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辽随后一刀斩断了孙策的帅旗,战争告终。

    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那是字面意义上的尸积如山,因为尸体实在是太多了,战场上堆积在一起的尸体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丘。

    也是字面意义上的血流成河,因为在施水中死掉的吴军士卒也太多,多到他们的血把河水都给染红了,看上去就像一条血河一样,十分恐怖。

    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暴露无遗,谁也不能当做没看到,谁也不能觉得自己没看到。

    但是在残酷之外,还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这两样战争的产物,胜利者亢奋,失败者颓丧欲死。

    张辽和其余魏将再之后还继续追击了一阵子,岸上的吴军基本上都被杀死,或者投降了,水上的吴军到底是有运气好的,顺流而下甩开了魏军的追击,逃入了巢湖,求得了一线生机。

    但是总体来看,吴军的惨败是毋庸置疑的。

    三万军队,数百条船只的庞大水师,被打的惨兮兮,被杀死的或者自己掉落水里呛死或者抽筋淹死的足有万余人,还有近万人被俘虏。

    多亏了船只多,魏军人数少,追击不及时,所以给了一批吴军士卒逃走的机会。

    不过逃走的人数也并不算少,约有万余人。

    但是吴军将领的折损非常严重,就张辽得到的消息来看,有名有姓的将领战死了三十多人,地位高的还有徐琨周泰等人被阵斩。

    不过张辽并不高兴。

    因为他很快得知,被生擒的那个不是孙策,而是孙贲。

    虽然也姓孙,但是既然不是孙策,感觉上就差了太多了。

    要是能把孙策捉到,那是多么威风的一件事情啊,谁还敢质疑郭鹏对自己的恩宠是平白无故的呢?

    可惜,孙坚的外甥,怎么听怎么都觉得这个人并不太重要。

    孙吴政权的一些重要人物,比如周瑜,就没有被发现,估计也是逃跑的了。

    虽然歼灭了吴军主力,但是总感觉差了点什么。

    张辽这边打完仗,又担心庐江战事,来不及整顿战果,就亲自率领三千骑兵火速南下,又令于禁带兵两万南下合肥代替他整理战场处理战后事宜,他实在是不能继续等待。

    而此时,张辽无比担忧的徐晃正在谋划着要给孙吴政权致命一击。

    之前他打败了程普,有一部分程普的士兵因为魏军没有水师帮助而乘船逃跑,这让徐晃不满意,思来想去,徐晃想到了一个妙招。

    他想到,如果张辽那边也打败了吴军,而又无法全歼吴军,那么吴军必然乘着剩下的船只顺流而下,逃回江东,到那个时候,他没有战船,依然不能阻挡吴军。

    于是他决定和操心配合,弄来很多铁索,从东岸到西岸,将铁索横跨濡须水两岸,两头分别绑在两岸地上立起的木桩上,来了一出横江铁索,要把整条濡须水给封死。

    不让江东水师通过,逼着江东水师只能弃船上岸逃跑。

    真要上了岸,他们还有活路?

    这里是你们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的?

    徐晃想到了这样的妙招,感觉很不错,连续立了十几重横江铁索。

    这样不仅能防着北面的吴军主力南逃,还能挡着南面来的吴军增援,不让他们再次进入濡须水。

    然后徐晃带着军队沿着濡须水两岸齐头并进的北上。

    他不担心张辽会输,所以他就准备痛打落水狗,狠狠给吴军一点颜色色看看,让他们有来无回,好好的给郭鹏一个大大的惊喜。

    不过沿江北上的徐晃一直都没有遇到他想看到的孙吴败兵,这让他甚至惊恐的以为张辽被打败了,于是他快马加鞭带队北上。

    在濡须水北边的尽头,也就是濡须水和巢湖连接的地方,他遇到了追击而来的张辽,然后和张辽一起发现了被吴军抛弃的一些大型船只。

    “他们没有沿着濡须水顺流南下?”

