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滑头"处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滑头"处世-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说是给对方强烈印象的最好方法了。
一般而言,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有长时间交往的朋
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际关系较稳固,但实际上,这
种关系如不加以持续,那么两者之间的交情就会愈来愈淡,这
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有人问你“你和某人的关系如何?”
而你回答“我见过一次”和“偶尔会见面”,那么给人的印象就
不同了,而和“常见”这个回答又更不同了。道理显而易见,见
面的次数和两人之间的亲近度是成正比的。
第 382 页
友谊不拒绝功利
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
则。我们的社会提倡奉献和利他精神,但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
人际交往境界,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
人为什么需要与人交往呢?尽管每个人具体的交往动机
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动机就是为了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
己的某些需求。实际上,人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也是合乎我们
社会的道德规范的。
所谓互利原则,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们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
讳谈功利。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是多层次的,粗略
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个层次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
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个层次是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
往,也就是为实现某种功利目的而交往。现实中人们时常会自
觉或是不自觉地将这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既是功利
目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感情的沟通和反应;有时候虽然
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利益上的互相帮助和
支持。还有,在人的各种交往中,有时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有
时则是为了满足精神的需求。换言之,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
第 383 页
就在于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自己需求的满足 。这种满
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所以,按照人际交往的互
利原则,人们实际上采取的策略是:既要感情,也要功利。
不管是感情还是功利,既然人际交往是互利的,是为了满
足双方各自的需求,那么人际交往的延续就有一个必要的条
件:交往双方的需求和需求的满足必须保持平衡。否则,人际
交往就会中断。也就是说,人际交往的发展要在双方需求平
衡、利益均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人抱怨朋友缺乏友情、甚至不讲交
情。其实说穿了,抱怨的一方往往是由于自己的某种需求没
有获得满足,而这种需要往往也是非常功利的。所以,我们不
必一味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也不必轻率
地抱怨别人没有“友情”。我们只需要坦率地承认:互利,是人
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既要感情又要功利,是人际交往的一
个常规策略;需求平衡、利益均等,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
件 。
当然,圣人除外。问题就在于我们多是凡人。就是做圣
人,也该是自己先做圣人,而不该指望别人先做圣人。所以,
当朋友之间的交往出现障碍时,我们还是先看看在人际交往
上哪里出现毛病才是。
第 384 页
既占便宜,又落人情
把他人利益放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不但会达
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对方的人情。卖乖的确是最为精
明的操纵之术。
元末农民起义中,群雄割据,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和张
士诚较为强大。他们都想吃掉对方,称王称霸,因而互相攻
打 。
