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确保安全,还让有智谋有经验的戏忠做行军司马辅佐之。

    之前袁绍入侵,郭鹏征讨在外,曹仁等人虽然没有大败,但是也丧师失地了,郭鹏并不是多么的在意,可是心中也开始思虑。

    自己用兵固然是越来越得心应手,名将的名头越来越响亮,但是自己是主君,经常要坐镇大本营统筹规划,而不是亲自出征。

    不能只有自己一个人能统兵征战四方,麾下武将不能都只是血气之勇的冲锋陷阵之将。

    现在还好,未来家大业大,四面出击,难道还要自己一个人分身不成?

    经过观察,郭鹏确定曹仁、于禁、乐进是有统兵征战的能力和天赋的,他们统兵非常严谨,军纪严明,有独当一面的迹象。

    为此,郭鹏决定重点培养曹仁、于禁和乐进。

    在他们之下,也不是没有可以培养为统兵之将独当一面的人。

    关羽和赵云都可以培养,曹纯和不久之前从江南前来投靠他的曹休年龄太小,郭鹏要将他们带在身边培养。

    夏侯惇和夏侯渊也有带兵的能力,但是不善于用计谋,只善于猛冲猛打,用作先锋之将可以,但是要是面临大场面,临机应变的能力不够。

    但是镇守地方是足够的。

    尤其是夏侯惇,比起征战沙场,郭鹏发现把夏侯惇放在文官职位上似乎更好一点。

    他为人正直,不贪污,不受贿,能带领很多人很优秀的完成地方政务,修水利,建村庄,开垦荒地,他得心应手,从来没有办错过什么事情。

    郭鹏感觉曹操之所以要让夏侯渊和夏侯惇顶上来做统帅,主要是因为信任。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信任很珍贵,曹操信任他们不会造反,是自家人,让他们扮演的角色可能更相当于是监军,而不是统帅。

    所以基本上提到这两人都是『督』众将进军,这个『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监军的意思。

    郭某人采用秦朝的军事制度,军队是干脆的职业兵,他也比较喜欢从基层开始掌控军队,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自己掌握和训练军队。

    练兵的武将和统兵的武将是两拨人,平时征战的武将只有自己的亲卫在身边,战时才能带走训练完善的军队征战,战后,军队还是回到大营驻扎。

    但是同样的,他可以体会到,因为是自己家人,一手带出来,信任和默契是旁人不能相比的。

    所以每当自己出征在外,把地方交给多年部下和自己家人镇守,总是特别放心。

    这次出征也是,郭鹏把留守的重任交给程立,夏侯渊夏侯惇和曹洪在地方镇守,听从程立的调遣,这就很放心。

    当然了,培养有能力的部下,是必要的,自己不能总顶在第一线指挥作战,自己更多的应该发挥一种宏观调控的作用。

    而到后来,如何驾驭这些能力越来越强的部下也是一种宏观调控的能力。

    所以刘邦做了皇帝,因为他善于驾驭部下。

    众将要学习,郭鹏也要学习,在战争之中学习、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所以这一次,郭鹏让曹仁于禁和乐进单独带兵出征,独当一面,为的就是这些事情。


………………………………

二百五十五 一路打,一路吞并

    此时是十月下旬,秋收基本上完成,青州府库大为充裕,进入了新一轮的建设之中。

    粮草用度什么的很完善,用以运送粮草的民夫也能抽调出来。

    抓准时机,郭鹏领军出征,一路走,一路把曹纯曹休带在身边,给他们讲解行军作战的路线,规划,安营扎寨和预防偷袭等要点,亲自培养。

    两人学得很认真,尤其是曹休,满脸认真严谨,一点都不敢懈怠的样子。

    郭鹏有问题他要是没有回答出来,会非常的失落。

    郭鹏就让曹纯好好学习一下曹休,要知耻而后勇,不是成天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另外郭鹏直接放手让关羽赵云还有郭嘉开始实践。

    行军路线,哨骑索敌,安营扎寨,预防偷袭,这些事情他不过问,全交给关羽和赵云还有郭嘉负责,他只负责验收结果,过程不管。

    做的对不奖励,有缺漏的直接罚。

    行军作战你敢有缺漏?

