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滑头"处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滑头"处世-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所好,讲些动听的话,但切莫“拍马”拍得出格,那只会叫他
瞧不起你。
此君若以前与你共过事,请不要在人前人后或他面前主
动再提以往的事,就当是新同事新合作吧,避免大家尴尬。要
是他过去与你不相干,如今却成了拍档,不妨向对他有些了解
的同事查问一下他以往的历史,但要装作轻描淡写,不留痕
迹。
好拍档另谋高就,公私两方面俱要你重新面对。姑且勿
论新拍档是新同事,还是由别的部门调来,你俩都需要一段时
间去习惯、协调。
如果他是新同事,你首先要做的,是向他介绍一下公司的
办事作风,各种小节的规矩,你部门的工作程序,和你俩的工
作范围、合作情形等,让他“热身”,那么他才能快点投入工作,
分担你的压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你向他介绍旧拍档的
工作方法时,请客观一点,概括而谈就可以,除非对方追问,否
则,他可能误会你要他依循旧法行事,间接窒碍了他自己的能
力。新人做事不妨有新作风,让他多提意见,或许会有新的发
现,同时也表现出你的民主和客观,避免了或大或小的误会和
芥 蒂 。
第 405 页
切忌将旧拍档的名字挂在口边,仿佛他令你难以忘怀,间
接给新拍档造成压力“,以前我们不是这样做的。“”他肯定不
会如此处理同样事情。”等类似的话,必须抛到九霄云外,你俩
才能合作愉快。
你渴望另谋高就,却为一件事而困扰!你得到某公司有份
适合自己的专业的消息,如果成功,对你将是一个突破。可是,
你的好友晓得这消息,也必然有兴趣申请。若不告诉你的好
友,你会有负疚感,但另一方面又不想与好友竞争,不知如何
是好。
请先下个决定:你的事业重要还是无所不谈的友谊更重
要 ?永远要你施舍、维护的好友,是你所需要的,还是个包袱而
已?看来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或者,我们可以客观些来看看。你是惟一知道征聘消息的
人吗?你知道,肯定还有一百人或一千人晓得这个消息。即是
说你必须和一大群人竞争,那么,多加一个好友来竞争,又有
何分别?何况,就是你不讲给好友听,他或许早已申请该职
了。你得知道,你的机会不会因自以为限制了申请者而提高,
因为雇主永远不愁没有申请者,他们的目的是要找合适的人
选,而非先到先得。其实,你的担忧,只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记着,竞争者永远是平等的。
你的拍档与你合作多年,一直相处融洽。一旦拍档另谋高
就,应该如何面对 ?
好的一方面是,你将有更好的机会,那就是老板可能委任
你独当一面。即使另聘新人,以你的年资和经验,还是有利无
弊的。所以要好好把握,说不定这个黄金机会正是你攀上成功
第 406 页
的阶梯。
坏的一面可能影响很大。拍挡离职的原因是什么?对公
司不满?与你合作有问题?还是纯粹为钱和转换环境?
要是对公司不满,请留意他的行动。不是叫你做间谍,向
公司报告什么,而是为了你自己未来的工作。细心地观察他,
若遇上他故意扰乱文件和工作程序,请一一收拾,但要保持缄
默。一则无谓伤感情,二则公司亦未必多谢你。
若对你不满,对方的不理不睬,或故意懒散,你也只得默
默忍受,记着,反正他快要消失,就耐着性子吧。
某位同事生性暴躁,常因小事就“唠叨”不已,虽则事后他
会不把事情放在心上,但事前的粗声粗气或过烈反应,却叫你
闷闷不乐。
暗自纳闷,只会害苦了自己,何不想个改善之法呢?须知
道,同事相见的时间往往比家人还多,经常如骨在喉,太难挨
了吧,恐怕间接还会影响工作情绪。
对付这些脾气刚烈之人,最佳办法是以静制动,然而,不
要误会,并非是采取凡事“忍耐”的策略,相反,却是积极和主
动 。
举个例子,某计划出现了问题,这同事心焦如焚,大声大
气的指点程序应怎样怎样,谁人又该如何如何……总之意见
多多却极欠建设性,只予人烦不胜烦之感。
细想一下,有同感的肯定不只你一个人,所以不妨就由对
方猛烈诉说下去,你却处之泰然,保持缄默,即使有其他同事
表示不平,你也请坚守原则。直至事情明朗化,对方的态度平
和下来,你再提出明白事理的态度来,细心将事情分析,如此,
第 407 页
你必能打败对方于无形。
有位同事生日,于是有人提议罗汉请观音,给他庆祝一
番,你乐意加入行列,但替别人高兴之余,却又有点酸溜溜,你
想:为什么同事们从来未为你庆祝生辰?他们真偏心!