年月,朱元璋受到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一起对应
天的两面夹攻。在双方正进行一场血战的险恶形势下,江北形
势骤变。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派出的三支北伐军,遭到元军
反击而惨败。小明王退兵安丰后,张士诚却派大将吕珍围攻安
丰,情况十分危急。小明王多次派人向朱元璋征兵解围。这天,
朱元璋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派兵解困问题,会上议论纷纷,众
将都反对派兵,连军师刘基也坚决不同意。朱元璋这次力排众
议,阴险地对大家说“:我自有安排!”他毅然派兵去救安丰小
明 王。
朱元璋为什么愿冒此风险?狡猾奸诈的朱元璋自有他的
鬼算盘。他认为安丰是应天的屏障,安丰失守,自己的应天就
暴露在敌方攻击下,救安丰就是保应天;至于小明王,他在红
第 385 页
巾军和劳苦群众中影响最大,有号召力,是一面旗帜。他朱元
璋尊小明王为主,打他的龙凤旗号,一来是利用小明王影响,
争取人心,二来,敌方打击的矛头首先冲着小明王,是为了实
现他今后的更大图谋。于是,他亲自率军北上,杀退吕珍,保
住了安丰。小明王对他感激零涕。朱元璋乘胜回师,和陈友谅
在鄱阳湖经过一场激战,陈友谅兵败身死。朱元璋获得大胜
后,打着小明王的旗帜,又被封为吴国公。
安丰城后,朱元璋决心把小明王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先
处处卖乖,把小明王迎到滁州,在滁州给小明王建造了巍峨的
宫殿,安排了威武的銮驾仪仗、丰厚的食物和华丽的服饰,背
地迅速安排亲信,对小明王实行封锁、隔离,甚至把侍奉小明
王的宫中人员全部换上自己的部下。从此,小明王的一切,统
统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后来,朱元璋又以借刀杀人之计杀
了已无利用价值的小明王,而临死时,小明王还念念不忘朱元
璋的大恩大德。朱元璋靠卖乖既得了江山又得人心。
卖乖的至上功夫莫过于此:明明是在占便宜,甚至致人死
地,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们在给人施恩。他不让自己的利益
明示于人,而是将其饰成其他人的利益,使他在受恩时看起来
好像在帮别人的忙。
美国口才大王卡耐基的一次经历,可以做为卖乖的典
范。他是这样请求一家旅馆经理打消增加租金的念头的:
我每季均要在纽约的某家大旅馆租用大
个晚上,礼堂
用以讲授社交训练课程。有一季度,我刚开始授课时,忽然接
到通知,要我付比原来多三倍的租金。而这个消息到来以前,
入场券已经印好,而且早已发出去了,其他准备开课的事宜都
第 386 页
已办妥。怎样才能交涉成功呢?他们感兴趣的是他们想要的
东西。两天以后,我去找经理。
“我接到你们的通知时,有点震惊。”我说“,不过这不怪
你。假如我处在你的地位,或许也会写出同样的通知。你是这
家旅馆的经理,你的责任是让旅馆尽可能地多盈利。你不这
么做的话,你的经理职位难得保住,也不应该保得住。假如你
坚持要增加租金,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你有利还
是不利。”
“先讲有利的一面。”我说“:大礼堂不出租给讲课的而是
出租给办舞会、晚会的,那你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类活
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比我这租金当
然要多得多。租给我,显然你吃大亏了。”
“现在,来考虑一下‘不利’的一面。首先,你增加我的租
金,却是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等于你把我撵跑了。由于我
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我势必再找别的地方举办训练班。”
“还有一件对你不利的事实。这个训练班将吸引成千的
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来听课,对
你来说,这难道不是起了不花钱的广告作用了吗?事实上,假
如你花
元钱在报纸上登广告,你也不可能邀请这么多
人亲自到你的旅馆来参观,可我的训练班给你邀请来了。这
难道不合算吗?”讲完后,我告辞了:“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
我。”当然,最后经理让步了。
第 387 页
左右做人并不难
置身事外。
办公室里的是是非非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你可能是个
很有正义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匡扶正义”;也可能你
是个外向型的人,眼里看不过的事嘴上就要说出来,也可能
你是个……
但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奉劝一句,是非不要轻招惹,是
非背后麻烦多。甲乙两位平日颇为要好的同事,最近竟然分
别在你跟前数落对方的不是,然而两人表面上依然友好。所
以,你生怕两面皆讲好话,会被认为是两头蛇。其实,除了这
点,你更该小心,因为另一个可能性是,甲乙是否在对你试探
点什么?
先讲前一种可能。有些人心胸狭窄,十分小气,又善妒,
所以因为某些问题,令两人发生心病,是不足为奇的,但表面
上又不愿意翻脸,故向较亲近者倾诉心中情,是自然不过之
事 。
你这个夹心人并不难做,同样冷淡对待两人是妙法,对
方发现没有人同情,必然满不是味儿,定会另找“有爱心之
人”,那么你就自动“甩身”了。
第 388 页
若发现两人是另有用心,旨在试探你对他俩的喜恶程度,
你就该步步为营了。既然对方的动机不良,你亦不必过分慈
悲,不妨还以颜色,分别跟他们说“:对不起,我的看法对你们
并不重要呀!”这一招,他们必然无功而退。
有人请你做公事上的“和事佬”,你其实有不少应留意的
