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北美的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新鲜度一直保持100%,北美的影评人们一致的给了这部电影好评。
而在imdb这个网友打分的数据网上,《楚门秀》也拿到了7。5分。
和烂番茄不同,imdb这个网站十分的反大众,往往在烂番茄上口碑爆棚的电影,在imdb上会给出特别低的分数,而被一致评为烂片的,反而能拿到8分以上,甚至上9分。
《楚门秀》目前在imdb上只有一千多人评价,而且多来自加拿大和北美的华裔。
而在烂番茄上,发表评论的影评人和媒体人已经超过六百人次,这都是哥影在发行方面做出的贡献,他们专门为北美的影评人和媒体人开了三场观影会,才有这么多专业人士为这部电影做观后感。
要不然以中国电影在北美的一贯地位,恐怕是招不来这么多专业人士青睐的。
……
京城。
李志凡刚到家,就接到了一通越洋电话,是汤米。
“哦!李,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汤米开怀大笑着说道,“刚才美联航给我们打了电话,希望购买《楚门秀》的空中放映版权,在他们的飞机上播放,这是美联航今年从我们这里购买的第二部电影,太庆幸了!”
“哦?”
李志凡并不了解这其中的道道,不了解也就不多做指挥,只说道,“价钱合适就卖吧。”
“这个当然!”
汤米说,“《楚门秀》的男主角rabon最近在加拿大宣传,你们能不能再派个主角过来,宣传任务太重要了!”
“这个……我明天去公司看看大家最近的行程吧!”
李志凡也做不了决定,“不过,汤米!现在我这边已经凌晨一点了,哈欠,你是不是该让我好好睡觉了!”
“ok,ok!”
汤米歉意的说,“晚安,祝你好梦!”
第621章、出版短篇小说!
天气由热转向炎热。
网上那些关于李志凡的议论,也渐渐的消失了,只留下网页上过去的旧闻,还能证明曾经发生过一些事儿。
而李志凡这里,却是因为接连几夜通过vr进入异世界,收获了不少原来从明星群无法获得的宝藏。
尤其是小说和电视剧,真正意义上扩充了他的文娱背包。
既然手头有了这些资源,那么下一步的动作,就是趁热打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变现——
不是变现金,而是变成现实。
在经过半个月的反复挑选和斟酌之后,李志凡终于选定了他准备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潜伏》!
准确来说,这是李志凡打算用来练手的第一部作品,而非他手头拥有的电视剧里最好的一部。
但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潜伏》这部剧放在这个世界,必然会是轰动之作。
就算收视上敌不过小鲜肉的青春剧,可在口碑上,他是有十足信心的。
这个世界的谍战剧他看过不少,抗日神剧就不说,最关键的逻辑部分是大部分此类剧的硬伤,而在看过《潜伏》这部剧后,李志凡第一次发现谍战剧居然这么好看。
但在拍摄之前,他还有一个必要的前期工作要进行。
那就是把《潜伏》的小说先写出来上市发行,拿着小说去找投资商。
市场是块试金石,亦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通过小说发布后得到的反馈,他可以明确这部电视剧的拍摄目标,也可以通过向读者征集,来挑选合适的演员。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只有1万4千字左右,不过是两天的时间,李志凡就全部手打敲键盘写在了电脑文档上。
然后第一时间找出版社发表。
而在这发表之前,李志凡先在自己的快博上发了一段长博,以此来吸引网友的关注。
“余则成是个老实的知识青年。
因为老实,年轻,而且有知识,上司便喜欢他,将许多机密的公事和机密的私事都交给他办,他也确实能够办得妥妥当当,于是上司越发地喜欢他,便把一些更机密的公事和私事也交给了他,他还是能够办得妥妥当当。一来二去,上司便将他当作子侄一般看待,命令他回乡把太太接过来团圆,并命令庶务科替他准备了新房和一切应用物品。
然而,余则成在家乡并没有太太……”
总共七百多字,编辑成图片格式的长博之后,李志凡点击发送。
快博一发,网友立即扎堆前来评论。
李志凡自然知道自己快博的影响力,所以在刷新了网页之后,就去看评论。
然而所有评论都是:
“第一!”
“第一个点赞!”
“【图片】我才是第一!”
“唉,晚了一步!”
