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儿来旅行,这样一趟趟走下来,看下来之后才觉得建筑和城市包 容多元的文化,感知到建筑的丰富,所以才喜欢。
直面死亡而后生
1999年我在新疆登峰的时候是自已一个人上去的,那时候体会 到濒临死亡的感觉,其实那时不是濒临死亡,是直面死亡的感觉。那
81
次没上去,下撤的时候安全绳被飞下来的石头砸断了,有40多米, 大概在65度这样的坡度,非常非常陡。没有保护绳随时可能掉进大 冰裂缝,正好十年前日本下撤的女运动员白水就卡在里面没上来。
实际上冰山相当于河,它就是流动很慢。我在那儿一个人必须得 过,怎么过?没有保护绳,那时很恐惧。因为当时风雪交加,我双腿 哆嗦不敢走路,要自己镇定下来,首先腿不能哆嗦,哆嗦怎么走?冰 爪卡在那儿,就会滑下去。怎么镇定自己?当时我脑海里出现举重运 动员要参赛之前,教练兴奋他们的方法,啪啪两个巴掌,抽两个嘴巴。 我当时没有教练在身旁,就自己抽自己,抽了三巴掌腿就不抖了。
再一个我和大本营对讲机还可以联系,第二件事我把对讲机关掉 了,主队和大本营不联络了,因为如果和他们联络我就有意识让他们 救我,他们救我要两天之后,因为我那个位置大本营上来要两天,两 天之后能不能活着我不清楚。我把这条路给断了,置之死地而后生, 必须不要有任何犹豫,这个过程走着走着我就觉得整个世界非常安 静,雪也停了风也停了。40多米走了一个多小时,走过去之后风雪 交加。实际上这个过程风雪都没停,只不过我的注意力太集中了,就 是已经把外边的因素全部排除掉了。
过去之后我发现自己整个屁股这块都是湿的,因为后边冒汗,脊 梁骨冒汗汇集到这儿。这就是1999年那次经历,那次经历对我的教 训非常深刻,就觉得老天只给我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活下来。实 际上我不具备个人攀登的能力,如果具备的话,那样渡过并不是很难。 我不具备自救的能力,就只有冒险过,在登山中,无畏的冒险可能付 出生命,那次教训之后,以后任何活动中我都第一接受严格训练,第 二完全相信教练说的话,教练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就是比较安全 地保住自己的生命。
曾赌咒自己“再登珠峰不是人”
我之前说珠峰不再登了,就不存在孤独的问题了。经历多了,而 且事业还在发展,心态的稳定和年龄有关系,和经历也有关系,你会 越来越平和,越知道该怎么去做。这个和企业家成功有关系还是和年 龄有关系,现在我不大清楚。
82
登山就是一个个人爱好,不是想象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都 没有。我印象很深刻,2003年我第一次登珠峰的时候,登顶时能见 度就20多米,雾气沉沉地飘着雪花,什么都看不到,下面有很多比 你低矮的山,但看不到,而且你那时候心里想法也不是我来一览众山 小,你在想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无论如何我要活着,当时是这种想 法。
对,登山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让人后悔的一项运动,一进山就后 悔,你总不能说你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去准备却不登了,你总得把 它登完,还没登完就开始考虑下一座登哪一座山。为什么后悔?因为 你从物质丰富的文明城市,到这样气候恶劣氧气都短缺的环境中,人 非常难受,高山反应很强烈,第二天醒了你活着不活着都不清楚。所 以一讲山你就会后悔,觉得吃饱了撑的自己又到这儿来,如果能活着 回去下次一定不到这儿来了,但是总是反复。