    张辽和徐晃对此感到十分吃惊,思来想去,张辽忽然意识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既然我这边可以用投石机打败他们,他们自然会想到你这里也一定有投石机,程普凶多吉少,现在顺着濡须水南下,是自投罗网,他们必然不会选择顺流南下,而是另择它路!”

    张辽捏紧了拳头:“看来江东还有能人没死,这不行,孙伯符没抓到,还能有智者逃跑,这一次让他们跑了,这一招以后就不好使了!他们不会再贸然进入九江郡了!咱们必须要追上去!一鼓作气全歼之!”

    “可他们会逃到什么地方去?这地方也太大了,如何分辨?”

    徐晃焦急地看着张辽。

    张辽皱眉苦思一阵,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目光猛的往东边投去。

    “历阳!”


………………………………

五百九十九 公瑾,我们输了吗?

    “历阳?”

    听张辽这样说,徐晃疑惑道:“为什么?”

    “历阳在江北岸,正对着的江南岸就是牛渚矶,那里是江东水军的一个重要营地,只要他们能扛走一艘小船,从历阳渡江到牛渚矶,对面就能出动大量船只来接人,他们就能顺利渡过江水,回到江东!”

    张辽一念至此,再也没有疑惑,立刻整顿兵马,带着徐晃的兵马一起,整顿出三千骑兵,火速向历阳方向追去。

    张辽的猜测是对的,从合肥撤出来的吴军万余人在巢湖东岸弃船而走,亡命奔逃向了历阳。

    历阳方面在战前就没有驻军和居民,一切资源都被张辽撤走,张辽没打算过在这里和吴军作战,所以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

    败退的吴军很快抵达了历阳,不费吹灰之力的占据了历阳,然后立刻派人过江去牛渚矶,让牛渚矶的水军派船只到江北岸来接人。

    做出这个决定的人自然是周瑜,协助他的人则是老将黄盖。

    投石机发威的时候,周瑜和孙权所乘坐的楼船是重点打击对象,那艘楼船被击中了三发石弹,基本上解体。

    周瑜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拉着孙权一起跳入了水里,然后泅水登上了一艘小艋艟,周瑜的几个亲兵就不要命的往回划船,水里还有七八个孙权和周瑜的亲兵在后面推。

    一番不要命的生死时速之后,这艘小艋艟幸运的躲开了箭雨的覆盖,没有为已经被染成血红色的施水再加深几分颜色,一口气往船队最后游,抵达了黄盖所统领的水师后军。

    前面水军战船大量损毁沉没乱作一团的时候,黄盖统领的辎重船队大体上完好,周瑜立刻让黄盖掉转船头向后撤。

    “拦不住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黄将军,马上撤!再给我几艘小船,我去救伯符!”

    黄盖一时间六神无主,就按照周瑜所说的做,把孙权保护了起来,给了周瑜几艘小船。

    让周瑜乘坐着小船,带着一批精兵上了岸,然后周瑜立刻就往前方魏军和吴军厮杀的战场上冲。

    没冲一会儿,遇到了韩当和董袭护着孙策和一大堆兵马冲了过来,周瑜大喜,立刻招呼着孙策往船上冲,上了船划到了大船队那儿,又让黄盖继续派船去接其他的江东兵。

    能救一个算一个,就得越多越好,继续待在岸上,迟早要被魏军骑兵追上杀掉。

    主要是把孙策给救上来了,这就是最主要的,虽然孙策脸色铁青的看着岸上凄惨的场面,但是他至少是活着的。

    “公瑾,我们输了吗?”

    “输了,输得很彻底。”

    周瑜抿着嘴唇:“但是我们还有希望,你还活着,还有很多人都活着,只要都活着,就还有希望!”

    “可是很多人也死了。”

    孙策的手背上青筋暴起,他死死地捏着船沿:“这是天意吗?上天都在帮着魏公,那个能扔石头的器械公瑾看到了吗?扔的那么远,那么巨大的石块,我见都没有见过,那是什么?那不会就是天意吧?”

