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业部专员、山西省政协委员等。1972年4月病逝。
林汉达(1900-1972)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学者。浙江镇海人。早年在上海任世界书局编辑部主任、出版部部长。后留学美国。1939年回国后,历任之江大学教授、教务长,华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之江大学教务长,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投身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通缉。后到东北解放区,任辽宁省教育厅厅长,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1949年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并出席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总编辑、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1972年7月26日逝世。
何香凝(1878-1972)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夫人。广东南海人。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2年赴日本留学,结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随同孙中山从事辛亥革命、讨袁运动、护法运动以及改组国民党等活动。1925年廖仲恺遇刺去世后,一直从事反蒋活动、抗日救亡运动及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在广州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在香港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4月由香港到北平出席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及主席,中国美协主席等。1972年9月1日在北京病逝。
马惇靖(?-1972)原国民党陆军中将。甘肃河州人,马鸿宾之子。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一军参谋长、第八十一军第三十五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八十一师师长、第八十一军军长、固海兵团指挥官等。1949年9月,率部起义。所部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独立第二军,任军长。新中国时期,任宁夏军区司令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等。1972年10月1日在兰州逝世。
江炳灵(1885-1972)原国民党政要。湖北沔阳人。早年加入共进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湖北都督府参议。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曾任靖国军鄂西总司令蓝天蔚的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北省粮食厅厅长、交通厅厅长等。1972年10月16日病逝。
何北衡(1896-1972)原民国政要,商业家。四川罗江人。早年入刘湘幕。曾任重庆市警察局局长,四川省建设厅厅长、水利局局长,中国西南实业协会总干事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1972年在北京病逝。
张樾亭(1889-1972)原国民党军将领。河北蓟县人。早年入冯玉祥部。曾入北京陆军大学学习。后历任西北边防军督办公署参谋处主任参谋、晋军第二军参谋长、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参谋长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南开封市政协委员等。1972年逝世。
田钟毅(1895-1972)原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漾濞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历任团长、旅长;抗战时期,历任第五十军新编第七师师长、第五十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第二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国防部部员等。1949年底率部在成都、西康起义。新中国时期,曾任川西行署监察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等。1972年病逝。
万保邦(1900-1972)原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屏边人。历任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曾任第一八四师师长、第六十军副军长、第六十军军长等。1948年,因不满蒋介石,辞职返乡,组织“滇黔军区人民自卫军”。1950年,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新中国时期,历任国务院参事、民革中央委员等。1972年逝世。
卓仁机(1890-1972)国民革命军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广东香山金鼎(今属珠海)人。上海英文学校毕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赴英国学习飞行。1915年回国参加讨袁护国战争。1921年随李烈钧入粤驱逐莫荣新。1922年后,历任粤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第一旅旅长。粤军整编后卸军职,任台山县县长。后离职到上海、广州经营古董生意。抗战时期,任广东驿运处处长。新中国时期,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州海关顾问、广东博物馆文物鉴定顾问等。1972年在广州逝世。
徐远举(?-1973)原国民党军统少将。湖北大冶人,1930年毕业于武昌黄埔军校第七期。加入军统局。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少将处长兼侦防处长、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破坏中共川康工委、逮捕审讯共产党人,制造“一一?二七”血案,残杀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以及在重庆进行大破坏。1949年底在云南被俘。新中国时期,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73年1月19日病逝。
戴 戟(1895-197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安徽旌德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师师长、第六十师师长等。“九?一八”事变后任上海警备司令,是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主要将领之一。1933年参加福建反蒋事变。抗战时期,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安徽省民政厅厅长等。1948年冬在上海从事民主活动。1949年,因反对内战,宣布脱离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及安徽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73年2月21日在合肥病逝。
曾泽生(1902-197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永善人。1923年入滇军。1924年入云南讲武堂。1925年入黄埔军校,毕业于高级班。1929年回云南,在龙云部任职。抗战时期,任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第一0八五团团长、第一八四师副师长、第一八二师师长、第一八四师师长、第六十军军长。1945年9月率第六十军进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4月被蒋介石由越南海运调至东北,历任东北第四绥靖区副司令、吉林守备军司令、第一兵团司令兼第六十军军长。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率部于长春起义。后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五十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五十军军长,兼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3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刘敬宜(1897-1973)原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河南开封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学习航空工程。回国后历任东北大学工程学教授,《航空月刊》总编辑,北京法政大学教授,农商部次长,中东铁路工务处处长,国民党空军处处长及参事、驻美国代表,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的中国代表及副主席、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执行委员、国民政府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等。1949年11月率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人员在香港举行起义,飞回祖国大陆。1950年初,为了解两航空公司留港的业务到香港,后滞留香港。历任全国政协委员等。1971年到澳大利亚与子女团聚。1973年5月10日在澳大利亚病逝。
张东荪(1887-1973)爱国民主人士。浙江杭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民国成立后,任南京总统府秘书。参加梁启超等人组织的研究系。后历任上海中国公学及北京燕京大学等校教授,主办《时事新报》,主编《改造》,曾鼓吹社会改良主义及新康德主义。1931年10月,与张君励等发起组织再生社(后改组为中国国家社会党)。1934年在广州创办学海书院,任院长。抗战期间曾被日本侵略者拘禁,获释后从事著述。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等。1972年6月在北京病逝。