要点。
部门主管们之间,有太多的微妙关系存在,大部分是亦敌
亦友的,无论私交如何要好,在老板面前,既然是在竞争之下,
他们也是有数不完的斗争。今天,某甲跟某乙像最佳拍档,在
办公室成了“铁哥们”,但很有可能几天后,两人却反目变成仇
人了。
所以,某些人可能为了某些目标,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以
方便日后做事,但亲自出面又太唐突,于是便找来“和事佬”。
本来使人家化敌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余,请做些保
护自己的工作,亦即给自己的行动定一个界线。
例如有人请你做“和事佬”,你不妨只做约饭的陪客,或作
为某些聚会的发起人,但不宜将责任全往头上冠,反客为主。
你最好是对双方的对与错均不予置评,更不宜为某人去
做解释,告诉他俩“解铃还需系铃人”,你的义务到此为止。对
上司不满、对公司不满,永远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来诉苦,大
指某人有意刁难他,或公司某方面对他不公平,你应该做到既
关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
例如,同事与某人有隙,指出对方凡事针对他,甚至误导
他 。
你或许会很有耐性地听他吐苦水,听他细说端详,但奉劝
第 389 页
你只听,不问。尤其是切莫查问事件的前因后果,因为你一旦
成了知情者,就被认定是当然的“判官”了,这就大为不妙。
你只须平心静气开导他:“我看某人的心地不差,凡事往
好处想,做起事来你会更开心的。”
要是对公司不满,你的立场就必较复杂,站在公司立场是
你应该的,但站到同事那边,又有害无益。可是,人家来找你,
保持缄默实在不礼貌。不妨这样告诉他:“公司的制度不断改
进,这次你觉得不公平,或许是新政策的过渡期,你不妨跟上
司开门见山地谈一下,但犯不着坚持己见。”轻轻带过才是上
策。
一位向来忠心得很,已在服务公司多年的同事,突然告
辞,惹得众说纷纭,不少同事还千方百计去细问当事人,誓要
找出真相。
其实,知道了真相,对你有好处吗?肯定没有,坏处倒有
一大堆。例如,你或会无端卷入人事漩涡,晓得行政层的秘密
对你的工作态度多少有些影响。还有,你更有可能被列为“某
类分子”。
所以,过去的即将过去,不必去追究了,除非这同事向来
与你颇投契,自动向你诉衷情,但你亦只宜做个聆听者,万万
不要做“播音筒”。
你应该做的是送上诚意的祝福,赠对方一件纪念品,当作
纪念你俩的情谊吧!又或者,请对方吃一顿饭,当做饯别。
至于其他同事的行动,大可不必理会,也不必加以批评,
这叫做独善其身。
你本来就非好管闲事之辈,却偏偏遇上一个爱诉苦的同
第 390 页
事,叫你感到烦不胜烦。
老实说,你一万个不想过问,连听也不愿意,却怕产生不
必要的误会,或者有后遗症,所以常常有进退两难之感,却苦
于无法摆脱对方。
遇 上这 种“烦 人”,既妨 碍 工作,又 没 有好 处。所 以,你 必
须想办法杜绝之。
第一,你可以借口较忙。遇上对方单独邀约午膳、下午茶
等,一概以“忙得不能抽身”为理由推卸。凡想诉苦之人,情绪
冲动,你一拖再拖,他肯定没有耐性再等下去,这样,你不是可
以溜之大吉了吗?
第二,是“装傻”。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永远会是一个好听
众。但是如果你凡事听不明白,频频反问对方,又没有好主
意,对方等于对牛弹琴,你以为他有什么感受呢?
又或者你显得心不在焉,漠不关心,牛头不对马嘴,对方
也一定会无趣而退,另寻可分担苦恼的人,于是,你无疑就脱
离苦海了。
在公事酬酢繁忙的圈子里 ,许多不妙情况是无可避免
的。例如在一些商务午餐或晚宴上,许多时候就有以下情况
发生:甲与乙有心病,见了面互不理睬,但两人与你皆有一定
的交情,必然会上前跟你交谈,互道近况的。
在同一时间,两人分别朝你走过来,怎样好呢?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装作看不到两人,低下头去捡杯饮
品,或整 理衣 衫,看谁先 走到面 前,就跟 谁说“你好 ”。既 然两
人不和,乙若见到甲正跟你招呼,自然会却步不前,那就能够
避免二人与你一起的情形出现了。
第 391 页
好了,当人寒暄完毕,说过“拜拜”之后,请尽速主动找乙,
忘记刚才跟甲有关的一切,只与乙尽情闲聊。
更糟的情况是,你发现给你安排的座位,刚好是夹在甲与
乙中间。遇到这种情形,你怎样做?你最好先发制人,去找主
办者,随便说一个理由,请他替你调一个座位。总之,两方面
俱不得罪,或者置身事外为妙。
最近,你发现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两个同事因私事
交恶,互不理睬。而你就成了“两边人”,成为两人争着拉拢的
对象。
你本来深明公私分明之理,问题却是两位同事弄得混淆
不清,令你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中庸之法是,让一切保持常态,就当做什么事没有发生过
吧 。
更清楚一点来说,进行任务时,心里切莫以“这两人不会
合拍,由我去做吧”,硬要自己做些不在行的事,令事倍而功
半,事情本来应由谁去负责,就让谁去执行吧,以免吃力不讨
好,甚至白白惹祸上身。
即使有人不愿意,请提醒他:“这任务一向是你的工作范
围,仍由你去处理,效果一定更理想。”
要是对方索性请你代劳,怎么办 ?不妨表明立场“:我的职
责不在此,恐怕对你有害无益,帮帮忙我是愿意的,但重要决
策还是由你决定吧!”
左右做人难是个常见的问题。
应付这类问题有两个办法。第一尽可能避免陷入需要左
右做人的环境;第二是知道如何“左右做人”。
第 392 页
要避免“左右做人”,第一戒是切要避开介入任何冲突的
可能性。
第二戒是要避免采取立场。
第三戒是切忌选择可能陷入冲突的斗争的地位。
第四戒是切忌做任何事的公证人。
第五戒是即使已陷入左右做人之局,也要想办法使出“缓
兵之计”,以图脱身。
帮理不帮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