其实,他们并非偏心,而是无心。但是无心也必有因,那就
是说你在他们心目中没有占上地位,人际关系欠佳所致。要扭
转这种情况,奉劝一向文静的你要积极一点了。先踏出你的第
一步吧!而这一步不妨多找借口,才不致太突兀。
例如你成功完成一件任务,或者获升职加薪,又或适逢生
辰,不妨自掏腰包,观音请罗汉,但不必由你亲自“大声疾
呼”。向公司的秘书小姐说“:今天是我生日,我请大家吃晚饭,
请代我安排一下吧,但请告诉任何人,我不要收礼物!”
在一传十,十传百的情形下,同事必然会替你高兴,无论
是已经与你熟络的,还是疏远的,在如此情况下,起码对你留
下印象。日后还有赖你的积极努力。
许多公司有不成文的习惯,就是获升职者要观音请罗汉,
你若身处这些公司,当然要人乡随俗。至于请客请些什么呢?
那要视乎加薪额和职级而定,一则是量人为出,二则是身
分问题,如果你只是小文员一名,却动辄请同事吃海鲜餐,未
必个个会欣赏,可能有人认为你太“招摇”,所以,一切最好依
照旧例,人家怎样,你就怎样。有人当面恭维“:你真棒,什么时
候再请第二次 ?”你可微笑地答“:要请你吃东西,什么时候都
可以呀!”一招太极就能解决问题。
要是相反,有同事表示要请客贺你,应否答应?
当然要答应,否则就是不赏面,不接受人家的好意。不过,
第 408 页
答应之余,请考虑:对方一向与你投契得很,纯是出于一片真
心 ?还是彼此只属泛泛之交,此举只是“拍马屁”?前者你自然
可以开怀大嚼,后者嘛,吃完之后最好反过来做东,既没接受
他的殷勤,又没有开罪对方。
许多公司有欢迎新同事和欢送旧同事的习惯,身居要职
的你,应否热烈支持这些行动?
欢迎会目的是联络感情,欢送会则表示合作愉快或感谢
过去的帮忙。所以,前者你不必一定出席,除非你的工作岗位
是公关或人事部。这样更显得你有独特风格,何况既是新同
事,还愁他日没有机会互相了解吗?
至于后者,就比较复杂,你应该小心衡量一下:
这位同事与你有没有关系?如果是毫无交情的,可以不必
参加聚会,但送一张慰问卡是必要的,那是礼貌,也表示你的
关心,何况他日你们或许有机会共事。要是常常接触的,但交
情普通,则在公在私也该出席聚会,显示你确欣赏和不舍得对
方,分手时,最好表示你的祝福。若对方是你的助手或更亲密
的拍档,最理想的是既参加大伙儿的聚会,又私下请对方吃一
顿午饭,或是送一点纪念品,以表示你的感谢和友情。
努力不懈忠于工作的你,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
业可说是一帆风顺。
有几位跟你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际遇,至今仍保
持多年前的原状。在大家相处之时,你总觉不太自然,甚至有
战战兢兢之感。
其实,这完全是心理作祟,你是怕自己的表现过于高傲,
惹来“一朝得志”“、不可一世”的批评,但过于随和,又怕有“不
第 409 页
够成熟”之虞。
只要把这包袱抛掉,一切就易应付了。
公事上,若他们是你的直辖下属,谨记“大公无私”的原则
就是了,对他们采取一贯的态度,奖罚分明,切莫有“算了吧,
大家共事这么多年”的想法。只要态度诚恳,不必怕对方会错
意的。私底下,保持你们固有的关系吧,投契的就当作朋友一
般看待,不合拍的,更不必刻意去改善。
若他们并不属你的部门,情况就好办得多,公事上没有,
平常见了面,大可“友善”一番,不必故意去装一副模样的。
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
的人。
你应当学会体谅别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切莫喧宾夺主。不过记着永
不说“这不是我分内事”这类的话,过于径渭分明,只会搞坏同
事间的关系。在筹备一个任务前,谦虚的问上司“:我们希望得
到些什么?“,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应该在固有条件下做些什
么?”也永不道人长短。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
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成熟的你切忌加入他们的一伙,偶尔
批评或调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如艺人等,倒是无伤大雅,但
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聪明的做法。记着,搞小
圈子,有害无益。公私分明亦是重要的一点。同事众多,总有一
两个跟你特别投契,私底下成了好朋友也说不定。但无论你职
位比他高或低,都不能因为要好这原因,而作出偏袒或恃势。
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更何况,老板们对这类
人最讨厌,认为不能信赖。所以你应该知如何取舍。
第 410 页
不做老板的密友
上下级之间的确可能建立友谊,但是友谊过头,过多地参
与老板的秘密,却是不能被赞扬的了。
如果说过多介入老板的私生活已经使你脱离了与老板的
正常关系,那么了解老板的个人秘密和事业上的“秘密”对你
更没有好处。
你和你老板的地位的确是不同的,至少在你们建立关系
的组织范围里情况是这样。
亲密的关系有一种平等化的效应,这可能扭曲老板与你
之间正常的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
老板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被泄露,他将受到伤害。起先
你也
无话不说
许会因为是老板密友
而洋洋得意,可
是老板已经给了你能用这反对他的利器,他迟早会后悔的。
接着你们的密友关系便会尴尬。
即便老板对你吐露的秘密仅仅局限于公司内部的事情,
这仍会带来麻烦。你介入的越深,越会发现自己的行动越不
自 由 。
频繁地与老板接触也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而你本来
可以利用它来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值得人们为其工作的老板
第 411 页
都想看到你多做工作而不是常常出现的你的面孔。当你正忙
于接触老板的时候,别人也许在完成他的计划和解决他的问
题 。
过多地与老板周旋可能得到老板密友或宠儿的名声,这
样一个名声会使同事们讨厌或不信任,甚至有些人会想尽一
切办法拆你的台。谁知道你与老板神秘兮兮的样子是不是意
味着一些阴谋或小算盘呢?