    狠狠的教训,让他们深刻的记住这些错误不能犯,未来的将帅不能犯这些低级错误!

    行军到了莱芜县,张飞的先锋军猛打猛冲,率先攻破了占据这里的黄巾军,杀了几百人,俘获了几千人。

    县城被破坏的挺严重的,郭鹏直接把这些地方当作是自己的地盘,任命身边从事郗虑做了莱芜县令,开始恢复地方治理。

    接着命令全军兵分三路,关羽带领一路兵马攻打嬴县,赵云带领一路兵马攻打盖县,自己亲自率领一路兵马攻打牟县。

    三路出击,将黄巾军打的鬼哭狼嚎,纷纷逃窜,要么就是投降。

    然后郭鹏故伎重施,攻占牟县之后,任命从事国渊做牟县县令,开始恢复地方治理。

    一边打,一边吞并,没用半个月,郭鹏就把整个泰山郡给拿下了。

    自己率军进抵成县,和关羽会师,南下鲁国剿灭鲁国的黄巾军,然后和赵云会师,再进入任城国,而曹仁进攻济北国之后将直接率军进入东平国,剿灭东平国的黄巾军。

    此前,任城国相郑遂被黄巾军杀死了,东平国相也没有逃过这样的灾难,身亡了。

    这两国被黄巾军侵占的很严重,而且眼下主力就在这两国,也就在这里击败了刘岱,还杀死了他。

    但是听闻郭鹏率军赶来,三下五除二收拾了泰山郡,济北国也危在旦夕,这两国的黄巾军都十分不安。

    徐和,司马俱,管承管亥等四人相互联络,打算合力对抗郭鹏,宁死不降,一定要打败他。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郭鹏是很感谢他们的,感谢他们为郭某人扫除了一些障碍物,劫掠富户,摧毁豪强和官府,打击士人力量,留下一地鸡毛。

    虽然这样整理起来有些麻烦,但是郭鹏认为整理一地鸡毛总比整理士族豪门要轻松多了。

    所以郭鹏还真的舍不得就这样把他们全部剿灭掉。

    他总想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和发挥空间,让他们更多的消灭敌方的豪强,好让自己多占有一些无主荒地,用来发展屯田。

    这种事情只有黄巾军来做才显得名正言顺,要是自己做,分分钟变成天下公敌,最大的汉贼。

    虽然的确没错,郭鹏的确是朝着这个方向在走,但是现在郭鹏是忠臣良将的人设啊。

    所以该剿灭的始终都要剿灭,他们也的确是在破坏生产,当他们没有存在价值之后,就要剿灭。

    郭鹏没有在意鲁国属于豫州,直接率军进入鲁国,将鲁国境内盘踞的黄巾军击灭了,然后他得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朝廷那边署任的鲁国相是张辽,对,就是张文远,吕布麾下的那个。

