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穿越成康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综]穿越成康敏-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知道乔峰还没有接受自己的身世。或者理智承认了,但情感上完全没办法认同。

    康敏每每此时,便在心中咒骂汪剑通。把敌人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养大,灌输给他仇视敌族的观念,甚至待其成人鼓励对方杀害族人。何其残忍可怕!仅仅如此,康敏便对汪剑通敬意全无,甚至是怨恨憎恶。

    乔峰没有崩溃自残那是他心理素质好,换个承受能力差点的早就疯掉了。

    康敏彻底清醒,她往后挪挪,对上乔峰的视线。他的眼眸没有了平日的镇定自若,似乎掩藏着丝丝缕缕的凄惶。

    乔峰对自己契丹人的身份不但难以接受,还有很深的厌弃。

    康敏可不能让乔峰因此出现什么心理障碍,一边思考一边道:“峰哥,你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

    乔峰脸上露出疑惑。话题转换太快,且毫无关联!但他仍然回答道:“听过。周幽王的宠妃褒姒美丽却不爱笑,周幽王为了博她一笑,命人将示警的烽火点燃,诸侯们见了烽火以为犬戎来袭,天子为难,纷纷起兵救驾,结果被君王告知无事只是游戏,气愤撤退。褒姒见各路军队挤挤挨挨,如犬马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因而大笑。周幽王一次次点燃烽火,褒姒笑得越来越多,救驾的诸侯兵马越来越少。后来犬戎真的攻破国都,却再也没有兵马赶来救驾,西周因此而亡。”乔峰的声音不急不缓,仿佛讲故事一般将历史典故娓娓道来。

    寒冷的深夜,相依相偎的一双人,奇异的温暖。

    “犬戎灭了西周,比之如今的契丹人更为中原民族所憎恨,但是春秋战国后,犬戎呢?”

    乔峰思索:“据史书记载,犬戎灭西周后,一支被称为义渠,成为秦国的强敌,战国时代灭于秦宣太后之手。东汉时,西戎白狼等百余部落请入东汉,便是春秋时犬戎的后裔。唐代时,还有大臣奏报犬戎犯关度陇……”

    “嗯,够了。”康敏道。还以为犬戎早没了,竟然到唐朝都还在。

    乔峰还没说完,如今草原地区,凡祭拜白犬白狼的部族很有可能便是昔年犬戎的后裔。

    康敏道:“犬戎变成义渠,秦国灭义渠,总不会把所有义渠人都杀光吧,那剩下的义渠人呢?必定变成了秦人。白狼等部落自请并入东汉,即使保留着本族的祭祀风俗,天长日久,胡汉通婚,恐怕也说汉话取汉名穿棉麻耕种田地,还能保留多久祖先的风俗呢!到现在,还剩下多少犬戎人,几百年来又有多少犬戎人成为汉人?”

    乔峰有些怔愣。

    康敏继续道:“关外的草原,兴衰接续。春秋有犬戎,秦汉有匈奴,隋唐有突厥,到了大宋朝又有契丹……”后面还会有女真、蒙古。蒙古到了明朝又分裂成鞑靼瓦拉。接着是满族,等到五十六个民族成一家,又有了新的外患――大和民族、高加索民族、英格兰、苏格兰、日耳曼……也许未来某一天地球五百六十个民族成一家也说不定(数字五百六十作者胡纠)。“除去兴盛一时的,还有许多异族名载史册。只不过没有像戎狄匈奴一般威胁中原王朝,是故矛盾不深。久而久之,与中原王朝相交日深,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便也成了汉人。”

    “义渠国成了秦人的疆土,白狼部落并入东汉王朝。匈奴一败再败,要么远迁他方,要么融入中原更名换姓,匈奴之名不复出现。后来的突厥亦是如此。它们强盛之时,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国君周幽王覆灭西周,匈奴将汉高祖围困白登险些丧命,突厥横行边关,连唐太宗都要暂避锋芒。那些时候,中原仇视犬戎、匈奴、突厥,比之今日仇视契丹人,又有何差别?”

