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一天到晚被人叫绿帽先生,你也得删了。林海文也是太缺德了,这种事情,怎么好拿出来说的,这是把事情给做绝了。谁做东倒是无所谓,就怕不给面子啊。赵文灿上次跟陆松华,参加郭怀明110周年那个,就被陆松华给堵了回来,说是管不了。咱们俩,面子不如赵文灿好用吧?”
“要不,先压一压?”
“要压一压的,不然真当他一个人就能玩转呢。”海林啧啧嘴,“不过效果还不一定呢,他自己还是能写歌。光靠我们这些作词作曲的,恐怕不太行。”
“技术上那些,不一定听招呼吧?咱们又不代表整个音协,不说别人,就是赵文灿,他跟陆松华关系就不错。”
“有几个是几个吧,也把态度传过去。”
果然,林海文很快就感知到了态度,录音室还能约到,但有些混音师之类的,就开始推脱了。倒还不至于影响制作,但确实,如海林所说,他感受了一些人带来的态度。
“别管他,做我们自己的,节奏要捏在手里。”林海文又不是真得了不骂人会死的病,他骂人终究还是为了恶人值,为了自己的事业。既然明达缩了,顾宇峰也删掉了之前的微博,他当然就要把目光放回公司的事情上了。
卞婉柔已经录了几首歌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又见炊烟》《在水一方》,都录制好了,mv没有拍,主要是那个造价太高了,之前等帝波的钱,钱等到了还要等各种准备,他们自己人太少,很多工作要靠外头,而且这个也没得抄,邓丽筠那个风格的,肯定是不行的,年代不一样了。
8月初,林海文参加央视《华国诗词大会》中秋特别节目的录制。还碰见个熟人,京大代表队的褚乐——就是那个在《讴歌》座谈会上,质疑他资格的人。
第0179章 天空一声巨响
京大代表队,三个人,褚乐算是领头的,还有一男一女。
林海文进演播厅的时候,被褚乐看到了一眼,不过里头都是灯光,所以他也不确定,就张望了几下。
“看什么呢?”
“好像是见到林海文了。”
“啊?”女队员是没有参加那天座谈会的,不过后来也听说了,褚乐被教训了一顿,“你看错了吧,他来干什么。”
“不一定哦,今天是中秋特别节目,他不是有几首作品,都跟月亮有关么?”另一个男的,是他们俩的学弟,对林海文的作品还是比较喜欢的,当然是几首古诗词。《讴歌》他是没看过的。
要不说,有时候还是得靠女孩子,京大这位女队员一听,就蹭到了现场导演那里,问了问。
“刚才是林海文来了么?”
“嗯,今天有他。”导演有点忙,应了一句就走开了,不过她也得到答案了。
几个人开始琢磨,褚乐想了一下,“是不是来了个特殊代表队啊?弄几个年轻点的诗人作家之类的,跟我们一块比。”
“也不一定吧,会不会是出题之类的。我觉得不能让林海文跟我们同台比吧。”
师姐狠狠瞪了他一眼,“为什么不能?他还比我们高一等不成?”
“本来就是啊,人家都成名了。”
“行了,别说了,”褚乐虽然也很讨厌林海文,但这会儿,人大、西京大,好几个老对头都在,就算是一期特别节目,京大也是不能落后的,“赶紧准备准备。”
随着控制里面开始一一敲定,摄像、灯光、现场导演,包括主持人都ok,12个代表团也两边落座,一边6个。
“哎,没有什么特殊代表团啊,真是出题的?”京大的女队员嘀咕了一句。
“哎哎哎,京大那边的女孩子,不要说话了。”从摄像头瞧见了,一个现场导演,拿着扬声器,响的要死。
一阵折腾,调整了好几次,终于开始进入正题。
“传承诗词之美,共话佳节团圆,欢迎大家收看《华国诗词大会》中秋特别节目。今天,我们十二组代表团都将一一出场,为观众朋友们送上中秋祝福。
古往今来,用诗词庆祝中秋佳节的诗人,不胜枚举。浊酒三千觚,不胜一壶月,思亲之情,思乡之意,历来是醉人的佳酿;孤月挂寒枝,举杯独一人,一个人的中秋节,既会让人感到惆怅,也偏偏会生出无限的灵感,催生了无数名诗佳作。值此中秋月圆之日,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期特别节目,让不能和家人团圆的人们,能够感受这些美妙的诗词作品,感受佳节的气氛。
好,那么今天的节目,除了我们熟悉的黎彬老师,我们还特别为本期节目,请来了一位新的嘉宾老师。”
褚乐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下。
不会吧!
不过老天爷没有听到他的祈祷,主持人滕涛继续念着台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些在短短时间,已经流传甚广的当代名作,都是以月寄情,分外动人。那么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没错,今天我们的嘉宾就是,《明月几时有》《月下独酌》《独上西楼》等名篇的作者,当代著名诗人林海文先生!”