    他远在长安,却被任命为鲁国相,所以鲁国现在并没有国相在,而是各县各自为政,因此被黄巾军收拾的惨兮兮。

    那么好的机会郭鹏当然不能放过。

    二话不说直接率军进入,以剿灭黄巾军为借口,干脆利落的荡平了亡命奔逃的黄巾军,霸占了鲁国。

    然后自己任命了国相夏侯惇和一群县令县长,堂而皇之的占据了这块土地。

    至于那些没有来得及抓住的窜逃的黄巾残兵,就放任他们继续往南逃了。

    郭鹏把夏侯惇从青州调来,表奏夏侯惇为鲁国国相,让他在这里顶着,让他一边恢复生产,一边驻守。

    然后郭鹏才掉头打算攻略任城国。

    任城国和东平国的国相都被黄巾军杀死了,这两国是黄巾军在兖州实力最强大的地方,兵马人数很多,而与其相比,郭鹏的军队人数则不足。

    根据探查,郭鹏得知黄巾军主力在任城国的樊县和东平国的宁阳县。

    在之前攻略下来的根据地全部失守之后,他们无路可逃,只好收缩兵力,将所有部众集中在这两县,负隅顽抗。

    为此,郭鹏一早联络兖州方面和自己一起举兵征讨,双方两面夹击,一起攻破黄巾军。

    兖州方面则以鲍信和应邵为两支军队的主将,分别从东郡出发,向任城国和东平国进军,配合郭鹏的进攻。

    黄巾军这边也意识到这一次是决战了,打赢了,则自此可以在兖州大有作为,绝地翻盘。

    打输了,就完了。

    他们拼命散播郭鹏屠杀黄巾军的消息,试图以此激起黄巾士卒们绝死一战的勇气,以此抗衡郭鹏的军队。

    他们认为之前屡战屡败是因为兵力分散不统一,不能集合起来击溃郭鹏的主力,导致被郭鹏各个击破,现在郭鹏反而做了好事,将他们限制在这里,虽然无路可走,但是实力也空前强大。

    宁阳县约有三万多战兵可以用,樊县方面也有三万多战兵可以用,而郭鹏的讨伐军好像一共才三万人的样子。

    因此黄巾军方面略有信心,可以击败郭鹏获得胜利。

    这一点,郭嘉很敏锐的指出来了。

    “之前,黄巾军分散在各地,我军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黄巾军人数虽多,但分散开来,不是我军精锐的对手,故节节败退,大量投降。

    而眼下这一批,是最坚定的黄巾众,不容易投降,而且人多势众,可战之兵不下五万,被压制到了极致,一旦反弹,力量将十分可怕,嘉建议暂缓攻击。”

    郭嘉进言郭鹏,建议郭鹏不要快速出击,并且应该传令给在济北国准备进攻东平国的曹仁也不要立刻攻击。


………………………………

二百五十六 郭某人的离间计

    郭鹏细细思考,觉得郭嘉有道理,于是接受了郭嘉的进言,停止进军,没有立刻发动攻击。

    其后,郭嘉派探子去调查黄巾军的兵力分布和地形,和一群将领在沙盘上不断的推演,认为这一战不是那么好打的。

    黄巾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所谓哀兵必胜,若是贸然进军,可能有战败的危险,就算战胜,可能也是惨胜,不符合郭鹏的利益。

    郭嘉建议与之言和,在这种极限状态之下,以极限施压的方式压迫他们投降,使他们全军投靠郭鹏,不战而屈人之兵。

    郭鹏拒绝了。

    他想起了所谓青州兵的存在给统治者带来了什么样的苦恼,感觉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必须要击溃,消灭领头的黄巾贼首,将其全部斩首,除掉,然后才能宽恕战俘,将其编入民户去屯田,黄巾贼众可以宽恕,带头起事之人必须处死,不能留情。”

    郭嘉觉得为难。

    “若一定要杀死对方的首领,对方必然绝死一战,困兽之斗,对我军而言不是好事,望将军明察。”

    郭鹏咧嘴一笑。

    “我说过要让他们困兽犹斗吗?”

    “嗯?”

    郭嘉一脸不明了。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郭鹏眯起了眼睛,然后下令郭嘉去探查黄巾军的兵力分布情况。

    尽管如此,郭嘉依然认为劝降是最好的方式。

    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兖州,还能得到大量兵员,何乐而不为之?