章士钊(1881-1973)原民国政要,爱国人士。湖南长沙人。清末曾任《苏报》主笔,因宣传反清思想被捕入狱。1904年加入华兴会。1905年后留学日本及美国。辛亥革命后,历任总统府顾问、参议员、《甲寅》杂志主编、北京大学教授、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和议南方代表、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25年后,任大学教授、律师、国民参政员等。1949年2月同江庸、颜惠庆、邵力子等组成上海和平代表团到北平。同年4月又作为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到北平。和谈破裂后留在北平。同年9月应邀出席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1973年5月赴香港探亲。同年7月1日在香港病逝。
薛笃弼(1882-1973)原民国政要。山西解县人。山西政府学校毕业。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4年入冯玉祥部任职。1922年后,历任陕西省财政厅厅长、河南省财政厅厅长、代理国务院秘书长、内务部次长、京兆尹、甘肃省省长、国民联军总司令部财政委员会委员长、河南省财政厅厅长等。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民政部部长、内政部部长、卫生部部长、水利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新中国成立后,居住上海,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1973年7月9日在上海逝世。
张奚若(1889-1973)爱国民主人士,大学教授。陕西朝邑人。早年留学美国,后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历任北京政府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胜利后,主持并参加学生民主运动,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反对国民党召开的国民大会。1949年9月代表无党派民主人士出席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1973年7月18日在北京病逝。
陈书农(1893-197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简阳人,名鼎勋,字书农。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川军邓锡侯部任职,历任旅长、师长。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师长、第一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国民党第四十五军第一二五师师长、第四十五军军长、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五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第十六兵团副司令兼第四十七军军长、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十二绥靖区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等职。1948年9月,因感反共无望,赴台湾、香港等地。1956年回到成都,后迁居上海。曾任四川省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1973年8月在上海病逝。
何 鲁(1894-1973)爱国民主人士,数学家。四川广安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虽身为国民党元老,但公开声明拒绝在反动政府中任职。1912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获数学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获得“数学大师”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1973年9月13日病逝。
杨文瑔(1906-197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江安人。黄埔军校毕业。历任军职。抗战开始后,任团长、旅长、第五十师师长、第九十四军副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1947年4月,在山东泰安被人民解放军击败俘虏。新中国时期,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1973年10月病逝。
黄 涛(1900-197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蕉岭人。云南讲武堂毕业。1928年任国民党军上校团长。后留学德国。1934年回国,历任石井兵工厂厂长、陆军第一五七师师长兼厦门警备司令、第六十二军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驻防台湾。1946年7月因不愿参加内战,辞去军政职务。新中国成立后留居大陆,任广东省政协委员。1973年11月病逝。
魏 镇(1897-1973)原国民党陆军少将。湖南邵东人。保定军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师长、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级参谋、湖南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湖南省军管区副司令、邵阳警备区司令。1949年参加湖南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员、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病逝。
晏道刚(1889-197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汉川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国民党军中服役。历任国民党南昌行营第一厅副厅长、蒋介石侍从室主任、西北“剿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等。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监禁。抗战爆发后获释。曾任军政部驻武汉办事处主任、抗日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兼军务组组长。抗战胜利后,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解放前夕留居大陆。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73年病逝。
向敏思(1898-197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永顺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团长、旅长。抗战时期,历任第七十九军第九十八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九十八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七十九军副军长、第一一0军军长兼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12月、在四川彭县率部起义。新中国时期,曾任山东省政协常委兼省政协副秘书长、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等。1973年病逝。
沈肇年(1879-1973)原民国政要。湖北天门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河北银行监督、兴复贸易公司董事长、国民政府国大代表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文史馆馆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民革河北省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1973年逝世。
马 湘(1889-197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孙中山贴身卫士。广东台山人。早年侨居美国。1915年响应孙中山号召回国参加讨袁。后担任孙中山贴身卫士。1923年升为少将副官。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参与了南京中山陵的建造。待孙中山的遗体安葬后,于1931年1月担任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警卫处处长。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行政院财政部稽核,并获中将军衔。抗战胜利后,仍回中山陵任警卫处处长。1948年因不满国民党当局,出走香港。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电邀其回广州,任广东省政协委员。1973年到香港医病无效逝世。
接下页(74—84年)
正文二:1949年后留在大陆及回归大陆的人物
(1974-1984)
王泽浚(1902-1974)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西充人。早年入川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历任陆军第四十四军第一四九师第四四七旅旅长、第四十四军副军长兼第一四九师师长、第四十四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四十四师师长、整编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兼整编第四十四师师长、第九绥靖区副司令官兼第四十四师师长、兼第四十四军军长等。1948年11月战败被俘。新中国时期,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74年1月19日病逝。
申茂生(1897—1974)原国民党陆军少将。湖南衡阳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166师468旅少将旅长、第29新兵补训处处长、重庆卫戍总司令参议等。抗战胜利后,任第25军官队总队附。1946年7月退为备役。1949年7月出任第1兵高参。8月4日在湖南长沙参加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74年1月27日在长沙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