    “成百上千年过去了,犬戎也好,匈奴突厥也好,大多融入中原,剩下的少数后裔还有多少保留着祖先的祭祀图腾?即使保留着祭祀图腾,他们也不再是犬戎匈奴突厥。”

    乔峰明白康敏的意思。“百年过后,也许契丹人也不再是契丹人,要么被汉人驱逐,要么变成汉人只剩下极少数后裔以另一个族名生活下去。”他心里不是滋味。熟读史书,他看到的是异族的残暴贪婪冷酷还有愚昧不通教化,竟从来没如康敏这般思考过。

    康敏回想现代时看过的一些书籍。论知识的丰富,她拍马也赶不及乔峰这个“武夫”,只不过她的观点新鲜,是五十六个民族时代的主流观点。时代的局限性和知识的传播度,使得北宋时期的乔峰对康敏的话新奇而惊叹。

    只是想到契丹的未来,他竟然生出几分悲凉,几分哀伤。明明他如此抗拒契丹人的身份……

    “可以预见。”康敏道。实际上用不了一百年,契丹便衰落,女真崛起,成为北宋王朝的新敌人,又会有新的武林豪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乔峰茫然若失,又夹杂着为中原文明的骄傲,五味杂陈。

    “其实汉人也一样。”康敏注意到乔峰的失落,敏感的察觉到他已不再如先前抗拒,继续道:“咱们现在口口声声称汉人,那不过是两汉时代延续下来的称呼。两汉之前可有汉人的概念?我听说秦一统天下前,中原诸国认为秦国地处西陲,与蛮夷通婚,不通礼俗,因而看不起秦人。再往前,春秋末期,吴越之地被视为未开化的蛮夷之地,直到吴越崛起争霸。楚国传承繁盛千年,也曾被视为野蛮之国。再往前,上古之时,连夏商周都不曾出现,先后繁盛的是炎族和黄族,难道那时天下只有炎黄二族?”

    乔峰反射性的接道:“蚩尤――”

    康敏道:“远的不说,唐朝皇族李氏据说有鲜卑血统,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令后人敬仰至今。唐太宗天可汗之名万古流芳。”

    乔峰叹道:“我明白了,你想告诉我契丹血统并不丢人,我没有必要自寻苦恼。”自寻苦恼吗?他心头苦涩。

    康敏的劝慰并不是没用,他确实不会想起自己是契丹人便烦躁抑郁。可是,始终有股郁气徘徊不去,因为康敏不曾经历过他的痛苦,所以能够冷静轻松的讲出上述话。毕竟,身处尴尬夹缝之地的人是他而不是康敏。

    乔峰这么想着,转而唾弃自己。敏敏对自己不离不弃,甚至不嫌弃自己是契丹人,又对自己温柔劝解,自己怎么能再嫌不足呢?

    “有汉王朝方有汉人之称,而两汉时期的汉人已经包含千年前炎黄二族之人乃至炎黄之外的异族之人。今日所称之汉人亦包含两汉时期的许多异族之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岂有永远不灭的王朝,如今的大宋王朝迟早……那时契丹人也好,宋人也罢,也许都统统只有另一个相同的名称。”

    康敏一直没有移开视线,留意着乔峰面部的每一丝变化预备随时修改语句。她根本没想过自己一番絮叨便能使乔峰幡然大悟,然后脱胎换骨,彻底超脱自我,达成精神和*的双重升华!

    开玩笑,她又不是心理医生。

    再说心理医生也没这么神。

    她只不过试图在乔峰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经过浇水培土,日久天长,开花结果。

    而不是在沉默中变态。
………………………………

第50章

    潜移默化究竟有没有用,康敏也并不十分清楚。。(全文字)瞧着他似乎作息如常,也不半夜起来沉思,神色也渐渐温和,那……应该是起作用了吧。

    乔峰怎么也不像那种心思埋藏甚深不叫旁人窥见丝毫的人。

    康敏时不时说些少数民族与汉族和谐共处的话,或者王朝更迭历史变迁,希望乔峰心中不要过分在意宋辽对立。

    山洞中待了两天,康敏采了两次草药,虽然她不辨模样仅凭乔峰口述拔了许多外形相似的野草,但乔峰的伤在内力和药草的双重治疗下以神奇的速度愈合。第三天清晨,吃了一只迷路闯进来的兔子,喝了两口清水,夫妇俩仔细的把火堆熄灭,离开了山洞。

