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大明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人大明星-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很难说他已经成为跟安格尔并肩的巨匠级画家,但毫无疑问,当世的古典主义流派当中,在突破和创新上,他已经是走的最远的一位。”

    这一篇发布在《艺术评论》上的正儿八经的评论赏析,是林海文头一次获得这个待遇的。倒不是说此前林海文的资格还不够,《艺术评论》的逼格也没有高到非大师不能上的程度,主要还是契机,林海文供应给布罗画廊的作品,有刻意控制风格和《大地母神》一致,相对于风光无比的《大地母神》,后面这些作品虽然价钱不低,但影响力就要弱得多。

    执笔的是《艺术评论》自己的评论家洛·威尔,专门的美术评论家,就是那种可以从《黑板》上的螺旋条纹里头,看出人生真谛、历史真相和生命本源来的牛人,这才叫专业评论家。不能说他擅长幻想,但至少是个内心敏感,感情丰富的善良先生。

    威尔的这篇文章的意义,不在于他甚至把林海文跟安格尔放在一起,而在于他引述了拖尼特的一个概念——源古典主义。

    拖尼特作为当世知名的大师级画家,很早就在评论里面谈及过林海文的风格——源古典主义。但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一来是拖尼特不会卖死力给林海文抬轿子,三番五次地轰炸美术界,二来也是因为,油画流派概念是很重大的一个问题。

    这是要留名美术史的事情,林海文写《西方美术史》,说不定过几十年再有人写,那就得林海文的源古典主义单列一节了。

    这种重要事情,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认可的。

    但《飞天升佛图》相对于此前《盖亚》时期的作品,风格上有极大的突破——伦勃朗的光感秘册一举把凡艾克源种悬浮球的经验值比例推到了50%以上,从而出现了大师气泡这个东西,林海文能够完美模仿弗洛伊德,也是因为这一点。

    除此之外,林海文全面发挥之下,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具备了更浓郁的直指内心的能量——林海文自己看来,它似乎越来越有一点天魔魅影术的意味。

    站在这幅画前面,观看者能够直抵这里面的宗教内涵——悲悯、欣悦、平和和超脱。

    很玄的一种感觉,而且并没有那么明显,毕竟经验值还低,如果到60%,甚至80%,林海文觉得那会儿自己的画,可能真的会有魔法卷轴的感觉,能展现很多潜意识层级的东西。

    威尔显然确实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他看出来这种“自然女神双眼里的风景”,是很了不得的。

    足堪开启古典主义的新时代,延续已经停滞400年的古典主义绘画的生命。

    《艺术评论》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其它期刊也并不低,虽然没到开宗立派的程度,但也明确说林海文的作品,确实出现了飞跃式的进步——绘画就是这样,没人说你进步了,你进步也是没进步,有人说你进步了,你没进步也是进步了——自然科学之外的东西,没有量化标准,就是这么艹蛋。

    好在,林海文确实进步了,不管是实际上,还是别人的嘴里。

 第0561章 大价钱

    两次座谈会,相隔的时间很短,只有三四天的时间。

    不过不论是facebook上的讨论,还是《艺术评论》打头的关于《飞天升佛图》和林海文流派的讨论,都把关注点从巴黎高美320周年纪念活动上,聚焦到林海文身上。

    在他的第二次座谈会——跟阿德里安、贝尔纳、阿尔图尔这帮人一起参加的“世界青年油画名家座谈会”上,提问就跟海水涨潮一样扑过来了。

    几乎是主持人——是的,这一次,有一个专门的主持人了,当他宣布提问开始的时候,底下齐刷刷的举出了几十只手,简直跟丧尸似的,都是白嫩嫩的小臂,它们边上的脑袋的前表面,也就是脸上,各个都相当狰狞。

    一个看上去是法国人的帅哥得到了第一个机会,东道主优势。

    “林先生,能叙说一下你所谓的天赋的概念么?什么是有天赋?”

    “很遗憾,你可能没有天赋,所以你不知道这个概念,如果你有的话,你不会问这个问题的。”

    恶人值+200,来自巴黎霍迩德·玛索。

    “林海文先生,你对于‘源古典主义流派’的评价怎么看呢?你能描述一下这种流派的技法特点,或者是有别于新古典主义,也就是您的老师那样的流派的特色么?”

    “你要知道,在过去一个世纪,抽象派的人通过强调内心表达,蛊惑了美术史,主宰了美术。扭曲的人体,不可名状的形体,一坨一坨的色彩……所有这些画作,都指向一点——剥离具体的形象,才能有独特的内心表达。事实果真如此么?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精神是可以脱离具体的事物,仍然能为人所感知的呢?英雄的精神总要通过英雄来表达,败类的精神同样也需要败类来表达。因此我的画作,目的在于告诉所有的观众和画家,绘画作品拥有超越我们想象的丰富性,换而言之,一幅2。5维的油画,是能够通过具象的表达,来展现深层次的内心,复杂的情感。而且这一方式,绝对优于把绘画变得不能清晰感知的那些流派。”

    才怪!