“从来没上过热评,祝送我上热评的小哥哥,晚上都能把自己的手伸进……”
“……”
李志凡瞅了一眼这些热评,哭笑不得,于是关掉网页,拿了u盘复制了文稿,打算亲自去联系好的出版社走一趟。
……
京城百花文艺。
这是一家中国最早的出版社之一,坐落在天京市。
之所以选择这家出版社,除了其名气大、历史悠久以外,主要是其社创办有一本叫《小说月报》的月刊。
李志凡的父母可是《小说月报》一直以来的读者,从他记事开始,家里每月都订没断过,就是现在父母在国外,也会上网浏览网页版。
有这份情怀,李志凡便有了一个打算,就是实体和月报同时发行。
反正就一万四千字,估计两三期就能连载完,而《小说月报》上那些小说,大多数一次刊登都在五六万字左右。
……
另一头,天京市。
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社长廖东斌,在三天前接到李志凡的电话,对方称手头有本短片小说想要在本社发行,而且是提出了实体和《小说月报》同时刊登。
听到的当下,廖东斌是皱眉头的。
因为在他看来,李志凡又不是什么作家,不说其明星身份,但说往文艺上靠,也就是导演、编剧、词曲作家。
他出版小说,应该和娱乐圈那些人没区别,都是出什么个人写真集,或是自传类小作,还有可能是别人代笔。
不过李志凡身份多样,以其编剧的身份来讲,很有可能是出版电影的文学剧本,或者是改编小说本。
廖东斌有那么一刻激动的刹那想到——难不成是《战狼》的小说?
但再往坏处一想,万一是什么歌词集呢?
还想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发表?嗯,那看来是《战狼》小说的可能性比较高一些。
为此,他还亲自打电话给国家文联的老友,询问他们知不知道李志凡写了什么小说。
这廖东斌也是文联的理事之一,因为和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金鸡百花奖的原因,才跟李志凡这个金鸡奖评审委员会新进的评委认识。
两人只有开碰头会的时候见过,算起数来,也只有两面。
但文联那帮人都不知情,还挺好奇李志凡找他表发什么。
就这样,廖东斌难熬的挨过了两天,终于等到了今天这个和李志凡见面的日子。
然而他却并不知道,李志凡手里这本“短片小说”,才刚刚新鲜出炉几个小时。
……
到达天京,已经是下午。
李志凡和助理开车来的,就俩人。
来到百花出版社,廖东斌已经在门房翘首以待,看到李志凡从车里出来,立即走出门房,笑容满面的上前伸手:“李导,欢迎欢迎!”
“廖老师!”
李志凡也是一脸笑容,“这次麻烦您亲自帮忙,实在是太感谢了。”
“哎,哪里的话!”
廖东斌摆手说,“你有文字作品想在我们这里发表,我们社当然是求之不得了,走,进办公室说!”
“好!”
李志凡和助理跟在其后,往大楼内走去。
路上,廖东斌侃侃而谈:“李导,应该是我说感谢才对,您这样的大明星,能选择我们百花文艺,是我们的荣耀,过去我们出版社接过不少明星的出版物,像方志刚先生的相声作品文字集……”
第622章、《潜伏》!
“来,进来坐!”
廖东斌推开自己办公室门,向李志凡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继续接着刚才的话题,“呐,大明星王媛媛,在我们这里发表过她的个人写真+心情文字集,还有现在当红的那个小鲜肉罗炳涵,也在我们这里发表过他的个人首部成长记录图文书《22岁》,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廖老师!”
李志凡趁着廖东斌换气的时候插话道,“我这个和他们的不同!”
“哦,我懂!我懂!”
廖东斌堆起笑容说,“是不是剧本改编的小说啊?”
“嗯!”李志凡点点头,“是!”
“哈哈,我明白,圈内很多导演和编辑在我们这里发行过这种改编类的作品!”
廖东斌亲自倒了杯水给李志凡,“我们社里有强大的编辑团队,他们能够帮忙润色,当然,编辑的工作就是这样,如果你把改编作品交给我们的话,我让设立资格最老的编辑杨副主编来给你润色。”
“呃……”
李志凡不清楚这一行内的规矩,润色他当然知道,也知道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都需要出版社的编辑校对和润色,所以连连点头,“那就谢谢廖老师帮忙了!”
“嗨,不客气!”
廖东斌满怀期待的问,“那我能先看看你的作品吗?”
“当然!”
李志凡打了个响指,助理立即把u盘递上。
廖东斌将u盘插在自己电脑上,打开后看到一个文档,上面写写着——《潜伏》短片小说版,后面还跟了日期,日期就是今天。
“嗯?”廖东斌满腹疑惑,脱口而出,“不是《战狼》吗?”
“什么《战狼》?”李志凡却是笑了出来,他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敢情这廖东斌还以为他是拿着战狼剧本改编的小说来投稿呢!
“哦!不是,不是!”廖东斌也反应过来,连连尬笑,“我搞错了,呐,我看看……《潜伏》?”
“只有一万多字哦?”
廖东斌瞅了一眼文档下面的字数,无语且好奇。
“对!”李志凡说,“这是短篇小说嘛!”
