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退还意味着不要后悔,因为“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心还在梦就在,你就可以从头再来。从头再来是一种人生的豪迈。
慢慢死去
每个人都是要迟早告别尘世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死神的接近,不会想到生命过一天就少一天,每一天我们都在向终点迈进。因为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所经历的事情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反而忽略了最终的结果。
一种生活模式或者一个组织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致命缺陷,看到了它的悲剧结局,但因为它是慢慢死去的,死的过程中还保留着希望和幻想,所以便始终留恋它,为它付出心血,直到最后和它同归于尽。
许多危险都是慢慢来到的。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与那些注定要消亡、要被淘汰的事物交织在了一起,我们知道和它在一起没有前途,但我们已经习惯它了,除非亲眼看到它死,否则很难下决心离开它。人是很容易成为习惯的奴隶的,不分开,有时只是因为习惯了。
但问题是,人做任何事是有机会成本的,你选择了这个,就要放弃其他,你放弃的越多,你手中的这张牌看起来就越重要,你也就越放不下它。其实许多时候,一件事物的重要性是时间赋予的,而它本身并没有什么。
当我的一个朋友失恋时,我并没有去安慰他,而是要恭喜他,恭喜他及时地早早地放下了不属于他的东西。我对他说:一份感情执意要走的话,你无论如何是留不住她的,你也没必要留。后来,他遇到了自己的白雪公主,便跑回来感谢我,说如果不是当初及早放下了过去,就不会及时地踏上另一列快车,一列他永远都会赖着不下车的美丽列车。
事实上,一个注定要消失的东西,如果突然消失了,倒是好事。人们走投无路,自然会去找别的路,说不定就此便踏上坦途了。而那种慢性死亡,却是悄无声息地耗尽你的生命,让你莫明其妙地消失,死得不明不白。
在这个时候,人便需要果断,需要不执着。下雨的时候没有伞不要紧,要紧的是尽快摆脱雨,找到一个能够避雨的地方。淋上雨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如果不跑开,你会淋上更多的雨,你会淋出一场病来,为一场雨得一场病是不值得的。
你不要指望会有雨伞自己跑来呵护你,也不要指望会有什么奇遇站出来抚慰你,这个世上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的,如果有什么东西对你好,一定是因为你做对了什么。只有适时地放弃,适时地走开,你才能适时地到达新的地方,那里也许正放着一把雨伞,开着一朵鲜花。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一个人就像一个国家一样,没有宽容便没有成长。在一切成功要素中,胸怀是第一位,或者也可以说宽容是第一位的。
有的时候,放弃进攻的言词,放弃愤怒的冲动,放弃报复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宽容,一种豪迈。出生于平民家庭的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是个其貌不扬的人,一耳失聪,连英语也说不好,但却能在政坛上平步青云,三度登上总理宝座屹立不倒,成为加拿大政坛的“常青树”,而他成功的一个秘诀就是不树敌、肯助人。1993年,保守党在大选中惨败,失去总理宝座的保守党主席坎贝尔难咎其责,被迫辞去党主席职位。令人感佩的是,获胜的克雷蒂安总理却给这位失去栖身之所的昔日对手拨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秘书,让她从容整理文件。一年后,克雷蒂安又给失业的坎贝尔准备了可任选其一的两个职位——驻俄国大使或驻洛杉矶总领事,坎贝尔选择了后者——一份年薪12万加元、部长级待遇的工作。克雷蒂安的宽容不仅把夙敌化为朋友,还赢得了“旁观者”的敬意和广泛支持,人气之高无人可以望其项背。
聪明的人也经常要放弃解释。在许多人看来,解释就是掩饰。李敖说得好: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来解释。许多事根本就无须解释,天不晴有时就是因为雨没下透,下透了,也就晴了。
成功的人不要怕挨骂,因为只要你做事,就会出错,就会触动一些人,就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事实上,能有50%的人赞成你就很不错了,世上极少有百分之百的事情,越美的东西越容易打碎。你要想在成功的路上走得远一些,就要锻炼自己正确对待反作用力的能力,就要勇敢地主动去征询反对意见。不要抱怨反对者,他完全可以有他的看法,这是他的自由,与你无关。不必费力气去和他争辩,赶路要紧。
时间产生美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心地,所以我们并不奇怪,一些看起来很重要的地方,比如故乡、母校、原单位、初恋现场,却并不见得有很多人踊跃地回去,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故事在里面,有太多的沉重在原地。眼不见,心不烦。
