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权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晋权臣-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嘉看安盛如此模样那会猜不出安盛心中所喜,不想让安盛以为此行一定打包票的成功!开口泼冷水道:“我与那贺太常也只有一面之缘,此行结果好坏难料啊!”杨嘉毕竟知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要是让安盛现在以为一定成功,到时候要是出了意外,人家不帮忙,难保安盛会做出什么傻事!

    可哪会料到安盛见过杨嘉只身一人从临安县衙的争斗中毫发无伤的惩治那个张里正。现在对杨嘉有种莫名的信心,以为杨嘉只是谦虚,满不在乎的点头敷衍了一下杨嘉。

    杨嘉见状,不好再说什么,也只能低头想着到时候怎么向贺循开口求帮助!杨嘉可不会自认为口才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纵横家们一样,张张嘴就可以让各个诸侯奉自己为上宾,很多时候投资决策都要在脑海里边推算模拟各种意外,及其应对解决,利弊得失好多次,才会付诸行动。

    山阴在临安的东边,中间还是要经过钱塘,这次路程跟上次去吴兴一样,比较恼人的是中间还要坐船渡浙江水(今富春江),这样的情况自己牛车只能坐到钱塘县,渡江后再找牛车或步行至山阴,大概需要三天时间。

    两人终于在车马劳顿后,到了山阴县,两人简单的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去拜访贺循,果然是会稽一流士族,杨嘉随便拉住一人问贺府所在,被问之人一脸鄙视的看着两人,麻溜的说出地址,还开口叹道:“竟然连贺太常家都不知道在哪,你两是外郡人吧!”气的安盛使劲瞪了两眼,那人见安盛如此凶狠的模样再也不敢废话,转身就逃也似的走了。

    两人顺利找到贺府,杨嘉上前向门房管事道明身份来意请求通报一声,那三十几岁的中年管事斜着看了一眼杨嘉的装束,将两人领到门房里坐着,连句“请稍等……”之类的话也没说就走了,安盛见那中年管事这幅鸟样又想发怒,却被杨嘉一把拉住了:“你跟他计较什么啊!”

    那中年管事到正堂门口偷偷看了一眼,见贺循正与两位五十几岁的男子喝茶闲谈,贺循的儿子贺隰在旁边陪坐着,贺循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那管事知道府上是已经来重要的客人了,那两个年轻人看来是白来了,不过也是活该,两人肯定是狗尾续貂,以次充好来巴结贺太常,谋取名声的,看两人那装束就知道是庶族子弟,不!说不定连庶族都不是,也就是流民佃客之类的。想到此处那管事转身往别处去了,将杨嘉两人晾在了门房!

    贺府正堂里贺循四人坐在连榻上满是笑意的聊着日常琐碎。贺隰却有点不自在,父亲大人怎么不用独榻来招待客人呢!既然父亲是主人那就的体现出自己的尊贵,怎么能不顾礼仪用连榻来招待客人呢?贺隰几次想开口提醒一下父亲,可三人好像对这样的坐榻丝毫没有发现,依旧谈笑风生,贺隰只好作罢。

    忽然其中一位四方脸庞,面色白嫩但皮肤略显松弛的男子开口道:“彦先,听说你最近又染病了!你乃是国之栋梁,可千万不能有事啊!王导此次就是受众人所托来前来看望你!要不杀车中牛祭神,祈求去除病魔!”

    贺循听闻面色微微严肃道:“茂弘怎可做淫祀!丘之祷久矣!请勿拿这事劳烦众人了!”

    ‘丘之祷久矣’是个小故事,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一次,孔子(名丘)得了重病,他的弟子子路请求允许向神祷告,孔子说:“丘之祷久矣”(我早就祷告过了),委婉拒绝了子路的请求。贺循借这个典故委婉拒绝了王导,王导却是一点也不恼怒,微微笑着道:“彦先说的是,不应该坐淫祀!”

