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处方男人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灵处方男人篇-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克服的方法}
    心理医生说,撒谎是比较常见的心理异常现象,也不要太过于紧张与恐慌。很多人撒过慌,但多数是善意的谎言,没有侵害他人利益的谎言,只要及时改正,以实为本,是可以原谅的。
    要克服撒谎要从小的事情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哪怕是芝麻粒大的事情,也要讲究真实。不要担心害怕别人笑话,更不要担心被批评,做错了就坚决改正。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记住为人诚实,以诚为本,是做人的根基。分析很多惨痛的教训,得出一个相同的规律,许多撒谎的人,不是一下子就撒谎了,而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所以克服撒谎要从小事上先克服,切断撒谎心理的发展途径。
    有志者,立长志。很多有撒谎毛病的人,今天想改正,明天又犯了,所以改的很不彻底。为了保证效果,可以建立一个备忘录,每天把撒谎的数量、事情的大小、原因及地点写在备忘录上,统计每天减少了多少次,可以原谅的撒谎与不可以原谅的撒谎的比例是多大,而后注意继续改正,直到减少到零为止。
    做人要事实求是,有什么问题与困难及时向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反映,不要自己隐瞒实际情况,私下解决问题,这样反而不利于问题与困难的解决。
    {墓碑前的启示}
    单位领导来看望赵新春的妈妈,聊天当中,严肃批评了赵新春撒谎欺骗妈妈,引发了妈妈的心脏病发作的错误行为,希望他痛改前非,不要在执迷不悟了。接着单位领导告诉他,小时候他的爸爸也在他现在的单位,是优秀的工人,年年是劳动模范,人品很好,因为一次意外工伤死亡了,全厂职工都很怀念他。你的妈妈带含辛茹苦地把你抚养成人,现在应该孝敬老人,怎么还能给老人气受呢。
    接着单位的老领导把他拉到郊区的墓地,赵新春看着爸爸的墓碑,内心十分沉痛,眼泪流了下来。老领导指着墓碑说,我与你爸爸一起进厂,把青春都献给工厂。现在厂子发展壮大了,是你们年轻人展示的时候了,要有理想,有追求,有远大的抱负,应该把精力用在正地。
    赵新春脑子清醒了,知道了自己撒谎的严重后果,表示坚决克服。
    {历代敬老故事}
    心理医生给他讲了许多经典、感人的敬老故事,他对古代24孝的典故十分感兴趣。自己把书借回家,精读了5遍,深受感到,觉得人活一世,如果对自己的母亲都撒谎,简直不如畜生。
    心理医生趁热打铁说:“你妈妈批评你撒谎,希望你做个有用之人。为了母亲的幸福,你能做到吗?”
    赵新春咬着牙,点点头。在自己的胳臂上用钢笔写了一行字。为了妈妈长寿,我再也不撒谎了。从此,他真的改变了,诚实待人,每天守护在妈妈身边,陪妈妈聊天,改变了很多的恶习。据说,由于人变了,在工友的撮合下,还与女工友处了朋友。
    心理警示
    有撒谎习惯的男人,由于惯性的作用控制不住你撒谎,那么撒谎前可以想一想可能会造成的危害,想想你的谎言兴许会造成亲人的死亡,引起流血事件等严重后果,你可能就会收敛了,逐渐把撒谎克服掉。男人应该诚实,以真心换得别人的理解与支持,这样生活才真实、精彩。

六、从众心理

    轻松动动笔
    你怀疑自己有从众心理吗?自己在闲暇之时动动笔,就会清楚地掌握从众心理指数了。仔细回忆一下,近2个月以来,是否经常出现下列情况。
    1、对大众信息特别敏感,特别相信吗?(是)(否)
    2、经常跟着大家盲目地行动吗?(是)(否)
    3、看着别人干什么,自己也想干吗?(是)(否)
    4、看别人穿什么,自己也想穿吗?(是)(否)
    5、看别人喜欢看的电视剧,自己也想看吗?(是)(否)
    6、别人说什么好,自己也觉得什么都好吗?(是)(否)
    7、发表意见时,总与大家的意见一致吗?(是)(否)
    8、在集体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吗?(是)(否)
    上述8个问题,建议你在自然的状态下,真实地填写出来。根据填写的结果,可以自测从众心理指数。
    如果是有2个以上回答“是”的话,说明有了从众心理,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及时克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变的有主见起来。
    1、给孩子报了7个课外班
    ——把孩子吓出了毛病
    真心写照
    钟照新39岁了,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前途了,就把希望寄托在7岁的儿子康康身上。看到其他家长给孩子报英语班,他也给孩子报名学习英语;看到有人给孩子报奥数,他也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武断地给孩子报了名;听说弹钢琴有利于大脑发育,就强迫孩子学钢琴;看到广告上说速记法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就给孩子报名学习速记法等等。目前,他给孩子报了7个班,周五晚上有,星期六全天有,星期日也全天有,闹的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闲时间,再也没有时间去公园与小朋友玩了,特别是不能陪爷爷到湖边抓小虾了。以前他一到星期日,特别喜欢陪爷爷到附近的湖里抓小虾,抓蚂蚱,抓蝴蝶,捉蛐蛐。
