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滑头"处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滑头"处世-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苦了,请喝杯茶吧!”正因为在这些小事上,松下幸之助都不忘
记表达出对下级的爱和关怀,所以他获得了员工们一致的拥
戴,他们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
公元
年,唐玄宗连下三道诏书,征召大名鼎鼎的诗人
岁,他毕生都向往李白入京。李白这一年着建功立业,以为
这一回总可以大展鸿图了,于是,意气风发地来到了长安。唐
玄宗在大明宫召见了他。
封建时代,皇帝召见大臣,气派是十分尊严的,他端坐御
座之上,居高临下,而臣下则要一路小跑至他的膝下,行三跪
九叩大礼,俯首称臣,而唐玄宗这一次召见李白,这一切森严
的礼仪全都免除,他亲自坐着步辇(一种由人抬的代步工具)
前来迎接。当李白到来时,他从步辇上下来,大步迎了上去,迎
人大殿之后,又以镶嵌着各种名贵宝石的食案盛了各种珍馐
佳肴来招待李白,大约是怕所上的一道汤太热,会烫着李白,
唐玄宗竟然御手亲自以汤匙调羹,赐给李白,并对他说“:卿是
一个普通读书人,可你的大名居然传到我的耳中,若不是你有
着超凡的诗才,怎么能做到这一点?”
接着又赐他一匹天马驹,宫中的宴会,鸾驾巡游都让李白
陪 侍左 右。
一个普通的诗人,无官无职,能够得到皇帝的召见、赐宴,
第 273 页
已是非常的礼遇了,而降辇步迎、御手调羹,更是旷古的隆
恩。虽然李白这一次来长安,在仕途上并没有多大发展,最后
还被客客气气地赶出了长安,但唐玄宗的这一次接见,却在李
白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使他终身引以自豪,至死都念
念不忘。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的时候为了名可以舍利,可以忘生。
掌握这一点,对于处理人情关系至关重要,无往不利。只要抠
到人的尊严这块“骨头”,他便会践性发作,正所谓“士为知己
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有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到野外打猎。魏惠王问:
“齐国有宝贝吗?”齐威王答道:“没有。”魏惠王听后得意地
说:“我的国家虽小,尚且有直径一寸大的珍珠,光照车前车后
十二辆车,这样的珠子共有十颗,难道凭齐国如此大国,竟没
有宝贝?”
齐威王别有意味地回答道:“我用以确定宝贝之标准与您
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派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犯,泅
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朝拜我国。我有个大臣叫盼子,派
他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东来黄河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
派他守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对着徐
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而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户。我有
个大臣叫种首,派他警备盗贼,做到了道不拾遗。这四个大
臣,他们的光辉将光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
这段话既是对魏惠王有力的回答,使他羞愧难言,同时更
是对自己臣下的极好赞扬。正是通过诸如此类巧妙得当的赞
扬,齐威王在笼络人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使一大批诸如田
第 274 页
忌、孙膑、淳于登等杰出人才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为其效
劳。于 是,齐国 大 治,出现 了“ 坐 朝廷 之上,四 国 朝之 ”的 局面。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做法仍有实用价值。因为人的社会性
决定了人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与肯定,而你发自肺腑,
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是对别人热情的关注、诚挚的友爱、慷
慨的给予和由衷的承认,必然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和引发感激
的心理效应,甚至他会把你当成知己,于是乎,类似“士为知己
者死”的报效。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常常就是面子问题,不给面
子或没面子,经常会引起愤怒及冲突。许多人为了面子常做些
“打肿脸充胖子”的事,结婚时往往一方面发布“一切从简”,一
方面却倾家荡产地“敬治喜筵”,惟恐别人不知,更怕人家不
来。因为这一切都与面子有关,心中尽管暗暗叫苦,脸上却要
一 团春 风。
第 275 页
零成本的买心术
有些精明人落人情,收买人心从不用投入多少,也可能达
到目的。他们是怎样做到操纵自如的呢?不妨举些例子,总结
总结他们的卖乖经验。
赏个好听的头衔。
“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追求更高的地位,更显赫的
头衔,乃人之常情”“,勤奋工作,不要回头”“,积极向上,自强
不息”,为的就是爬升到金字塔的顶端。无论任何行业、任何
工作,如果没有更高的地位作为大家努力的诱因,绝对无法鼓
舞个人抱负水准的提升。
从前的业务人员叫做推销员,但是聪明的主管,把它改为
“业务代表”“、业务专员”“、业务企划专员”等名堂,有的互冠
以主任、经理等头衔。工作内容事实上并没有改变,但是却具
有提高他们社会地位的作用,使他们重视自己的工作,发挥更
高的工作潜能。
日本人最懂得用这套方法来鼓励员工,什么“总监”“
察”“、委员”“、顾问”等,使得日本许多产品横扫世界,独霸全
球。足见人性的欲望中,对地位的渴求是多么的迫切。
)给足下属脸面。
第 276 页
从前,赵王得到一块美玉,便让人雕成玉皿,说“:以后就
用这玉皿给有功的人喝庆功酒。”
后来,秦国派兵攻打赵国,兵围赵国邯郸。魏国的公子信
陵君便领兵去攻打秦国,解救了邯郸之围。事后,赵王跪捧着
玉皿敬酒,祝魏公子信陵君健康。魏公子施礼答谢,并赞赏这
只玉皿是个宝物。后来,燕国又派兵来攻打赵国,赵将廉颇在
部南大破燕军,赵孝成王没有别的赏赐,就用这只玉皿给将士
们饮酒庆功。将士们用它饮酒,都非常高兴。这以后,赵国人谁
要能用这玉皿饮一盅酒,比得到几十两银子的收入作俸禄、赏
赐还觉得珍贵。
给一个堂而皇之的说法。
宋国有个人,很喜爱猴子,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能懂
得猴子的心思,猴子也能理解他的想法。为了养好这一群猴
子,满足猴子的需求,他连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也缩减了。
可是,又过了一段时间,生活越来越困难,不得不限制猴
子们的食量了,但又担心猴子因此而不再听他的驯养。于是他
哄骗猴子们说“:从今天开始给你们橡子吃,早晨给三个,晚上
给四个,总算够吃了吧!”