    贺隰看在眼里却丝毫不觉得这是王导雅量过人,心中暗暗道:“王刺史依旧镇定自若怕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吧!”这也难怪贺隰会如此想,毕竟事出有因。

    王导字茂弘,乃是琅邪临沂人。司马睿还是琅邪王时,王导就与司马睿素相亲善。天下大乱时,王导就劝司马睿出镇建康,将重心放在江东。可是当时南方士庶都不认识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居住已经一个多月了,南方士庶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拜访!王导便建议司马睿对南方士庶进行羁縻拉拢政策,王导更是身先士卒经常拜访南方士族名士顾荣,纪瞻等。更有甚者!前段时间王导拜扬州刺史,当时王导请南北名士来家中做客宴请众人,大家都很高兴,只临海的一位任姓客人和几位胡人没有招待好,王导便找机会来到姓任客人的身边道:“你出来了,临海就没人了!”这人听了十分开心,王导随即来到几位胡人面前,弹指道:“兰阇,兰阇”‘兰阇’是胡语快乐的意思,听到这些话,那些胡人也笑了,于是满座尽欢!琅邪临沂王氏乃是当朝声名最为显赫的士族,王导更是被人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的风流名士,竟然会说出如此八面玲珑的恭维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司马睿和王导需要这些南方士族的归顺,以此稳定内部,共同抵御北方刘聪石勒的侵略!

    贺循四人又换了个话题聊起了当朝名士的那些风流韵事,四人相谈甚洽,毫不在意时间的飞逝。可是在门房呆着的杨嘉和安盛就是苦不堪言了,这两难兄难弟也不知道那中年管事男子有没有将此事通告贺循,好几个时辰过去了也不见那男子回来。安盛终于忍不住了开口道:“这姓贺的到底见还是不见倒是给个信啊!把我两晒在这算什么意思!?”杨嘉也熄灭了心中最后一丝期望,开口道:“看来不是贺太常不接见我们,是哪个门房管事放我们鸽子了,不然要是贺太常不愿见我们两,那门房管事好歹会来告知我们一声!”安盛终于明白是那门房管事从中捣鬼,恶狠狠骂道:“这狗日的还真是狗眼看人低…!”可骂归骂,现在两人还真不能将那管事怎么着。两人无奈相视一眼,只能无可奈何地回去,等着明日再来拜访。

    ;魏晋时斩杀驾车的牛来祭神是常事

    ;淫祀指的是多余的祭祀,淫指多余。
………………………………

第十九章 洛阳纸贵论古今中

    既然是拜访求人,杨嘉当然得将自己的身份地位摆正,当年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昭王为了引才纳贤,听说范睢很有才华,就亲自驾车跑到范睢住处,并且五拜求范睢留下来辅助自己强大秦国!自己和安盛这才遇到了一点小人的从中作梗,若是这样就大发脾气,埋怨贺循有眼无珠,没有伯乐之识!那杨嘉可就真不是一条千里马,一生也就那点成就了!

    第二日杨嘉和安盛早早就收拾好着装,打算去拜访贺循。到了贺府大门依旧是昨天那个管事门房,安盛见到此人咬着牙齿,心中暗恨。杨嘉却是依旧面色平静的道明来意,好似是第一次看见那男子。

    那门房管事见又是这两人,依旧和昨天一样将两人请到门房,心中却是暗道:“这两个土包子,还真是锲而不舍啊!可惜听太常说昨天那两位客人还要在贺府暂住几天,估计这会太常正和两人讨论国之大事呢!要让我进去通报这等微不足道的小事,打扰了几人的兴致,你们两个土包子却是没事,而我可要掉一层皮了!这等傻事我可不会做!您二位还是在门房慢慢等着吧!”

    那门房管事竟如昨天一般又去忙别的事了,将杨嘉两人晒在哪里了!