岁月可以软化最铁硬的心灵。而当一切都可以看开时,往往也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时间把往事都冲淡了,只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青春的记忆,成长的记忆,拼搏的记忆,还有擦肩而过的灿烂笑容和寂寞黑夜里的温暖烛光。我参加和采访过许多个校庆,映入我眼帘最多的是慈祥的白发和久别重逢的泪水涟涟。一笑泯恩仇。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嫉妒产生于相近的业界和区域,冲突往往源自利益的纠缠。“一切生物都暴露在剧烈的斗争之中”,因为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的倾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存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最剧烈的斗争,差不多总是发生在同种的个体之间,因为它们居住在同一地域,需要同样食料,遭受同样威胁。一些紧张的关系的缓和需要时间和距离,离得远了,感觉无关紧要了,也便放得开了。远远地看去,许多事物都是很美的。
所以我便常常告诫自己,不必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沮丧,再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会在时间的洪流里消失。敌意也罢,误解也罢,轻视也罢,矛盾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淡化开,时间可以使沧海变成桑田。
引退的美学
有位专栏作家曾经说过,他做过很多专栏,但却很少做过一年以上的专栏,因为他觉得对任何一场文字演出来说,一年都足够长了。再好的眼睛,注视一件事物久了都会疲劳的,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决定了一个人无法永远留在高潮,在一个生命周期内,人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低潮,一年便是一个生命周期。
“及时而漂亮的撤退与漂亮的进攻同样重要。辅助某人久了,连幸运女神也会累的。”重要的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想念。就像人们评价政治家,往往不是看他上任时组织或国家是什么样子,而是看他离去时留下的是一个什么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希拉里.克林顿才会在回忆录《亲历历史》中颇为自得地说,“在比尔的整个任期内,我们遭遇了政治对立、法律挑战和个人悲剧,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犯过错误。但当他2001年1月离任时,美国是一个更强大、更美好也更正义的国家,已经准备好去应付一个新的世纪的挑战。”
尽管如此,克林顿的离去仍不能称作美好,因为引退的美学,即善始善终。它的关键是“终”的时机和方式,是“终”的灿烂和明净。一般来说,顺利抽身退出要比顺利地进入时更难,因为山顶很美,让人流连忘返,因为下山的时候人一般都比较疲惫,容易出错。
漂亮的引退是为了更漂亮的未来。“滚动的石头上不生青苔”,不下这座山便上不了那座山。人的一生会爬无数的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样的别致,但没有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远地留下来。
一般而论,影响引退的一个因素是贪恋,另一个因素是过分执着。其实,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过分执着。所谓不可过分执着,就是不偏执于某一个方面,某一种欲望,某一种企图,某一种目的,某一个过程。任何偏执都可能使人失去中肯的判断,从而错过了美景,贻误了人生。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有智者说,“你不可能因为给人一个微笑而丧失什么,因为它永远会再回来。”东西怎么出去,就会怎么回来。没有人不喜欢微笑。但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使人微笑的事物往往不在你身边,而令你烦躁、不安的事物却往往挥之不去。不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在一起,是许多人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因为你没有快乐的来源。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或一件事能令你不舒服一定是有着什么原因的,有的原因要过很久你才有可能知道,而有些原因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使你不舒服,它影响到你的心情,你的判断,也“谋杀”了你的时间。你不离开他,就会有重要的机缘离开你。
人是一种很情绪化的动物。没有好心情的时候,灵感和创造力都会“退避三舍”,如影随形的只是焦躁不安和缺乏自信,而这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又往往是许多危险和更大挫折的前奏。为此,你必须果断离开使你不快的人和事,不要让它们控制你,束缚你,扼杀你。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处境,那就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加以改变吧。你可以对真心待你的朋友或家人坦言、写信给能够帮助你的人,也可以通过日记等方式“写信”给自己,当然你也可以像憨豆那样寄信或贺卡给自己。或者就像一个朋友所说的那样,去喝一杯咖啡,买一件衣服,剪一种新发型。去吃一筒冰淇淋,走一条街,看一场电影。去看一个老朋友,聊一回往事,数一晚星星……只要自已能够好过一些,只要能够及时退出泥泞的心理地带。
所幸的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点是人们的选择多了,流动起来也更容易了,没有什么人和事是你真的绕不过去的。当留下来的痛苦大于你的所得时,就是你该离去的时候了。而且常常是,你离去之后,人们才会真正意识到你的可贵、你的价值、你的不可替代。
给别人一个重新认识你的机会,给自己一个认识更广阔世界的机会,有什么不好?
