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皇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世皇朝-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损失的火枪大部分是因为机械故障,修理之后就能重新使用。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修补火枪的工匠数量不够多,到了第二天只有不到一百支火枪得到修复。所以到了第三天中午,腾源已经没有火枪兵可以用了。

    潇湖连通认为机会来了,就加紧攻势,又增加了一个进攻方向。失去火枪对敌军的威慑,守城的王**压力大增,让敌军数次登上城墙。腾源不得不亲自上阵,到处救火,这才勉强化解了潇湖连通的攻势。

    战斗结束结束之后,双方开始统计伤亡情况。守军伤亡约两万人,贵族军伤亡约五万人。攻城战的失败让贵族军士气大跌,潇湖连通只能继续围城,等待下一次进攻的机会。

    12月底,城中的粮食不多了。遥林城不像春山城那样,在城墙内有着大片的农田,城内建筑物密集,几乎没有能种地的地方。遥林城的农田都在城外,潇湖连通在围城后就占领了这些农田。

    在1o月末的时候,潇湖连通分出一部分士兵,让他们耕种城外的田地,就地生产军粮。最开始他只是用一小片农田试探腾源的反应,到了收获期,腾源没有派兵出来烧田,他就直接扩大了种田的规模,并派兵保护负责种田的士兵。

    到了12月底,腾源在庄稼成熟之后,带着他的精锐士兵趁着夜色出城,把潇湖连通的农田全都给烧了。贵族军的士兵们因为敌军烧毁他们亲手种出来的庄稼,气愤得不得了,叫嚷着要让敌人付出代价。潇湖连通趁着贵族军士气高昂,再次动了攻城战。

    可能有人会问了,腾源没有看破潇湖连通的计策吗?

    腾源当然看破了潇湖连通的计策,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烧田。潇湖连通这一手玩的很阴,他故意在守军的眼皮子底下种田,虽然第一次种田的面积很小,收获的粮食也不多,但那毕竟是在敌军眼皮子底下收获的粮食。敌军看着来气,本军看着高兴。

    第二次他直接扩大种田的规模,刺激敌军的神经,给守军一种如果他们再不做些什么,攻城方就会在当地获得稳定的粮食补给的错觉。如果腾源不烧田,守军的士气就会因为敌军能就地补充粮草而下降,贵族军也能就地得到粮草补给。

    也就是说,不管腾源烧田还是不烧田,他都能从中收益。潇湖连通的这一计与中国象棋中的“抽车”战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手将军,反手抽车,不管对手怎么选,自己都能占据主动权。

    事实上腾源有办法破解潇湖连通的计谋,他可以亲自出马,击杀那些种田的士兵,这样贵族军的士气反倒会下降。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在庄稼成熟之后烧田,让潇湖连通有机会攻城,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城中的粮食不多了。潇湖连通不知道这一点,但腾源心里清楚,他必须在明年2月份之前结束这场会战。但是现在王**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对手又是谨慎狡猾的潇湖连通,腾源若是主动出击,反倒容易中对方的圈套。所以腾源不能主动出击,而且绝对不能和潇湖连通出城决战,所以他只能给潇湖连通攻城的机会,寻找击败敌人的机会。

    新历137年1月8日,又一个噩耗传到了拜伦斯城。

    贵族军在潇湖家东部某平原大败伊利比同盟与都古各王国的联军,毙敌八万,俘虏九万。贵族军之所以能赢得这场战争,还要多亏了都古人在潇湖家境内的抢掠。贵族军模仿当年的格瑞,大肆在军中宣扬战败后泰容人会成为都古人的奴隶。

    贵族军的士兵闻言,无不拼死作战。联军的总兵力为二十五万,贵族军的总兵力为十二万,比起当年格瑞以三万人对抗十五万莱汀的战斗,双方的兵力相差并不悬殊。而且都古军都是奔着好处来的,不愿付出太大的损失,打起仗来总是出卖盟友,同阵的伊利比军被都古军坑的很惨。