    杨嘉和安盛两人在门房内又是等了两个时辰,情况和昨天如出一辙。安盛终于忍不住开始发牢骚:“这贺太常谱也太大了吧!将我两扔在这算什么意思,到底见不见给个准信啊……”杨嘉见安盛虽然嘴里不停地发着牢骚却听不见一句要回临安的话,微微一笑暗道:“也是个心智坚定,不容易动摇的人,看来自己没有看错人啊!”当即知道再等下去也是徒劳,站起身来道:“今天我看是没戏了,先回去吧,明天再来!”安盛也是停止了牢骚,无奈的起身往屋外走。阎王好说话,小鬼难缠啊!杨嘉今天算是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

    第三日杨嘉安盛又是早早的出发去拜访贺循,可能是前两天的不顺,安盛一路上低头默默不语,心情极是低落。杨嘉不禁开口安慰道:“昔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我二人两次受挫,这次一定会见到贺太常的!不要太过沮丧,就算此次不成功我还会帮你想其他办法的!”安盛知道杨嘉也是一片好心,只好强打起精神对着杨嘉苦笑这点了点头。

    这次到了贺府,依旧是一番对答之后,杨嘉却是亲热的靠近了那门房管事,从怀里掏出孔方兄,毫无烟火气息的塞给对方。那门房管事却是茫若未闻,依旧不冷不热的将两人引到门房,转身往大院走去。安盛见那厮与昨天一个鸟样,不禁担心杨嘉贿赂的钱肉包子打狗,开口问道:“明馨哥,那厮这是什么意思啊!?”杨嘉那会知道安盛的担心之由!开口道:“这次他肯定会去禀报贺太常的!这厮不愿意和我两说话是因为我们并非士族,是老百姓!”安盛听闻气的开口骂道:“这厮也太狗眼看人低!他自己还不是别人家的吏役!却还五十步笑百步!真是天生讨打!”

    再说那门房管事心中也是特别忐忑地,不提人家通报一声实在说不过去,毕竟拿人家的手短,可要是一会要是打扰了太常雅兴,责骂可是免不了的!心中不断计较着得失,不知不觉走到了正堂门口,管事习惯性的伸手将门推开,却见房中本来活跃的氛围顿时冷了下来,贺循冷冷的看着管事,显然是有点不高兴!管事背后冷汗直流,心中直骂杨嘉不会挑时间拜访太常,嘴上急忙道:“太常门外有两个年亲人前来拜访你,我来通报一声!”贺循听闻眉头皱起,这蠢货真没脑子!没看我正在招待贵客吗!你就不会对那两人说太常不在府上!还偏偏跑进来打扰我们!贺循倒是想这么说,但顾及到还有客人,只好开口问道:“那两人姓甚名谁啊!?哪里人士?”那管事早就被吓得面无人色,结巴着道:“其其中有一人姓杨,说自己是吴兴郡临安人!”贺循听闻临安人氏,便立刻想到那‘针浮水面’的骗局,脸色随即拨云见日高兴的开口道:“原来是他啊!你快去请他进来!”管事见贺循脸色忽然就由阴转晴,哪里还敢呆在房中,飞也似的向门房跑去!

    贺循转头对还不是很明白的王导两人解释道:“上次我去临安县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姓杨的后生,此自胆识过人,且捷悟很高,小小年纪就可以破解欺诈很多人的骗术!我观此子将来可能是个黑头公!待会我给你们引见一下!”王导听闻只觉得很是惊奇,贺循平日很少夸赞别人,这次却如此高抬一位少年,真是奇哉,便微微笑着抬杠问道:“彦先,那少年胆识可比的上后汉班都护?捷悟比之中朝‘七岁便知路边李子皆苦果’的竹林七贤王戎如何?”

    和讯听闻王导如此说,知道这话乃是抬杠成分居多,但仍是正色道:“后汉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古往今来,无出二人那小杨自然比不得!但论捷悟,杨可比中朝的王戎可要超出不少!”说着便向两人讲述了那次临安县所发生的趣事。

    ‘路边李子皆苦果’也是个小故事,当时王戎七岁和众小孩路边玩耍,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李子树,众人都去摘李子,唯独王戎没去,有人问王戎为什么没去摘李子?王戎答道:“李子树长在路边,那树上的李子肯定全是苦的,不然为什么来往路人那么多,应该早就被人摘完了怎么可能还有李子?”后来发现那些李子真的如王戎所说全是苦的。

    另一位中年男人听贺循如此推崇一位后生,便开口问道:“吴兴临安,没听说过有杨姓的士族啊!彦先,那少年不会是庶族子弟吧?”贺循听闻点了点头,那中年男人见贺循肯定了自己的话,不禁面露讥笑之色道:“彦先,你乃是会稽山阴士族领袖,怎么能跟这些小人纠缠不休呢?还当着我们的面称赞那些小人!”东晋时期士族子弟最注重的就是门户之别!他们将老百姓和官府吏役统统称作小人,借此来跟这些所谓‘低贱的人’划开界限!

