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在雒阳的曹洪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听到了风声,然后及时写信回邺城给曹操,劝说他千万不要再和臧洪那帮人一样做出暧昧不清的事情。

    他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荀彧和臧洪的遭遇,告诉曹操,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过去所能比对的了,郭鹏是要来真的,不是来假的,更不是演习。

    臧洪不仅自己身陷雒阳,连他的儿子都遭到了牵连,被郭鹏剔除出了郭瑾的小伙伴团体之中,送到了雒阳和臧洪住在一起,接受监视。

    对待多年好友臧洪,郭鹏不手软,那对待他们这些曹氏亲眷,郭鹏难道就会手软吗?

    曹洪不敢打包票。

    郭鹏不是从前的郭鹏了,他要上位,无人可以阻挡,荀彧和臧洪不行,曹操也不行。

    曹操也就是曹氏亲眷,受到了曹兰的庇佑,郭鹏对他还比较优容,但是千万不要认为这种优待是无限度的,不要挑战郭鹏的底线。

    他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曹昂还有年幼的曹丕、曹彰、曹植多做考虑,为曹氏的政治前途考虑,为他们一群姓曹的在外带兵的考虑考虑,千万不要走错了路,站错了队。

    曹洪被揍了一顿之后,又在雒阳当值,现在是比谁都懂郭鹏的心意。

    看了曹洪的信,曹操心中不安,想起自己过往的一些做法和郭鹏的反应之后,吸了几口凉气,又想到臧洪的遭遇,顿时就怂了。

    他意识到了自己眼下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于是赶着和程昱田丰郭嘉等人一起上表,劝郭鹏接受汉帝刘健的命令,进位魏王。

    曹操及时醒悟,坐正了自己的屁股,没有再做出让曹家为难的事情。

    魏官们支持郭鹏进位魏王是政治正确的行为,在郭鹏看来已经属于理所应当了。

    不过在一些邺城士子的嘴里,郭鹏还是听到了关于白马之盟的说法。

    没错,这件事情议论的中心点,在于白马之盟。

    而白马之盟,就是郭鹏称帝的最后阻碍。

    也是他多年布局小心翼翼所要挑战到最后一道封锁线,是汉室最后的护身符。

    当年刘邦平定了英布的叛乱之后,因为担心吕后集团势力过于庞大威胁刘氏江山,于是和宗室、臣子们将军们一起,在渭水河畔杀白马盟誓,宣布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宗室不得封王,不是立下军功的人不得封侯。

    这就是白马之盟。

    刘邦的这个白马之盟所针对的,是当时势力极为庞大的吕后团体。

    刘邦出身很低,是布衣,而他人生的转折点,就是迎娶了吕后。

    这一点和郭某人很像,郭某人人生的转折点之始,就是和曹兰订立婚约。

    刘邦依靠吕氏家族的势力,加上他的一群狐朋狗友,拉起了建立汉王朝的基本盘,在秦末乱世里逐渐出人头地。

    但是不得不说,从他起兵造反之初,吕氏家族就拥有极高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影响。

    顶点


………………………………

六百九十 称王大作战,开始了

    今人对秦末汉初历史的了解多在刘邦本人和汉初三杰这样的人物。

    大抵是因为吕后死后吕氏发动过叛乱,所以官方史书对吕氏在刘邦起事过程之中的作用进行了十分刻意的淡化处理。

    但是在当时,吕氏在刘邦集团的影响力绝非所谓三杰可以比拟。

    无论是军方还是政界,吕氏子弟都拥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他们是吕后得以在刘邦去世以后摄政的基本盘。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了刘邦想要立刘如意做太子却最终失败的事情上。

    这并不是因为所谓商山四皓出现在了刘盈身边,让刘邦看到了太子本身的号召力,而是商山四皓的出现让刘邦意识到,吕氏外戚集团甚至已经团结了萧何张良等功臣们。

    朝臣们达成了一致。

    刘盈身后所代表的,是整个吕氏集团和功臣们的意愿,如果刘邦要立刘如意,就是和所有人作对,刘如意得不到任何支持。

    所以刘邦才会十分无奈的对刘如意之母戚夫人说『我死之后,你就要做她的臣子了』。

    立刘如意为太子,更多的可能是刘邦本人在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的一种试探,试探吕氏集团的实力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控制。

    结果的确如此。

    于是刘邦开始担心性格懦弱的刘盈无法守住汉室江山。

    思虑再三,刘邦想到了白马之盟,借助天地之力和自己开国帝王的威望,为刘氏江山留下一道保命符。

    白马之盟在最开始没有体现出效力。

    在诸吕发动叛乱和功臣们平定叛乱的战斗之后,在汉文帝即位之后,白马之盟的效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白马之盟是刘邦立下的规矩,而这个规矩是用诸吕的鲜血作为祭品,真正出现了效力。