    他们的目标是两个人:赵钱孙和马大元。

    乔峰……也许不应该叫这个名字。但那块污血拓印的布片遗失在了牡丹园中,即使没有遗失,他们不识得契丹文字也不会知道他父亲是谁母亲是谁,他应该叫什么名字……

    北乔峰名震江湖,素来喜好结交英雄豪杰,江湖中人人以识得北乔峰为荣。

    眼下北乔峰成了欺师灭祖的契丹狗,样子可没变,不知道多少人见过他那张脸。更可虑的是有些无名小卒认识他,他却未必认识对方,闪避都无从避,如今人人喊打,少不得乔装打扮一番。

    乔峰性格使然,没学过“藏头露尾”的易容之术。康敏有两手,可惜没有一匣子现代美妆产品,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管怎么样,咱们也不能顶着原来的脸出现。”康敏叹道。“峰哥,你会缩骨功吗?”

    乔峰颔首。“会。”

    康敏围着乔峰打量一圈――其实不用观察她也知道乔峰身体的每个细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走路的姿势、说话的神态、微笑时牵动的肌肉……并不是只有脸才能辨认一个人。乔峰的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豪迈。

    他站立时永远如泰山巍峨,双腿笔直,脊背绷紧。行动时龙行虎步,袍带当风,赫赫威势。他这种独特的气势混在普通人中无异于混入猴群的雄狮,异常扎眼。

    若想不被熟人认出来,必须掩盖。

    改是改不了的,只能藏。

    康敏让乔峰用锁骨功硬生生把身高缩短了五寸,然后让他塌腰,两肩微向胸内缩,脖子低垂。走路时放缓步伐,步子不准迈太大。

    外貌当然也要尽量遮掩,康敏把乔峰的两条飞扬的剑眉修成粗短的浓眉,发髻打乱,随便插截荆条束发,脸上再抹把泥,看着与许多普通农夫似的。

    “不行……”康敏喃喃自语,还有哪里不对?她端详自己的杰作,终于发现了。“啊!眼神!乔大哥,你的眼神。”

    这时代普通人的眼睛绝不会像乔峰似的透着一股无畏无惧。他们大多含着近似麻木的平和,甚至有些畏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心里想什么,常常无知无觉的被眼神出卖。言行举止可以模仿,乔峰又不是演员,哪里改得了眼神。差点练成斗鸡眼。

    “算了算了,干脆这样。咱们出去后,你千万别看人,实在要看也就用眼角瞄瞄,别正眼看。你的眼睛就看地面!或者路边的花花草草,反正尽量别和人对看,不然谁都能看出你不是一般人。”康敏嘟嘟嚷嚷。乔峰如此矫矫不群,这般值得骄傲自豪的事现在却成了最大的烦恼。

    乔峰在康敏的指导下走了几步,康敏点点头。“有点样子了,再把身上的衣服换了,马大元肯定都认不出你。哎,我该怎么打扮呢……”

    几声咔咔骨骼碰撞的声音,乔峰重生变成身高八尺的大汉。他闷闷道:“我扮作农夫,你当然扮作农妇。”

    “峰哥?”

    乔峰神气低落,苦笑道:“没什么,只是……没想到有一天我乔峰也要像阴沟里的老鼠一样躲躲藏藏,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他嘴上说着没什么,脚落在地上,地面竟深深凹陷寸余。

    康敏的目光落在他的脚印上,心中戚然。

    乔峰不好意思,努力振奋精神:“我……发发牢骚罢了,性命大事岂能儿戏。”

    “嗯,一切都是暂时的。峰哥,等咱们洗刷了你的冤屈,问出你仇人的下落,咱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现了。”康敏听他这么说,暂时放下心来,打理自己。她把自己的发髻散开,变成一条大麻花然后盘在后脑勺,把脏掉的外衣撕开,撕下一块长方形的布条包在头上。“幸好头发都油了,不然拿脏布包头我可受不了。”康敏一边说,一边咬着牙瞪着调好的稀泥。深呼吸,糊一巴掌稀泥闭着眼睛往脸上抹。