    都古军出卖盟友的下场,就是让联军输掉整场战役。由于都古人在战场上卖队友卖得实在是太过分,伊利比人在战败撤退时根本不管都古人。贵族军因为太恨都古人,所以大部分人都在追杀都古人的溃兵,只有少部分人在追杀伊利比人的溃兵。所以最终伊利比军撤回了八万人,都古军几乎是全军覆没。

    泰容贵族趁机与主力尽失的都古王国谈判,迫使他们退出战争。这样一来,潇湖家需要面对的都古王国就只剩下厄古斯王国一个了。

    连续两场大败,让战争的局势完全逆转。如果不是腾源在1月18日再次挫败潇湖连通的攻势,并趁胜追击,大败围城的贵族军,迫使敌人解除围城,用不了多久那些作壁上观的势力就会把赌注压在泰容贵族这边,寻找理由对伊利比人和泰容王国宣战了。

    潇湖连通在战败之后,收拢了残兵,撤回博谷城休整。但是被部署在北面的十万军队并没有撤军,他们的任务是把泰容王国和北方的盟友彻底分隔开。现在泰容王国在潇湖家境内的据点只剩下两个,其一是春山城,其二是遥林城,只要将这两座城市攻陷,泰容王国就名存实亡了。

    到时候麦尔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结束泰容王国与泰容贵族的战争,然后和伊利比同盟商议结束种族全面战争的事,要么让拜伦斯王国参战。拜伦斯王国的正规军只有一万人,这点兵力在种族全面战争中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在泰容贵族们看来,只要麦尔不是傻子,他肯定会选择前者。但在新历137年2月19日的时候,局势突然生了逆转。

    在这一天,伊良皇帝突然宣布,伊良人对泰容人动种族全面战争。一切生的毫无预兆,打了泰容贵族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表情一模一样,都是因为惊愕瞪圆眼睛,张大嘴巴,连声音也不出来。

    可能有人会问了,伊良皇帝与泰容贵族无冤无仇,泰容贵族在战争中还处于优势,他为什么要突然对他们难呢?

    大家还记得永山王吗?永山王就是那个因为被泰容贵族算计,从而记恨上他们的伊良人国王,伊良皇帝的宣战布告中有他三成的功劳。在伊利比人与泰容人的种族全面战争爆之后,永山王多次向皇帝上表,鼓动皇帝向泰容人动种族全面战争。

    在大灾变生之后,原本统治着所有伊良人的伊良皇帝,因为领土的分散失去了部分的统治力。但是伊良人根深蒂固的法理观念和一神信仰,让伊良皇帝仍然拥有着极大的权力。整个种族中,唯有伊良皇帝有权动种族全面战争,因为只有他才是伊良种族的合法统治者。

    同伊良时皇帝还掌管着伊良人领地的法理归属,以上今县为例,已经自治的上今县之所以仍然算是永山国治下的领地,就是因为伊良皇帝没有给上今县独立的权力。因此就算韦家已经成为了上今县的土皇帝,上今县的最高领导人仍然只能被称作“县丞”,因为伊良县级单位的最高领导人就是县丞。

    如果韦家人擅自称王,或是不承认上今县是永山国的法理领地,韦家就会被视作“叛族者”,从而失去人民的支持。所以当初韦林宁可赔钱割地,也不肯断绝与永山国的法理联系。因为当时的上今县并没有被吞并的风险,伊利比人与伊良人的文化差异很大,布金共和国无法一口气吞并上今县,只能吃下北部的五座城镇。只要上今县还在,韦林就能稳坐县丞之位,依然可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但是以麦尔为的拜伦斯堡势力就不一样了。麦尔是大神学家格瑞?拜伦斯的儿子,又是毁灭黑神社的大英雄。他虽然是个外族人,但是他想获得伊良人的认可并不难。在拜伦斯堡成立之初,韦林只是把麦尔看做被潇湖家钉在领地里的钉子,并没有在意。但在麦尔带回几十万莱汀移民之后,他突然就有了击败韦林的能力。

