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板上来看,彭科长真的不愧是技转科的科长,杨立民一眼就看出来这两个码的格板做的非常不错,无论是格板的规格大小还是码子的标识都非常清楚。
可以说这两个格板几乎就是格板的模板,可以拿来当教科书来使用的。
然而正是彭刚做的非常好,杨立民却有些无语了。
如果是正规面料的格板,像彭刚这样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毕竟大货生产,精确的尺码标识就意味着质量,但是小布条只是一个附属的补充,而且只是作为帮脚的延伸起一个粘贴的作用。
如此一来像对待正规下料来说无疑就显得有些呆板了。
当然,如果只是一个出格板的问题杨立民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可是如果要按照这种方式在下一根小小的布条这工作量就有些大了,且这样做对成品鞋的品质也并没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儿,杨立民有些犯难了。
他不知道这件事到底要不要和彭刚商议一下。
毕竟彭刚是技转科的科长,同时也是这批格板的制作人,他杨立民现如今还没有正式上班就开始反对科长的工作成果,在外人看来要是杨立民正式上班了那还不和彭刚干起来?
可是如果不说吧,下料车间这边的工作量可是非常大,工人再累不说还严重影响到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这里杨立民就不由得小心计算了一下。
就以他自己的技术来说,如果按照格板来开小布条,先是画线然后裁剪,不考虑加班的情况一天工作八个小时估计也就能生产500双不到的布条。
这其中还不包括上案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来对布条进行拼接,如此一来工作量更大。
根据爱民厂这次出错的数量足足有好几千双,换算过来就是下料车间的这十多个工人除了每天正常完成下料任务后,需要每天加班两个小时以上坚持加班一周多时间才能完全完成这部分超额的任务。
但是如果只是按照宽度,而不要求长度,直接将材料裁剪成一根长布条,这样的话无疑就少了很多道工序。
而上案针车工直接拿着长布条也完全可以直接拼缝,更不会因为规格标准造成任何的难度。
毕竟这一部分以后做下案的时候都是需要刷上胶水压在大底下面的,谁会管你是多出来了一个毫米还是两个毫米呢?
第19章 去彭科长家坐坐?
“那个。。。马叔!”杨立民想了想还是决定先问问马向前,毕竟马向前为人比较老道,有马先前做参考对于杨立民来说自然是很好的一件事。(全本小说网,https://。)
马向前正拿着格板准备画线,听到杨立民叫他于是便放下了手里的工作看向了杨立民这边。
“什么事?”马向前问道。
“是这样的!”杨立民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我这儿有句话想要问问马叔你,最好是帮我拿个主意!”
“哦?那你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马向前饶有兴趣的看着杨立民、
对于杨立民的事情他还是比较上心的,这个半路相认的侄子这会可给他涨了不少的脸面。
“嗯,那我就说了!”杨立民顺手拿起了马向前正准备用来画线的格板,这两个格板正是用来开布条的格板。一个是39码,另一个是36码。
杨立民将两个格板重合在一起,笑道:“马叔,你看这两个格板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不一样?”马向前有些莫名所以,看着两个格板完全没有弄明白杨立民要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只是一个供应科的科长,虽然对生产上的事情也知道一些,毕竟不是本行,所以特别是技术方面那叫一个两眼一抹黑。
不过他到底还是知道两个格板起码码子不同,于是道:“这两个格板一个是39码,一个是36码,怎么有问题吗?”
不是马向前对彭刚不放心,而是技转科接连两次出问题,他都弄的有点儿神经质了。
而且现在杨立民拿着两个格板给他看,由不得他不去乱想。
“马叔,你说的很对,这两个格板一个是39码,一个是36码。这两个格板没有问题,完全是按照每个码的标准做的格板,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杨立民先是肯定了彭刚做的格板没有问题,然后在马向前诧异的目光中又道:“不过不知道马叔你发现了没有,其实这两个格板的宽度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只是长度方面。这宽度其实就是帮脚部分延伸出来粘贴胶水的地方,而长度正是帮脚周围延伸的长度。”
“那你的意思是?”马向前真的有些纠结了。
他压根儿就不懂这东西啊!杨立民又是宽度又是长度,还穿插着几个行业术语弄的他简直有些三尸神爆炸的感觉。
可是作为叔字辈,而且又是厂里的老人,如果自己说自己听不懂马向前又觉得非常没面子。
所以考虑再三,马向前还是道:“你就直接说你的想法吧!毕竟你现在也是厂里技转科的副科长了,为厂里出出主意也是你的分内事情嘛!”
话说到了这一步,杨立民也只好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道”“好吧,那我就说了!这两个格板没有问题,彭科长的标准也很到位,不过用格板来开布条在我看来还是有些太耗费时间了!”