    贺循听闻心中微微有点恼怒,对方怎么如此不顾情面的拆自己台!开口反驳道:“士光!此言差矣!如今东晋大业草创,淮泗之地大小战事不断!那些庶族子弟,很容易靠着战功,加官进爵,名扬海内!士光怎么可以拿着那些目管短浅的士族子弟的评判准则去观察他人的德行能力!?”

    士光听闻贺循这番话有一次开口道:“彦先,就算那些庶族子弟在疆场立战功,名扬天下,那也只能算是兵家子!怎么可以和我们这些文化士族相提并论?”

    贺循听闻这话,脾气也是上来了,正要再次开口反驳!却见王导出来打圆场道:“彦先,士光,莫要在争论了!一会等那少年进来,出几道题来测试,看他如何辨答,再观其言行,其人德行才识捷悟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两人见王导打圆场,也同时停下了争执,不到几个呼吸,令三人争执不已的少年终于推门来到了正堂!

    黑头公;古时候一般要做到三公这种官大多都要熬到四五十岁,头发都已花白,所以黑头公的意思就是年纪轻轻,头发还是黑的时候就做到位列三公。
………………………………

第二十章 洛阳纸贵论古今下

    贺循见杨嘉已经束发,便开口问道:“杨卿你是何时来的山阴啊!临安一别你怎么现在才来看我这老头!令君给你起了什么表字啊?”卿在当时有两种用法,一是尊卑称呼晚辈,另一种就是平辈之间的亲昵相称。贺循一句话便让人觉得自己和杨嘉已经很是熟悉的感觉,完全不像是才第二次见面。

    杨嘉对贺循行了个长揖答道:“太常误会了!前几日就来山阴了,只是前来拜访的时候,太常一直繁忙,所以一直耽搁到了今天!家父赐我表字‘明馨’”随即转身向贺循介绍道:“这位是我同乡好友安盛,与我一起来拜访太常!”

    “好字,好字!《尚书》中的‘明德惟馨’和你乃是绝配啊!嗯?前几日没人来通报有客来访啊!?”贺循一下没反应过来,为什么杨嘉会说自己前几天一直在忙,忽然看见杨嘉两人的装束,立刻明白是那管事势利眼没来通告自己,贺循何其精明自然也听出来杨嘉语气中的不快,开口道:“是贺府管教不严,才让门房管事如此刁钻无礼,回头一定好好管教,让诸位笑话了!来!来!明馨!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两位可是名扬海内的名士!这位是扬州刺史,王导王茂弘。这位乃是侍中,陆晔陆士光。他两可是国之肱股,青天白玉柱,驾海紫金梁!这位是我家犬子贺隰表字仲御。”可怜那门房管事到头来还是逃不掉一顿责罚!

    杨嘉和安盛那里没听过王导和陆晔的大名!听闻两人就在眼前,赶忙上前行礼道:“杨嘉,安盛见过刺史,侍中!”陆晔只是点了点头,王道却显得很是疑惑,开口问杨嘉:“前些日子武康县发生的劫粮草案,你是不是衙役的领队?”杨嘉点头道:“那次正是杨嘉领队押运粮草。”王导见杨嘉肯定,不禁开口笑道:“看来明馨不仅比得过王戎,胆识跟班超相差不远了!”贺循父子和陆晔却是听得一头雾水,王导便笑着说了一下武康县的劫匪事件,贺循对此是一幅毫不惊讶的样子,而陆晔也是终于开始拿正眼看杨嘉安盛两人。

    一番寒暄之后,几人纷纷入榻,继续着先前的聊天。不知不觉话题就说到了南北兵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