    如果不是林海文拥有凡·艾克源种悬浮球,他一点都不相信一幅画能有什么丰富性。

    抽象派为什么大行其道,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就跟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总是没有办法得到原著书迷的认可一样,小说有很多想象空间,读者尽可以想的尽善尽美,但影视作品是做不到的,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男主角太丑,比如女主角胸太小了,再比如那些看书时,脑补的劲爆场面,居然都被和谐了。这种不满是可以想象的。

    绘画也是一样的,抽象派只有一堆颜色,一些不明确的形体,观看者可以去想象,你想要从灰色里看到悲伤,你就能看到悲伤,你想要从绿色里看到绿帽还是勃勃生机,也都随你,这才是抽象派之所以成为主流的原因。即便当创作者的意图被他本人透露出来,或者是被一群专家给确定下来,这种想象的空间,也没有显著削弱,而且还格外带了一点探究性——怎么从这些鬼画符里头看出那些七七八八的东西,以显示自己是个很有眼光和内涵的人。

    但是林海文借助悬浮球,可以在描摹具体事务的同时,狠狠地,用力地,粗暴地、蛮横地进入到了自然女神的体内。

    也就是威尔说的,在前辈巨匠们彻底揭开了自然女神面纱之后,林海文深入了自然女神的双眼中。

    这是独属于林海文的方向。

    显然,他得罪大批大批的人,台上除了阿德里安略感兴奋之外,其余三四十岁的人,多多少少都能算在抽象派里头。

    林海文,孤单了。

    恶人值+300,来自荷兰阿尔图尔。

    恶人值+300,来自意大利贝尔纳。

    恶人值+200,来自马德里托纳。

    ……

    林海文的笑容就格外和煦起来了。

    “所以这位同学的问题,我相信你已经有答案了。”

    是的,提问者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林海文是个等会就要被大家打死掉的疯子。

    幸好大家都是体面人,台上台下还能维持住。

    “林先生,事实上,目前拍卖价格中,排在最前面的,基本都是抽象派作品,您认为市场和收藏家,会更喜欢您的风格么?”

    提问的明显不是个学生了,听着倒有点像是文艺作品贩子。

    “就市场认可而言,毕加索是少数派,拉斐尔更是少数派,梵高、莫奈等等,才是多数派……”

    底下窃窃私语,林海文这是说他未必能在生前得到市场认可,但闭眼之后会受到重视的,这差不多就是认怂了,都说起死以后的事情了。

    “而我显然是属于少数派的,市场如果是健康的,那我给你的答案:是的,市场会更喜欢我的作品。”林海文接着说道。

    窃窃私语为之一顿。

    这个展开有点神,不少人下意识地看了看台上其他画家,捕捉到好几张炸裂的面孔。

    有主持人就是好,连着三个问题都丢给林海文之后,主持人开始要求大家关注不同的画家了。

    “是的,你们可以问问阿德里安,他是台上唯二的正经画画的画家了。哈哈哈,开个玩笑。”

    “哈哈哈,开个玩笑”,这在国内,不少人都明白林海文完全就是在耍流氓。但在巴黎,这还是比较好用的,所有台上的,包括注意自我形象管理的阿尔图尔,除了抿了抿嘴,瞪了瞪眼睛,鼓了鼓腮帮子,挪了挪屁股,然后露出一个半尴不尬的笑容来之外,什么也没做出来。

    下面提问的同学,没有去提问阿德里安,而是把问题给了意大利的贝尔纳,提问者是个意大利的妹子。

    贝尔纳的回答里,还是暗戳戳地回击了林海文。

    “贝尔纳先生的回答,挺不错。”林海文在后面添了一句。

    后面的问题,问到林海文的,他就给回答了,没问他的,别人回答完,他也时不时在后面插一句嘴。整个提问环节,就光听到他的声音一直在响了。

    阿尔图尔他们都快气神经病了,底下的观众,其实也觉得林海文不够礼貌。

    但,谁在意呢,林海文我行我素。主要是谁让你们之前晾着我呢?

    座谈会结束的第三天,还在展览的《飞天升佛图》被布罗画廊以340万美元售出,买家大名鼎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掉了一地眼珠。

 第0562章 大都会

    340万美金,约合人民币2300万。

    林海文的《大地母神盖亚》三易其手,目前也是他的成交最高价150万欧元,人民币差不多1100万左右。

    翻了一番!

    大都会博物馆是疯了么?

    钱多了烧手?

    还把脑子一起烧坏了?