嘉宾?嘉宾!
褚乐扫了一眼嘉宾席上的黎彬,又看了看他边上那个座位——每一期都有一个客座嘉宾,谭启昌也当过一次。但万万没想到,今天居然是林海文!
这一刻,他是如此鲜明地感受到,林海文的资格!
林海文从后台走出来,穿了件带点中国风的小立领衬衣,风度翩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此情尤甚。当我受邀来参加今天的中秋特别节目时,心中非常感慨。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中秋时,我应该是没有办法跟他们一同度过的,所以能够通过这样一期节目,和他们跨越电视屏幕一起过节,也另有一种满足。……,谢谢大家,也祝大家中秋快乐。”
哐哐哐一阵鼓掌之后,林海文落座。
滕涛是文化频道的当家主持,很有功底。
“刚才林先生说了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您的新作么?”
对准嘉宾席的镜头很及时地给了个特写,林海文当然是一脸淡笑。
“也是参加了本期节目,有感而发,我们现场的,不管是滕涛你也好,我也好,还有我们的观众,我们的选手,其中很多都是背井离乡的。可以说在中秋节这样一个时间,是特别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独在异乡为异客,背井离乡,人生一大苦,对不对?每逢佳节倍思亲,不拘是中秋,很多节日,看到别人团团圆圆,还是会觉得有一点点心酸。这样一种情绪,我想很多人都有,也希望这句诗,能够为我自己,为大家表达出来。”
镜头一转,给到了黎彬,摄影师也是很懂。黎彬是首师大的副教授,主要研究就是古典诗词,很年轻,是常驻嘉宾,这会儿一脸惊叹,很会做效果。
“一开场,听到林先生说这一句,我浑身就有一种起疙瘩的感觉,太贴切了,说到骨子里了。我是在京城安家了,但是父母,姐姐都还在老家,包括读书的时候,那种感受,确实是被这一句诗给说尽了,佳作,毫无疑问的佳作。没有想到,这期节目才一开始,就有幸能够听到这样的一句诗,此行不虚。”
“我跟黎老师是同感啊,我有幸见证这一句名诗的诞生,这一个中秋节,很值得纪念。”
不管滕涛是不是真觉得好,但这句诗越好,这期节目就越牛,这一点他是很懂的。
这个楼那个山,不都是因为一些名诗,才有了偌大的名头么。
三个人这么一搭一唱,喝,这个开场,逼格瞬间飙高,掌声响了好几次,林海文嫩嫩的小脸蛋,完全不再是问题了,所有人都认可他坐在嘉宾席上。
褚乐就觉得自己胸口,变成了亲王坊——太堵。
第0180章 林海文闪亮登场
《华国诗词大会》特别节目,区别主要是在题库上,更多的是一些跟月亮,跟思乡、思亲有关的作品。程序上还是跟之前的节目一致,只是因为人数比较多,所以将每人回答10道题目,减少到每人4道。
人大的3个,1个在第二道题就跪了,2个在第四道题,温思庭的一首作品上没答出来,全军覆没。林海文也看得出来,其他学校的同学,都比较开心。
“温思庭的这一句‘碧窗圆月蔼翳翳,圐圙秋虫长孤鸣’,确实是比较冷僻啊,收录它的诗集也很少。不过,其实这首诗还是非常有水平的。
诗词的传播,有时候,未必就一定是水平绝对高的,就能流传的更好,其实不是这样,往往更朗朗上口的,它就更容易传播,反而是生僻的,佶屈聱牙的,它就不太容易被大家去传颂,也就影响了它的传播。所以说,还是应该去关注一些比较不那么有名的作品,它们也是很值得欣赏的。”
黎彬对这道难住了人大所有学生的题,点拨了一番后,看向林海文:“林先生写过《独上西楼》,被人评价是‘愁中真三昧,词里老凤归’,老凤,就是温思庭的号啊。这个人的词,是比较婉约的。”
滕涛除了推流程,也要负责提高这个节目的逼格,所以,一些探讨还是有必要穿插在里面的,他也看向林海文,“林先生,黎彬老师这个观点,您怎么认为?就是于诗歌复杂度和流传度之间的这个关系。我们知道,确实,如今流传的诗作,更多还是措辞上比较简明的一些作品。”
林海文沉吟了一下,“当然,黎彬老师说的很有道理,简单的东西更容易流传,这个是很正常的,因为它需要的成本比较低,可能念两遍,就记住了。如果是复杂一点的,那么需要书本,需要纸笔,对不对?