    “若我没记错,那个,叫做投石机,先秦乱世曾经出现过,先秦古籍上有所记载,一度失传,不知道魏公是从什么地方得到了投石机。”

    周瑜深吸了一口气:“我们败在了毫无准备之上,伯符,这不是你的错。”

    “可是我让那么多人都丧命了……”

    孙策再也忍不住痛哭流涕,哭的弯下了腰,把头埋在臂膀之中,痛哭不已。

    周瑜看着一片狼藉的逐渐远去的战场,还有跟着跑在陆地上满是求生欲望的孙吴士卒,他只能希望魏军的脚步不要那么快,渴望上天多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能多救几个江东子弟兵回来。

    这一战输了,输得十分彻底,也输得十分不甘。

    但是纵有万般不甘,还是输了。

    江东水师的精华完蛋了,主力军队也覆灭了……

    对的,主力不复存在了。

    “既然张文远在九江使用了投石机,那么在庐江一定也使用了,程将军那里,凶多吉少……”

    当韩当建议他们立刻进入濡须水会合程普撤退的时候,周瑜对着黄盖、韩当和董袭如此说道。

    周瑜的反应还是快的,已经推测出了程普的偏师也遭遇了不测,惨败的可能性很大,现在进入濡须水,是自投罗网。

    几名幸存的大将面面相觑,年纪还小的孙权吓得面色惨白,身体瑟瑟发抖。

    孙策低着头,拳头紧紧地捏在一起,少倾,却又无力的松开。

    “公瑾,还有办法吗?”

    孙策颓然的看着周瑜。

    周瑜点了点头。

    “只有一个办法,从巢湖东岸登陆,去历阳,从历阳江边派人去牛渚矶找船,渡江回江东。”

    周瑜提出了在眼下看来唯一一个可行的策略。

    “牛渚矶有船,有粮,还有一支军队,只要时间足够,我们可以让这船队上的所有人一起渡江而走,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魏军什么时候会追过来。”

    周瑜面色不安的的向北边望去:“如果张文远反应的慢,我们船上的所有人都能安然渡江,保全仅存的兵马,若张文远反应的快,怕是在历阳江边还有一场血战。”

    幸存下来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把目光一起放在了孙策的身上。

    孙策抿着嘴唇,嘴唇微微颤动,少倾,孙策点了点头。

    “就这样办,无论如何,也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活着的都回到江东去,能回去一个是一个!”

    孙策说着,忍不住的红了眼眶,身边的大将们和军官们也都红了眼睛。

    实在是死了太多人了,他们甚至都来不及哭泣,来不及感慨。

    光是逃命就要竭尽全力了。

    那些没有逃出来登上船队的人,不是死了,就是被俘虏了,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而他们,就真的能逃出生天吗?

    这还是个未知数。

    在周瑜的带领下,孙吴败军万余人亡命奔逃向历阳,在历阳江边联络了对岸牛渚矶的水军,让水军立刻派船只来接人,牛渚矶守将、校尉吕蒙听闻大军溃败,大惊失色,连忙率领为数不多的船只渡江接人。

    到了历阳江边,吕蒙一边安排渡江接人,一边前往拜见孙策和周瑜。

    他的姐夫邓当随着孙策征战江北,他在孙策身边没有见到邓当,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


………………………………

六百 你要是死了,我活着还做什么?