我记得我是从1999年登第一座雪山,一直反复到2003年我登珠 峰。我记得很清楚,登珠峰下山的时候,我就赌咒说如果自己再来登 珠峰就不是人,我咒自己。下到大本营记者祝贺我,祝贺我什么呢? 说你是中国人年龄最大登顶珠峰的人,我一听我52岁登顶珠峰是中 国人最大年龄这个祝贺就很不以为然,我昨天还在赌咒自己,今天就 说如果我到60岁的时候中国人登顶珠峰纪录还是我52岁时候创造 的,那60岁我自己来登,第二天就改变态度了,还是要再来登。2010 年我60岁,正好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为了配合上海世博会万科有 个馆,为了万科馆宣传环保我提前一年。
2010年登顶珠峰的一共有四个人,实际上没到60岁,我这个纪 录已经连续被几个人破掉了。其中第一个破的是黄怒波,第二个是王 健,第三个是孙敏,然后我又上去,一个接着一个破,现在都讲80 后90后,我说今天登珠峰的是50后。
喜马拉雅山的一公斤行动
珠穆朗玛峰我从南面从北面都登过,相对来说比较有发言权。因 为北面是这样的情况,差不多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没开放,到20世纪 80年代才开放,我们封闭的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是南边开放;
83
就是尼泊尔开放,所以尼泊尔一直在登山。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 中国改革开放,北面那边的登山也开放了,我第一次去是1997年, 到上一次去是2007年,中间隔了十年。到那儿你可以感觉到,原来 去的大本营,登山期间是挺热闹的,有20多个队伍,20多个队伍就 是帐篷扎堆,一堆一堆的。但是十年之后光为了这些登山队伍来提供 配套的,就是各种设施各种临时设施各种帐篷就非常多了,那个塑料 袋、垃圾到处飘荡,感到这个环境和十年前相比差别是相当大的。
这是在大本营,在登雪山过程中,在各个营地看到很多废弃的帐 篷、废弃的绳索、废弃的一些空的金属制品,尤其像空的氧气瓶。一 个氧气瓶本身装上氧气是四公斤,氧气用完了之后它也就两公斤这么 大。像这样的氧气瓶越往上遗弃得越多,一般来讲是7500米才开始 吸氧才用那个氧气瓶,用完了就直接扔下来,一路一直到顶峰,8300 米到8800米一路上你看到的都是扔的空氧气瓶。
这个过程中我就得到消息,在尼泊尔那边说,日本有一个登山家 发起清洁中华峰的活动。就是在北坡有系统的清洁,南坡也开始组织 了一次两次。我2010年在尼泊尔那边登山,原来印象当中他们因为 已经连续组织多少年,应该说那边的情形不错,大本营是不错的,很 干净。大本营是在4600米的位置,实际上登到南坡接近营地的时候; 一个是前进营地,前进营地在6200米的高度上,当然那个污染当时 让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印象当中他们清洁得很好,每天总是清洁, 后来发现尼泊尔主要的清洁活动停留在大本营,再往上让我感到震惊 的就是到突击营地,基本上那个营地就是被垃圾覆盖,上面一层垃圾, 有各种东西。
当然看着它你没有思想准备,等于你这帐篷是搭在一个垃圾场 上。这个垃圾相对而言,它不是城市的那种垃圾场。据统计,人类差 不多登珠峰五十年了,在珠峰两边垃圾有七百吨。还有明显的一个指 标就是,二三十年前在珠峰大本营测试融化的雪水当中,大肠杆菌是 在允许范围很低的一个指标,现在大肠杆菌已经到了一个你喝那个水 随时可能拉肚子的程度。
但是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珠峰,流下来的那就不仅仅是我们长 江、黄河发源的水的一部分,印度斯塔路到印度恒河那边的发源地,
84
也和这边是有些关系的。
这些病菌都可以顺着这河流的源头,渗透到各个大江大河里。实 际上这个水源的源头污染已经是到了不能再忽视的程度了,所以我们 发起了一个零公里行动,所谓零公里行动都要讲多高多高嘛,我们先 从自己做起,像那个垃圾,我们自己就把它给带出去。所以当时我们 在登南坡,我们登山那个国际队讲环保是很知名的一个队伍,那个队 伍的创始人叫罗塞尔,是个新西兰人,本身是环保主义者,所以对我 来讲他环保做到了极致。包括我们除了小便不带下来,大便处理之后, 都要自己带上塑料袋,打上除臭剂,等等,放到自己的背包里都要带 下来,那更不要说其他的废弃物了,都要带下来再分类。