    7个课外班把康康搞的紧紧张张,加上学习任务也重,康康开始产生了抵触情绪,多次提出少上几个课外班,可是钟照新训斥康康,说:“严师出高徒,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别人都上,你要是不上,将来怎么办?”把康康吓的不敢吱声了,只好强迫自己学习。钟照新看到康康知道学习了,心中很欣慰。
    一天康康少年宫的老师来电话,说康康进了教室以后,几分钟就提出上厕所,然后就没有了踪影,几乎不怎么上课了。气的钟照新脑子都大了,想打康康。过了几天,学校班主任来电话,对钟照新说康康最近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希望家长配合做工作。钟照新更加气愤了,追问康康是怎么回事,康康吓哭了,跑到了姥姥家,再也不想回家了。
    钟照新火冒三丈,追到姥姥家,姥姥是有文化的人,建议他不要给孩子压力了,自己看看心理医生。
    旁白:孩子更需要轻松与天真,大自然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希望年轻的爸爸们要了解儿童这一特点,及时帮助孩子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乐趣。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要犯急躁病,更不能把家长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
    局外思考:孩子不是机器,是天真烂漫的人,需要自由、阳光、新鲜空气与绿色。假想一下,给大人报7个课外班,占满了你的双休日,你受的了吗?家长要现实一点,人性化一点。
    走出阴影
    钟照新冷静下来后,感到问题比较严重了,向心理医生透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看到其他学生家长给孩子报班就心里痒痒,听到别人说孩子学什么好,就认为孩子应该学。特别希望康康将来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能考上研究生,戴上博士帽,想着这些就特别激动,总是强迫自己给孩子报课外班,希望康康学习成绩突出,不落后于别的孩子。
    心理医生认为,钟照新对孩子要求过高,不懂得儿童心理特点,没有教育孩子的新思想,自己又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缺少主见,受其他家长的干扰大,从众心理突出,需要正确地引导。
    {诚恳地对话,使之震惊}
    钟照新:“我严格教育康康错了吗?”
    心理医生:“严格教育孩子没有错误,是爱心的表现。但是严格要求应该有个度,超过了度,就可能造成不好的结果了。你孩子现在不愿意回家,回姥姥家了,说明他对你有了反感与畏惧,如果你还执迷不悟,继续给孩子施加压力,心理出了问题,其结果可能是悲剧,你要仔细考虑。”
    钟照新:“孩子那有什么心理问题啊,我小时候比他们苦多了,什么都经受了,也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啊。”
    心理医生:“你怎么能用你小时候与现在的孩子们比呢?可以说没有什么可比性。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很多,脆弱性、逆反性、报复性等心理问题体现的非常明显,离家出走、自杀现象已经不是个性问题了,带有普遍性了,要引起家长的高度警觉了。不能用压、管、打的经验管孩子了。”
    钟照新:“啊!原来这么严重呢?”
    心理医生:“不是危言耸听,但要引起重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讲究科学。某地一个5年级的学生,因反对家长强迫自己学弹钢琴,竟然自己把自己的手指弄伤残了。家长看着孩子伤残的手指,哭的伤心致极。”
    钟照新听了以后感到震惊,觉得自己真的太武断了,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提高理论知识}
    心理医生告诉他,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加强学习,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教育孩子的新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使自己有思想,有主见。接着心理医生推荐了6本书给钟照新看,希望他从中感悟一些问题。钟照新认真读完6本书,《儿童心理导航》、《做世纪的父母》、《让他自己去实践》、《小学生生存突破丛书》、《第2课堂》、《爸爸、妈妈、孩子共同展翅》,明白了许多道理,脑子清楚了很多。知道了关心孩子的五大营养,宽容、肯定、鼓励、信任、赏识的重要性,懂得了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不是强迫服从式的。认识到了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更是不理智的。明白了尊重孩子的8大要素,认识到了尊重孩子的现实意义。
    {及时安抚孩子,防止发生意外}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钟照新及时向康康承认课外班的确报多了的错误,不知道尊重康康自己的意愿,凭主观想法,武断、随意给康康报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希望康康原谅。听了他的道歉话,康康的心里觉得顺畅了许多。心理医生提出让康康自己发言,康康向爷爷、爸爸、妈妈诉说了课外班压力大,累的难受,要求减少一些没有兴趣的课外班,希望星期天与爷爷到湖边去,感到与爷爷在湖边时,才幸福快乐。