    从此,非刘氏不可称王,非军功不得封侯的规矩才成为了贯穿两汉四百年历史的最高宪法,社会的最高契约。

    郭鹏以前,王莽试图挑战这个规矩,他一度成功过,不过下场并不好。

    郭鹏还撺掇袁术直接撕毁这个规矩,然后自己亲手废了他。

    吕氏集团和王莽以及袁术的下场无异于给白马之盟增添了更加强大的约束力,真正成为了刘氏江山的保命符。

    两汉四百年的惯性,社会的约定俗成,最高宪法的地位,共同铸就了白马之盟近乎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当时的士人们对白马之盟的感觉大概就和现在的人对于『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个规矩的感觉。

    每个人都很清楚汉室走到了末路,每个人都很清楚汉室的维系全在郭鹏一人身上。

    但是,当郭鹏真正开始触及白马之盟的时候,心惊肉跳的感觉还是出现了。

    郭鹏的权势,郭鹏的威望,郭鹏的能力,无一不让麾下折服,所以麾下魏官出于政治正确的理念予以支持。

    非魏官群体就没有想那么多了,他们还是请出了白马之盟这无形的圣物,对郭鹏进行最后的拷问。

    郭鹏为此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了,多年筹备,多年养望,撺掇袁术撕毁白马之盟称帝,自己先一步称公以为铺垫,甚至大火焚烧弘农,让汉中央灰飞烟灭,让谶言满天飞,以此不断的打击汉室的存在感。

    饶是如此,白马之盟还是横在郭鹏面前,成为比皇帝本人还要强大的障碍。

    所以在得知邺城舆论场上对于白马之盟的热烈议论的时候,郭鹏就忍不住的开始遐想。

    曹操毁灭白马之盟称王的时候,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荀彧想要守护的,或许不是汉王朝本身,而是要守护白马之盟这个深刻入汉朝臣民灵魂深处的最高宪法,间接守护汉王朝。

    刘邦,你可真是厉害。

    四百年了,你还在拦着我。

    打败了所有看得见的敌人,这看不见的敌人终于浮出水面了。

    郭鹏靠在自己的软榻上,皱着眉头思考接下来的每一步路。

    他的部下们都被驯服了,他对部下们有着强大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军队对他忠诚,军队是绝对支持他的,心腹们也是绝对支持他的。

    可是,白马之盟的威力,并非每个人都可以不在意。

    想是这样想,事到临头,该怎样,还是怎样。

    比起称公和立新帝,或许这一次,才是最大的也是最后的挑战。

    这一次不会跳出来的人,在将来,也不会跳出来反对郭鹏称帝。

    这一次跳出来的人,想必已经做好了和汉王朝共生死的决定。

    来吧,最后的决战开始了。

    我倒要看看,是你们的命硬,还是我的钢刀硬。

    白马之盟,将在我的手中终结!

    郭某人深吸了一口气,以自己无上的威望和权势迎接无数挑战。

    魏官群体就是自己最可靠的助手,自己的权力需要靠他们的存在来彰显,需要靠他们的奋斗来不断扩大。

    毁灭白马之盟的主要力量,并非郭某人自己,而是魏官群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强大舆论力量。

    他们都是必须要团结的力量。

    郭鹏需要靠他们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然后发动激烈的舆论战,彻底将刘邦留给后世子孙的这张护身符给撕碎。

    于是郭鹏立刻授意陈琳领衔的御用文人集团开始在邺城发动舆论战。

    称王大作战,开始了。

    郭鹏指点陈琳,着重讨论郭鹏的功绩,讨论自从黄巾之乱以来十五年间郭鹏对汉王朝的功绩和保护,以此讨论郭鹏是否具备称王的条件和资格。

    陈琳连续写了七篇文章为郭鹏歌功颂德,试图使用各种方式来证明郭鹏可以称王,又试图议论白马之盟至今四百年,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在邺城的舆论场上掀起了很热烈的讨论。

    上上下下都在讨论,都在议论看似虚无缥缈的白马之盟和十五年扶汉之功哪一个更有意义。

    对于这些事情,天下人都是清楚的。

    没有郭鹏的保护,多少年前汉王朝就该完蛋了,袁术早就君临天下了。

    要说白马之盟,那还是郭鹏亲自保护的,是郭鹏干掉了袁术,是郭鹏一力扶持汉王朝至今,那么大的功劳,难道不能称王吗?

    其实这种事情对于官员们来说,至少对于中层以上官员来说,他们心知肚明。

    这件事情就是郭鹏自己主导的,小皇帝能发什么圣旨?

    不还是郭鹏自己的意思吗?

    郭鹏要进位魏王,要挑战两汉四百年以来的社会宪法,要挑战刘邦,要走上人臣之巅。

    魏官群体们强烈支持,纷纷提出要摒弃白马之盟,要让郭鹏登上人臣之巅,说这是郭鹏应得的。

    以程昱为首的文官和以曹仁为首的武将一起向郭鹏上表,强烈建议他顺应皇帝的意思进位魏王,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郭鹏成为魏王实际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就和当初郭鹏要做魏公的时候一样。

    有人试图阻挡,但是不可能成功。

    所以小皇帝的圣旨从雒阳来到邺城的时候,文官武将们纷纷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激动,集体上表恭请郭鹏进位魏王。

    但是郭鹏拒绝了。

    ()