    在韦林没有原里弥神社的版图户籍的情况下,拜伦斯堡完全可以用领土争端为借口向上今县宣战。在上今县周围有三个支持他的势力,其一是布金共和国,其二是潇湖家,其三是厄古斯王国,韦林在周围连个盟友都找不到,只能任人宰割。

    上今县的战争最起码要涉及到五个种族,领地又被外族势力包围,就算永山王说服伊良皇帝动种族全面战争,等援军赶到的时候,他的上今县早就成了麦尔的囊中之物。双方实力相差的太悬殊,只要麦尔豁得出去,他一个月就能断了韦家人的退路。到时候韦家人可以跑,但他们却无法带走全部财产。

    韦林对私财是很看重的,对权力更是看重。他怕财产被麦尔夺去,又怕战后伊良皇帝或永山王扶植他们的亲信做上今县丞,所以才不惜做了叛族者,投靠了潇湖连通。(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八十三章 格瑞与伊良皇帝

    (全本小说网,。)

    在伊良皇帝的宣战布告中,永山王占了三成功劳,那么剩下七成又是谁的功劳呢?

    时间回溯到新历56年,伊良帝国都定安城。

    距离格瑞离开莱汀…萨克丁魔法学院,已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在最初的十年里,格瑞只是随性游历,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没钱了就随便打劫几伙强盗,盘缠就有了。这对父子在没钱时的想法几乎一模一样,但和麦尔不同的是,格瑞不是因为被人抢了才开始打不法之徒的主意,而是见别人被人抢了,仗义相助,在救人的同时顺便就把盘缠的问题解决了。在那之后,格瑞才把不法分子当成了会走路的钱袋。

    后来格瑞邂逅了一位素食主义的伊良妖怪,他与这位活了三千多年的伊良妖怪一同生活了五年。在这五年中,格瑞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还信奉了启世大神。伊良妖怪觉得已经没什么可以教格瑞的了,就给格瑞留下一封信,默默离开了。

    伊良妖怪说明了自己离开的原因,希望格瑞在今后的游历中感悟人生,塑造信仰。就这样,与伊良妖怪一起隐居了五年的格瑞,重新回到世人之中。思想上的转变,让格瑞看世界的视角也生了改变。

    他放下了莱汀魔法师的身份,主动与贫穷的人一起吃苦,体验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帮助。他甚至在都古人手下当过两个月的奴隶,最后协助数百名奴隶逃跑。

    在这数百名逃跑的奴隶中,有十五个人愿意追随格瑞,这十五人就是格瑞最初的班底。在有了追随者之后,格瑞就想做更大的事。起初他的目标是想改变一座城市,而当时他恰好就在定安城。

    定安城作为伊良帝国的都,有着近两百万的常驻人口。定安城外的大山上有着伊良世界规模最大的神社——契约神社,这座神社是初代巫女建立起来的,所有的伊良神社都起源于这里。

    定安人每年都会往契约神社捐献数万贯伊良钱,皇室每年也会向神社提供两万贯伊良钱的供给费。契约神社却拿钱不办事,巫女们只顾着享乐,花钱如流水一般,却不肯花哪怕一文伊良钱来做善事。她们还假传神谕,由于皇宫的神官也有求问神谕的能力,所以她们用重金贿赂了皇宫的神官,让他们为自己办事。皇族和官员接到假神谕,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巫女们的话去做。

    在定安城,巫女成为了富贵和权力的代名词。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男性是主要劳动力,所以这个时代的人都喜欢要男孩。但是定安城的人却以生女儿为荣,因为只有女孩才能被选入契约神社。

    只要进了契约神社,今后这女孩不但衣食无忧,还成了家人的后台。富人家总是会抱着自家的女儿去捐献钱财,因为这样做会大大提升自家女儿被选进神社的概率。由于被选入神社的大多女孩大多不适合做巫女,所以契约神社的巫女质量越来越差。到了格瑞来到定安城的那年,这里的役巫女和战巫女已经是弱不禁风,祝巫女甚至连异能都不会用,巫女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

