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这样把他们集合在一起,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在孙吴军队进行战略反攻的情况之下。

    多亏了之前贾诩指挥他们打了一场伏击战,把轻兵冒进的一支吴军小部队给全歼了,现在他们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战斗意志。

    而这一段时间,张辽在郭鹏的授意下和贾诩不断的配合,在江边演武,装模作样的训练水兵,以此刺激孙吴领导层,让孙吴认为魏军即将渡河攻击孙吴政权,由此逼迫他们加快平定内乱的步伐。

    只要大脑正常,他们肯定会认为魏军这样的表态就是即将发起下一轮进攻的架势,结合当下局势判断,很可能是魏军认为叛军不足以成大事,所以打算亲自下场来剿灭孙吴政权了。

    贾诩的估计和周瑜的推测是一模一样的。

    这个时候,是建安二年的三月初,此时,郭鹏晋封魏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江南大地。

    之前张辽演武的时候,孙权惶恐不安,但是周瑜却并不担忧,因为那时周瑜得知郭魏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郭鹏在邺城发起了政治攻势,正在扫荡内部,似乎是要有什么大动作。

    内部在进行政治斗争的时候,是无法发动外战的。

    虽然孙吴政权已经无力干涉郭魏集团的内部斗争,但是做个评价,评价一下他们内部的问题还是很简单的。

    因为有这样的评价,所以周瑜认为张辽演武只是为了虚张声势,那个时候,就是他们平定叛乱的最佳时机。

    由此,周瑜指挥军队,在老将黄盖和韩当的支持下,在吴郡和丹阳郡屡屡击败豪强军队和山越军队,彻底重新占据了两郡之地,然后将两郡之地的豪强悉数扫灭,夺取人口,发展屯田,缓缓回血。

    与此同时,针对当地的一些士族大姓,比如顾朱张三大姓氏,周瑜没有动手杀,但是也采取了非常强势的态度,勒令他们缴纳沉重的赋税,以此换取孙吴政权保他们的命。

    陆家走了以后,这三家虽然也很反对孙吴政权,暗中也帮助过叛军作战,但是魏军迟迟不来,江东本地的豪强联军和山越联军又不怎么争气,被从吴郡和丹阳郡赶跑了。

    叛军好走,他们不好走,他们家大业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又不能像陆家那样直接离开江东,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孙吴政权对他们的压制。

    缴纳了相当巨大的一笔款项,由此得到了安全,顾氏还被迫嫁了一个女儿给孙权,强行联姻。

    周瑜知道顾雍在做庐江太守,是郭鹏麾下的心战好手,侵略江东急先锋,所以专门对顾氏进行严厉打击,顾氏需要缴纳的赋税比朱氏和张氏都要多,家中庶子被迫外出耕种屯田,还多嫁了一个女儿。

    顾雍用陆氏恶心了孙吴政权,周瑜也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好好的恶心一下顾氏。

    周瑜面朝庐江方向,露出了阴冷的笑容。

    我倒要看看你的主人到底是怎么对待这件事情的,是怎么对待顾氏的。

    一般豪强被直接扫灭,诗书传家的士族则被迫缴纳沉重的赋税,还被收缴了一切兵器,连做饭用的菜刀都被弄得十分短小,完全收缴了士族们的抵抗手段,逼得他们只能臣服。

    周瑜这一系列的操作直接奠定了孙吴政权在吴郡和丹阳郡说一不二的执行力,还有孙吴军队的强势。

    说到底,为了存活而放飞自我之后,周瑜反而觉得过去那种顾忌这个顾忌那个缩手缩脚的做事方法实在是不符合他的心意,这样做才叫痛快,才叫高效率!