    接着爷爷出面,给康康主持公道。在医生的安排下,爷爷严肃地批评了钟照新不尊重孩子,不从实际出发,武断给孩子报了那么多的课外班,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大,失去了童趣、天真与快乐,使孩子厌倦了学习,要求钟照新根据康康的爱好和兴趣,有选择的报一个或者是两个班,这样可以给孩子留一些空闲时间,自由支配,享受童年的快乐。
    同时,提出允许康康星期天,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陪他到湖边抓小虾,抓蚂蚱,抓蝴蝶,捉蛐蛐等等。
    有了儿童心理知识的钟照新,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意见,康康看到爷爷批评了爸爸,爸爸也同意了他与爷爷一起去钓鱼,康康的心理平静了,也不反感学习了。
    最后,钟照新根据康康的喜欢与兴趣,只选择了一个课外班,康康马上轻松了,心情也愉快了。星期日与爷爷到湖边玩,抓小虾,抓蚂蚱,抓蝴蝶,捉蛐蛐,钟照新也主动加入其中,显得是那样的天真浪漫。
    经过心理医生的及时介入,钟照新与康康的心理异常都及时得到了解决,找了共识的生活点,使家庭幸福起来了。
    心理警示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千万不能没有主见,跟着感觉走,从众心理严重,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教育结果,要根据孩子的特长,有选择的引导孩子学习。要克服从众心理,就要加强学习,善于观察与分析问题,提高自己思想水平与辨别是非的能力。

    2、家里成了商品杂货店
    ——特别关心家务事了
    真心写照
    叶子明今年47岁了,平时不怎么爱学习,比较守旧,但对自己生活要求很严格,从不乱花一分钱,对自己很节俭,心地善良,家庭生活过的虽然平淡,但是小日子过的甜甜蜜蜜的。家务事几乎不用他管,全部由妻子办。一次,他们家门口的公园举办了一个商品展销会,东西很多,也很便宜,他与邻居去看热闹,邻居说这个好,他也说好;说什么东西便宜,他也认为便宜;人家说好吃,他也随和着说好吃。结果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的商品。回到家以后,妻子仔细清点,瓜子20袋、食盐15袋、润肤霜20袋、洗涤夜24瓶,筷子10盒、鞋油10袋、茶叶2斤、白糖5斤、卫生纸6袋、洗发液10瓶、饮料一箱、杯子12个、茶具一套,全家人哭笑不得。妻子认为既然买了,慢慢用吧,也没有说什么。可是慢慢地发现叶子明关心家务事了。
    他听同事讲菜市场快要关门时菜便宜,就经常在下班后到菜市场买回一大堆处理的蔬菜,妻子费力择好后,扔了一大半,其实价格也没有便宜多少。
    前些日子,他听同事说大米要涨价,疯狂地购买,结果前后买了500斤大米,一年也吃不完。最近又听说面粉要涨价,他也没有与妻子商量,看到同事买了10袋面粉(50斤/袋),他也买了10袋(50斤/袋),扛回家以后,妻子气的不知道说什么。多次劝他不要听信别人的话,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买东西,他仍然听不进去。还是喜欢听人家的,跟着大家走。
    几天前,他们单位到郊区旅游,同事说郊区的鸡蛋好,没有污染,看到同事买了很多鸡蛋,他也急着买了15斤,也没有考虑携带的问题,一路上看管、携带鸡蛋,没有心思玩了,加上车上的颠震,鸡蛋破损了多一半。回到家,妻子气的说他没有“主心骨”,还特别死脑筋,固执的要命,得不偿失。
    他很激动,火气更大,反驳妻子,把妻子气的哭了很长时间。妻子跑出家门,散心途中正好看到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就进去“控诉”叶子明。心理医生听了她的“控诉“,认为叶子明可能有心理问题了,是心理问题导致他胡乱买东西。
    旁白:生活中要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不要轻易受外界干扰,办事要有主见。要相信正当的消息,不要相信小道传言,对人家说的、人家做的不要盲目相信,否则容易产生倾向与模仿心理。出现吃亏上当,花钱买罪受的结局。
    局外思考:现在物质产品非常丰富,不需要买很多的东西储备着,够用就可以了。如果男人平时不主持家务,生活必须品最好也不要主动参与购买,让妻子全权办理就得了。这样既保证了家庭的安定团结,还做到了节约。
    走出阴影
    在叶子明妻子的请求下,心理医生主动上门与叶子明聊天,首先表扬非常关心家庭,操心家务事,是有责任心的好男人。听了心理医生的赞同,让叶子明的心里感到美滋滋的。叶子明也苦恼地说:“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同事说什么好时,就认为什么好。喜欢与大家一起干,跟着感觉走。有时觉得东西就是便宜,忍不住,就与同事买了,其实也是为了节约几个钱。”
    心理医生认为,叶子明缺乏独立意识,信息来源少,遇到事情爱随感觉走,出现了严重的消费从众心理,需要及时引导。
    {通过计算,使其受到教育}
    以前叶子明买回东西来,妻子只是唠叨几句,没有什么实质的意见,所以触及不到根源,也不会引起重视。心理医生把他以前几次从众买东西的情况进行了计算,以数据说话。一次他下班到菜市场买菜,好茄子1元1斤,他花2元钱买了一堆(3斤左右)不新鲜的茄子回家,妻子加工后,实际可以吃的茄子只有1斤半,吃着也不放心。如果买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