猴子们一听,都生气地站了起来。养猴子的人又改口说:
“那么,改 为早 晨四个,晚上三 个,总可 以了 吧!”
众猴一听,又都高兴地趴在地上了。
做一个有“妈妈”味道的温情给予者。
到小餐馆吃饭,是否听过老板娘斥责的口气对客人说“不
要再喝了,该回去了,明天还要上班哪!”之类的话。乍听,这实
在不是店家的招呼之道,可是,这些被斥责的客人一副无所谓
的样子,甚至还有些沉醉。
第 277 页
曾被一位朋友拉到新竹一家小面馆吃面,我却觉察不出
有何特殊,不值得如此千里迢迢赶来品尝。正纳闷,朋友揩揩
嘴,心满意足地说了,这是她步入社会头三年每日必报到两回
的地方。这小店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夸奖,惟独老板娘的亲切
令人难忘。想必,朋友怀念的就是她这份妈妈的味道。
类似这样的馆子,老板娘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她
们温和的态度,恰巧弥补了都市游子的思乡情怀。而这正是
这种小餐馆生意鼎盛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经营者看似属于性
格直率,实则,往往是利用顾客的撒娇心理,并且,由顾客的依
赖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
大着胆子贬抑强者。
某著名广播节目主持人就经常在节目中使用这一招。在
有三十年烹调经验的大厨师面前,他会说出极可能被对方认
为是无稽之谈的话。例如“你们的餐厅的菜的确远近驰名,但
事实上真那么好吃吗 ?”等。有趣的是,大厨师听到这话后,不
仅不动怒,反而满脸微笑,使当时的气氛显得很轻松。
当然,接受访问的人之所以不生气,也可能是因为这位先
生性格上有一定的扭力。但他并不是不分对象,随时“吐出毒
舌伤人”的。他特意奚落的对象多半是功成名就而对自己充
满信心的人,这种人即使在言辞上遭到贬抑,一般也都有付之
一笑的气量。
另外,贬抑或批评对方经常受赞扬之处,也能使其他人加
深对对方的印象。不过,这种“贬抑战略”还是谨慎运用为好,
否则很可能会伤害对方,那就得不偿失了。当然,送顶高帽,
为人遮羞,替打圆场等方法,都是不需要成本又能很好卖乖的
伶俐乖巧之术。
第 278 页
打铁先要硬自身
提高自己的“含金量”
第八章
第 279 页
第 280 页
关键时刻露一手
对于下属来说,机会就像身边的鱼,稍纵即逝。只有深得
上司赏识和器重者,才会满载则归。怎样才能受到上司的赏
识和器重呢?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取得上司的信任,让他
感到不能缺少你。任何下属的作用,都是帮助、协助上司达到
其事业上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同上司的事业目
标和工作价值观。上司认为事业应快速增长,你不能认为要
循序渐进;他认为语文语法十分重要的话,你写的报告的文字
不能马虎。其次,要补他的死角位,他向外发展,你要守好大
本营;他大刀阔斧,你要做些绣花功夫。这一套行得好,与上
司相处才会如鱼得水,同时,更重要的是不断积极地跟上级接
触,让上级的记忆里常常有你的存在,会有很多好处。这样,
当面临一些机会时,上级就会想起你,为你作指点和推荐。反
之,如果疏远你的上司,则会冲淡上司对你的关心,遗忘你的
存在,被推荐、提升的希望就大大减少了。所以,让你与上司
之间隔张桌子,即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最好不过的了。
多接触,多沟通,增进了解。
得到上司的赏识,成为上司的知心人,需要多与上司交
往。接触上司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举止自然。路是人走出来
第 281 页
的,事在人为,接近上司的渠道要积极创造,感情投资事半功
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包含这样一个道理:接触一个人或
一类人多了,就有被同化的可能。与上司相处也是这样,上司
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风格和方法,他比较欣赏和重
用的人大多是与自己的套路相同的人,这样的下属“好使唤”,
什么事情“一点就灵”,不用翻来覆去地交代。要想达到这种
境界,下属必须多在上司周围出现,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工作中有“上司脱离群众”的弊病,常在报端或文章书本
中受到批判,但同时也存在“下属脱离上司”的弊病,我们在这
里确实应该弥补一下各种传媒对此保持沉默而缺少的批评,
脱离上司实在不应该。
观察一下周围:脱离上司、与上司接触少、缺乏沟通的人
大致如下几种类型:一、恃才自傲,自以为是,不愿与上司沟
通,自觉没有上司也行的人;二、老实正直,怕与上司接触多了
引起“嫌疑”和“闲话”的人,这些人往往得不到上司的赏识而
怀才不遇;三、层次很低,处于“一线”,拘泥于具体事务和简单
劳动的技术型下属,缺乏与上司接触的机会;四、水平较低,担
当重任的机会少,上司不常拉到身边安排任务的人。
怎样与上司增加接触,增进了解呢?