看起来,领导通常都很喜欢和群众交朋友,因为常常有这
方面的报道,说某某领导和某个党外人士结为知己,某某领导
和某个小朋友结为棋友 ,某某领导和某个工友友谊常青等
等。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这些领导和他的朋友通常都不在一
个单位和系统,也就是说,这些领导实际上不是他的朋友的领
导。他只是比他的朋友级别高而已。
我们这里的领导,是指我们的上级,实实在在地领导着我
们 。
我们的领导也喜欢和我们交朋友,和我们促膝谈心,向我
们问寒间暖,但若是细心体会,这还远不是朋友。因为夸奖领
导的词儿都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一类。这里面绝没有朋
友之间的平等,是朋友,当然就该平易,还有什么上下之分 ?把
这当成一个优点来表扬,说明他并没有把自己当朋友,还是以
领导的身份出现的。所以,我们只能让领导朋友关怀我们,千
万不要像朋友一样关心领导。非要关怀,也只能关怀到“您可
要爱惜身体,不要操劳过度”的深度。
的确,领导和群众交朋友通常是一种姿态,那不是一般意
义的朋友。领导或许真的渴望群众向他提供朋友式的帮助,但
第 412 页
他决不会高兴群众以朋友的方式提供帮助,而只愿意群众以
不能叫做“帮助”,因为这是群众“应
下级的方式提供
尽的
责任”。
不记住这一点,我们就会犯错误。
这与领导的个人品格和德行几乎无关,这是做领导的职
业习惯。领导喜欢说大道理,说为人民服务,说无私奉献,说
全心全意,说奋斗终身,等等。但同时,他们又必定是一个普
通人,必定要为自己的住房工资子女升迁等切身利益盘算。
很少有领导像要求群众那样要求自己。这并非说领导虚
伪,也的确不是虚伪,只是一种职业习惯和角色需要。演员在
台上当了好人,在台下照样当坏人,或者在台上当了坏人,在
台下照样当好人。领导在人前当了圣人,在人后也只有当俗
人,但转换角色总没有演员自然,总有些尴尬。因为领导在心
理上不可能像演员那样坦然承认自己是在演戏。领导通常都
忌讳自己在人后当俗人的一面让群众知道。所以,领导通常
有把群众排斥在自己的普通生活圈以外的习惯。
所以,领导通常都没有下级朋友。
所以,我们不要指望领导和我们交朋友。这倒不难做到。
但假如我们已经是领导的朋友了,怎么办?假如我们和他
先是朋友,后来他才成为领导。我们该怎么办?
赶 紧 撤 退!
这种情 况是最危险的 。领导需要 保持人前的神 圣和尊
严,但作为朋友,我们早就知道他在人后的通俗。他可以在别
人面前坦然保持神圣和尊严,在我们面前呢?是继续通俗还是
继续神圣?这是一个难题,这就是尴尬。所以,很多人一如既
第 413 页
往地拍领导肩膀摸领导脑袋以示亲切时,会突然发现领导低
喝一声“干什么!”
中国历史上没有不杀功臣的皇帝,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
贵。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被无数先辈的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长叹。人们通常只注意到这个现象的社会原因,
忽略了皇帝这个领导或者领袖的职业的心理因素。试想,当他
高坐龙位,俯视臣民匍匐在地三呼万岁时,你会想起他和你光
屁股蹦达,会想起他被敌人追得屁滚尿流,会想起你们一起逛
窑子等登基前的俗样,他能高兴你?即便你能做到一本正经地
虔诚地三呼万岁,他又怎么能做到受之坦然?
所以,开国大臣难以善终,开国以后的大臣倒不难善终。
所以,陈胜要真是推翻了秦王朝,做了真龙天子,第一个
要杀的就是亲密战友吴广。因为吴广在鱼肚子里边塞了一条
“陈胜王”的绸绢。又到夜晚装成狐狸叫出“大楚兴,陈胜王”的
所谓天意。
所以,功成身退成了官场的准则。
皇帝是国家的领导,领导是单位的皇帝。
所以,我们的朋友一旦当了我们的领导,我们千万不要高
兴,不要以为对自己有好处,我们最好离他远远地,忘掉和他
曾经是朋友,时刻提醒自己,他已经是我们的领导。
如果我们真的把他当朋友,我们就体谅他作为领导的难
处,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