    乔峰瞧着那张莹洁如玉的脸蛋被黑褐色的污泥一片片遮盖,心痛莫名。

    他想起洞房花烛夜自己下定决心要让娇妻一生幸福快乐,而如今,却连累她连最简单的安稳都日子都过不了。

    当年或许不该成亲,如果恩师提起婚事,自己仍然不愿被束缚而婉拒,那今日的康敏,可能会嫁给一个商人,一个学子,或者别的江湖人。反正不是契丹人乔峰,不会过着风雨飘摇刀光剑影的日子。

    也不会有六年来的温柔细语关怀体贴……

    也不会有一个人,在自己最绝望最悲哀的时候不离不弃……

    乔装完毕,两人找了户农家用康敏的发钗换了衣衫食物,回到洛阳城。

    牡丹园事变震惊江湖,余波未散。大街小巷,皆是持剑负刀的江湖人。越靠近丐帮总舵,江湖人越多。

    似乎他们也觉得乔峰会杀回洛阳,个个面带煞气,对街道上的人凶狠的打量,尤其是一男一女组合的。

    街上的普通行人数量稀少,战战兢兢。

    “峰哥,我们还是去找赵钱孙吧。”康敏低声道。

    乔峰亦无奈赞同。除非他是神仙,否则想不惊动人摸到马大元身边根本不可能。况且,马大元岂会他一问便告诉他仇人的性命下落。如此看来,反倒寻赵钱孙更简单些。

    两人在洛阳城待了两天,打探到赵钱孙和谭公谭婆都已经离开,于是备好衣食杂物骏马,离开洛阳。

    赵钱孙其人,江湖默默无名。二十年前他或许有一个名震江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如今要找到赵钱孙,唯一的线索是谭公谭婆。

    太行山冲霄洞,不知道谭氏夫妇是否归家?

    乔峰和康敏万万没料到,他们离开洛阳的第二天,丐帮被一个黑衣人袭击,马大元险些丧命。自然这笔账,又被记在乔峰头上。

    马大元重伤暂代丐帮帮主之位,全冠清升为八袋弟子。同时,少林丐帮书付中原武林,乔峰乃契丹人,欺师灭祖,杀害天台山智光大师、少林寺玄苦大师,人人得而诛之。

    大理四季如春,苍山洱海,茶花烂漫。

    段正淳远远注视着花园中似模似样打拳的康毅,不时点头。

    康毅的额头挂满汗珠,背心的薄薄的绸衫被汗水打湿。他每天早晚都要练功一个时辰。早上扎马步,晚上练拳。其余时间除了抽出两个时辰读书写字,剩下的时间全用来打坐修习内力。

    小小年纪,比许多大人更有毅力,倒真不愧他的名字。

    段正淳不得不承认乔峰和康敏把孩子教得很好。

    康毅和康敏分开时虚岁六岁,乔峰让他药浴锻筋炼骨,教过他扎马步,还没来得及正式传他武艺。所以他现在学的是段氏的武功心法。

    段正淳瞧见他收功,缓步走近,替他擦擦额头上的汗。“欲速则不达,世间万事万物都逃不过这个道理,你现在这样就好。”刚开始学武,康毅急于求成,若不是经过乔峰的药浴打磨筋骨,差点就废了。那次吓坏了段正淳,从此以后严格限制康毅练武的时间,并且时不时监察,防止他悄悄的把时间拉长。

    “若你兄长能和你中和一番便好了。”段正淳感慨。他两个儿子,一个成日读书念经,好似下一刻就要削发剃度。一个痴迷武学,废寝忘食的练武,别的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段正淳当然知道康毅为何如此用劲练武。“有你母亲的消息了。”

    康毅眼睛一亮。“父王!快告诉我!”

    只有这个时候,他叫父王的语气最真诚,段正淳无奈的想。“有人在山西一带发现过乔峰的踪迹,你母亲和他在一块儿。他们都平安无事。”

    康毅的眼睛闪烁如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