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大明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人大明星-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委员,您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你什么意思?”张赟脸上笑容没有了。

    林海文耸了耸肩膀,“没什么,只是觉得您,很高产。”

    高产,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更寻常的意思,当然是作品多了。虽然林海文一下子扯了一千多里地,张赟倒也没理解歪了,只当是他岔开话题的本事不太好。

    话到这里,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一场聚会,尽欢而散。

    当然,尽欢的,只有林海文和吃的饱饱的那几个,走的时候,傅成拎了7个饭盒!

    回到家里,林海文瞅了瞅,恶人值已经过万,上次换来的东西每一个能用的,至少是目前为止,所以他挺期待能换点好用的东西。

    “你获得牵机书虫一只。”

    消息刚出现,这只圆滚滚的小书虫,就从界面上飞了出来,迅速钻进了林海文中指里。

    这是林海文第一次从恶人谷里面兑换出活物来,貌似还挺仙侠的。

    书虫:一种能够沟通创作者和阅读者的神奇物种。

    “我去,鬼话成真了。”林海文在临川一中文科一班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就是说自己感知到了孟津当时的想法,与其灵魂交融——现在这只书虫,岂不是就能达成这个作用?

    林海文伸出了自己的中指,在眼前晃了晃,那只书虫进入里面后,就化了进去,不能够重新变成书虫了,只在指纹里头有一个淡淡的影子,林海文还以为自己要开始带宝宝了,没想到,还是个一次性的。他抽了本《古诗观止》样刊,中指轻轻抹过《独上西楼》这首词。

    “有多少人会骂我呢?也不知道会不会有2万,或者5万?会兑换出什么来啊?啊呀,快骂我,快骂我。”

    一股股意念钻进了林海文的脑子里。

    我的神啊!

    这是他当初抄《独上西楼》时候的念头,他拿这首词,让乐橙音乐给卞婉柔做恶评营销的时候,带着他一起飞,赚点恶人值来着。

    往事不堪回首,而且,真的好欠揍。

    一番试验过后,林海文发现这个东西,很有用,但也说不上逆天,跟附身符不一样,不能够把某一个领域的知识都复刻过来。跟密宗真言灌顶法咒更是没得比。它只能够帮助林海文将创作者,在创作某一个作品的时候的想法、念头传递过来,通常来说,涉及到的都是些情绪和碎片化的知识,比如典故之类的。林海文如果肯花时间,把这个世界上的古文古诗词,过个几千篇,对典故、格律之类的,应该是会有飞跃进步的。

    参加完钻石之友,一直到年十五之后,林海文在临川,还想着李明旭会不会给他找些麻烦,不过很快,随着帝波珠宝的广告全面上线,电视台、路广、纸媒、视频贴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魅惑十足的卞婉柔,轻轻吐露之下,传遍江河南北。尤其是,他们还大手笔拿下了春晚期间的广告时段,这么一播,帝波的份额唰唰唰地涨,海蓝心的市场份额哗啦啦地降,李明旭焦头烂额之下,甚至还有些庆幸,要是这个时候林海文出来告海蓝心,那真是雪上加霜了。

    海蓝心自顾不暇,李德伟四面逢源,反倒是张赟,从他给林海文贡献的恶人值上看,应该是非常火大,所以聚会之后一直在上蹿下跳。

    2月中,林海文过完年,从临川市回来,被陆松华特地喊了过去,谭启昌“郑重”作陪,一见面,陆先生指着他半天没说出话来。

    “您别气着,大过年的别吓我。”

    “我真是,真是要被你给气死了。”

    陆松华昨天参加了年后第一次全国作协的补选工作会议,刚刚提了林海文入作协的事情,胶东省的张赟就明确反对了,而且还有理有据。

    林海文太年轻,心性不定,在网上骂战的事情都做过,对作协的形象伤害太大。

    不能只看才华,才华有可能是一时的,林海文还没有证明自己,对华国文艺工作,能够有持续性的贡献。

    要认识到作协的宗旨,是传播党的精神的官方团体,不是一个民间文人组织,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一个理由比一个理由重磅。

    陆松华都被堵的说不出话来,等到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一了解,原来是林海文早就和张赟结怨了,这一个多月来,除了过年几天,张赟就没回胶东省待着,一方面是年底年初跑京城嘛,很多关系要拉,很多活动要参加,另一方面也在给林海文拖后腿。哪个是主业,哪个是顺便,后头他自己都分不太清楚了。

    大会开到最后的时候,主持会议的屈主席,说了几句模糊不清的话,大约就把林海文进作协的事情给否了。

    十六个副主席,和陆松华关系好的也有,但这个时候屈主席已经说话,就没人打算出来倒转乾坤了。

    陆松华能不气么?

    “你说说你,我跟摩诘,废了这么大劲,让你坐一边等着,你愣是出来给自己拉后腿,有什么恩恩怨怨的,不能忍一忍?”

    “陆先生,您说,就算我夹着尾巴,躲在家里,希望有多大?”