………………………………

六百九十一 郭某人的政治打击永远都不会来的太迟

    第一次,郭某人当然拒绝。

    郭某人对外宣布说自己德行浅薄,不能称王,所以回绝了皇帝的圣旨。

    大家并不气馁,因为这是常规操作。

    三辞三让,第四次,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就不会停止议论,尤其还是那么敏感的事情,邺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士子们整天整夜的谈论。

    舆论战战事正酣。

    就在建安元年十二月上旬,雒阳第二次来使之前,一种关于『白马之盟到现在为止是否还有存在意义』的言论忽然流传开来。

    占绝邺城主流地位的官宦人家子弟忽然开始大规模的讨论这件事情。

    他们认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四百年,当初刘邦订立的这个白马之盟似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白马之盟不能遏制真正的逆贼,却让真正的忠良不能得到应有的赏赐。

    白马之盟遏制不了诸吕,遏制不了王莽,遏制不了袁术,却要遏制真心为大汉奋战的郭鹏,这还有道理吗?

    以郭鹏再造汉室的功劳,难道不能称王吗?

    除了称王,还有什么可以赏赐郭鹏,以酬谢郭鹏为汉王朝的付出呢?

    对此,另外一种对立的看法也出现了。

    他们认为正是因为郭鹏是忠良,所以才不能接受这样的封赏,不能破坏白马之盟,否则和叛逆又有什么区别?

    这难道是郭鹏想要看到的?

    人臣要有人臣的本分和规矩!

    支持者们强烈批判这种看法。

    他们说这本身就是皇帝允许的,而前面几种是皇帝不允许没有大义名分的,尤其是袁术和王莽,那是强行称帝不得人心,和郭鹏能比吗?

    他们强烈批判那些人,把郭鹏和王莽袁术做比较,到底是什么居心?

    邺城的舆论场上,支持郭鹏的舆论很快就和反对的舆论进行交锋,并且在郭鹏刻意的引导之下,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可是反对的言论并未就此消失。

    大概是最后一批心思不纯的官员们露出了马脚。

    他们发表言论,引导舆论,认为白马之盟不可侵犯,郭鹏应该要为自己的身后名着想。

    一朝走错了路,未来会怎样,可就真的难说了,郭鹏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郭氏家族考虑。

    走错了路的人,纵使生前无恙,身后,谁又敢说自己的子孙后代不会遭到灾祸呢?

    这句话,郭某人原原本本的奉还给那些人,而且,郭某人还要加上一句——你们身前就会遭到灾祸。

    所以,很凑巧的,郭鹏几乎就在同时开启了新一波的反腐行动。

    这只是一个巧合而已。

    郭某人如此说道。

    郭某人责成自己的叔父、前汉廷尉和现任魏国御史大夫郭鸿与大小桥之父、御史中丞桥蕤领衔的魏国御史台动手,对整个魏国官场进行反腐行动调查,提出了绝对不让贪赃枉法的官员继续为所欲为的口号。

    郭鸿和桥蕤都是很听命令的人,只要郭鹏有令,谁都可以查。

    于是两人领衔御史台调查组对于贪污腐败的官员进行迅速的立案调查,对于查处出来的违法官员予以逮捕和贬斥,行动效果很大。

    到郭鹏第二次拒绝小皇帝封王的诏令之后,郭鸿和桥蕤已经对二十多名中央和地方的官员被逮捕问责。

    他们被直接削去了职位,家人也遭到了牵连,有两个贪污数目很大的官员直接丢了脑袋,不仅如此,家中男丁被流放,女子被发卖为奴。

    不过虽然此次行动的确是证据确凿。

    但是如果有心人稍微排查一下,调查一番,就能知道这帮犯事官员都是有点问题的。

    比如他们的家中或者与他们牵扯颇深的某个人曾经发表过不利于郭某人的言论,甚至于他们本人自己也在私下里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然后就被临淄营揪了出来。

    当然了,知道的人不多,想到这一层的人也是不多,只是有不少人觉得在这个档口搞反腐行动有点奇怪。

    但是郭鹏一直以来都是定期搞反腐行动的,搞反腐行动搞得那么频繁的,郭鹏还是头一号人物。

    郭某人的政治打击永远都不会来得太迟。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腐努力之后,到了小皇帝第三次派人来到邺城前夕,郭鸿和桥蕤已经累计处理掉了三十六名腐败官员,还顺带着揪出了七名军队里的中级军官贪腐的事实,被一并处理。

    处理掉了这些贪官污吏之后,魏国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不仅如此,连反对郭某人称王的言论都少了许多。

    于是在第三次郭鹏决定辞让皇帝封王的命令之时,邺城官员再次在程昱的带领下请求郭鹏顺应皇帝的命令,进位魏王不要继续让皇帝为难。

    不过郭鹏还是拒绝了,说自己德行浅薄,实在不配做魏王。

    在此之后,整个邺城已经不太听得到反对的声音了,尤其是提出白马之盟的声音已经完全消失了。

    在郭某人的大本营里,反对者的声音几乎消失不见,大量官员和军队武将不断上表,竞相上表,希望郭鹏进位魏王,顺应民心。

    这是邺城的情况,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