊,您何不割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而且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啊!”
国王听了很惊讶,仔细一想,立刻收回成命,采用了仆人的建议。于是,世界上就有了“皮鞋”。
在最后一刻国王觉醒了,而且当把“皮鞋”穿在脚上时,他一定会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这只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但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例子呢?当陷入生活沼泽时,我们往往会听从情绪支配,做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情;当工作遇到麻烦时,我们往往会陷入抱怨之中,觉得自己怎么如此不顺。不积极反思自己哪里出问题的人,往往会使工作陷入困境之中。
还有一些人已经感觉到变化发生了,但却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作出判断。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而且也最没有说服力。可悲的是,很多人依然跳不出这个思维怪圈,结果一次次碰壁,仍然不知反思、悔改。
这样的人就像温水中被煮的青蛙,危险已经来临,自己却浑然不知。
有人将一只青蛙放入锅中,下面用小火煮之。作为两栖动物,水是青蛙的藏身之所。于是,它乐呵呵地将自己藏在水底。
锅下的火慢慢改变着锅中水的温度,只因改变太慢,青蛙丝毫没有察觉。水温在一点点升高,青蛙伸伸懒腰,打个哈欠说:“躲水里面真舒服啊!”不断上升的水温让它感到有些困乏,不一会它就睡熟了。
水温还在不断上升之中,渐渐有些烫了。熟睡中的青蛙觉得水有点热,于是它睁开眼,自言自语到:“可能已到中午了吧,这该死的太阳!我还是躲在水下吧,可能外面比这里还热。”尽管有些不舒服,但它依然在水下待着。
水温越来越热,而此时水下的青蛙已经有些头昏眼花。它有些着急了,生气地骂道:“这该死的天气,真是热死我了。不行,我要从水里出来,再找个可以避暑的地方。”想到这儿,青蛙用尽全力往外游,但此刻四肢已经不听使唤了。水温越来越高了,青蛙还在水中拼命挣扎着。然而,没过多久,就再也听不到它的动静了。
对于很多经常遭受失败打击,被痛苦折磨的人来说,自己是不是也像这只青蛙一样呢?我们一直想成为最好的自己,但却从来不对自己的行为习惯作任何反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被浪费掉,始终难以获得更大的进展。
经常反思是一个人战胜自己,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
反思,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哪里出现了差错,什么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如何改正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而且经常反思还可以使我们提前发现问题,对思路、行为进行修正,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经常反思的人从来不缺乏觉醒的力量。觉醒是一种对自我的重新认知,在觉醒中我们会一步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提高,使自己在为人处世中更加游刃有余,以至做起事情来事半功倍。
最难超越的是自己
我们不可能超过所有的人,也很难成为天下第一。如果你把这个作为人生目标,显然是在让自己做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荒唐美梦。我们所能把握和实现的就是超越自己,让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让明天比今天更进步。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说,自我超越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说要成为像某某一样的人时,想过上像某某一样的生活时,想拥有像某某一样的财富时,想具有像某某一样的渊博知识时,想拿到像某某一样的高薪时,我们总是在不知觉地将别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参照。
无论是职位、地位、能力、财富、知识,还是生活中的其他各个方面,我们很容易拿别人做自己的参照目标,却很少和自己的昨天、现在、未来作一个比较。我们想超越的到底是什么?是别人还是自己?我们需要榜样,但我们真的能成为他们吗?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榜样的力量,我们也总是梦想着某一天能像他们那样。把别人作为自己的超越目标,说明我们认为他们比自己更完美,更令人羡慕。所以我们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向他们靠拢。
然而一山更比一山高,我们无法超越所有的人。在经历苦苦追寻后,会发现自己有超越不完的人。
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成为别人,想让自己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强大的力量,但是当真正到达甚至超越那个人时,你却发现一切并不像自己原来认为的那样。
在一次看电视时,偶然看到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我不仅大吃一惊,那个不就是真实的李小龙吗?对李小龙我还是知道的,他1973年就已经去世了。可是这个人是谁呢,难道是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真是太像李小龙了,不仅是长得像,更是那股精气神!
于是,我就对关于这部电视剧的相关资料关注起来。真是天公作美,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央10台看到了该片总导演的一个讲述节目,该片不仅讲述了他们在美国等多个国家拍摄的经历,还谈到了演员选择。
开始,导演李文歧是想让甄子丹来出演李小龙的,演功夫片,他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更容易引起媒体关注。后来,李文歧导演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理由是,甄子丹太像甄子丹了,而不是李小龙。如果把李小龙演成了甄子丹,那么这部片子的价值和影响力也必将大打折扣。
当导演看到陈国坤时,他立即下了决心,让陈国坤出演李小龙。陈国坤何许人也?人称他“小龙”,原为特约演员,经朋友介绍认识周星驰,并于2000年担任电影《少林足球》的排舞师,及后因貌似李小龙而被周星驰赏识,饰演《少林足球》里的主要角色,并成为星辉旗下的全职演员,2002年参演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投资,徐克监制的电影《千年僵尸王》,2004年出演《功夫》中的反派大佬更给人留下印象深刻。
陈国坤的出演真是令观众们眼前一亮,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的李小龙了。他把李小龙演活了,一切如同真实再现,就如同唐国强出演毛泽东,这是导演的成功,也是这部片子的成功,更是陈国坤的成功。
甄子丹演活了陈真,于是他成就了自己,陈国坤演活了李小龙,他也将成就一个从未发现的自己。无论成为一名优秀演员还是其他,我们都不要迷失自己,而是要抓住时机,成就自己。
在追逐中我们发现了自己,其实人生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自我发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而无法复制的,所以你不能成为别人,只能成就自己。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现实中的自己,另一个是理想状态中的自己。我们的人生使命是什么?不就是让自我突破现实的种种束缚,完善自己,并最终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吗?