    “……就算不大,也不至于现在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张赟不跳出来,其实也会有其它利益方跳出来,毕竟名额有限,够得上全国作协的,也都不是凡人。而林海文这些短板,是规避不了的,他要是低调一点,可能人家顾忌陆松华、摩诘这几个人的面子,不会这么明确反对,功夫都做在桌子下面。

    但该争的利益,谁会松口?

    林海文嘿嘿一笑,把孙秀莲端上来的茶,推给了陆松华,“其实啊,这个月,我也不是就惹事去了,我也忙着干正事来着。你不是说我缺作品,这段时间在老家,我把之前写的一些现代诗歌啊,整理了一下,有个50多首,差不多也够出一本的了。”

    说起这些现代诗,要不是得了书虫,林海文真是差点没救。

    地名、史实,很多都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不是靠着书虫带他感悟诗人当时的情绪、想法,凭他的水平,真是改都没法改。好歹现代诗不像是古诗词,一个字的区别,就是名作和庸作的区别,忙了一整个年,他总算是把这些诗,都给改了过来。

    “我也快是著作等身的大诗人了!”弄完,打印好那天,林海文毫无廉耻之心地感叹了一句。

    林作栋是头一个看到的,他看完之后,却没有往常那样的自豪和荣幸,只是满满地鄙视了一下林海文,哼了一声,走开了。

 第0124章 《讴歌》

    “咳,多少?50多首?现代诗?”

    林海文虽然也有两首现代诗名作,但是他对现代诗的态度,其实是不太重视——这一点大家都是默认的。结果现在,他一下子要丢50多首现代诗出来?

    “是啊,都是以前断断续续写的,现代诗嘛,艺术上是要差一点,但是表达情怀,还是更便捷一些的,不像是古体诗,受格律限制。”

    “嚯,还表达情怀呢?拿来了么?我来看看。”

    林海文从包里抽了一本a4纸打印的册子出来,单面打的,还挺厚的。这真是他一个月来努力工作的结晶,连卞婉柔那头发行专辑,跟天韵娱乐的叶仪君,进行跨年大厮杀的事情,都没顾得上管——反正现在卖了也不是帮他赚钱。

    说起卞婉柔这张《古韵柔情》专辑,收录了《明月几时有》和《独上西楼》两首主打歌曲,此外也邀到了几首这个风格的曲子,当然质量就是一般般了。苏伟东还想着要买林海文那首《相思》,被他并不婉转地给拒绝了。

    偷摸着卖了我的词,还想要?

    “苏总,这是又有哪家看上我的词了?劳烦你又来买?”苏伟东从那之后,再也没打电话过来。这对也等于提前撕破脸,反正等卞婉柔四月份这一辑期满,转投敦煌娱乐的时候,林海文也不相信苏伟东会乐意放人。

    《古韵柔情》一发,反响很好,但是很快,天韵娱乐叶仪君新专辑《青梅》紧跟着发布,然后就是上年末本年初最大的娱乐圈新闻,三十六岁的华国影视天王沈俊涛和叶仪君恋情曝光,连刷了半个月的头条,简直把过大年都盖过去。各种爆料,各种蛛丝马迹,各种路透、车库透、窗透、车透,总之天天都是他们俩。

    《明月几时有》和《独上西楼》倒是接棒紧紧守住了单曲销售榜的第一,不过专辑总销,就被叶仪君给压了下来。

    有一回,林海文还抽空听到林青跟木谷的对话。

    “公司那帮人,尤其那个姓何的,销量还没有婉柔五分之一,一天到晚的,说什么投入这么多,还不是被人压下去了?苏伟东谈下一辑合同的时候,说的那个话,什么他压力很大,让婉柔条件放低一点。说的好像《古韵柔情》没给他赚到钱一样,一个月卖出去12万张,网络总下载89万次,早就把成本给他弄回来了。”

    “……可是你们不是都打算过来敦煌了么?”还这么气愤?是不是不太好?

    “呵呵呵呵,等我们走了,看他压力是不是小了。”

    林海文想着也是觉得可乐,把诗集拍拍,递给了陆松华,陆松华看到头一首的名字,就“虎躯”一震。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的这首名作,是教科书级的爱国名诗,也是她传播度仅次于《致橡树》的作品。

    林海文拿出的这本诗集,定名《讴歌》!

    意义当然是非常红果果的,以至于林作栋作为一个愤怒小文青,看到这些诗歌,尤其是某一些唱赞歌比较露骨的,那是相当的看不过眼,林海文估摸着,在他爸心里,他已经成为一个媚上文人……

    反正林作栋别扭了几天,还是被梁雪一顿收拾之后,才认清到,儿子不管写什么都得支持,这一鲜明的林家官方正确立场。

    50多首诗歌里,除了舒婷的,还有郭沫若《炉中煤》《太阳赞歌》、艾青《我爱这片土地》等一大批名作——林海文想着,自己这辈子应该是不用再写什么类似的诗了,所以里面名作的比例是很高的。

    陆松华在看,谭启昌见他那个震惊样子,也凑过去一起看。

    “你怎么老在你姥爷家啊?”林海文看看在边上剥桔子的石啸,挺纳闷。

    “……管我呢。”

    石啸的妈妈,也就是陆松华的女儿,嫁到了海城市,他考进人大后,到京城来念书,也是被托付给了陆松华的,所以门禁比较森严,一般不能出去浪,而且常常需要被陆松华带着参加这个,参加那个,石啸也是很心塞的,尤其是看到同学们,可以满京城随意浪的时候。

    “我说,你对你这本诗集,就这么有信心?”