    显然,大都会博物馆没有疯,它的现代艺术部门提供了建议,又刚好有一位富翁捐赠了2000万美金,要求用于大都会博物馆现代文艺作品馆藏的收购,财政状况很充裕。

    此时巴黎高美正在办的展览,大都会当然不会错过。

    林海文这一幅《飞天升佛图》在博物馆专家的评估里头,被描述为“这是一位新的绘画艺术大师的奠基之作,技法、艺术表达都已经达到极高水准,其表现出来的古典主义的创新势头,极有可能意味着这一古老流派将在21世纪重获新生。”

    评估意见是:建议收购。

    但此时此刻已经是,现在不是你想买,想买你就买的时候了。

    大都会是最早跟林海文这边接触的,当然是跟布罗画廊的吉夫。吉夫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特别兴奋,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请求,对于一个处于上升期的青年画家,大约就等于增值了。

    吉夫跟林海文见面说这个事情的时候,眼神都亮的跟灯泡似的:“林,这绝对是个好机会,常的画,目前还没有被大都会收藏。这意味着什么你知道么,这意味着在大都会的眼里,你的画更有收藏价值。”

    “嗯哼?”

    “所以如果大都会提出的价格比较低,我希望你还是能同意他们的收藏要求。”吉夫虽然全权处理林海文的画作在欧美的出售,不过他显然不能卖低不卖高。要是那样,林海文是能弄他的。

    “——什么?”林海文眼珠子瞪大了:“为什么?你嫌钱多的咬手?不如让我为你保管一下?”

    “不,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们都能看到这里面的宣传意义,一点投入是必要的。”

    “就算生意没谈成,也能宣传呀,”林海文眨巴眨巴眼睛:“你可以给媒体说,大都会找你想要买我的画,但是被我毅然决然,坚贞不屈地拒绝了。我视大都会如粪土啊。”

    “……”

    听从林海文本人的意愿,吉夫·布罗那里放开出售的消息,也就是林海文座谈会那几天,接到的询价就已经突破10个,美术馆,私人藏家、艺术基金都有,要不说林海文找一个画廊来把自己辛辛苦苦画出来的钱分走,并不是缺心眼了。吉夫游走在各位收购者中间,一次一次突破心理价位。

    大都会的初始开价,很不低,大大出乎了吉夫的意料。他们给的价格是基于林海文作品的纪录性价格给的——160万美金。

    大都会的诚意相看似当足,但等到价格加起来,连吉夫自己的心理都动摇了。

    出价迅速到200万。

    240万。

    280万!

    林海文的老朋友,美国盖蒂艺术中心开价300万的时候,其它竞争方已经退的差不多了。

    盖蒂的人也以为自己十拿九稳的时候,大都会经过评断,开了最后一个底线——340万。

    再高的话,盖蒂你个东海岸的土包子就叼走吧。

    但显然,盖蒂在40万美金的差价面前,选择放弃。因此大都会最终拿到了这幅林海文的新作,花费足足340万。别说吉夫之前认为的便宜很多,现在是翻了一番啊。

    340万的数字,是爆炸性的。

    新闻嗖嗖地就出来了。

    欧洲、美国、亚洲、华国,一点一点地把这事儿给扩散开了。

    几百万美金的青年画家作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媒体来说,都属于大新闻啊——尤其是米国,格外喜欢宣传财富故事。这是美国梦的主要组成部分啊,跟华国的24字真言差不多。

    “340万!纪录翻番,林海文晋身最值钱的当代画家前50名”

    “华丽转身,从畅销书作者到最年轻富翁画家。”这位肯定是功课没做好的,林海文明明是主职画画,兼职写书、骂人来着。

    “崛起的华国大师,林海文作品以340万被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华国和美国的吃瓜群众,大约意思是一样的:花钱的是蠢货、有阴谋、壕,床乎?

    “我觉得大都会一定是疯了,才会花340万刀在林海文的画上。”

    “我怀疑林海文先给大都会捐了钱,才让大都会同意收藏他的作品,这种把戏,我太了解了。”

    “上帝啊,上帝啊,林海文真的不需要再来一个女朋友么?我知道你们华国人都喜欢二奶,我可以给他做一个美国二奶啊。”

    而对华国人来说,冲击力可能更加强一点。

    2000万!

    一幅画!

    22岁的林海文!

    所有这些数字和名字加一起,都在缔造一句——“nnd怎么不是我啊”。

    ……

    京城四环的一栋别墅里,男人对着卧室那幅画,看了又看,看了又看。

    “别看了,你还能把自己给卖了?”

    陆冬一边摇着头一边感叹道:“真是帅啊。”

    “……”他老婆也是醉了。

    陆冬不能不得意啊,他才花了1000万弄到林海文的画,这挂在卧室,还没看习惯,就升值一倍了!简直比拍电视剧还要赚啊:“要知道当时就让林海文给我画个十幅八幅就好了。”

    “得了吧,人搭理你么。”

    “嘿,你是看我高兴就不舒服是吧?”

    “是啊。”陆太太其实是老大不高兴呢:“挂的正对床,每天一抬头,就看你瞪着俩鱼眼白挂墙上,你觉得我能舒服么?”

    陆冬不得不把自己的帅照挪到了侧边:“你说我要不要弄个盒子给装起来,再弄点什么防腐的东西——”

    “做木乃伊么你要?”

    这怼人的本事,是跟林海文学的么?

    不论如何,林海文的画价,一步迈到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