    虽然这样一来,孙吴政权算是彻底的站在了征服者的立场上,看似强大无匹,但是一旦覆灭,必然遭到血洗,一个都活不下来。

    不过,这不要紧。

    你们想让我们死,我们先让你们死。

    看看谁先死,看看谁能活下来。

    只要不是郭鹏亲自带兵来,周瑜谁都不怕,他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为了存活,周瑜已经不惜一切手段了。

    而且这样一来,孙吴政权的军力陡然上涨了一大截子,军队数量缓缓回升,已经达到了五万之数,重新在丹阳郡和吴郡站稳了脚跟。

    颇有一种越打越强的感觉。

    所以之前孙吴军队一度十分强势,不过很快,局势发生了改变,郭鹏称王的消息传来,张辽再度演武,这个变故让周瑜十分警惕。


………………………………

七百二十 吴人依然谈魏色变

    因为对郭鹏称王的事情十分警惕,所以周瑜召开了内部的军事会议,要求所有人做好魏军南侵的准备。

    内部军事会议上,孙权对此很不理解。

    “之前张文远演武,仲兄说那是郭鹏在虚张声势,不必担心,可现在张文远再次演武,仲兄为什么要全军动员做好准备呢?”

    周瑜摇了摇头,对着孙权耐心解释道:“之前,郭魏内部正在进行争斗,郭鹏要僭越为王,有人要阻止他,他内部不安,不能进取,连守备都有问题,所以那个时候张辽演武,是为了虚张声势,不让我们看出他的内乱。

    而现在,郭鹏成功僭越称王,将内部反对的势力一扫而空,他已经稳定住了局势,郭魏内部已经稳定了,接下来,必然是对外扩张,所以这一次张辽演武,是真的战争准备。”

    周瑜的话说出来,参与议论的人们顿时面色大变,感到十分惊恐。

    不得不说,郭魏政权的强大让他们窒息,孙策率领六万军队北上惨败的事情打断了孙吴政权的脊梁,他们面对郭魏的强势已经无法正常看待了。

    当初孙策如此强大都不能打败郭魏军队,现在孙吴比当时更加弱小,若魏军渡江来攻,孙吴军队能守住江东基业吗?

    别说是文官了,就连武将们,在这场平定叛乱的战争中被周瑜提拔起来的武将们也惴惴不安,面有忧色。

    这让周瑜十分的忧虑。

    周瑜知道那场战争给吴国带来的巨大创伤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恢复的,魏军所建立的心理优势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扭转的。

    至今为止,吴人依然谈魏色变,对于魏国的存在和魏军的强大依然记忆犹新,不敢正视,每每遇到北岸魏军的演武,吴人都会心惊胆战,为之惴惴不安,内部动荡。

    连孙权本人都是这样。

    听到周瑜说张辽这一次是来真的,孙权立刻就被吓的脸色发白。

    周瑜很是无奈,但是没办法,这件事情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郭鹏真的要来打,他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迎战。

    不知道这么些时间过去了,魏军有没有变得更加强大。

    但是张辽积极训练部队在水上作战的消息周瑜是知道的。

    所以周瑜感觉自己是不可能再次先发制人的,只能沿江死守,发挥孙吴军队在水军上的优势,把郭鹏的军队拦在水面上,以此抗击郭鹏的进攻,争取消耗掉他的粮秣,逼他退兵。

    眼下北方已经被郭鹏完全平定,就剩下一个辽东公孙度,远水解不了近渴,没用。

    真要求救,那还要看刘表的。

    之前的战争,刘璋已经被打废了,根本不要指望刘璋还能北上汉中为孙吴减轻压力,要看,只能看刘表,看看刘表是否还能再次进攻颍川和汝南,为孙吴减轻压力。

    所以周瑜在刚刚探知到张辽演武的消息的时候,就派人去江陵送信,让刘表知道这件事情,让两家联手扛过这一波,挫一挫郭鹏的威望。

    周瑜没抱多大的希望,觉得刘表这人已经没有进取的胆量了,他所拥有的,不过是继续苟延残喘的割据执念。

    所以在张辽发起战争之前,周瑜要抓紧最后的机会,将江东叛军平定,打造一个稳妥的后方,不能让这些叛军干扰了他们的作战。

    避免魏军与叛军合流。

    所以在军事会议上,周瑜决定发起决战,在会稽郡的余姚县,把叛军的主力一举荡平,毁灭叛军主力,恢复江东的安稳,然后用尽全力对抗张辽,不求战胜,只求逼退张辽,维持眼下的状态。