    郭嘉去调查黄巾军兵力分布的时候,郭鹏接到了戏忠的来信。

    驻军刚县的戏忠也建议郭鹏劝降黄巾军,使之成为郭鹏的力量,也被郭鹏拒绝了。

    “他们能坚持到这里,可见意志之坚定,就算一时投降,未必不是权宜之计,决不能让他们成建制投降,必须打到崩溃,否则其军纵使投降,必然结成大小势力,让我投鼠忌器,不敢有所作为。”

    郭鹏回信给了戏忠,下令戏忠和曹仁待命,不准劝降,也不准攻击,等他的消息。

    没过几日,郭嘉的情报送来了。

    “眼下,东平国和任城国的黄巾贼军已经基本上集中在了樊县和宁阳县,互相协作,樊县以徐和与管亥为首,宁阳县以司马俱和管承为首。”

    看到帐篷里没有其他人,郭嘉就小声说道:“兄长,眼下黄巾贼人多势众,但是处境危险,若携大胜之威逼其投降,未尝不可成功,兵法云,穷寇莫追,此事正是如此。”

    “不追穷寇,只是害怕被穷寇反咬一口罢了,连穷寇都不敢追杀,能做大事吗?除了能减少伤亡,还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吗?不将穷寇斩尽杀绝,后患无穷!”

    被郭鹏瞪了一眼,郭嘉顿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比较好。

    “奉孝,不要拘泥于兵法,要超脱兵法,让兵法为你所用,而不是你为兵法所困,切记,不可墨守成规!”

    “可是,若这样一来,免不得正面交战,黄巾贼的兵力在我之上,若正面交战,损失难以预计。”

    郭嘉似乎依然不认同郭鹏的想法。

    “若能一举荡平穷寇没有后患,些许损失,不是不能接受的,总比被他们就此坐大闹的无法收拾要好,让他们成建制投降,保留势力,就等于在我军之中独立,我怎能允许?

    奉孝,你记住了,一旦你错过了一个可以一举获胜全灭敌军的机会,敌人就能绝地复生,一旦绝地复生想要再次打击,就难了,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郭嘉思虑片刻,皱眉问道:“那兄长打算怎么办?”

    “这么办。”

    郭鹏举起了一卷竹简,递给了郭嘉,郭嘉展开来一看,顿时愣住。

    严格来说,这是一封信。

    但是好像是一封要送给黄巾军首领徐和的很奇怪的问候信。

    看上去是信,但是言词语句之中有许多涂改修改的地方,看上去不伦不类的。

    “这是稿件吗?兄长有其他的正件吗?”

    “没有,这就是要送出去给徐和的信。”

    郭鹏露出了笑容:“奉孝,你猜猜,我为什么要把这封信写成这样?”

    诸多涂改修改的乱糟糟的信,行文只是简单的问候,还有希望他投降的意思,一封毫无意义的信件,还要涂改成这个样子,这是为什么?

    少倾,灵光一现,郭嘉的大脑高速转动,大吃一惊,然后瞪大了眼睛看向了郭鹏。

    “兄长,难道你是要以此离间黄巾贼首脑?”

    “对,我就是要离间他们,信任是很难得的东西,一旦有了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怀疑,信任就会荡然无存。

    他们看起来声势浩大,可如果内部出现相互猜疑的情况,坚固的防御就会不攻自破,尤其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情况下。”

    郭鹏站起了身子:“所以这封信要送,我们也要继续进军,形成压迫之势,但是不准进攻。”

    郭嘉看着手上的这封信件,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了无数种可能。

    十二月初一,郭鹏率军进抵任城国樊县,在这里遇到了黄巾军的主力。

    他们以樊县为中心,在县城周边设下连营,依托县城形成较为完整的城防体系,加上数万兵马驻守,俨然一副铜墙铁壁的姿态。

    郭鹏没有进攻。

    十二月初四,天寒地冻,寒风瑟瑟。

    距离郭鹏率军进入任城国,在黄巾军大营不远处安营扎寨进行对峙已经过去三天了,三天来,管亥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困惑。

    三天前,郭鹏率军抵达的时候,两军一度对峙。

    徐和与管亥的联军紧守营寨和要道,坚守防御工事,固守不出,严阵以待。

    徐和守在城外,管亥留守城内,互为犄角之势,以此抗衡郭鹏的强攻。

    郭鹏率军进抵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