当我们决心一步步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时,即使遇到各种坎坷与困难,我们依然会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比想成为理想的自己更有意义的事情了,但这一切必须在自我超越中完成。
如何才能认清自己,并超越现实中的自己呢?认清自己,就是清楚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及所面临的现实状态,即认清自己是什么,存在于哪种状态中,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正被什么束缚着。
如果无法将这些识别清楚,自我超越就无从谈起。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很容易将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而且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利益会迷惑我们的判断,别人的言论会搅乱我们的选择。所以我们更容易将自己迷失在物质与世俗之中。
自我超越最重要,但我们最终要超越的是什么?现实和理想就像一条线的两端,现实中的自己在这端,理想中的自己在那端。如何才能从这端走到那端呢?
现实中的我们总是背负着各种沉重包袱,如物质利益、世俗观念、消极状态、不良习惯、错误认知等,只有当将这些束缚我们的包袱一件件卸掉时,理想的自己才会早日实现。
无法成为别人,只能成就自己
特雷莎修女的理想是帮助贫困交加、面临死亡的人,让他们找到上帝;爱因斯坦的理想是用“统一场论”解释全宇宙的每一个物理现象。比尔?盖茨的理想是让计算机变成一个完美的工具;爱迪生的理想是揭示大自然的秘密,并用以造福人类。他们做到了,并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人生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从一个浑然的状态中走来,然后开始不断按社会标准进行改造,一直到我们完全变成一个社会标准下的成人。不管你喜不喜欢,都会毫无例外地接受它的改造。
改造是必需的,留给我们选择的只剩下主动和被动,积极和消极。
主动改变自己的人更容易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被动接受变化的人常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以致自己都无法认清。如果在一个没有自己的状态中浑浑噩噩,自己就很容易感觉迷惑、忙乱,有时还会觉得痛苦不堪。
用别人的标准改造自己很容易迷失自己。
庄子的《应帝王》里面有一个寓言:南海帝王和北海帝王相距很遥远,他们每次都把会面的地点选择在中央之地。中央之地也有一个帝王,叫浑沌。浑沌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帝王,只是长得像一个七窍未开的大肉球。
每次在中央之地会面,浑沌总是很热情地款待他们。这令他们很感动,而每次看到浑沌七窍未开的样子,他们就会觉得内疚。因为浑沌根本就没有眼、耳、口、鼻,所以什么人间至乐都享受不了。
为了报答浑沌的好意,他们决定给浑沌凿开七窍,这样浑沌就可以像他们一样可以吃,可以喝,可以看了。说干就干,他们谋划好后就开始给浑沌凿七窍了。两个人每天给他凿一窍,整整凿了7天才算大功告成。
他们本以为浑沌会很喜欢现在的样子,然而七窍凿好后,浑沌却死了。浑沌之所以是浑沌,就因为他七窍未开的本真,而他之所以活着,也正因他的浑沌之态。当他的七窍被凿开了之后,他也就不再是真正的自己了。
其实,何止浑沌如此,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如此吗?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刻意模仿别人,把别人作为自我提高的参照标准。于是,我们历经千辛万苦去改变,到头来却发现真正的自己不知道丢失在哪里了。就像邯郸学步的那个人,不但没有学会像别人那样走路,最后连自己如何走路都不知道了。
不少人觉得只有在超越别人时,才能使自己做到最好。其实成为最好的自己和别人无关。我们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就可以了。我们能超越的只有现在的自己,我们能跨越的也只有过去的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最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有些人根本就不清楚在哪种状态中自己才是最好的。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是做好一切的保证,如果我们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无从谈起。
一些人会很自信地说,我已经非常了解自己了。真的如此吗?不要觉得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样的个性,就算是认识了自己。把自己了解清楚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一个人就算读了大学或者进入社会很多年,都不见得能够认识自己。
成为最好的自己必须认清自己,而认清自己是一个动态过程,且永无止境。因为随着自己阅历和经验的增多,接触的事物的不同,我们的观念也会随之变化。
在认清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三种人生绝望,即不知道自己时的绝望,不愿意有自己时的绝望和不能够有自己时的绝望。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三种绝望,并最终将其超越,我们就很难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知道自己”的绝望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奋斗了许多年,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有追求代表有欲望,有欲望则表明一个人愿意激发内在潜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然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追求什么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满足。
一个不知道有自己的人,会庸庸碌碌过完一生。当感觉到这一点时,自己就会被不能发现自己的痛苦深深折磨。
我们终究会发现自己。
当发现有自己之后,我们会问自己:“愿不愿意有自己?”有些人在发现了有自己后,不愿意有自己,因为要独自面对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有了自己,就意味着我们必需开始为自己负责,而为自己负责的压力是非常沉重的。
很多人之所以没能做真实的自己,多和逃避责任、躲避压力有关。如果意识到自己却不愿意成为真实的自己,这会令他感到绝望。
想做真实的自己也是一个必需经受时间考验的过程。当一个人愿意成为真实的自己,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成为不了真实的自己。想成为自己并不一定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因为这个过程是十分艰难的,如果自己没有很好的韧性和坚持精神,就会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够,种种困境和压力会让我们的心灵备受绝望的煎熬。
这些都是我们在追求达到最佳人生状态中会遇到的问题,而认识到“成为最好自己”过程中的困难,才会使我们面临困难时的心态变得积极、冷静。
总结:感谢那段迷失的路
一个人太过于自卑,就无法塑造一个强大的自己;一个人如果总是拿人之长比己之短,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