备忘录:
错过了的,便算不上真正的机会。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不想占有就不会太坎坷,所以,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不如轻松地面对,即使有一天放弃或者离开,你也学会了平静。
6 闭上嘴比张开嘴更需要勇气
自信的人不怕被误解,因为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不为人们理解的事,完全有可能使你在将来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时间会使人们习惯原本并不习惯的事物。
误解是人生的“伴侣”
有人曾经说过,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动物,因为人们强烈地渴望理解,这表现在人们对
友谊、爱情和亲情的在意,表现在对社会认可的在意,也表现在对不被理解或者说误解的烦恼、痛苦乃至愤怒。
尽管这个世上有很多幸运的人,但却几乎不可能有从不被误解的人。作为一种变相的矛盾,误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生长在一切有人群的地方,谁也摆脱不了它的追踪。说误解是人生的“伴侣”似乎并不为过。
世界情报史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一次,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向秘书口述文件, 秘书把打印完的清样给他过目。他不喜欢秘书打完的参差不齐的格式,就在文件下面写道:“注意边界。”秘书把文件重打一遍,然后分送给所有高级调查员。两周后,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们在与加拿大、墨西哥的边界设置了特别警戒线,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这是个误解的闹剧,但却很说明问题。
在很多时候,误解的产生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不同有关。比如上下拍手,在俄罗斯,这是最高的恭维方式,而在英国,这却成了讥笑他人的一种方式。又比如捡手帕,在中国,一个男士为一个掉了手帕的女士捡起手帕是很正常也是很有礼貌的行为,但如果是在越南,你为一个掉了手帕的女士捡起手帕并追送过去,而她又回眸一笑,你就得娶她了。
不仅人与人之间,就是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常常起源于误解。1704年,在一次酒会上,英国的马肖尔夫人不小心把一杯水洒到法国人德托雷依身上,她说这是无意的,但侯爵先生却不这样认为,他坚决认为这是有意侮辱,不但是对他的人格,更是对他的国家的尊严的公然侮辱。结果这件事激化了两国矛盾,引发了一场长达5年的“杯水战争”。
但在更多的时候,误解的产生和“成长”与沟通不畅、不力和不及时有关。我的一个朋友,在读研究生期间,有一次外出,由于行色匆匆,与一位导师擦肩而过却没有看到对方,结果给导师一个不好的印象。无巧不成书,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忽视”了这位导师,弄得导师很不舒服,以为他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并产生了深深的误解。我的朋友后来便觉得与这位导师的关系怪怪的,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也比较粗,就没太往心里去,没有及时地进行沟通和化解,结果矛盾就此深深地种下了。后来又加上有人煽风点火,促使这位导师大下死手,把我的朋友搞得狼狈不堪。直到很久以后,他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并很痛惜地对我说,“我其实是非常尊重这位导师的,没想到竟因为这样的小事弄得我们连敌人都不如,因为毕竟敌人是看得见的,是可以防范的。”可怕的误解!
谣言是条狗
传播学告诉我们,在很多误解的生成过程中,谣言扮演了重要角色。“三人市虎”,重复的力量是惊人的,当耳朵里塞满谣言时,人们很可能会失去理智的判断,对人或事产生误解。
一般来说,信息在不够充分时就会衍生谣言。谣言之所以会广泛传播,是因为它给传播者带来了许多好处:发泄,求知,乐趣以及促进交流。而谣言能得到迅速传播,主要是因为它是一条新闻,如果不能被立即消费,“产品”就不再新鲜了。
新闻人物和那些任重而道远的人往往是最易受人攻击的人。在娱乐界和政界有一句老话:“只要他们能把我的姓名都拼对,说些什么都不太重要”。你愈重要,愈趋杰出,你被人批评、被传谣的机会就会愈来愈多。无怪乎有人说,如果你要烦恼,就该为“没有被人批评够”而烦恼吧。
对于谣言,政治家们大概是最习以为常的了,对他们来说,谣言甚至还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和一种塑造形象的工具。高明的政治家知道“唯一聪明的做法是拒绝迎战那些明显的谎言”,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面对中伤时曾对全国演讲:“依连娜不介意外界的传言,我的孩子们都不理会各方攻击,而我本人必定不会关心那些无的放矢的批评。但是,同胞们,法拉(他的狗),法拉将要疯狂了。”结果,一时间,人们都站在了法拉一边,也便自然而然地站在了罗斯福一边。
政治家们也很清楚,要想“预防”谣言,就要增进自身的诚实度和可信性,并保持相当的透明度和信息发布的速度,为此,许多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设有专门的公共关系办公室,而新闻官则成为许多政治家的左膀右臂。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每次都赢的战术是:别人想要使你感到难堪,攻击你时,你必须先集中心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保持礼貌与和善的态度,并无视其龌龊行径。一般来说,造谣者的根本目的是使你行为失常,做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