杨立民一边说,一边再次拿起了格板比较给马向前看,继续道:“马叔,你看这两个格板宽度一样,长度不一样,换句话来说他们的规格的区别只是长度,那么我们是不是字不要考虑宽度,不去考虑长度直接开成布条呢?你看看,如果按照一个标码一个标码的画线,裁剪,浪费时间多不说,其实流到下一道工序生产也是很麻烦的。上案那边必须按照布条的码数来进行拼缝,可是布条的差别又不大,那是很容易出现拼接错误的。要是拼接错误造成返工也是相当耽误生产的!”
众所周知,一个码的码差是2个毫米,虽然帮脚因为周长的原因会大上一些,但是误差也只在1…3毫米以内。1…3毫米,说白了其实就只是指甲缝那么一点的长度,如果再加上码差的长度差不多就是5个毫米以内。
五个毫米的长度并不大,在大货生产中区分的难度无疑很大,因此很容易造成错码。
马向前一听,顿时就严肃起来。
他虽然不懂技术,可是杨立民解释的却很直白,所以他还是听懂了几分。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
不过马向前却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暗自思索起来。
而杨立民也没有立即催促,就这么静静等着马向前考虑。
事实上马向前心里也是很纠结的。
一方面杨立民提出的问题很直白,也很重要,并且还给出了解决意见。可是另一方面彭刚作为技转科的科长却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这说明什么?
这就说明彭刚这个技转科科长不合格嘛!
大家都是厂里边的中层干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况且彭刚这人虽然有时候呆板了一些,但是不可否认人还是不错的。
如果这件事情由他在厂会里剔出来,那么对于彭刚的威信是有很大的打击的。
凭心而论这样的局面马向前是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这个问题又不能不解决,万一真的发生第三次生产事故,那么爱民厂闹的笑话可就真要传遍整个蜀中省了。
犹豫再三,马向前才试探的想杨立民道:“要不。。。要不我们还是去彭科长家里去坐坐?”
他这么说其实还是有点儿想要将事情压。在少数几个人知道的范围内的意思。
虽然下料车间这边已经在按照格板下料,但是还只是第一天,下出来的布条也不多,这就是说完全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如果这个时候找到彭刚,采用杨立民的办法来处理,那么事情既可以解决对于彭刚的威信也可以保住。只是这样一来杨立民这个发现问题的功臣就无疑没有半点儿功劳了。
对于杨立民来说势必是有些吃亏的。
正是如此,马向前只是试探的问了问,毕竟这件事情主观意见上还是要杨立民说了算,他充其量只能建议。
“那好,我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彭科长住哪儿我可不知道还得你带我去才行!”杨立民笑了笑,然后又对一旁的王英道:“不过婶子这边到是可以先缓缓再下料,等我们回来再说!”
第20章 背工又费力
两人出了车间又转回了宿舍区,彭刚的宿舍和马向前家并不远中间只间隔了三十来米的距离。全本小说网https://。
“咚咚咚!老彭在家吗?”马向前敲着门朝里面问道。
“谁啊?”
很快,屋里面就响起了一道女人的声音,然后就是一阵脚步声传来,门一开映入两人眼前的是一张女人的脸。
这女人约莫四十来岁打扮的很是得体,白净略带风霜的脸上已经有了些岁月留下的皱痕,但是以前应该保养不错以至于即便是四十来岁比起同年临段的女人看起来要年轻的多。
她上身穿了一件手工织就的素色毛衣,下身穿的是一条白色的确良的长裤,这种穿着莫说在这七十年代就算是在后世也不会很老土。
最重要的是这个女人的手也非常白皙,根本就不像是一般工厂女工的手。
就在杨立民愣神的时候,马向前已经开口了。
马向前笑道:“原来是周师母啊,我找老彭有点儿事儿,他人在家里吗?”
女人见来人是马向前,虽然杨立民她并不认识,但是还是热情的招呼道:“原来是马科长啊,老彭在家呢!这会儿正在里屋看书呢,你们先进来坐我这就去叫他!”
“那就谢谢周师母了啊!”
马向前也不客气,带着杨立民就进了屋,坐在主屋客厅的沙发上等彭刚。
沙发很破旧,是那种藤式编织外加海绵填充的那种。
虽然破旧,但是坐上去却非常舒服。在沙发的旁边还摆放着一张木制的茶几,茶几上还放着一个硕大的烟灰缸。
马向前掏出烟自己点上了一根,然后又给杨立民递过去了一梗,竟然就悠然自得的吸起了烟来。
显然,他并不是第一次来彭刚家,对于彭刚家里的摆设很是熟悉,两人才刚刚坐下彭刚就从里屋走了出来。
“老马啊,什么风把你这个大忙人给吹来了啊?”一到客厅,彭刚就朝马向前笑着说话,就在说话的这个当口又看见了杨立民,于是又补充道:“哎哟,小杨也来了?”