第一,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这种勇气应该使你既要敢于
与上司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工作意见,又能使你排除障碍抵御
来自同事的愚蠢的诽议。
第二,接触上司要自然。许多人在上司面前心理素质不
过硬,胆怯畏惧,缩手缩脚,言谈举止不自然,由于过度紧张,
还常常弄巧成拙,这样的“交往”效果很差,甚至给上司留下不
第 282 页
好印象。
第三,创造接触机会。要想全面地了解上司,必须有各种
各样的机会。这些机会就是“投资”。工作中多请教、多汇报、多
讨论,是“工作投资”小时之外更 需要增加“感情投资”,我
们这里着重谈谈感情投资。人既是理性的生灵,也是感性的生
灵,中国上司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感情联络。“任人惟
亲”虽不是一种好的用人机制,但由于各种原因要想在短期内
彻 底破 除 也是 很难 做 到的。亲 属、亲 信、秘 书、司 机、老 同 学、老
战友、老乡、老部下等都是与上司感情较深的人也往往是重用
的对象。
第四,注意照顾同事的情绪。某某与上司接触过多,上司
经常交办任务,其他同事肯定会产生嫉妒,心里不舒服,嘴上
也就不老实,各种诽谤随之而来。背后议论者有之,当面讥讽
者有之。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勇气面对这一切,同时
更需要在争取到上司赏识的同时,与群众打成一片,打好群众
基 础“。上层 路 线 ”与“下 层 路 线 ”都 搞 好,在 群 众 中 结 交 几 个
“铁哥儿们”,多几个知心人,都可以增强抵御各种诽谤和嫉妒
的力量。
善于表现,推销自己。
能干不如会表现。上司喜欢勤快、干净利索;下属应善于
看眼色行事;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让大家心服口服;表现出
的优点要符合上司的胃口。
上司欣赏的是下属的优点和长处,而不会是下属的缺点
和短处。不少的人的确能说会道,或埋头苦干,但上司却并不
认为他们怎么样,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不善于表现,不会表现自
第 283 页
己,没有掌握表现的学问。
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既显示出自己的专长,又体
现出自己的处世能力和聪明,哪个上司不喜欢既能干事,又
“会来事”的下属呢 ?可见,善于表现至关重要。
关键时刻,展示才能。
在一些重要的关头,上司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在此关
键时刻,其它同事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你却挺身而出,使问题
迎刃而解,那么,不仅你的同事会佩服你,你的上司会更高看
你一等。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受到诸如“关键时刻掉
链子”的埋怨,这样的下属同样不会受上司的喜欢,像“砸锅”
类的事情比比皆是。关键时刻的难题最能考验人。有的下属
确实有才能,但害怕困难,不敢在紧要关头站出来,自己的才
能也不会被人发现。毛遂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善
于把握关键时刻获得上司的信任和重视,一方面要善于发现
某些关键时刻,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把某些时刻变为关键时刻,
善于创造关键时刻。一般而言,关键时刻主要有下列几种情
况:
第一,上级派下难度较大而且影响较大的任务时,做好这
样的工作对上司而言至关紧要,下属应当全力以赴,协助上司
圆满完成任务,不可袖手旁观。
第二,其他同事忙于某些事情,人手不足但事情却很多
时,也要多承担任务,井并有条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干得相当出
色,上司自然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所以不要推卸责任。
第三,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上司与大多数同事都拿不出
办法时,要冷静、稳妥地出谋划策,把问题解决好,表现你的超
第 284 页
群的才干。
第四,假如你刚到某单位工作或调来一位新上司,抓住这
个推销自己的重要机会。
第五,上司陷入逆境时,如果你能在他最需要下属的支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