但是,说到我们今天写诗啊,还是应该说要尽量的简洁明快一点,比如温思庭的这一首,他其实也是说,中秋时节,圆月在天,但是窗外还是一片斑驳阴暗,这其实是把那些枝蔓阴影,比喻自己内心的感受,后一句,这个圐圙,它指的其实是杂草堆,里头的虫子,也是哀哀孤鸣,表达他的这个独自一人,思乡思亲的情绪。
这句诗,如黎彬老师所说,艺术性是很高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确实是太生僻了,一些词汇。其实,我也有写过一首月夜思乡这样的诗,取名《静夜思》,它就是比较简单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很简单对不对?”林海文笑着问了问,不少人都点头了,“很多人都觉得,随便写写就能写得出来,但其实,这是我写的最满意的一首诗了,不下于《明月几时有》。”
他这么一说,大家又开始念,一遍一遍地体悟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自己看来,这首诗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难懂的词汇和意向,可是呢,整个情绪的表达,又是比较流畅的。月光洒落床前,一个人在外地,很有些空虚寂寞冷,对不对?恍惚一下,哎,这是不是落下了一片冰霜啊?所以才在农历八月,就这么冷了。然后反应过来,抬头看了看外头的圆月,很明亮,心里的感伤涌了起来,一低头,就想起了远方的故乡。整个情绪特别圆满,就我自己的表达来说,我感觉这首诗特别舒服。”
滕涛简直开心死了,居然又套了一首原创出来。
“床前……”他念了一遍,点点头,“确实是非常的朗朗上口,就听林先生念了一两遍,我就能背下来了。我看到很多我们的选手,也是这样啊。褚乐,我们京大代表队,今天也给你一个机会,评价一下我们的嘉宾老师。”
褚乐是节目的人气选手,长得不赖,京大才子,滕涛不知道他跟林海文的恩恩怨怨,给了他一个露脸的机会。
褚乐站起来的时候,心里好生矛盾,一方面想要直接开喷“什么东西,三岁小儿写的”,另一方面也知道,他这么做了,肯定是没法播,而且是要把节目组给得罪透了。
“林,林老师的作品,当然是大巧不工,很有意味。但是我可能是比较拘泥于这个诗的刻板印象,就是觉得还是要有一些不那么直白的意象啊,典故,才比较像一首诗,呵呵。”他还是决定要难为一下,林海文不然难以咽下那口气,不过又想要缓和一下,“当然,我是很喜欢林老师《明月几时有》和《月下独酌》这两首作品的。”
滕涛很乐见这种场面,有矛盾才有看点啊。
林海文则全程长辈脸,“你不错”“小伙子有见地”“你这个年纪有这样的想法,已经很难得”“可以可以,再长大点会更好的”,反正褚乐被他看的气血翻涌。
“林先生,对我们选手的点评,怎么看?”
“嗯,很感谢他的喜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偏好。他说更喜欢《明月》和《月下》,可能我的另一首中秋作品,更和他口味一点,化用了一些上面两首诗词的词句。”
黎彬坐在边上都笑了,“这期节目实在是压力太大了,刚才这一首,是叫《静夜思》是吧?我默念了几十遍,真是才觉出好来,刚才褚乐同学说了四个字‘大巧不工’,我再加四个字‘浑然天成’,真的,这一首诗,非常适合做诗歌的启蒙,它是那种极端少有的,能够用如此简明的语言来表达诗歌之美的作品,我们的小朋友,如果能够通过这种诗歌来启蒙,应该是很有益于他们感知我们传统的诗歌作品的。”
林海文对黎彬有点刮目相看的意味了,这首《静夜思》,确实是被当作诗歌启蒙之作的,很多人,一辈子的第一首诗歌,就是这首。
“现在林先生,又要出一首了,我真是快坐不住了,有点想要坐到台上,跟学生们坐一块的冲动。”
这么给面子的话,当然是引来全场的笑容了。
“林先生,请您赶紧让我们欣赏一下。”
“不敢,主要是机会很难得,这里有很多诗歌爱好者,也有黎彬老师这样的专家学者,我也是很想跟大家一道探讨,一道进步。这首词呢,就叫《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苏东坡的另一首名作,翩然登场。
第0181章 文宝宝【100月票加更】
这首《中秋词》,和《静夜思》不一样,属于那种一看就很厉害的作品,念出来就秒杀全场,耍了一下小心机褚乐,直接变成渣渣。
黎彬都退避三舍,“这首词我不敢评价的,得请大学问家来鉴赏了。”
录完之后,央视文化频道的总监刘付培,亲自跑来找林海文,两个人密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才出来,笑的老狐狸小狐狸,两个人一模一样。
……
“今天看到林海文真人啦,真的好帅啊,好有才。出道吧,出道吧,亲妈会好好怜惜你的。”
网友“海洋的眼泪”在一结束录制后,就迫不及待地发了微博。
底下一片狼嚎,母狼们很是凶悍。林海文自从在《当婆婆遇上妈》发布会上露脸之后,就吸引了一波女孩子,在偶像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女人们,人人在网上都有一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