当时空手下山都够呛,还要带那么多垃圾。支撑我们把这个弄下 来,还真是需要点儿力量。
当然,主要是精神,他要求这样嘛。带大便那是有限的,更多的 是有心。你吃方便面,那外面的塑料包装塑料纸就随便扔了,实际土 它降解是需要几百年的。你把它拿下来,这个也不是很重,意识非常 重要。真正很重的东西是氧气瓶,氧气瓶带回来你还可以卖钱,一个 氧气瓶可以卖四百美金的。但你扔在那儿它就浪费了,不但浪费,‘已 在那儿是一个污染物,你把它带回来还可以循环使用,所以这是一个 很重要的观念。
北边我们是花钱组织了西藏登山学校的年轻的登山家,到7500 米以上去拾捡这些,我们一共捡下来150个。当时捡下的垃圾差不多 有3。5吨,完了再进行分类,把很多能带回来的全带回来了。正好 2010年是世博会,我们就把氧气瓶做成了装置艺术放在世博会上, 把它做成像一个藏传佛教里的转经筒,让大家关注,因为我们推广的 另一个东西是城市垃圾分类。现在珠峰污染也很厉害了。
当时这么做实际上是一种姿态,因为你不捡那些垃圾,你也处在 很危险的程度。但你把垃圾带下来并不是额外给你增加风险,不过是 麻烦一点儿。并不是说我是冒着生命危险把它带下来,也没到那种程 度。本身冒生命危险是登山,上去下去都很危险,既然要作为一种环 保行动,叫姿态也好,不会因为额外再给你增大生命危险的负担,完 全没有。但是你注意一下和不注意一下是完全不一样的。
85
登山是兴趣,人生无法设计
登山不是一种信仰,是人对自己不满足,盲人不可能,但我要做 育人可能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存与众不同。第一个还是要有兴趣,还 有是自我不满足。很多人讲你王石有钱当然可以登山,我没有钱。其 实如果你真的喜欢不但不用花钱你还可以挣钱,高山向导都是我们给 他们付钱的,所以我觉得兴趣是第一的。你不要把它看成是非常严肃 非常认真,它就是个游戏,喜欢就去做,登一'座、两座、二座,不就 登几座山吗?七大洲听上去好像不得了,实际上最难登的就是珠峰, 珠峰上去了其他相对就容易多了,就是你的时间和兴趣问题。
人生需要计划,登珠峰后很多人问你是不是小的时候就想登珠峰? 我说没有。那说你的梦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告诉你们,我想登珠 峰的梦想是2002年才开始,怎么开始的?因为这么几个节奏,登上第 一座雪山的时候觉得很神圣,登雪山是专业队员做的,我们上去之后 觉得自己真的是伟大得不得了,于是还想再伟大点儿,第二座雪山高 峰进去就后悔了。2000年的时候我登了 7500米的章子峰,这个成功 之后对我是非常大的转折,因为5000多米、6000多米和7500米的 概念完全不一样。我记得很清楚,7500米就是珠峰北峰,到了顶峰 去看着珠峰,那是登山季节,登珠峰的人在登山道上就像小蚂蚁,想 也不敢想我将来要登珠峰,这个珠峰太高了。
章子峰下来之后我暗暗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中国登山运动健将有 两个指标,你达到一个就可以去申请。一个是登上一座8000米的山 峰,再一个是两年登上两座7500米的山峰,我2000年已经登上了一 座了,2001年我50岁的时候,我再登一个7500米就可以申请运动 健将了。我给自己定下目标,50岁的时候我给自己送个生日礼物, 生日礼物是登山运动健将,8月份上去9月份申请10月份就批下来, 批下来运动健将这个珠峰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珠峰,就伸向七大洲。 2002年登的是最容易的七大洲中的最高峰一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北 美比较难的是麦金利。2003年我就登珠峰了,珠峰下来其他就很快, 2004年就登顶完成了。所以人生当中很多是没有设计的,到某种阶 段对你来说有困难的时候,你不妨设计一下。