“哦!”廖东斌再次陷入了浏览之中。
一万四千字对于廖东斌来说,粗读的速度很快,他就是审稿编辑做起的,但在第一遍粗读过后,他却产生了甘之如饴的滋味,于是又从头开始放慢速度细读起来。
这一看,竟然看了三个小时,都忘了李志凡在对面坐着。
而李志凡也不介意,吩咐助理出去买了面包和水果,就坐在沙发上等。
当廖东斌终于从这一万多文字里钻出来,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而李志凡的桌前已经摆了一堆水果皮和面包空袋。
“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廖东斌一拍脑袋站起身,歉意连连,“我这老毛病,一看到好的文字,就陷进去停不下来了,实在是抱歉!”
“没事儿!”李志凡笑笑,“我这不是自己照顾自己呢吗?”
“啊呀,这样吧!天也不早了,咱去吃口饭,我请客!”廖东斌说道。
李志凡道:“您先给安排一下这稿子的事儿吧!饭就不吃了,我还得赶着回京城!”
“哦,好!好!”
廖东斌立即走出办公室,喊了秘书进来,然后又不知道去了哪里,最后带进来两位上了岁数的编辑。
一男一女,女的头发都白了,带着个老花镜,男的比女的开起来年轻点,但也比廖东斌看着要大很多。
廖东斌的秘书已经在办公室打印了两份《潜伏》的文稿,直接交给了这俩编辑。
俩人都没跟李志凡打招呼,二话不说拿起稿子就开始默读。
李志凡看了看时间,该不会又要等仨小时吧?
没想到这次却很快。
那女编辑惊讶的抬起头,看着李志凡问道:“李导,这是你写的?”
“对!”
李志凡说,“剧本原本小说,我打算写个电视剧的。”
“好文采!”
女编辑金口直断,“这种谍战类的文学小说,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过有写的这么好的了,你一定研读了很多资料吧?不光是二战史、党史,很多东西看得出只有参考了内部资料才能写出来,靠想象去编,是不可能编出来的。”
“大部分是编的!”
李志凡大言不惭,“不过也确实研读了不少资料。”
《潜伏》的原著小说并没有经过改编后的同名电视剧那么曲折迂回、惊心动魄,而且篇幅甚短,但却一点也没减少动人之处。
不过电视剧的成功,更多是编剧的功劳,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加工和深度挖掘以及支线、伏笔上的精彩描述,方才使这一万四千字变成了30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
李志凡手里握有剧本,但还没有开动,那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不是这一万四千字的小说一样,两天就能打出来的。
而他也不打算将电视剧的内容改编成小说,因为这样的话,看过书的电视就没有了期待感。
“这小说,我们《小说月报》可以刊登!”
那个男编辑终于开口了,他是《小说月报》的副主编,“这个短篇,我们只需要一期就可以刊登完。”
廖东斌看向李志凡:“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就这么定了!”李志凡说,“签合同吧!”
廖东斌看了一眼男女编辑,示意他俩先出去。
等着俩人走后,他才说:“那个……志凡,这个短篇在《小说月报》上刊登当然是没问题,但是独立成书发行的话,太短了。不如这样,把你《战狼》的故事也拿出来,给你做个小说集,而且《战狼》这么火,也可以捎带着捧一下这个短篇小说。”
“可是《战狼》我没有小说版啊?”李志凡说。
“没关系!”廖东斌已经乐开了花,掩饰不住喜意道,“你的文字剧本还在吧?交给我们,我安排编辑帮你改编。”
“这样也行?”李志凡惊了个呆,但也没反对,反正他时间和精力有限,既然廖东斌提出这种可操作性,就交给出版社负责咯。
“那好吧!我回头用邮箱发给你!”
“好!”廖东斌说,“那我先在让秘书草拟个合同,你拿回去看看,没意见我们就签约!”
第623章、小说引发震动!
回到京城,李志凡就开始准备《潜伏》的剧本。
30集的电视剧本和一部电影的剧本完全不同,哪怕就是抄来着,也是需要时间的。
但他忘了自己下午发的那条快博。
此时,那篇只写了《潜伏》短片小说开头七百字的长博下,已经超过了六万评论,点赞和转发更是双双超过了十万。
李志凡忙着写剧本没看看,周珂就做在旁边拿着手机帮他一条一条的念热门回复。
“这是名人故事吗?余则成?我怎么搜不到这个人物?”
“只是转发别人的吗?”
“不会是李志凡自己写的吧?还是说……战狼冷锋原型?”
“明显不可能是冷锋原型,看着故事的背景,应该是抗战时期的故事吧?”
“只有这么多吗?下面的呢?”
“下面没了……”
“太监?”
“哇!快去网上找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