    “老二啊——”

    “能不能不要叫这个?”

    “点点啊——”

    石啸气的把橘子皮放进了嘴里,把橘子瓣给扔了,林海文眼疾手快,一把从空中捞住,塞进自己嘴里了,“砂糖的呀,还挺甜。”

    呼~~

    “石啸,我问你呀,咱们国家啊,听谁的?”

    “当然是听上头的了。”

    “那不就得了,”林海文一副“你说的不错”的样子,“归根到底,咱不是一人一票进作协的,要是上头有意,没人投,他也能进。我这本诗集啊,那就是上头人喜欢的那种。”

    “噢,就是御用文人,狗腿作家,是吧?噫。”

    林海文晃晃脑袋,得意洋洋,那种人,他上辈子那也是口诛笔伐过的,也是不齿过的,结果现在,自己做起来,那叫一个熟门熟路,理所当然。归根到底,他还是个利己主义者——这种人通常是不怎么要脸的。

    “你小子,别装神弄鬼了。”陆松华摘下老花镜,他看了几首,已经感触颇深,“这东西出去,估计人家不会说你爸爸代笔了。”

    “哦,您的意思,我的实力能够完全折服他们了?”

    “嗤,”陆松华难得斜视一个人,现在他就这么给了林海文一下,“该怀疑是不是你爷爷代笔的了。这些诗,哪里是个17岁的人写出来的,不经历革命年代,建设年代,怎么会有这些感悟的。不知道你这个小子,脑子是怎么长的。”

    “海文,你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啊。”谭启昌这会儿还在看,他对林海文的称呼,最近终于随着关系的亲近,从林先生变成了海文,陆松华在家也不再叫他小林先生了。

    “我爷爷不在了呀,这岂不是说我的诗,有鬼斧神工之妙?”

    连孙秀莲,都为林海文的脸皮而绝倒了。

    “写了什么呀?这又是御用狗腿,又是鬼斧神工的。”作为文化部的高级领导,孙秀莲接触文艺作品也是非常多的,从谭启昌那里拿了过去,看了好一会,瞥了瞥林海文,“这是冲着文明委和宣传部的奖去的啊。”

    “还能是什么,那两个奖,只要拿一个一等奖,他进作协,还能有什么问题。”陆松华点点林海文,“你把诗集拿回去,我让启昌帮你联系一下出版社,现在这种诗集是不太卖得动的,要找些基金,不然嘛,就要你自己掏钱了,你看呢?听说你最近也赚了不少。”

    “那就麻烦谭老师了,呵呵呵。”

 第0125章 一丈红

    “姥爷,他写这些,你还帮他呀?”

    石啸刚才也翻了翻,才让林海文拿走的。他觉得《讴歌》上的作品和教科书上,尤其是教育读本上的那些诗歌很类似,有些甚至还更加朗朗上口一点,一读就知道是上好的作品——无论对鉴赏大家陆松华,还是对他这个诗歌小白。

    “什么叫这些?”陆松华瞪了他一眼,“你啊,看人只知道看表面。你以为他嘻嘻哈哈,就真的是在写所谓的媚上文学?”

    “难道不是么?他自己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陆松华叹了一声,“现在的一些作家,写出来的主旋律,一看就能看出来不是出于真心。偏偏他们自己无知,大家也装作看不出,你好我好大家好,把读者、观众当成傻子。但海文这些诗,是不一样的,一个没有经历变革年代的年轻人,能够写出这些诗歌,必然是对当时的历史、我国的社会变迁有大量了解和自我理解的,而且,是有很正面的一些结论的。你听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种句子,不是发乎于内心,谁能写得出来?”

    谭启昌也是点点头,“确实如此,京大的一些学生,有时候征文活动的时候,也会写一写主旋律,毕竟得奖的概率更大嘛。但是一眼看去,就知道都是虚的,都是浮在那里的。不像是海文这些,都是对历史,对社会,对内心的观察、感知、理解,甚至是拷问。很了不起,也很——难以置信啊。他说他的才华要彻底征服大家,也不是一句虚话啊,能写出那些诗歌来的人,当世又有几个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常含泪水啊。”陆松华念叨了几遍,转向谭启昌,“现在才知道,他为什么不去考中文系,或者文学系了,那几首古诗词还可以说是妙手偶得,《讴歌》这本诗集,就可以看出他的造诣了,要说这个世上总是有天才,但天才却不等于凭空而出,更多的是在学习和积累了。点点啊,你要跟海文多学学,哎,刚才我听他喊你老二,是什么意思?你们小伙子还认了干兄弟?”

    “呃,我,我们——”

    “这样,他也得喊我姥爷啊。”陆松华脑洞开起来,也是很阔怕的。

    谭启昌哭笑不得,“就算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