    有了战略目标和战略指导,孙吴政权内部逐渐安稳下来了,开始筹备最后一战。

    韩当前往了最前线,在最前线安稳军队,集结军队,逐渐汇集了三万多人的军队,积累了三个月的粮草额度,然后周瑜亲自动身,和孙权一起离开了京口前往会稽郡,打算用这一战为孙权树立威望。

    孙权需要树立威望,这样才能统领好江东,而不是躲在周瑜的身后,去做周瑜的乖孩子。

    周瑜可不希望孙权变成只能依靠他的废人,孙权才是江东之主,是孙策的继承人,而不是他周瑜。

    建安二年三月上旬,周瑜和孙权一起抵达了山阴县,在山阴县整军,然后周瑜下达了诸多指令,指挥吴军开始向余姚县的叛军主力合围。

    周瑜来势汹汹,誓要在张辽做好战争准备之前将叛军主力合围,全部歼灭。

    周瑜的心中已经有了把握,有了底。

    相对于吴军的准备充分,叛军则完全没有什么把握。

    之前庐陵郡和会稽郡也在孙吴军队的攻击之中,两地的叛军节节败退。

    庐陵郡的叛军几乎已经无法抵抗了,吴军正筹备着对庐陵郡的豪强进行血洗,并且对山川之中的山越集团进行剿杀。

    局势一片绝望,贾诩基本上放弃了那边。

    而会稽郡集合了叛军的主力,人数多,还能战斗,且从丹阳郡和吴郡逃出来的失去家业的豪强也在其中。

    他们都是吴郡和丹阳郡出身的豪强,甚至还有少量小士族,因为反对孙吴政权的战争失败,于是上了周瑜的黑名单,被周瑜抄家灭族夺取产业,吴军依靠这些东西日渐强盛,而失去家业和族人的豪强们只能狼狈败逃。