    在格瑞抵达定安城的第三天,有两位皇子因为巫女的假神谕被当街处斩。契约神社的大巫女看上了这两位皇子,想让他们到神社给她侍寝。两位皇子不从,于是大巫女就捏造了一个神谕,说这两位皇子得罪了启世大神,启世大神要杀他们,然后老皇帝就把自己的两个儿子给当街处斩了。

    这两位皇子在民间有着极佳的口碑,所以他们的死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契约神社的大巫女怕百姓起来闹事,就又捏造了一个神谕,让老皇帝进行全城戒严。昏庸的老皇帝就听从大巫女的吩咐,执行了全城戒严。

    在军队的威慑下,百姓们只能呆在家里,外来者只能呆在客栈里。格瑞从客栈老板的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始末,不过客栈老板并不知道大巫女看上两位皇子的事,只是说两位皇子是因为大巫女求来的神谕被杀的,戒严也是因为神谕。

    因为太过愤怒,客栈老板随口说了一句“这个启世大神倒不如不信”。他的话让格瑞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他在戒严的这段时间里昼夜不停的祈祷,想知道启世大神是否有过这样的神谕。

    启世大神没有回应他,而是在戒严结束之后,感动他去契约神社。格瑞相貌英俊,一进神社就被几个祝巫女拦住。她们很露骨的表示自己看上了格瑞,想带他去自省殿行苟且之事。格瑞当即拒绝,冲破巫女们的阻拦,逃离了神社。

    契约神社的巫女让定安城的治安官通缉格瑞,于是格瑞就成了通缉犯。他没有带着随从们离开定安城,而是独自返回契约神社,想要血洗神社,但是神社里的巫女实在是太多了,格瑞尽其所能也只是杀了几百人。

    神社的巫女们四散而逃,然后纷纷跑到皇宫里去避难。格瑞觉得他如果再不走,他和随从们都得死在定安城,就打算带着随从们离开这里。

    就在他离开定安城的那天,一位皇子率领数名亲随追上了他们,这位皇子就是现任的伊良皇帝。被杀的两位皇子是他同父同母的哥哥,在哥哥们没有被杀之前,他们经常暗中聚集在一起,商讨着摧毁契约神社的计划。

    两位兄长的死,让他对契约神社的恨达到了极点。他自知势单力薄,只能卧薪尝胆,暂且忍耐。但是格瑞闯神社杀巫女的事让他改变了想法,他觉得有些事就应该用暴力的手段去解决,否则事情就无法得到解决。他邀请格瑞加入自己麾下,承诺会为他提供庇护。

    但是格瑞没有成为别人手下的打算,为了把格瑞留下,皇子只能做出让步,与格瑞建立合作关系。

    格瑞问皇子说,为了灭掉这群巫女,你愿意付出多少?

    皇子的回答只有一个词:一切。

    于是格瑞给皇子出了一个主意。他让皇子向老皇帝主动请缨,率领御林军追捕自己,然后想办法掌握手中的御林军,杀巫女们一个回马枪,血洗契约神社。

    皇子接受了格瑞的提议,向老皇帝借了五千御林军,出城追捕格瑞。两人在定安城外玩了两个月的捉迷藏,待皇子彻底掌握了这支军队,两人便合兵一处,杀向契约神社。

    格瑞在城外逃跑的时候,有很多因为恨恶契约神社的所作所为而追随他的人。到两人会师的时候,格瑞身边已经聚集起了五六百人。此时契约神社已经忘记了被格瑞追杀时的恐惧,又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没有丝毫的警觉性。

    直到两人的军队包围了神社,巫女们才意识到了危险,赶紧派人去向皇族求援。然而所有的通路都被军队封锁,去送信的巫女无一例外的被军队抓住。御林军不敢杀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