“什么风?东南西北风!”马向前站起身也不矫情,直接开门见山道:“我和立民过来主要是给你提意见的。就是你开的那个布条的格板。。。。。反正我搞不懂,还是立民给你说吧!”
“格板有问题?”彭刚不禁看向了杨立民。
如果这次的格板再出问题,技转科这边可就是出了三次问题了,他这个技转科科长就算是别人不说他都没脸见人了。
不过彭刚也是恼火,要知道这次布条的格板并不难,无非就是按照帮脚所需的长度直接按照比例放格就好,作为技转科科长彭刚对于这种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自然不在话下。
而现在马向前带着杨立民来找他显然又不是无的放矢,这让他立刻就担忧起来。
难道是昨晚加班太困,以至于又写错标码了?
“彭科长格板到是没有问题,只不过我这儿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要和你沟通一下!”杨立民很是谦虚的一笑,用一种商量的口吻向彭刚说道:“刚才我去车间本打算熟悉一下情况,看见下料车间还在加班就多注意了一下。我发现你开的帮脚延伸布条的格板很是准确,不过在大货的生产中却有些不合时宜。
你也知道,因为逐码替代的原因,我们每个码的帮脚都只有三个毫米,后来拼接布条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原本的三个毫米帮脚延伸到八个毫米,中间除开2个毫米的和缝搭头,那么我们布条宽度都应该为7毫米。也就是说每个码布条的宽度是一样的,从你开的格板也能反映这一点!”
“嗯,不错,就是七个毫米!”彭刚点了点头,杨立民的分析正如他所操作的一模一样,不过他却高兴不起来。
对于杨立民的技术他早已经深有感触,虽然上次解决爱民厂问题的时候杨立民总是以运气使然为借口推脱,可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如果一个会做鞋的人,知道什么叫大底,什么叫中底吗?
如果不懂技术,你丫的根本连鞋的构造都不懂,瞎蒙能蒙的对吗?
所以无论是彭刚还是刘涛都非常清楚,杨立民绝对有几分本事,甚至比起他们更是略高一筹。
毕竟同样的问题,他们解决不了,杨立民却能够解决,这是什么?这就是差距,这就是本事!
也正是如此,就连朱红军都亲自出马跑到轻工厅,用一种几乎是耍无赖的办法把杨立民从荣华厂挖到了爱民厂来。
所以彭刚非常清楚,杨立民到他这儿肯定是有什么问题,之所以这么做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给他一个台阶下。
彭刚道:“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既然宽度一样那么唯一的区别就只有长度了!”杨立民接口说道:“一个码的码差只有2个毫米,这么点儿长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在生产过程中咱们却必须要按照长度分码,否则就无法进行拼接作业!”
对于杨立民的说法彭刚自然是非常清楚的,正因为清楚其中的道理彭刚就越发觉得杨铭的话里有话。
还未等彭刚说点儿什么,杨立民已经继续道:“两个毫米的码差以肉眼很难分辨清楚,所以在生产中很容易分错码,而拼接中一旦分错码更是会造成大量的返工。所以我觉得为了大货的生产事实上咱们其实如果不分码直接用一更长布条进行拼接更为合适。”
“不分码?”彭刚默念了一遍,很快就明白了杨立民的意思。
既然宽度想同,那么直接将布条下成一条非常长或者说足有几只鞋所需要的长度。到了上案的时候直接拼接,这样的话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裁断不会因为码差造成混乱,上案也不会因为码差的问题造成拼接困难。
这样一来,不分码事实上绝对比分码要好的多。
想通了这一点彭刚不由得老脸一红,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的做法根本就是无形中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背工又费力!
第21章 还要改格板?
第21章 还要改格板?
事情说破了其实就非常简单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只不过杨立民的担心显得有点儿多余,还没等杨立民把准备好的说辞说完彭刚就已经急匆匆的要去下料车间。
“小杨啊,多亏你提醒不然我这儿又要犯错误了!你瞧,我这加了一晚上的班看来是白加了,不过也幸好发现的及时没有给厂里面带来太大的损失啊!”彭刚一边开门,一边招呼着两人道:“咱们还是先去车间,路上说话吧!”
“嘿嘿,我也是刚才突然想到的这个问题,不过彭科长如果真要感谢的话还是感谢马叔吧!如果不是他今晚请我去他们家吃饭,估计我也去不了车间。而且我也算是技转科的人了,也是份内的事情!”
杨立民到是没有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而是半开玩笑的糊弄了过去。
身在职场最忌讳的就是这种事情,虽然彭刚光明磊落并不忌讳这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