    很多人都死了,侥幸存活下来的人对孙吴政权是彻骨痛恨。

    他们的抵抗意志最为坚强,发誓要夺回自己所拥有的,并且覆灭掉孙吴政权,喝周瑜的血,吃周瑜的肉。

    这波人的数量不少,是贾诩得以稳住局势的基石,因为这帮人的坚持,其余的叛军才没有散掉,帮了贾诩很大的忙。

    现在要抛弃掉他们,贾诩还真有点舍不得。

    看着他们满脸的怒火,感受着他们满腔的怨恨,贾诩觉得真的有点对不起他们。

    不过为了自己,还是让他们去死好了。

    江东的最终一战即将全面爆发,而此时此刻,张辽在合肥城接见了一位特殊来宾。

    郭鹏麾下唯一一支成建制的水军的指挥将领,楼船将军,太史慈。

    顶点


………………………………

七百二十一 郭魏政权已经赢了

    水师的最初筹建还是在四年前的事情,而水师的大体成型则是在两年前。

    两年前,郭鹏在青州沿海打造完成了一支人数约五千人,各类战船二百多艘的大型水师。

    这支水师里不仅有适合内河作战的轻型船只,也有适合外海作战的大型海船。

    这支水师的统领这就是郭鹏选出来的太史慈,为了建立水师训练水兵顺便熟悉水战,太史慈一直都没有参与到郭魏政权的各场大战之中。

    一直到郭鹏进位魏王之前,太史慈还是中郎将。

    在和他同期加入郭魏集团的诸多将军纷纷进位将军的时候,只有太史慈是落后的。

    郭鹏觉得太史慈可能会着急,心有怨言,不过派人去看,太史慈没有丝毫的怨言,勤勤恳恳的筹建水师,没有对自己的职位不曾提升有怨言。

    对此,郭鹏感到很满意。

    于是,从两年前开始,郭鹏就不断授意太史慈开始出海训练,顺着已经摸索出来的海路长途跋涉,以锻炼士兵在水上的经验,与此同时,不断的增加战船数量,增加水兵的数量。

    到建安元年,青州水师已经拥有各类战船三百余艘,水师官兵一万余人,主将依然是太史慈。

    这个时候,郭鹏就开始授意太史慈进行一些军事行动了,光建立和训练还不够,还要有战阵经验,尤其是跨海登陆作战。

    郭鹏给太史慈选定的跨海登陆作战对象就是朝鲜半岛。

    西汉武帝时,为了平定燕国人卫满建立的卫氏朝鲜对汉王朝的威胁,汉武帝曾命令楼船将军杨仆率领水师渡海攻击卫氏朝鲜,打的就是一场跨海登陆作战。

    这方面的战例和故事,郭鹏特意派人送给了太史慈,让太史慈仔细学习。

    当下的朝鲜,当然没有卫氏朝鲜了,只剩下汉四郡和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韩。

    按照多年来郭鹏从往返两地的青州商旅嘴里得知的一些关于汉四郡和三韩的事情来看,三韩之民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汉人,还有秦朝末年不堪秦朝苦役而迁徙过去的秦人,余者是原住民。

    三韩不是国家,而是松散的部落联盟,三个都是。

    其中马韩势力最大,辰韩和弁韩次之,因为马韩势力最大,所以辰韩和弁韩都遵马韩联盟之主为三韩之主。

    郭鹏对于他们会被称之为『韩』的称呼很感兴趣,追根朔源,发现这样的说法从西汉时期就有了。

    西汉时期,中原汉人发现辰韩人的习俗文化各方面都和中原相近,也去追根朔源,得知辰韩是先秦遗民,为了躲避秦朝的高赋税和沉重的徭役而逃亡朝鲜,因此又把辰韩称为秦韩。

    三韩所占据的地盘差不多是朝鲜半岛的一半,其余一半在汉四郡掌控之下。

    当然了,眼下只有二郡了,就是乐浪郡和玄菟郡,真番郡和临屯郡早在西汉就被并入了乐浪郡和玄菟郡。

    三韩对汉称臣,贡品由马韩统一准备,送到乐浪郡,再由乐浪郡送去中原,交给汉帝。

    眼下乐浪郡和玄菟郡都在公孙度的掌控之中,公孙度掌控辽东郡、乐浪郡和玄菟郡三郡之地,俨然是东北霸主的模样,享受着他所征服的部族的朝贡,本来是献给汉帝的贡品被他堂而皇之的得到了。

    这就让郭某人很不爽。

    在这个行将代汉而立的档口,得知了这样的事情,郭鹏又怎么能高兴呢?

    于是郭鹏下令太史慈率领大海船渡海,在马韩之地登陆,用马韩人练练手,为之后收拾公孙度打打基础。

    沿着海岸线从南到北走了一段,太史慈遇到了一些马韩人。

    怀揣着练手的想法,太史慈就决定直接动手。

    太史慈率领三千水军渡海,一开始就带了一千人上岸,三下五除二把这批大概两三百人的巡逻队之类的人物干掉,然后继续深入。

    深入的过程之中,对方逃走的人去报信,然后大概是对方的首脑呼啦啦召集来了三千多人,拉开架势就要和太史慈决战。

    眼看着这帮人拿着长短不一的武器,有铁质的,有木头的,还有青铜的,还有稀稀拉拉的队列,破破烂烂的衣服,就和打群架一样,看的太史慈连连摇头。

    接着太史慈率军摆出了真正的军阵,让这些人好好看看什么叫军队,什么叫打仗。

    两军一接触,魏军扎实的军阵就把这帮马韩人给怼翻了,马韩军队那边就火速崩溃,纷纷丢弃兵器火速逃跑,跑得那叫一个快。

    很快,太史慈就把这三千多人全给灭了,砍了五百多人,剩下的两千多人全给抓了,送回船上当作战利品。

    不仅如此,太史慈觉得这帮人实在是太弱了,起了更进一步的想法,于是又补充了一千兵马,率领两千人继续率人深入,在商旅的带领下找到了马韩人的一个聚居地。

    发现了聚居地大约两千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