    “吴公,邓将军何在?属下……属下想……”

    吕蒙来到孙策面前,看着孙策灰败的脸色,话有些说不下去了。

    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邓将军没入敌阵之中,可能已经战死了。”

    周瑜的话让吕蒙一瞬间如遭雷击一般呆立当场。

    “虽然我们没有得到具体的消息,但是邓将军若没有战死,就是被生擒,大军撤退的时候没有遇到邓将军,邓将军能逃脱的可能性极低。”

    周瑜又补了一句。

    邓当是吕蒙的姐夫,原先在袁术军中,早些时候追随孙策到了江东作战,吕蒙十五岁就假冒成年跟在邓当军中,一路随着邓当成长,可以说邓当是吕蒙在军事上的启蒙老师,对他的意义很重要。

    如今邓当生死不明,吕蒙顿时失了分寸。

    “怎么会这样……”

    吕蒙站不住,身子瘫软在地上,痛哭失声。

    孙策别过脸去不看吕蒙,只觉得吕蒙的哭声对他而言是莫大的刺激。

    周瑜走上前扶起了吕蒙,带着吕蒙去了别的地方安慰他,支开了吕蒙,然后回到孙策身边。

    “走吧,伯符,我们过江,速度要快。”

    孙策强忍悲痛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随着周瑜一起走向江边准备登岸,就在孙策一只脚踏上船只准备过江的时候,忽然传来了急报。

    十余里地之外,发现了魏军骑兵,正火速朝历阳方向而来。

    孙策和周瑜震惊不已。

    “糟了!张文远的反应太快了,伯符,你快走,这里我来带兵挡住,给你争取时间!”

    周瑜说着就要往回冲。

    “混帐话!”

    孙策一把拽住了周瑜:“你要是死了,我活着还做什么?”

    “谁说我要死了?”

    周瑜急了,大喊道:“我不是吴公,你才是!你是吴国之主,你要是没了,我们就都完了!你必须要活着!你不准死!给我过去!”

    周瑜一把将孙策推上了船只,又把跟在一边的董袭推上了船,大喝一声『过江』,船上的士兵立刻划船离开了江岸。

    孙策一时间有些愣神,直到发现自己距离周瑜越来越远了才意识到了什么,着急的想要跳江回去,被船上的士卒和董袭死死拉住。

    “公瑾!!公瑾!!!”

    孙策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周瑜强忍心中的悲痛,转头不去看孙策,奔向了前方。

    前方的吴军因为魏军追击而来的消息变得躁动不安,全靠黄盖和韩当弹压才勉强控制住吴军,没让他们大规模地涌向江边抢夺船只,算是勉强控制住了局势。

    于是周瑜带着自己所剩不多的亲兵部曲上前,叫来了黄盖和韩当,和他们商量了一下自己的决定。

    “我要带兵设置防线,防止张文远的骑兵冲击过来阻挠我们过江,这些兵马要尽可能多的回到江东,我们实在是承受不起损失了。”

    韩当和黄盖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个时候主动站出来的是周瑜。

    说老实话,黄盖和周瑜,加上程普,因为年龄大,资历深,一直都对年轻但是得到孙策信赖的周瑜不满意,并不太愿意承认他的地位和功绩,但是今日一看,的确是让他们刮目相看。

    周瑜是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于是黄盖和韩当各自拨付了一部分自己的亲兵部曲交给周瑜统领,黄盖甚至主动站出来说要和周瑜一起统兵抵抗,被周瑜严词拒绝。

    “有我一个就够了,并不需要更多人,黄将军,韩将军,你们是宿将,吴公身边少不了你们。”

    周瑜将黄盖和韩当劝退,黄盖和韩当觉得非常感动,又发动了一部分士兵跟随周瑜,使得周瑜有两千士兵可以使用,又集中了剩下的所有盾牌、长矛和弓弩交给了周瑜。

    周瑜带着这些东西,自己独自带兵逆道而行,向魏军骑兵冲来的方向而去。

    周瑜知道自己的这支兵马里面没有骑兵,全部都是步卒,对抗骑兵,一定要扼守要道口,发挥步军的军阵优势,死死扛住这些骑兵的冲锋,如此才能限制住这帮骑兵。

    张文远急匆匆南下追击,不可能带主力和重武器,这批骑兵的数量估计也有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