86
当然不设计不代表没有规划,但不要超常规地规划,规划自己成 为一个伟人,这就很难实现的。我觉得现在能成为这样也是带有很大 的偶然性,原来我想还是要探险探险再探险,现在就不一样。但是你 总得有一些东西要储备,总得储备很多知识。可能你觉得你工作很不 如意,但是你认真对待它,就把它变成了你宝贵的经历,认真做不认 真做是不一样的。我的体会是到深圳创业之后,我之前任何一段经历 都是对我的补充。比如我当五年兵,当的第一年我知道我不太适合当 兵,而且对完全服从命令的氛围我是非常不习惯的,尽管难受,我也 当好兵,非常认真地去做。到深圳时发现,创业很多时候有部队的影 子,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那个时候创业不像现在环境这 么好,那时候住工棚,食堂没有多少钱,吃的是快餐方便面,没有盒 面,是硬纸包,咬着方便面一杯温水就算一顿饭,因为我在新疆当过 兵,所以觉得这个很正常,在别人看艰苦得不得了我看很正常,部队 的经历对我来说很重要。
当然到部队来讲怕苦不愿意配合娇滴滴,当了三年兵你反而一想 到和当兵相同的情况你就反感,可能现在年轻人不一定听得下去。实 际上现在独生子女有独生子女共同的一些特征,比较自我,不讲团队 配合,自尊心比较强,反而你能把自我变成多包容一些,娇生惯养但 来吃些苦,这都是最基本的一些东西,可能都变成你的竞争优势。应 该说现在的机会是非常多的,从我来看你们,我看是机会多多了。
人生贵在分清目标和结果
每次经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第一要反思你的目标不要太高,因 为我觉得从我的总结来讲,我们很多人把这个过程当成目标了,或者 是把结果当成目标了,这个是普遍的问题。作为我来说,比如做得这 么好,我没有想到,刚才只是说我遵守我的一些原则,遵守到这些原 则你发现越来越形成竞争力,既然形成竞争力咱们更要坚持,不是说 为了做大做得非常好我坚持,我为了这样的目标这样做。
生活当中,你的生活追求什么?比如说大是目标还是结果?我想问 问,比如你要做大,做行业老大,这是个结果还是个目标呢?谁来回
87
答我一下?既是目标也是结果,在我看来它只是个结果,为什么这样 讲?首先原则不是做大做小,不能为大而大,在企业面对竞争时,你 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核心竞争力你只能当第三,第三也不错,核心 竞争力说你只能做老小,老小也很滋润。把你的目标和结果弄错了, 因为对你来讲,应该说你能形成你的竞争力,持续的竞争力是你的目 标,不能把大当成目标,大当成目标的话,追求一定会扭曲、一定会 走形。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尤其成功的企业,走到某种阶段,突然发 现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往往他目标不清楚,和很多一些很困惑很成功 的企业家交谈中我发现,他们的很大的问题在这儿,结果和目标他们 混为一谈,很苦恼我做大做不大怎么做?没有这种能力做大你怎么做 大?做大你说我没有能力了,再看看做大的我为什么能做大。就算带 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偶然性是你得坚持。
第二个,我发现实际上真正做大的东西,成功的企业家,往往表 现是什么状态呢?我能。让你这样做,你能不能?我来示范你,我发火 是有原因的,你怎么这么笨,我恨不得打你两耳光,你示范一次,后 来你发现你顾不上了,真正成功的企业家是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